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消費界 曉夢
導讀
自從牽手中國平安之后,上海家化就開始走下坡,管理層矛盾重重,業務線隨著管理層不斷變動,混亂不堪,上海家化的市值已經由2013年8月的386億,跌到現在273億。
八年間上海家化換了三任董事,在葛文耀被迫卸任之后,謝文堅接任,曾任強生醫療區總經理的他,還未能掌握如何調度上海家化這艘大船,上海家化凈利潤持續下跌,到達歷史最低點。
療愈者張東方接任,被寄予厚望的張東方企圖修復上海家化,但結果卻不遂人意,上海家化度過了不溫不火的四年,市值甚至被后輩珀萊雅超越。
隨后,被寄予厚望的潘秋生接任,在他上任之后提出“消費者為重心+品牌創新”的戰略思路,從業績上看,上海家化似乎開始重獲榮光。
上海家化的前身是1898年創立的廣生行,至今已有123年歷史。
在這百年期間,上海家化創造了許多耳熟能詳的產品,六神、美加凈、佰草集等等,上海家化的崛起離不開靈魂人物葛文耀的奉獻,在家化任職的28年間,葛文耀將固定資產不足400萬的上海家化,打造成了凈利潤10億元的化妝品集團龍頭。
但職業經理人和上市公司之間的矛盾拉扯,直接將上海家化推下了神壇,以往的“A股市場龍頭老大”光環不再,市值不斷下跌,股價忽高忽低,隨著歷任總經理戰略的變動,原本走勢健康的上海家化變得多病纏身。
上海家化包含四條業務線,一是以佰草集、雙妹、美加凈為代表的護膚品類,二是以六神、家安為代表的個護家清品類,三是湯美星、啟初為代表的母嬰類,以及合作品牌。
根據上海家化2020年的營收構成,護膚品占比31%,個護家清占比34%,母嬰占比30%,三大品類三分天下的格局直接拉低了上海家化的毛利率,護膚品的高毛利眾所周知,通過對比珀萊雅和上海家化的業務構成就能很直觀的看到,2020年珀萊雅護膚品類占比87%,彩妝占比12%,珀萊雅的毛利率63.6%超過上海家化的60%。
正是基于護膚品的高毛利,上海家化一直押注護膚品類,但此前一直沒有打好,潘秋生上任之后依然將重心放在提高護膚品的占比上。
上海家化主打的護膚品佰草集,走的是高端戰略,但這一策略似乎并未顯現出成效,佰草集處于連續虧損狀態,此前虧損接近億元的財報數據讓業內直呼其為拖油瓶。
當國際化妝品巨頭開始進駐中國市場,搶占高端市場份額時,在強敵環繞中的佰草集顯得對抗乏力,首先是上海家化的其他產品六神、美加凈等走的是中低端戰略,突然間差異化走高端的佰草集給予消費者的沖擊力度還不夠,比如網上不少消費者提問佰草集和自然堂哪個好?相宜本草和自然堂哪個好?
在消費者心中,佰草集的高端形象并不明顯,佰草集要對標的是歐萊雅、雅詩蘭黛等國際大牌,如果不能給消費者高端的認知,就很難實現銷售轉化,同等價位能夠買到國際大牌,佰草集需要為品牌溢價賦能。
同時在功能、成分等看點滿天飛的化妝品市場,佰草集的看點并不明顯。要想讓消費者掏腰包,首先要讓他們為品牌價值買單,“造看點”是品牌營銷的第一步,也是佰草集目前所缺失的。
對于上海家化而言,難點不僅僅在于打造佰草集的高端形象,還在于盤活護膚品賽道的整盤棋。
上海家化的多品牌戰略是典型的用戶模式,主打高端的雙妹,主打中高端的佰草集,主打男性市場的高夫,主打藥妝的玉澤,不同的產品之間具有較強的流量壁壘,同時又形成競爭關系,不僅內部之間的協同具有難度,還需要和其他品牌進行競爭,多品牌同時也意味著四面樹敵。
上海家化和各大醫院皮膚科權威醫學專家聯合研制的玉澤,主打敏感肌,解決皮膚屏障受損問題。在登上李佳琦和薇婭的直播間之后,玉澤“皮膚屏障修復專家”的形象呼之欲出,廣受歡迎,2020年營收同比增長200%。
新品牌玉澤不必背負上海家化的歷史遺留問題,在品牌塑造和線上推廣方面都更有優勢。但出圈的玉澤并不能夠為上海家化的其他產品帶來流量,同時還需要和同樣主打敏感肌的薇諾娜競爭市場份額。
縱觀上海家化財報,六神和湯美星是上海家化的現金奶牛,六神在多年的競爭當中市場份額趨于穩定,湯美星聚焦海外業務,兩者都進入了穩定期。護膚品賽道中玉澤異軍突起,佰草集在多年的虧損之后,于今年一季度扭虧為盈,具體方法我們會在第三部分提到。
在上海家化的成本費用當中,有兩點值得關注。
一是管理費用,根據上海家化2020年財報數據,上海家化的管理費用占比高達10.2%,這個數據幾乎是珀萊雅的兩倍,上海家化管理費用高具體表現在存貨管理效率不高上,其管理費用中包含8300萬的存貨損失和報廢費用,也就是說因為管理不當造成的存貨損失接近一億。
二是營銷費用,化妝品行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營銷能力的比拼,刨除20%左右的成本,其余都是產品溢價,但產品力依然要靠研發能力支撐。
在謝文堅上臺之后,一改葛文耀“產品+營銷”兩條腿走路的策略,縮減研發費用,押注營銷以獲得更多的營收,結果適得其反,在他的帶領下上海家化產品銷量暴跌。
老化的上海家化似乎有些跟不上新時代的營銷節奏,縱觀近幾年上海家化的營銷費用并不低,2017-2020年,上海家化的營銷費用分別為27.78億元、29.01億元、32.04億元、29.24億元,占比分別為42.8%、40.6%、42.1%、41.5%。
接近一半的營銷費用占比,卻似乎未能達到理想的營銷結果,上海家化品牌眾多,如何實現營銷費用的精準投放是一大難點,如何將營銷費用轉化成消費者購買,實現利潤的增長是一大重點。
營銷費用需要控制,營銷卻必不可少,上海家化有過該方面支出的控制,去年四季度,上海家化將營銷費用減低到4.9億元,但隨著營銷費用的縮減,毛利率呈現出驚人的54.98%的下跌,在2021年一季度,上海家化重新回調營銷費用,營收和毛利率隨之實現增長。
營收對營銷費用的依賴,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意味著產品能力的不足,譬如在李佳琦直播間里,有的產品只是賠本賺吆喝,有的產品卻能在打響產品聲量的同時實現源源不斷的復購,這期間產品力的競爭,很大一部分來源于研發能力。
化妝品的高溢價眾多周知,但要想走的更遠,研發能力的支撐,產品力的加冕是必不可少的。
在潘秋生上任之后,上海家化的業績逐漸向好的方面發展,針對上海家化所存在的問題,潘秋生提出了“123”經營方針,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個助推器”——以消費者為中心,以品牌創新和渠道進階為基本點,以流程、文化和數據為助推器。
同時發起了三大改革措施。
第一,重新梳理產品線。
上海家化產品眾多,品牌矩陣之間需要詳略得當,護膚品類、個護家清類、母嬰類、合作品牌,結合四大類別的增速和毛利率水平,重新對各個品牌進行策略劃分。
重點聚焦高毛利、高增長的護膚品類,對個護、男士、母嬰等細分品類給予快于市場增速的目標。
高度增長的品牌包含雙妹、玉澤、佰草集等,細分冠軍包括啟初、六神、高夫,細分領先品牌包括美加凈、家安,根據不同品牌的情況進行資源的調整,形成合力最大化推動公司營收增長。
明確爆品策略,即重點發展優勢品牌,砍掉不好賣的品牌,這樣做可以減低存貨周轉天數,進而降低每年的存貨報廢損失。
重點發力護膚品類,護膚品類毛利高,能夠更好的提振總的利潤率,上海家化把握“高端護膚、功能性護膚、成分黨”趨勢,產品和營銷兩端發力,聚焦新品,提升競爭力。
比如2020年公司上新300余個,同比減少200個,比如此前重點聚焦的玉澤藍銅勝肽精華、佰草集燈管精華等新品,玉澤藍銅勝肽精華上線當日狂銷4萬余件,驗證了發展策略的正確性。
第二,渠道升級。
在電商還未涌現之前,企業的線下覆蓋能力越強,產品的知名度越高。上海家化的百年根基,很大一部分就是源自強悍的線下網點,上海家化的線下網點高達30多萬家。
隨著2010年前后電商的崛起,覆蓋消費者的方式發生了改變,新品牌通過電商的捷徑家喻戶曉,想要轉型的上海家化意識到線上渠道的重要性,但多產品的成本協同,效率協同,必然會呈現出尾大不掉導致的反應速度慢。
潘秋生上任后,策略性縮編百貨渠道,關閉了462家低效門店,關門掙錢難的門店,可以降低存貨損失,2020年因為百貨渠道的縮減,降低了3億元的庫存,存貨周轉天數保持下降態勢,2021年一季度末存貨周轉天數降低到了107.49天,降低庫存更能輕裝上陣。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佰草集,此前重點鋪設線下渠道的佰草集為營收帶來了沉重的負擔,2020年減掉了1/3的長尾門店,關閉了462家百貨專柜和門店,同時借鑒玉澤的成功案例,積極接軌新營銷方式,在各種創新玩法中實現消費群體的裂變,成功實現由虧轉盈。
第三,“漸進式”梳理團隊結構。
組織員工心聲調查和公司領導360°評估,拆破部門墻,采取任人唯賢的用人策略。
上海家化的標準式改革方案,在資本市場迎來了熱烈的反應,歐美有雅詩蘭黛、歐萊雅集團,國內的上海家化被寄予厚望,新的改革方案讓上海家化的轉型獲得喘息的機會。
上海家化作為一家百年企業,多年內斗留下的業務線問題,以及多元品牌的協同問題,高企的管理費用等問題,都是擺在面前的亟待處理的難題。
葛文耀留下的產品和毛利兩個法寶,至今依然非常實用,面對護膚品市場激烈的競爭態勢,上海家化還需要更好的利用這兩個利器,開辟出一條復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