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藍鯨教育 祁青
隨著教培行業(yè)變革不斷深入,越來越多以K12輔導為主業(yè)的機構轉型方向不斷清晰。
近期,沉寂許久的大山教育披露新動向,其已錨定下一階段發(fā)展目標。
但精挑細選的轉型路徑卻遭到多方質疑,更有聲音擔憂其難以如愿。
大山教育究竟選擇了怎樣一條道路?為何頻遭質疑?未來又有哪些難關亟待攻破?
押注職教,破釜沉舟?
大山將寶壓在了職教上。
2月14日,大山教育公告稱,擬收購河南中之創(chuàng)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于股本削減后的股權總額共60%,代價為100萬元,分三期清付。
作為標的的中之創(chuàng)教育成立于2018年5月11日,注冊資本為1000萬人民幣,主要為成年人提供電腦科學及資訊科技的職業(yè)培訓及技術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據天眼查信息顯示,中之創(chuàng)教育曾于2021年7月19日變更了經營范圍,變更后的經營范圍中增添了“從事科技培訓的營利性民辦培訓機構”、“招生輔助服務”、“人力資源服務”。其中,“人力資源服務”一款中明確“不包含職業(yè)中介活動,勞務派遣服務”。
但網絡上卻不乏對中之創(chuàng)“貸款”騙局的公開投訴。
據黑貓投訴信息顯示,有消費者于2021年7月6日在平臺上投訴河南中之創(chuàng)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虛假宣傳,未履行保價承諾,要求中之創(chuàng)終止貸款,涉訴金額19800元。
該消費者表示,與中之創(chuàng)簽訂合同時,中之創(chuàng)表示需要先貸款交學費,中之創(chuàng)保證學員月薪六千以上,學員可以在有能力之后開始還款。但目前,中之創(chuàng)保證學員月薪六千以上的承諾并未達成,學生無法終止貸款,擔心影響征信,截至投訴日,其已經還款八個月,共還款4000元,還剩1.8萬元左右債務,自己沒有經濟實力還款。
在投訴中,該消費者還指出,“培訓機構用我們的名義進行貸款,培訓機構老師在我們身邊指導我們貸款,而不是貸款平臺工作人員”。
除此之外,也有知乎網友表示,河南中之創(chuàng)教育集團“就是一家培訓貸款的機構,進來先讓你貸款2萬,然后等你學完后幫你找公司讓你去面試,但是無論面試上沒有,貸款的兩萬必須還。”
拋開成人培訓常見的貸款騙局不談,大山教育想押注職教,依靠中之創(chuàng)實現轉型,恐怕依舊很難。
首先,從標的公司營收規(guī)模上,公告數據顯示,2020年,中之創(chuàng)實現營收143萬元,除稅后溢利為虧損48.04萬元;2021年實現營收261.55萬元,除稅后溢利為23.06萬元,實現盈利。可以看出,中之創(chuàng)營收規(guī)模仍有限。
而對于中之創(chuàng)的未來發(fā)展,也有投資者質疑,中之創(chuàng)成立僅3年,注冊資本高達1000萬,實繳資本卻為0元,而大山教育僅出資100萬元便收購其60%的股份,或許表明中之創(chuàng)的管理團隊對公司未來發(fā)展信心不足,頗有些著急轉手套現的意味。
從大山教育自身來看,在原主營的K12學科培訓領域,因本土化教研的考綱教綱地方性差異明顯,大山能夠成為區(qū)域性教培龍頭企業(yè)。但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的學生就業(yè)范圍無法設限,同時職業(yè)教育領域亦無明顯的本土化教研優(yōu)勢,大山的地方性壟斷優(yōu)勢不再。
同時,大山教育在職業(yè)教育領域并無相關積累,而如若依舊奉行線下培訓為主,教學場所、教具搭建、師資培養(yǎng)等等都面臨著高投入,大山背上的壓力不小。
多線布局,重蹈覆轍?
比起攜手中之創(chuàng),此次公告中更值得注意的是,除職教外,大山教育還部署了多條發(fā)展路徑。
大山教育表示,為適應新的監(jiān)管環(huán)境,將重新劃撥資源,計劃專注于提供三種主要類別服務的新業(yè)務——包括針對高中生及成年人的職業(yè)教育;針對兒童及青少年的藝術、體育及編碼編程課外個人素質課程;海外教育顧問。
職業(yè)教育方面大山將中之創(chuàng)視為主力,素質教育方面大山已宣布成立素質成長中心,一口氣推出山果美育、山果科學、山果口才、山果文學素養(yǎng)、山果機器人編程等六項素質教育課程。
大山教育稱,目前已經開展其課外課程以及海外教育顧問的業(yè)務營運的自然增長——于公告日期,集團有關其舞蹈、藝術及編程課外課程的籌備工作已達后期階段,據此,集團已招聘經驗豐富的導師及培訓人員以提供有關課外課程;設立教學中心以與現有自家教育中心或于新租賃場地提供新課程;及招攬學生修讀所提供的新課程。
此外,大山教育還提到,集團已建立五個培訓中心,提供如籃球等體育課外課程,而該課程已于 2021 年最后一季開課。再者,集團已于 2021 年 12 月 19 日在鄭州市開設一間中心,為有意海外升學的學生提供顧問服務,并已開始收取顧問費產生收入。
三條轉型道路橫跨職業(yè)教育、素質教育、國際教育,可見大山教育擴張發(fā)展的野心。但對于目前家底不厚、命途多舛的大山來說,恐怕心余力竭。
剛剛過去的2021年,大山教育過得有些多災多難。
2021年7月11日,大山教育發(fā)布公告稱,河南商丘一家武術館發(fā)生火災,引起對于課后教育機構的消防安全事宜的廣泛關注。因此,河南省地方教育局對民辦課后教育機構實施暫時停運以進行安全及許可排查。6月27日,公司位于新鄉(xiāng)市平原示范區(qū)的自營教學中心首次暫停營運,以待安全排查及整改。7月12日,公司102間自營教學中心中的51間暫停營運,直至政府在7月初進一步批準。
7月,大山沒等來政府的進一步批準,卻等來了另一個噩耗——2021年7月23日,大山教育再次發(fā)布公告稱,鄭州發(fā)生嚴重水災,部分自營教學中心受到影響。2021年8月初,疫情再次反復,大山教育的所有自營教學中心暫時關閉。截至2021年8月27日,僅有10間營運中心恢復運營。
直至2021年9月13日,大山教育發(fā)布公告稱,鄭州市教育局在2021年9月10日發(fā)布關于開始逐步恢復學校提供實體課堂的通知,容許私人校外教育機構與學校一同恢復實體課堂,但大山旗下自營教學中心仍未能完全恢復運營。
而從現金流上看,大山想要開疆擴土,恐怕糧草告急。截至2021年6月30日,大山教育銀行結余及現金約為2.63億元,較2020年同期的2.997億元,同比減少12.3%。
更令人擔憂的是,大山教育多線擴張戰(zhàn)略,已有前車之鑒。2021年5月28日,在“雙減”靴子落地之前,瑞思搶灘登陸,宣布轉型。推出少兒STEAM能力成長品牌“然點科學館”、 少兒社會化素養(yǎng)教育品牌“瑞思海芽成長空間”和“瑞思研學”三大新品牌。
但素質教育擺脫不了非剛需的難題,相較于學科教育,市場規(guī)模有限。加之上述三個業(yè)務之間的相互聯系也較小,靠這三個新業(yè)務完全支撐起瑞思未來的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著實困難。
時至今日,經上市資格部門認定,“瑞斯教育開曼有限公司”出售其在中國境內的全部資產,與上市公司、境外資本剝離,已成為“公共外殼(public shell)”公司。瑞思的條條大路,都沒能通往“羅馬”。
有了瑞思教育的前車之鑒,大山教育會否重蹈覆轍仍未可知,但想要在雙腳完全困于鄭州新鄉(xiāng)兩市的情況下,按照規(guī)劃的多條線路大踏步向前,恐怕難以如愿。
如今,大山的資本故事似乎已鮮有聽眾。截止目前,大山教育股價僅余0.32港元,較上市時的1.25港元發(fā)行價暴跌了74.40%。未來大山教育能否走出大山,仍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