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趨勢觀察 肖明超
當“枯藤老樹昏鴉,空調WiFi西瓜,葛優同款沙發,夕陽西下,我就往上一趴”成為當代年輕人的真實寫照,當“床以外的距離都是遠方,手夠不著的地方都是他鄉”真的被奉為信條,“懶”不再是一個負面詞匯,越來越多的人也愿意承認自己就是地地道道的“懶人”,開始習慣用金錢換時間。
甚至,許多人認為“懶”才是真正的第一生產力。根據知萌咨詢發布的《2022中國消費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認為“懶人經濟”是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標志,還有27.4%的人認為“懶人經濟”是現代人對時間更好地利用與分配的體現。
就連世界上第一臺電腦的發明者約翰·阿塔那索夫都說:“我太懶了,不喜歡運算,所以就發明了電腦”。后來也因為人們的“懶”,各類“助懶”產品層出不窮:懶得走路就發明了汽車,懶得爬樓梯就發明了電梯,懶得出門購物就發明了電商......“懶人經濟”的千億生意經由此開啟。
從效率懶到品質懶:懶人經濟升級
伴隨著消費升級,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懶人經濟也從過去單純為了趕時間吃泡面的“效率懶 ”,升級為如今為了更好享受生活的“品質懶”。預制菜、快手料理、智能產品等兼具“懶”與“質”的產物迅速發展,覆蓋了吃、喝、玩、樂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滿足了人們“懶到底”的需求,成為不少消費者的選擇。
如果說過去的“懶”是為了節省時間,今天的“懶”則是要為了更加精致的享受美好時光,“質懶”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淘寶在“懶人消費分類”中把懶人分為了四類,分別是彎腰障礙患者(視彎腰為大敵,善于運用懶人神器避免彎腰系鞋帶等動作的人群)、平躺生物(借助懶人神器實現躺著也能有豐富多彩生活的人群)、家務指揮專家(擅長于指揮掃地機器人、智能音箱等智能家電解決家務問題的人群)、不做飯斯基(通過各種方法減少飯菜準備時間的懶人群體,能不做飯堅決不做)。
報告顯示,按照淘寶的“懶人消費分類”,00后幾乎可以被稱為“全能懶人”,每一類都有近9成的00后中招,有90%的00后都是不做飯斯基;有79.5%的95后則是家務指揮專家。60后和70后因為年紀和身體因素,彎腰障礙患者人數最多,分別占91.8%和76.8%。
從消費升級以及追求效率生活的發展趨勢來看,人們“變懶”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通過數據也可以看出,追求便捷、品質的生活方式已經不僅再是Z世代年輕人的專屬,“懶人”用戶群體還在向90后、80后甚至是70后和60后展開。隨著商業便捷性的完善以及生活服務的不斷提高,“質懶經濟”也將向著深度和廣度繼續延展。
質懶浪潮驅動懶人消費新賽道
人可以懶,但品牌和產品不可以。換句話說,恰是因為人夠懶才造就了大批品牌和產品。所謂,懶人善假于物,而品牌善假于人也。在質懶浪潮下,一些日常消費也成為了品牌們的新賽道。
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文化里,“吃”一直都是國民的頭等大事,當“吃”和“懶”結合在一起,即食產品、半手工產品打破傳統做飯場景,在“質懶”的同時也要有煙火氣。
報告顯示,在所有日常生活的消費中,做飯成為國民“偷懶”的第一梯隊,外賣和預制菜/快手料理分別以37.4%和37.2%的占比,飛入萬千百姓家,其次是智能產品和速食。 近幾年“自熱食品”憑借其速食、便捷的屬性,在消費者中廣泛流行,除了自熱食品外,速沖食品和即食食品以“低負擔”為標簽,切入“質懶”消費板塊。
除了紅利效應最為明顯的餐飲業以外,近年來,衣柜整理師、家宴廚師、上門理療師……各種新興職業層出不窮,智能家居產品、奇思妙想與方便實用的小設計也借助于網絡平臺大賣特賣,“智慧懶”也在促進著智能家電的市場迭代升級。
例如,海爾智家在2020年發布全球首個場景品牌——三翼鳥,借助5G、AI、IoT等技術,將小的智能單品進化為大的智能生態,為用戶提供陽臺、廚房、客廳、浴室、臥室等智慧家庭全場景解決方案,為用戶提供最領先的產品、最豐富的場景、最有溫度的生態服務。不僅推動了定制化智慧美好生活的全面普及,開啟智慧家庭升級的新時代,并開辟了“質懶”和“智懶”物聯網時代場景品牌的新賽道。
質懶生活品牌營銷策略
“質懶經濟”的異軍突起,可以看出品牌為了迎合消費者的心理需求所提供的服務性質,也預示著經濟的人性化趨勢。對此,品牌應該如何抓住這一熱潮,在多變的市場消費行為中占領先機。
策略一:定位質懶場景。在越來越注重細分場景需求的推動下,品牌在進行用戶定位時,也應該對用戶的使用場景和狀態進行定位,在最合適的地方進行最合適的營銷,以達到最合適的效果。
以Ulike為例,針對女性傳統外出脫毛不方便的需求點,針對性推出家用脫毛儀,讓忙綠的職場女性在家就可以享受到美容院級的脫毛服務。而在傳播過程中,Ulike通過與分眾合作,將品牌“冰點不傷膚,強效還不痛,精致又方便”的品牌優勢植入到都市麗人們每天必經的公寓樓、寫字樓電梯間,畢竟對于忙于工作的都市白領而言,面對動輒十幾、幾十層的高樓,與其爬樓梯,他們更愿意選擇高效便捷的電梯。此時Ulike在電梯間傳遞的信息內容更容易俘獲都市白領們的關注,擊穿用戶心智,俘獲用戶青睞。
策略二:抓住需求痛點。在強調“用戶體驗”的今天,任何切中用戶痛點的商業模式,都能成為細分領域的一枝獨秀。例如,針對現在的年輕人沒時間研究烹飪、沒有高超的廚藝但又對于口味有很高的要求這一痛點,預制菜、快手料理、復合調料等“懶人”恰飯神器不斷崛起并大受歡迎。
就在2021年雙十一期間,預制菜產品銷售火爆,成交額同比增長2倍,八大菜系中粵菜、川菜、湘菜等都推出了預制菜產品,方便、快捷、品類多、味道還不賴,不僅解決了小型都市家庭美味、營養、快速的就餐需求,并滿足了他們的情感需求,在方便快捷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做飯的治愈和小確幸。
策略三:打通社交鏈路。對于許多懶人來說,他們把三次元的社交精力,更多地放在了“二次元”的世界——刷劇看書打游戲等。在懶人消費者們集中精力消費內容時,平時抱怨消費者注意力不集中的品牌們反而有了更多的營銷空間,進行集中種草,然后打通社交傳播鏈路,讓品牌傳播聲量最大化。
例如,在疫情無法外出娛樂的環境下,作為家庭KTV的代表產品,唱吧K歌寶抓住了“讓消費者唱歌更簡單““在家就有KTV的效果”的賣點,以“不走尋常路”為主題在分眾傳媒進行了集中的品牌線下引爆,不僅激發了年輕消費者足不出戶也能在家K歌的“質懶”需求,還掀起了規模化的消費風潮。在通過分眾線下的大面積品牌觸達和持續的品牌曝光,持續累積了“懶人”對品牌的認知與信任后, K歌寶還在快手、抖音、小紅書等線上渠道進行了種草營銷,進一步在年輕用戶中形成了“懶懶相傳”的社交傳播。
懶人的需求和資本的逐利,正在加速懶人經濟的發展,而科技的發展和消費結構的升級,也正在讓懶人經濟走向更為高階的“質懶生活”。但是,此“懶”非彼“懶”,“懶人經濟”的參與者未必全是懶人,質懶生活的終極目的也不是讓懶惰滋長,而是讓需要的人留出時間做更多有意義和價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