文|雷達財經 張凱旌
編輯 | 深海
字節跳動距離完全剝離證券業務又近了一步。
2月21日,華林證券公告稱,擬以2000萬元受讓海豚股票App運營主體、江蘇今日頭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江蘇今日頭條”)控股的北京文星在線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文星在線”)100%股權。
對此,市場并不意外。早在2021年9月,就有消息稱字節跳動擬出售旗下證券業務,并明確未來不會再從事證券業務。另據新華財經,字節跳動相關人士透露,除了海豚股票App和文星在線,公司證券業務其他主體也均在與潛在交易方接觸或者內部關停過程中。
雷達財經注意到,字節跳動主動進行戰略收縮背后,金融證券這條路對于大廠來說并不好走。無論是阿里、京東還是百度,都曾嘗試染指證券業務,但此后均杳無音訊。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監管收緊,互聯網資本從事重資產類金融持牌業務的難度將持續上升。
證券成字節跳動“棄子”
從公開信息來看,此前字節跳動曾頻繁在證券領域布局。
2017年,字節跳動注冊成立文星在線,并孵化出納鎂股票App。七麥數據顯示,2018年5月開始,納鎂股票的下載量開始增加,一度成為部分股民的首選App。
或許是看到了股票業務的前景,字節跳動又于2018年收購了北京金美林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為納鎂股票提供股票咨詢推薦服務。該公司具有證券投資與咨詢執業資格,也在此次出售范圍之內。
2019年,張一鳴甚至親自將鈉鎂股票重新定名為海豚股票,后續還衍生出海豚財富以及模擬炒股等金融產品。
不過,限于牌照問題,一直以來海豚股票都是一個基于頭條機器學習模型,量化股票大數據,為用戶提供股票行情和海量數據分析的技術平臺,用戶并不能在其上進行交易。
2020年4月,外界曾傳出海豚股票可以開戶、已有多家券商入駐的消息,但很快被字節方面否認。“海豚股票僅提供信息發布、鏈接跳轉等技術服務,且展示的頁面均由券商提供,相關開戶、交易功能均需跳轉到由券商提供的服務頁面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自此之后,海豚股票幾乎再未在市場上傳出任何消息。只是在2021年9月傳出字節跳動將出售證券業務時,有報道稱其“上線四年,目前日活躍用戶數為13.39萬”。
“字節跳動在證券業務中的流量優勢被高估了”,有分析師指出。但在一位接近字節跳動人士看來,公司內部一直沒有太多決心和預算投入到這款產品中。
從華林證券披露的文星在線近兩年財務指標中,也能看出海豚股票母公司經營狀況的萎靡。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文星在線資產總額為941.08萬元,負債總額8892.95萬元,凈資產-7951.87萬元,年內公司凈虧損164.28萬元。2022年1月,文星在線依然凈虧44.47萬元。
為清理相關債務,出售前江蘇今日頭條曾向文星在線進行增資。天眼查顯示,一周前,文星在線注冊資本從1000萬升至2000萬。此外,原文星在線旗下的子公司北京未來視界科技有限公司(下稱 “視界科技”)被轉至江蘇今日頭條公司旗下。
視界科技是字節旗下助貸產品“放心借”App主體,市場推測,字節跳動未同時打包出讓助貸業務。
除了海豚股票外,字節跳動的證券業務還包括港美股的松鼠證券、恒星證券。前者是公司2020年于香港注冊,報道稱,其已取得香港證監會的股票經紀、證券投資顧問、期貨投顧、機構融資顧問及資產管理牌照,基本覆蓋了傳統券商的業務。
而恒星證券則是由1996年成立的香港本土券商亞洲太平證券更名而來,2021年,字節跳動剛完成對其的收購。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剝離這些業務對字節跳動來說,或只是時間問題。
為何花落華林證券?
據晚點LatePost報道,字節跳動對證券業務的出售始于2021年上半年,其曾先后與中金公司、中信、復星集團、牛股王、東方財富等進行過溝通,其中兩家公司給了投資意向書。
在此背景下,最終海豚股票卻是被華林證券收入囊中。有行業人士認為,這或與后者2021年來在行業中較為突出的科技金融轉型戰略有關。
作為國內中小型券商中的“績優生”,華林證券于2019年初在深交所上市。2021年4月,華林證券董事長林立公開提及,已聘請國際知名咨詢機構,啟動科技金融戰略轉型。
為此,年內公司裁撤了25家分支機構,為2021年上市券商中之最,并引入了具有互聯網金融科技、銀行背景的趙衛星擔任CEO兼執委會主任委員。
資料顯示,趙衛星曾先后參與籌建浙江網商銀行、擔任新網銀行創始行長。來到華林證券前,其是小米金融(天星數科)副總裁。
財報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華林證券業務及管理費同比上升32.52%,其中電子設備運轉費達到1.06億元,較2020年全年的3182萬元大幅提升。同期,華林證券信息技術投入較2020年同期增加約1.6億元,其中僅2021年第三季度的信息技術投入就達9491萬元。
華林證券稱,相關現象是公司為更好推進科技金融戰略轉型,持續加大信息技術投入和科技人才引進,信息技術相關費用同比大幅增加所致。
或也正是對科技金融轉型的迫切追求,讓華林證券選擇了溢價收購。根據開元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本次評估以成本法(資產基礎法)確定的股東全部權益為2076.73萬元,較所有者(股東)權益賬面價值評估增值率為47.95%。
華林證券相關人士表示,收購海豚股票App是因其與華林證券理想的股票行情軟件具有較高匹配度,以購代建可提升華林科技轉型戰略落地的速度。
該人士透露:“截至2021年9月,海豚股票證券App平臺用戶數據為1246萬戶,月活數約為32萬戶。”
據了解,在拿下海豚股票App后,華林證券還將對其進行迭代升級,新App預計將在4月正式上線。
另據媒體報道,除股權收購外,華林證券與字節跳動的全面合作金額或超5億元,涵蓋軟件購買、技術服務、商業廣告等多個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2月有消息稱華林證券將收購某互聯網巨頭的證券板塊,華林證券的股票也一度在4天內漲超42%。但此后,華林證券曾進行辟謠,稱公司不存在收購某互聯網巨頭的證券板塊事項,也不存在籌劃該項收購的行為。
放棄證券業務后,字節金融版圖依舊龐大
雷達財經梳理發現,從時間上來看,與騰訊、京東、阿里等相比,字節跳動在金融業務方面的布局較晚,但進展卻十分迅速。
2018年初,字節跳動將金融業務正式獨立為一個業務分支,并請來了時任宜信大數據創新中心副總經理的谷文棟,在其幫助下構建了金融業務的地基。
同年6月,字節跳動就通過全資控股華夏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拿下了自己的第一張金融牌照,開始進軍保險經紀領域。
一個月后,今日頭條又上線了消費信貸產品“放心借”,并在2020年3月入主中融小貸后,從為金融機構資金方純導流的平臺切入聯合放貸領域。參考阿里在金融領域的打法,字節跳動在抖音內測了“放心花”,上線了“Dou分期”,還成立了“字跳商業保理”(保付代理),向To B進軍。
2020年8月,字節跳動全資收購第三方支付機構合眾易寶,拿到夢寐以求的支付牌照,為2021年春晚搶紅包活動中的抖音支付打下基礎的同時,也宣告在金融牌照領域再下一城。
至此,字節跳動歷時三年獲得保險經紀、證券投顧(金美林投顧)、網絡小貸、支付四張牌照,已悄然編織起了一張自己的金融業務版圖。
特別是在獲得支付牌照后,市場認為,其將更有利于字節跳動在流量場景中嵌入支付業務,打造電商等業務到金融的閉環,進而提高抖音等產品的用戶粘性。
此外,業內還有字節跳動正在籌劃信用服務業務的討論,一位接近字節跳動的內部人士稱,該部分業務或名為“字信”,將對標支付寶的“芝麻信用”或“微信支付分”。不過,該消息后被字節方面否決。
監管高壓下,大廠金融夢止于證券
事實上,除字節跳動外,阿里、美團、京東、騰訊等大廠都擁有多張金融牌照,且將該部分業務視為公司總戰略中的重要一環。其中阿里、京東還曾嘗試將金融業務拆分后獨立上市。
但無論是哪家公司,在涉足證券領域時都是有心無力。
以阿里為例,馬云曾在2015年通過云峰基金入股瑞東集團(后更名為云峰金融);2016年2月,瑞東集團公告稱與巨人投資、江蘇魚躍科技合伙成立云峰證券,總部設在上海,注冊資本10億元,瑞東金融持有43%股份。
2016年4月22日,證監會還一度受理了云峰證券的設立申請,并在6天后進行了材料補正。但是此后至今,該事項再無任何進展。
幾乎是在創立云峰證券的同時,螞蟻金服還曾在其官微表示將與復星集團旗下德邦證券達成資本層面的合作,正在等待監管部門的批準。然而2017年5月,該收購宣布失敗。
百度也曾對此做過嘗試。2015年2月,百度宣布開放“百度股市通”App公測。時任百度戰略副總裁的金宇表示,“百度的大數據和技術優勢給我們進軍互聯網證券行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相比較傳統的股票軟件,‘百度股市通’第一次有效解決了股民最基礎、最迫切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但2017年,網絡中就傳出了百度股市通停止更新的消息,而目前搜索針對該產品的報道,更是多數還停留在2015年。
不過,經歷多次失敗后,大廠們對證券領域的熱情并未完全褪去。轉變思路后的阿里,選擇在2018年參與華泰證券的定向增發,成為傳統券商的股東。2021年三季報顯示,目前阿里仍持有華泰證券2.95%的股份,為其第五大股東。
與阿里類似的是,騰訊入股了中金公司,持股比例為4.48%,為其第四大股東。
“互聯網平臺控股持牌機構如果監管措施和監管政策不到位,很有可能帶來新的監管盲區、積聚無先例的金融風險。”有接近監管層的投行人士指出,“例如2013年開啟的余額寶,雖然滿足了更多個人投資者的現金管理需求,但是數千億的資金進出同一貨幣基金,實際上對同業市場帶來了一定程度的不穩定性。”
雷達財經注意到,按照今年1月證監會發布的《重要貨幣市場基金監管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截至去年三季度末規模達到7645.78億的余額寶將被列為“重要貨幣市場基金”。依照規定,此類基金及其管理人、托管人、銷售機構等主體除遵守法律法規關于基金的一般性要求外,還應當遵守更為審慎的附加監管要求和風險處置要求。
因此,市場有觀點認為,字節跳動對證券業務的“拋棄”是順應監管趨勢所為,面對技術和資金壁壘都很高的券商行業,現在的減法也有助于公司專注于一些更具成長性的賽道。
“證券業的核心永遠都是風控,沒有風控就無從談發展,對監管要求的領會及對業務流程金融風險的把握需要持續配套的IT和人才建設,這些互聯網公司并不能快速改善。”涌津投資研究員徐偉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