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頭條
“牙茅”通策醫療近半年股價跌跌不休,市值已縮水超500億元。如今,“種植牙集采”消息更是如一陣冷風襲來。
董事長呂建明先是“頂風”禮佛,后大舉增持股票,短短一周內增持三次。同時,他還不忘呲兒一下韓紅缺失的門牙......
種植牙納入集采對上游醫療耗材企業影響較大,對下游口腔診所來說可能影響并不明顯。對診所而言,牙醫才是核心資產。
這也意味著,你的“種牙自由”并不會那么容易實現。
-1-
最近,通策醫療(600763.SH)的老總花了不少錢。
2月9日-16日,一周時間,呂建明三次增持自家股票。其中,2月9日增持3.5萬股,2月10日-11日增持7800股,2月14日-16日增持4.2萬股,總計增持8.48萬股。
按150元/股的中間值粗略計算,呂老板已耗資1272萬元。
呂總向來出手闊綽。
2002年還是地產商那會兒,他就送給時任杭州市副市長、人稱“許三多”(錢多、房多、女人多)的許邁永價值2000萬元干股。
后來轉行口腔醫療賽道,他又推出“蒲公英計劃”,讓總院醫生、分院核心醫生都有股份拿。
呂總的付出沒有付之東流。
2007年通策醫療借殼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口腔醫療服務上市公司。2017年后,公司股價勢如破竹,4年翻了20倍,通策醫療的市值也突破千億大關,喜提“牙中茅臺”稱號。
不過,這次買買買,呂老板的心情可能比較復雜。
近三年來,通策醫療并沒有發布過呂建明增持公司股票的公告。突然大手筆增持背后,是通策醫療的股價已經從去年6月的420元/股跌到了150元/股。
市值500億元變成1000億元,通策醫療用了半年時間;市值1000億元跌回500億元,通策醫療也只用了半年時間。
說實話,中國散戶還是幸福的,虧錢了至少有人替我們燒香拜佛。
2017年,A股上市公司高瀾股份(300499.SZ)的股價一度低迷。當時,時任高瀾股份董秘的陸宏特意去了趟普陀山,為投資者祈福。雖然從股價看,并沒什么卵用。
呂總也去禮佛了。
2月7日,虎年開工第一天,呂建明就去杭州徑山寺燒了三支香。
說來不容易,因為杭州疫情原因,彼時的徑山寺已經暫停對外開放。呂總說是托朋友聯系了寺僧,這才得以進殿燒香。
佛渡有緣人,也渡有“元”人。
后來可能是發現價值觀不對,呂總很快修改了微博,將“朋友聯系了寺僧”改成“停車場邊偏門并未關閉,任何人都可以出入”。
圖片來源:呂建明微博截圖
-2-
呂老板做的是口腔生意。
中國有14億人,每人有20-30顆牙齒,這顯然是一個比五環外更大的生意。
根據國家衛計委2017年發布的《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數據,我國中老年人牙周狀況較差,人均缺失牙6-9顆。
呂老板很開心,中國人的缺牙率全球領先,“中國肯定會成為世界第一大種植牙市場?!?/p>
那一年,中國種植牙顆數達到了200萬顆。三年后,這個數字變成了406萬顆。
增速很快,適合割韭菜。
2014-2019年,民營口腔專科醫院從267家增加到723家,五年翻了三倍。按理說,處在好模式、好賽道的通策醫療,其股價不應該跌跌不休。
大家都知道,整個醫藥行業前期漲幅過高,堆積了太多泡沫;另一方面,種牙納入集采或許才是主要原因。
2月11日,國家醫保局回應種植牙集采問題:“方案基本成熟,準備今年上半年力求推出種植牙地方集采聯盟改革?!?/p>
當天,通策醫療股價跌了2.69%。
在通策醫療的營收中,種植牙業務貢獻了16.47%的營收。去年前三季度,種植牙還是通策醫療四大業務(種植、正畸、兒科、大綜合)中增幅最高的。
業內普遍預測,種植牙納入集采后,種植牙總體費用有望降低60%。
通策醫療在對投資者的回復中倒也毫不掩飾:客戶種植需求有觀望、推遲就診現象。
事實上,每次種植牙集采的消息傳來,通策醫療都要跌幾個點。
2021年8月,浙江寧波醫保局約談5家進口種植牙供應商。寧波市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處處長高文輝表示,要發揮醫保的杠桿作用,使種植牙回歸到合理的價格區間。
浙江是呂總的家鄉,通策醫療90%的收入都來自浙江省內。這也難怪市場擔憂,開盤通策醫療就跌了3個百分點。
同年11月,四川省公布《關于開展部分口腔類高值醫用耗材產品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種植體進入申報產品范圍。
資本市場聞風而動,通策醫療連跌3天,股價累計跌了11個百分點。
散戶們心里苦啊。在股票交流平臺,有老哥把通策醫療的股票稱為“股市殺豬的最好教材”。
不過他可能忘了,呂總是中文系畢業后棄文從商的。
呂老板隨即回懟:“一個天天捏著排泄器官要吃壯陽藥的人,不是我們歡迎的股東,他們買我們的股票是我們的恥辱?!睈u辱不恥辱先不說,呂總消消氣,有辱斯文!
-3-
在中國,老百姓苦種牙久矣。
種一顆牙,等于買一個香奈兒包包;種一口牙,相當于在縣城買一套房。
當前市面上比較高端的歐美品牌,種植體均價在1-2萬元,加上全瓷牙冠、骨粉、骨膜、口腔CT、麻醉等手術費,一個套餐下來得備好3萬左右的軟妹幣。
第一批90后已經種牙破產了。種植牙納入集采,年輕人就能實現“種牙自由”嗎?
從通策醫療的調研來看,大概率還有一段距離。
種植牙產業鏈大致可分為三部分,即上游的耗材企業(包括種植體、種植基臺、牙冠、修復材料等生產商)、中游的器械經銷商、下游的口腔醫療機構和消費者。
在上游耗材方面,種植體是種植牙手術的主要成本。
一個扎心的現實是,目前國內90%的種植體被韓國、歐美品牌壟斷。其中,韓國奧齒泰、登騰兩個品牌,以低價優勢,占據了我國50%的市場份額。
北京某口腔醫院,一顆瑞士ITI種植牙套餐價格接近2萬元,而韓國登騰不到4000元就能拿下。
我國也有十幾款國產種植體拿到了藥監局批文,包括北京萊頓、華西CDIC、威高WEGO等。但由于起步較晚,臨床經驗少,目前市場份額僅占7%。
通策醫療去年10月發布的一份調研紀要顯示,在其種植業務中,種植正畸的耗材費用僅占25%左右。
種植牙集采的對象正是耗材費用。
也就是說,如果種植牙的手術費為2萬元,其中僅有5000元是耗材費。按納入集采會降低6成的價格計算,消費者仍需支付1.7萬元。
種植牙納入集采,對上游耗材企業影響較大,對于下游的口腔醫療機構來說卻可能“問題不大”。
口腔機構最核心的財產,不是設備,而是牙醫。每一個經驗豐富的牙醫,都是一個拔掉過上萬顆牙的老匠人。
根據通策醫療2020年年報,醫療服務的成本里,人力成本占比56%,遠高于耗材成本。
今年1月24日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的口腔診所瑞爾集團(瑞爾齒科和瑞泰口腔的母公司)也差不多,營業成本中有51%是給員工支付的薪水福利。
原以為種一顆牙花2萬塊,有1萬是給了牙醫。在口腔醫藥做運營的小李輕蔑一笑:呵!再加0.5個W?!把泪t都是有提成的,銷售費里也有一部分是支付給牙醫的?!?/p>
這一點,呂老板可能沒告訴“熟人”余華。
四十多年前,余華在浙江一個縣城的衛生院做牙醫。余老師不喜歡每天看著別人張開的嘴巴,后來走上了寫作之路。
余華 圖片來源:《朗讀者》截圖
擱今天,余華砸的可是金飯碗。當初若沒改行,余老師就不用靠《活著》活著了。
-4-
由于牙醫對口腔醫院至關重要,呂總也不得不討好牙醫。
通策醫療2018年推出“蒲公英計劃”:預計3-5年在浙江省布局100家分院,提高其在省內的市場占有率。
該計劃采用的是醫生合伙人模式,即分院三方持股:公司持股51%及以上,合伙企業持股9-20%,醫生團隊持股30-40%。
將牙醫利益與公司捆綁,充分調動牙醫的積極性。
有高盛、高瓴、中信、淡馬錫等站臺的瑞爾集團,也在想方設法拉攏有經驗的牙醫。為此,公司至今還沒盈利。
根據招股書,瑞爾集團在報告期內的營收分別為10.8億元、11億元、15.15億元。但同期,公司的凈虧損分別為3.04億元、3.26億元、5.98億元。
對于虧損原因,瑞爾集團也給出了解釋:目前行業里經驗豐富的牙醫人數有限,口腔診所對牙醫的爭奪非常激烈,其中包括牙醫薪酬待遇方面的競爭,公司需要提供具有競爭力的報酬以挽留及吸引合格及有經驗的牙醫。
有問題的牙齒多,有經驗的牙醫少。
2019年《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顯示,我國共有口腔執業醫師(含執業助理醫師)24.5萬人,每萬人中有1.75個牙醫。韓國是我們的4倍,巴西是我們的10倍。
受限于牙醫數量,即使面臨對賭壓力,瑞爾集團4年也才新開了30家店。遠不及奶茶店、咖啡店的擴張來得刺激。
那怎么辦?呂總支了一招:薄利多銷。
2022年虎年春晚,韓紅演唱了一首名為《這世界那么多人》的歌曲?!霸跍I水里浸濕過的長吻,常讓我,想啊想出神。”結尾的歌詞感動了許多觀眾,也讓通策醫療的董事長呂建明陷入了思考。
商人的腦洞果然跟普通人不一樣。
呂總把焦點放在了韓紅缺失的門牙上。他在微博評論道:“除了我們,恐怕沒有幾個國家的一線明星敢缺牙面對億萬觀眾。文明和富裕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詞?!?/p>
圖片來源:呂建明微博截圖
如果想勸人種牙,普通人可能會說:種牙能避免唱歌漏風。但呂總顯然對種牙有更深刻的認識,直接上升到了“文明”層面。
如果一口好牙等于拿到了“文明”的入場卷,不愁14億人不去種牙。
屆時,呂總心中那個“通策人爭做世界第一”的宏大愿景,也就離成功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