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球財說 林洛栩
2月21日,一則消息值得關注。
北京市醫保局官網顯示,近日北京市醫保局等部門印發通知,對63項醫療服務價格項目進行規范調整,并明確基本醫療保險報銷政策。
其中,最受關注的無疑是將宮腔內人工授精術、胚胎移植術、精子優選處理等16項涉及人群廣、診療必需的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甲類報銷范圍。
新政策將于3月26日落地,目前北京市具有輔助生殖資質的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有包括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等共15家。
這意味著,輔助生殖技術首次納入醫保且即將落地執行。
概念股爭先漲停,三組數據值得關注
受此消息影響,輔助生殖板塊漲幅居前。
Choice數據顯示,A股輔助生殖板塊單日漲幅達5.56%,其中達嘉維康、康芝藥業以20%漲停,悅心健康、漢商集團、麥迪科技、新華制藥、澳洋健康等同樣收獲漲停,思創醫惠則上漲14.9%。
同時,港股相關概念股漲幅也較為明顯,錦欣生殖、貝康醫療均漲超8%。其中,錦欣生殖盤中漲幅一度超過13%。
業內人士分析稱,通知的印發意味著監管重拳方案落地,在政策層面上重視輔助生殖行業,一定程度利好頭部企業。
此前國家三胎政策出臺,并未影響輔助生殖板塊,但此次納入醫保無疑將推動整體行業快速發展。
除三胎外,有幾份數據格外值得關注。
第一,便是中國目前不孕不育人群數量。
據中國人口協會、國家計生委聯名發布了《中國不孕不育現狀調研報告》顯示,國內不孕不育患者人數將超過5000萬,中國的不孕不育率從20年前的2.5%-3%,攀升到12%-18%左右。
也就是說,目前8對夫婦中就有一對正在面臨不孕不育的難題。
此前,太平洋證券研報顯示,有意愿的不孕不育人群數量預計將從2016年的337.9萬人提升至2030年的509.1萬人,復合增速為2.97%。
此次納入醫保,將大大提升不孕不育人群中有意愿者,需求增長也將成為行業增長的最主要驅動力。
第二個數據,則是輔助生殖的滲透率。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2018年輔助生殖技術滲透率國內僅為7%,遠低于美國同期的30.2%。
2017年,約有5.27萬名患者在中國接受輔助生殖服務,并預期將于2023年增長至約9.56萬名,復合年增長率達到10.4%。
雖然需求量不斷提升,但是費用較高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輔助生殖滲透率。以體外受精為例,單周期平均價格為3.5萬元左右,但并非單周期就能成功,價格高昂。
若將輔助生殖項目納入醫保,可以很大程度降低患者的經濟壓力。
第三個數據,就是市場規模。
對于國內輔助生殖行業市場規模,尚未有較為明確的統計。但以錦欣生殖的招股書為例,2018年中國輔助生殖市場規模已經達到252億元,預計2023達到約500億元,年復合增長 14.5%。
不過機構分析數據更為樂觀,平安證券研報顯示,2025年中國輔助生殖市場空間超過680億;東興證券則認為,輔助生殖的相關潛在市場空間高達3211億美元。
綜合上述三點,輔助生殖行業也成為了資本競相追逐的藍海,融資頻頻。
據不完全統計,行業內包括女媧生命、東蘊醫療、星博生物、韋拓生物、拜爾洛克、瑞柏生物等獲得融資或被收購,2021年全年融資額接近40億元。
藥品、試劑公司前景可觀,服務機構仍以公立為主
隨著納入醫保,投資者對于輔助生殖賽道的期許也不斷提升。
2月21日消息剛剛發布后,便有不少投資者在交易所互動平臺上向上市公司提問,有無輔助生殖方面相關藥物或服務,就包括海思科、新華制藥等。
其中,新華制藥表明其控股子公司正在布局孕激素如安宮黃體酮、甲地孕酮的醫藥中間體,午后該股急速拉升至漲停。
資料顯示,目前輔助生殖板塊的上市公司,主要為涵蓋輔助生殖醫療服務、孕激素類藥物、不孕不育治療、輔助生殖基因技術等。
以細分行業劃分來看,主要為上游制劑與藥品,包括輔助生殖藥物、檢驗試劑、器械供應商;中游醫療服務機構,包括互聯網平臺及持牌服務機構等。
先來看看上游產業,除剛剛提到的新華制藥、共同醫藥等生產醫藥中間體外,港股上市公司貝康醫療也值得關注。
貝康醫療作為輔助生殖產業鏈上游企業,主要產品包括基因檢測試劑盒以及設備儀器兩大類,其中核心產品PGT-A已經進入商業化階段,是首個獲批上市的國產PGT-A試劑盒。
資料顯示,PGT-A將妊娠率提升至72%,流產率降低至6.9%,開創了國內三代試管檢測細分市場。
隨著輔助生殖需求不斷提升,周期數逐年增加,上游的醫藥及試劑公司增長空間巨大。
此外,便是位于中游的輔助生殖服務機構。
目前,全球輔助生殖主流市場如美國、日本受地區政策限制影響,市場競爭格局仍處于分散狀態,僅澳大利亞集中程度較高。
而國內目前仍主要處于公立醫院為主導的狀態,這主要與宏觀政策整體嚴格,牌照申請條件嚴、周期長有關,牌照十分稀缺。
2月21日錄得漲停的概念股中,與牌照相關的上市公司占大部分。
其中,達嘉維康全資孫公司嘉辰醫院為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思創醫惠投資的佳音醫院為婦科生殖醫院;悅心健康則在洛杉磯投資人工生殖中心等。
輔助生殖機構肯定不能少了港股上市公司錦欣生殖,該公司輔助生殖業務營收占比約7成左右。
2019年上市后,錦欣生殖收購多家擁有生殖牌照的私營醫院,分別為成都西囡婦科醫院、深圳中山醫院、武漢錦欣醫院、美國HRC東南亞中心,并共同管理兩家醫院。
最新財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錦欣生殖營收為8.64億元,同比增長40.34%;凈利潤為1.56億元,同比增長34.07%。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輔助生殖服務仍為一片藍海,高毛利率成為行業一大特點。以錦欣生殖為例,其2021年上半年的銷售毛利率便高達42.27%。
對于輔助生殖納入醫保,對于未來市場規模及前景,你又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