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餐飲老板內參 王盼
01 火鍋店利潤上不去,問題可能出在這些點
剛過去的一年,火鍋賽道的“內卷”是全行業有目共睹的一個事實。這個品類,早已從“紅利式增長”的上半場,過渡到“盈利式增長”的下半場。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2021年,餐飲相關企業一共注銷吊銷88.5萬家,這其中,火鍋相關企業就有3.9萬家。雖然疫情反復是原因之一,但,大量門店關閉,是由于缺乏穩定的長期盈利能力。
大連誠健集團孫德敏董事長認為,大量火鍋店存活率低、盈利難,可以分為幾個原因:
外部原因:主要是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環境,中美貿易戰導致原材料成本激增;加上疫情反復,很多品牌的堂食減少甚至突發閉店。
賽道原因:火鍋同質化嚴重,以川鍋為例,產品線基本雷同,很難做出差異化。
內部原因:缺乏產品鑒別能力及穩定的供應鏈系統;缺少體系化的運營建設;引流方式單一(依賴打折方式);重視流量而輕視復購和盈利。
“中小入局者、小白創業者,資金投入和流量效應都不及大品牌,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扎扎實實盈利’,跑通單店盈利模式后,再擴張規模。修煉內功,比所謂的風口噱頭都來得實際。”孫德敏董事長說。
02 這兩個案例,揭秘“營業額翻4番”的秘密
在孫德敏董事長看來,盈利模式良性的火鍋店,在“四個美”方面都有扎實的打造。分別是:食材美占比40%,出品美、服務美、環境美各占比20%,這四個維度基于新一代客群核心需求的變化。
1、換個菜單的功夫,營業額翻了4倍
當山東菏澤“美人美肥牛府”老板找到大連誠健的時候,他對自己這個經營了20年的老品牌充滿了“不安”。品牌老化是一方面,再加上出品單調無新意,連帶著消費客群也難迭代;此外,門店周邊新開了不少年輕時尚的競爭者,這些都讓老板束手無策。
商討研究之后,誠健團隊為“美人美肥牛府”制定了新的方案,除了前廳后廚規范化打造、店內氛圍的布局,同時,產品優化也是重中之重。“傳統概念中的迭代,就是把原本店里有的東西進行升級。實際上,現在講究‘吃好’而不僅是‘好吃’。想要吃好,還得做系統優化,出品,服務,環境,食材都很重要。好產品帶來復購,讓火鍋店良性循環,而好的環境和氛圍帶來客流,這是一個閉環。”運營負責人鞠總告訴內參君。
首先是產品定位,以海鮮豆撈為主,鎖定“精致”元素,提高價值感,做客群升級。
其次是增加國際化、時尚化、差異化涮品,給予當地客群認為“新奇”的產品。最為典型的菜品如:涮著吃的蝦仁壽司、德國爆漿豬肉腸等。“這些菜在別家沒有,而且還具備國際范兒,分分鐘創造話題,也能賣出高價值來。”鞠總說。
愛吃火鍋的年輕女性,大多是“種草”、“打卡”一族,顏值的打造、新鮮感的設計,都決定了客流量的走向。
重塑產品角色定位,升級個性化盈利菜譜,打造招牌菜。比如設計“八大招牌”、“江海湖鮮”、“繁滑似錦”多個系列,讓產品更為細分,富有記憶點。
讓人驚喜的是,這家店經過近一個月的優化,之前一天流水3000—5000元,而現在可以做到1.2—1.6萬,翻了接近4倍。老板連連感慨:原來產品就是藏在賬本里的“利潤開關”。
菜單重塑以后,客戶的體驗感和商家的利潤率都悄然提升
2、用“150g”為基數,350㎡日均流水2.2萬
上海呆火鍋,則經歷了從無到有的“全生命周期陪護”。
老板作為80后“火鍋潮人”,自然想打造一個更時尚、有點調性的火鍋品牌。無奈沒有任何創業經驗,于是“專業事找專業人”,向大連誠健拋出了橄欖枝。
當這個只有350㎡的小店打造完成后,很快吸引了網紅達人、俊男美女的爭相“拔草”。說到底,和它迥異的風格定位有關。
從風格上看,呆火鍋以日本美學侘寂風為基礎,結合自然舒適的微水泥風格,為95后、00后打造輕松舒適的氛圍。“年輕人不喜歡無用的社交,下班之后,更青睞簡約輕松、沒有負擔的環境。”老板介紹說。此外,誠健為呆火鍋設計了新潮的工裝,服務提倡“適度就好”,拉近和顧客的距離。
其次,菜品方面,大量增加“顏值菜”,增加年輕屬性。比如玫瑰藕凍,十斤藕出一斤粉,顏值很高,同類型的還有草莓果餃。“火鍋食材的顏色普遍單一,但是這樣配置之后,色彩明艷,年輕人也愿意分享曬照。”孫德敏董事長介紹說。
不光涮品,主食方面也充分“國際化”,增加意大利墨魚面,日本櫻花面,東南沿海地區鮮蝦面……由于進店人數大多為2-4人,出品分量以“150g”為基數,減少浪費,合理賺取利潤。
開業后,呆火鍋創造了日流水2.2萬、毛利率62%、凈利約20%的營業數據。分析呆火鍋的成功,底層邏輯在于:真正抓住年輕人的需求,給予年輕人想要的社交氛圍。
03 盈利三板斧:“引流”、“復購”和“精致”
疫情常態化下,火鍋賽道進入“收縮元年”。在采訪中內參君接觸多位火鍋店老板,普遍認為“不知道今年要怎么做”、“看不透市場”、“疫情下充滿了不確定性”……
很多火鍋店老板都認為自己火鍋店的產品質量很好、食材非常正宗,但后疫情時代做火鍋店的邏輯改變了,食材的質量好、正宗是開火鍋店的最基本的要求,這些并不是優勢只能是及格。現在火鍋的主力消費群體是95后、00后,他們對食材的要求,不僅要好吃,更要好看、好玩。
而深耕火鍋賽道23年的大連誠健,則深刻地捕捉到了這一賽道的變化趨勢。在孫德敏董事長看來,引流和復購,是火鍋店必須瞄準的兩大目標,只有二者兼備,才能實現“盈利”的終極目標。“不能瘸腿,我們見到太多的品牌,只看重流量,或者用很高的成本換取流量,但是沒有完善的產品體系、運營體系做內核,引來的流量也存不住,沒有復購就沒有盈利能力。”
而在引流和復購背后,則是“精致化”做支持。未來的火鍋市場,無論大環境怎樣“難”,精致化都是一股清流。“現在都在做加法,火鍋+成為主流,到底加了什么,可能是更好的食材,可能是更好的場景,要根據品牌自身的定位和優勢來放大凸顯。否則怎么做出差異化呢?”一位業內人士分析。
在這一方面,大連誠健依托多年摸索的“良性盈利模型”,研發出“第三代火鍋精品項目”,從后端食材供應鏈,到個性化盈利菜單設計,到門店端運營,再到商學院人才培養,賦能中小創業者,幫助品牌從0到1搭建運行。
據悉,僅一張菜單,就細分為“引流出品”(毛利率40%以下)、“粘性出品”(毛利率66%-68%)、“主打出品”(毛利率65%以下)、“盈利出品”(毛利率90%以下)幾個大類,在產品庫中儲備了600多道SKU,深層次幫助品牌定制符合自己的盈利系統。
“我們既有豐富的產品,也有專業的賦能專家團隊、菜品結構規劃專家、店面運營專家。從食材輸出到盈利系統輸出,用誠健的賦能,給予新品牌2大板塊、5大模塊,共計20大解決方案,幫助其實現復購和盈利。”孫德敏董事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