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35斗
歲歲年年花相似,年年歲歲人不同,又到情人節,鮮花再次熱賣。
早在2月3日,全國最大的花卉市場——斗南花卉市場就進入了一年一度為期10天的情人節備貨期,從2月6日開始,整個市場單日發貨量總計超過1000萬枝。
愛情無價,但鮮花有價,尤其在情人節這種特別的節日,花價更是普遍上漲。
云南花商介紹,傳統紅色系、彩色玫瑰價格上漲幅度達30%,A級玫瑰平時3—4元每枝,這幾天都超過8元每枝,多頭玫瑰最高價超過10元,就連玫瑰的配花滿天星、尤加利都在跟著漲。
云南是全國最大的鮮花生產基地,擁有亞洲最大的鮮切花交易市場,已然成為中國花卉市場的“風向標”與花卉價格的“晴雨表”。
但是,與全世界最大的花卉生產國和出口國——荷蘭相比較,云南的花卉產業還有很大可提升空間,拿產值來說,荷蘭每公頃平均產值超過50萬歐元,我國在3萬歐元左右。
以他山之石攻玉,我國花卉產業有哪些可改進空間?
先天優勢成就“亞洲花都”云南
云南被稱為“亞洲花都”,據云南省農業農村廳統計,2021年云南鮮切花產量預計超過160億枝,產業綜合產值預計突破900億元。
蓬勃的花卉產業創造了大量工作機會,目前全省從事鮮花種植、加工、運輸、銷售的企業有28萬多家,從業人員逾百萬。
這一切很大程度上受益于云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條件。
云南省地處低緯度高原,全省氣候類型豐富多樣,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和高原氣候共7個氣候類型,豐富多樣的氣候類型為各種花卉、種苗的培育與生長創造了獨特的條件。
云南還是中國境內著名的“植物王國”,有2萬多種高等植物,幾乎占到了全國植物總數的一半。
此外,從地理位置來看,云南占據優勢,可以溝通太平洋、印度洋兩大洋和國內、東南亞、南亞三大市場。
擁有其他地區無法復制的先天優勢以外,云南花卉產業還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完善配套設施。最為典型的例子是,建立了全國唯一一家國家級花卉交易市場——斗南花卉市場,全國第一、亞洲第二的花卉拍賣中心——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并以這兩家龍頭企業為核心形成產業集群。
斗南花卉市場位于云南滇池東岸,1998年破土動工,2013年被列為我國境內唯一的國家級花卉市場,目前已發展成為“中國乃至全亞洲最大的鮮切花交易市場”,匯聚了云南省80%以上的鮮切花和周邊省份、周邊國家的花卉,平均每天有10000余人次進場交易,在我國境內占據了70%以上的市場份額。
根據當地媒體報道的最新數據,在斗南花卉交易市場,平均每天的鮮花交易量逾2000萬枝,銷往5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云南自主培育花卉新品種400余個、引進推廣新品種600余個。
呈貢區斗南街道黨工委書記、斗南花卉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顧朝飛介紹,斗南7萬常住居民中有4萬人從事花卉行業,2021年斗南花卉產業產值逾200億元。
在斗南花卉市場,還建立了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該拍賣中心于2002年12月20日正式投入運行,擁有2萬多平方米的交易場館,300個交易席位,3個交易大鐘及相關配套設施。交易中心負責人羅建洪介紹,2022年2月3日開市后,每天的成交量在120萬—150萬枝之間。
中國鮮花看云南,云南鮮花看斗南。在斗南花卉市場與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的雙重助力下,2021年,斗南鮮切花交易量突破102.57億枝、交易額112.44億元,交易量、交易額、現金流量、交易人次和出口額已連續24年居全國第一。
后天人為打造“歐洲花園”荷蘭
一提起荷蘭,人們就會不由自主想到郁金香。荷蘭不僅是郁金香王國,更是全球馳名的世界花卉交易中心和花卉原材料生產基地,世界上最大的花卉生產和出口國,花卉出口占國際花卉市場的40%~50%,有“歐洲花園”之稱。
花卉是荷蘭的支柱性產業,據中荷商報數據,在2021年,荷蘭出口了價值120億歐元的花卉、植物、花卉球莖和苗木產品,最終獲得了60億歐元的收入。
世界上最大的拍賣市場——阿爾斯梅爾鮮花市場就在荷蘭,已有近100年歷史,拍賣行主體建筑于1972年完工,經多次擴建,建筑面積達70多萬平方米,約120個足球場那么大,每年有22萬的參觀人潮。
荷蘭的花卉產業堪稱世界奇跡,農業同樣毫不遜色,農產品出口居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更有歐洲“菜園子”的美譽。2021年,荷蘭農產品出口首次突破1000億歐元,達1047億歐元,比2020年增加了9%以上。
在發達的農業與花卉產業背后,荷蘭的國土面積只有4萬多平方公里,主要靠填海來擴充土地面積,遠不及作為“亞洲花都”的云南有近4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甚至不如我國寧夏大。
面積之外,與云南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條件不同,荷蘭的先天資源可以用貧瘠來形容。
荷蘭位于歐洲西北部,是著名的“低洼之國”,全國近四分之一的面積低于平均海平面,約一半面積海拔不足1米,地理位置上還靠近大洋,一個大幅度的漲潮就能把全國給淹了。此外,荷蘭緯度偏高,自然光照不充足,低洼潮濕、河網遍布,并不具備發展農業的優勢。
不具備天時地利的荷蘭,是如何做到農業世界第二、花卉世界第一的?
在政府的支持下,荷蘭靠農業技術升級創造了后天農業發展條件。目前,荷蘭形成了以高科技為支撐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在設施農業、作物育種等方面遙遙領先。
由于“先天不足”,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荷蘭開始發展溫室農業,依托玻璃溫室技術,投入大量資金,目前已建立起了世界一流的設施農業體系。據統計,荷蘭的玻璃溫室面積達到1.1萬公頃,約占世界溫室總面積的1/4。
荷蘭從源頭入手,重視育種,培育發展了一批具有研發推廣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大型種子企業,全球十大種子公司中,荷蘭就占了四席。以花卉品種為例,荷蘭政府十分重視對植物新品種權利的保護,幾乎每種花都有專門的花卉育種公司,孕育了荷蘭豐富的花卉品種。
此外,在農產品的流通上,拍賣模式是主要模式之一,荷蘭拍賣制度具有運轉高效、周轉較快等特點,可降低種植者和銷售者的投入。荷蘭花卉產業約有80%的出口額是通過拍賣市場實現的,拍賣市場還可以提供花卉保鮮、包裝、檢驗、通關、運輸、結算等一站式服務。
云南花卉產業的進階之路
當先天優勢與后天人為創造的條件進行比較,結果顯而易見,先天自然條件不可改變,但科技的力量可以幫助農業創造奇跡。
對比荷蘭等國家,我國花卉產業具有很大可提升空間,產值數據就是很好的佐證。根據國家林業局的統計數據,2010年加拿大、荷蘭、丹麥、芬蘭、新西蘭等國的切花和盆栽植物的每公頃平均產值超過了50萬歐元,而我國切花和盆栽植物的每公頃平均產值還不到3萬歐元。
從源頭種植端來看,我國花卉產業在科技含量、產業化水平、基礎設施等方面均可以做進一步的改善。
產業科技含量方面,從云南進口產品與出口產品的差異就能看出區別。
云南的花卉資源十分豐富,是我國最大的花卉出口城市,同時也是最大的花卉進口城市。但在出口的主要花卉產品中,杜鵑、康乃馨、菊花、百合等產品的種子屬于低端產品,存在科技含量較低、種子老化等問題;而大部分中高端花卉種苗、種子、栽培技術嚴重依賴進口,對比荷蘭,我國在國際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新技術仍然較少。
追尋背后原因,我國花卉產業起步較晚,全國各地區普遍存在產品育種能力不強、行業技術研發嚴重不足、科研與生產嚴重脫節、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等問題。
在產業化水平上,云南雖然形成了以斗南花卉市場和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為核心的產業集群,仍存在市場功能不完善、信息化程度較低、市場流通不暢等問題,還缺乏專業人才。
荷蘭花卉發展強調規模化運作,同時企業和農戶規模都維持在一個適度的水平上,這種適度規模的集約化經營不但有助于花卉播種、栽種、采收、分級的機械化操作,而且有助于生產過程中濕度、溫度、光照等的電腦化安排。而云南花卉企業存在“小、散、多”等問題,產業化水平偏低。具體表現在從事花卉產業的企業多,但規模較小;花農戶數較多,但種植分散、管理粗放;行業的從業人數較多,但專業技術人員匱乏。
市場流通層面,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借鑒了荷蘭的拍賣制度,但電子拍賣交易只占到斗南花卉市場交易總量的12—13%,遠不及荷蘭的80%。在斗南花卉市場,線下的對手交易買家可在市場內查看鮮切花現貨,與賣家面對面商定價格,現場交貨完成交易,依然是斗南花卉市場的主要交易方式。
綜合以上問題,《面向“一帶一路”產業外向發展研究:云南案例》一書指出,參考荷蘭、以色列等國家的成功經驗,云南花卉產業應該特別強調技術創新在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驅動作用,并將其貫穿于種子研發、種植、收割、包裝、物流運輸、市場營銷等產業鏈的各個環節。
消費升級倒逼產業升級
商務部曾發布的《中國拍賣行業發展報告2019》顯示,2019 年,中國人均消費10枝左右鮮花,同等人均收入的國家的人均鮮花年消費量則達60~80枝。
這表明我國鮮花消費市場增量巨大,近些年來隨著消費升級,人們對生活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鮮花不再只是節假日專屬,成為越來越多人的日常消費品。
鮮花市場持續升溫,不斷增加的需求在倒逼產業供給升級,我國鮮花產業從上游種植端到中間的流通環節都在進行數字化升級。
云南提出了“云花數字化”,打造數字產業鏈,整合從源頭種植、生產加工、交易流通、品牌營銷等各個環節,云花+大數據、5G智慧小鎮項目等正在實施。
得天獨厚的先天資源成就了云南“亞洲花都”的傳奇,持續旺盛的市場需求及日益精進的技術應用,將助力云南花卉書寫下一個傳奇。
參考資料:
1、楊先明、袁帆:《面向“一帶一路”產業外向發展研究:云南案例》
2、婁向鵬:《婁向鵬看世界農業:一本書帶你看透全球標桿農業》
3、呈貢新城:“亞洲花都”花市迎來節后開門紅,花價上漲30%
4、新華社:從斗南“花語”聆聽奮進足音——“亞洲花都”傳奇
5、云報:擁抱數字化 云南再出發丨一朵鮮花背后的數字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