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母榜 彥飛
編輯|王靖
在低調飛奔一年多之后,字節跳動的海外電商版圖首次出現收縮跡象。
上周,女裝跨境電商網站Dmonstudio發布一紙簡短公告,宣布2月11日起停止運營,但將繼續為已購物消費者提供售后服務。公告并未就停運原因給出任何說法。
公開信息顯示,Dmonstudio的運營主體為廣州創星傳媒科技有限公司,與字節并無直接關聯。但界面新聞援引知情人士言論稱,Dmonstudio實際上是字節內部孵化的S級項目,直接向抖音電商總裁康澤宇匯報。
Dmonstudio去年11月正式上線。根據官網介紹,這家網站主要面向歐美、中東市場,每周更新500多款女裝,通過海外倉發貨,據稱已有百萬量級用戶。這套玩法與國內跨境電商巨頭SHEIN高度類似。
字節對電商出海覬覦已久。據晚點LatePost此前報道,張一鳴在2021年初為字節設定了三大新業務方向,其中就包括跨境電商。
過去一年間,字節在海外電商市場頻頻落子,兩條腿走路,試圖摸索出最合適的打法。
其中一條腿是相對獨立的項目,目前被外界曝光的主要是Fanno和Dmonstudio。兩個產品推出時間接近,前者接納第三方商家入駐,主要面向歐洲;后者則是平臺選品,售往更多國家市場。
但在不到四個月后,主打B2C模式的Dmonstudio突然關停,標志著字節電商出海暫時回退到只做商家平臺和流量分發的老路上。
另一條腿則是TikTok電商,既包括給第三方獨立站導流,也包括剛剛推出半年多的TikTok小店(TikTok Shop)業務。與Fanno相比,這塊業務的聲響和動作要大得多,堪稱字節海外電商板塊的旗艦。
其中,直播帶貨是TikTok電商的核心玩法。
2021年7、8月份,TikTok開始在印尼和英國試水直播帶貨,前期采用邀請制,但不到三個月就開放注冊。目前,TikTok計劃在東南亞拓展這塊業務,備選國家包括越南和泰國。
一位跨境電商從業者向字母榜透露,商戶在申請入駐TikTok賣貨時,平臺工作人員會首先詢問有沒有直播能力,然后才問能不能做短視頻,對于直播帶貨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這不禁讓人聯想起抖音電商的生長路徑。在起步階段,抖音主要做流量生意,給淘系、京東等電商導流,允許在短視頻或直播間掛上商品鏈接;但隨著自身電商運營能力的提高,以及小店、購物車、抖音支付等工具的上線,抖音逐步調整外鏈政策,尋求站內閉環。
此前有分析文章認為,TikTok電商的發展模式將與抖音高度相似,同時也需要打造羅永浩這樣的頭部大V,帶動整個直播帶貨的繁榮。
但在多位電商人士看來,TikTok目前仍處于試水各種模式的階段。在參與全球競爭時,它面臨遠比國內復雜的用戶群體和監管環境,必須格外小心謹慎,速度也不可能太快;在一兩個頂級紅人身上砸下巨量資源,搶占市場先機的打法,并不適合海外市場。
A
目前,TikTok的直播帶貨剛剛起步,主要在印尼和英國開展業務,且以商家自播為主。這與抖音上職業主播與商家自播并重的模式大不相同。
張欣欣(化名)是一名跨境電商創業者,其公司主要面向英國市場銷售首飾和電子產品,2021年9月就注冊開通了TikTok的直播帶貨,是第一批嘗鮮的商家之一。
但在最初的一個多月里,直播間的各項數據十分糟糕,觀看人數少、轉化率極低。張欣欣認為,這是由于TikTok的流量不夠精準,流量分配時多時少,導致商戶摸不準平臺的脈搏。
“比如直播間在展示女性用品,但進來的用戶都是男性;或者正在展示電子產品,卻進來了女性用戶。”她說。
直到去年11月份,隨著“黑色星期五”和感恩節、圣誕節假期的相繼到來,西方國家步入年末購物旺季,直播間的生意才逐漸好起來。
在此期間,TikTok逐步加大了直播帶貨的運營力度,推出了大規模的直播打榜賽,根據直播時長、GMV(商品交易總額)等指標對商家進行排名,并提供價格補貼之類的獎勵。
另一方面,商家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摸索后,對于如何在TikTok直播帶貨也有了更多心得,直播間慢慢有了熱度。“用戶陸陸續續進來,會看產品、問價格、與主播互動,”張欣欣說,“消費者認知有了很大變化,成交率也很高。”
為了吸引更多商家入駐開播,TikTok開出了一些扶持政策,包括免運費、免傭金等。
目前,國內商家在向境外發貨時,可以自己負責物流配送,也可以選用TikTok合作物流,其中就包括字節去年8月入股的跨境物流服務商縱騰網絡。
據張欣欣介紹,商家選擇平臺官方提供的物流服務后,TikTok方面會安排人員上門取貨,負責國內和國際的物流配送。以國內寄往歐洲的小包裹為例,每單可為商家節省四五十元人民幣的運費。
另一方面,TikTok針對新的直播商家提供免傭金政策,商家只需承擔1.8%的付款手續費。用戶可通過PayPal等第三方支付工具付款。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TikTok商家側的優惠力度也在逐漸減弱。
去年8月以來,TikTok針對任何1美元以上的訂單提供包郵服務;但從本月起,包郵標準被提升至3美元。
從成交金額來看,TikTok直播帶貨仍處于萌芽期。去年圣誕節期間,有商家開播一小時入賬5萬美元,全天有望達到20萬美元,一時間成為跨境電商圈子里的熱議話題。但這一成績顯然與國內動輒數億的單日成交額不可同日而語。
在商業化層面上,TikTok尚未有太多舉動。它并未正式售賣各類廣告位,也并不鼓勵商家購買平臺內的流量推廣產品。
張欣欣認為,長期來看,TikTok遲早要像其他電商平臺那樣,補上這一塊業務;但在現階段,TikTok的重點是把直播帶貨的生態建立起來,一方面篩選出優質商家,另一方面也要沉淀出更加精準的用戶畫像,為將來提供營銷服務做鋪墊。
B
目前,直播帶貨是TikTok電商的重頭戲,但它并沒有快速鋪開,在全球各國“復制粘貼”,推廣范圍主要是東南亞。
這里面有業務上線時間較短、需要進一步打磨流程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不同國家的消費習慣、購買力和互聯網環境存在巨大差異,還摻雜著地緣政治,TikTok的落子策略也需要調整適應。
公開數據顯示,東南亞的互聯網人口滲透率已達75%,其中東盟六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文萊)的智能手機普及率達到100%。在移動互聯網的助推下,人們已經習慣了手機直播。
在這塊新興市場,TikTok把直播帶貨作為推廣重點,效果十分顯著。一個有趣的現象是,TikTok在印尼和英國幾乎同時開通了直播帶貨,但印尼的業務發展遠勝英國。
有從業者認為,這與TikTok所售商品的品類有關。“現在商家集中在美妝、家居、服裝和消費電子這四個品類,但印尼對電子產品征收的關稅很高,大家主要做前三類。這些商品的價格可以做到很低,符合當地的消費水平。但在英國就不行,太便宜的東西不一定好賣。”
而在美國,TikTok并未引入直播帶貨,而是采用了較為常規的路徑,通過在短視頻掛載外部鏈接,為第三方平臺的商家導流。
與東南亞市場的高歌猛進相比,TikTok在美國要謹慎得多。即使是給其他電商導流,它的動作也并不算快。
一位跨境電商從業者透露,目前受到TikTok官方邀請,能夠在短視頻掛載鏈接的商家只有7個,均在美國。
TikTok不愿大張旗鼓地推廣這塊業務,轉化率低下是重要原因之一。“掛了鏈接能夠賣爆的商品,大都是一兩美元的小東西,沒有什么下單成本。”張欣欣說,“大件商品的轉化率特別低,比如100萬觀看量的視頻,點擊跳轉量只有三四百。”
這與TikTok的用戶畫像有直接關系。TikTok半數用戶是18至24歲的年輕人,缺乏足夠的消費認知和能力。此外,在許多國家,未成年用戶無法辦理銀行卡,也就難以線上購物,導致銷售轉化更加困難。
另一方面,TikTok視頻可能因為某一個奇怪的點突然爆紅,但它聚攏的流量缺乏足夠的精準度,不足以帶動銷售。既有帶貨價值、又能成為爆款的內容,在TikTok十分罕見。
更大的挑戰是,TikTok在美國賺錢,必須考慮地緣政治的因素。它此前曾遭受特朗普當局的打壓,幾乎處于“賣身”邊緣;隨著拜登的上臺,TikTok所受壓力暫時緩解,卻也并不能隨心所欲,任意觸碰亞馬遜、沃爾瑪等美國本土零售巨頭的基本盤。
因此,后退一步、安心做一個流量批發商,成為TikTok在美國市場生存的最佳選擇。
早在2020年10月,TikTok與北美最大SaaS(軟件即服務)電商平臺Shopify建立戰略合作,后者逾100萬商家可以通過Shopify站內工具管理TikTok上的營銷活動。去年8月,雙方的合作進一步擴大,消費者可以在TikTok站內直接購買部分Shopify商品。
敦煌網高級副總裁劉思軍認為,TikTok與Shopify合作是一著妙棋。“它不能把所有事情都放在自己這里。拉Shopify進來之后,如果美國政府要封殺TikTok,就必須要考慮Shopify的利益。”
C
中國商家在做跨境生意時,許多人將亞馬遜作為最重要的渠道。但過去幾年間,他們屢屢遭遇亞馬遜封號,迫切需要一個新平臺。
去年5月,亞馬遜再次大規模封號,中國跨境商家成為重災區,許多從業者損失慘重。劉思軍認為,部分中國商家不太守規矩,把刷單、控評之類的玩法搬到了亞馬遜,是這次封號的直接誘因。
劉思軍表示,盡管中國商家貢獻了大量GMV,亞馬遜從未將戰略重心放在他們身上。“亞馬遜希望在全球各地做到本地商家、本地貨物;如果本地供給足夠豐富,那么它會義無反顧地干掉中國商家,只是由于中國的供應鏈比較強大,它暫時做不到這一點。”
另一方面,許多中國商家也“苦亞馬遜久矣”。為了保證購物體驗,亞馬遜要求中國商家在海外倉備貨,下單后直接發給消費者。這顯著加大了商家的庫存壓力,一旦賣不出去就會徒然增添成本。
在出海商家眾多的深圳,已經有人意識到了這一問題。他們主動調降了亞馬遜的渠道占比,把貨品分散到其他平臺上去,以增加現貨、減少庫存;在選品時也更加謹慎,避免太大太寬。
另一方面,國外消費者對于商業內容軟植入的接受度也在提高。
總部位于法國巴黎的Mespace公司由一群中國留學生成立,2020年開始承接阿里速賣通在法國的品牌推廣,主要負責招募和組織當地達人,在速賣通上直播帶貨。
Mespace總經理郭紀洋向字母榜表示,疫情讓法國年輕人習慣了線上購物,但直播帶貨在當地仍是一件非常新穎的事情。該公司的合作專業主播約有200人,每年直播約500場,頭部主播單場觀看量約3至6萬。
目前,TikTok尚未在法國推廣直播帶貨,但郭紀洋已經關注到它在英國的動作。在他看來,速賣通是為了賣貨而直播,但TikTok可以做軟植入,通過內容刺激消費欲望。
“中國商家出海,傳統模式已經不好用了。要想落地,社交媒體是唯一路徑。”郭紀洋說。
他認為,中國商家出海的唯一問題是文化差異,很難本土化、融入當地主流市場。“比如在做直播時,商家總是喜歡強調促銷、打折、限時購買之類,會顯得有些low。應該多按照法式思維去講。”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一兩年,亞馬遜、谷歌、Meta等國外互聯網巨頭也在加碼直播電商。
亞馬遜從2017年其開始小規模試水直播帶貨,并在2019年2月推出直播購物服務Amazon Live。然而,這塊業務的發展一直不溫不火,每天只有不到1000名活躍用戶,促銷節點也不過寥寥數萬人。
谷歌旗下的YouTube去年11月中旬舉辦了為期一周的直播購物活動,請來了兩位擁有600多萬粉絲的頭部達人助陣。Meta旗下的圖片社交網絡Instagram去年8月起開始試水直播帶貨,同時嘗試商家自播和KOL帶貨兩種玩法。
目前,三大巨頭的直播帶貨只能算是聊勝于無。但考慮到其龐大的用戶量和資金實力,他們有可能成為TikTok做直播電商的重要對手。
劉思軍透露,TikTok已經明確要做娛樂、文化和電商三大板塊。在電商這件事上,TikTok對于自己將扮演何種角色,仍然處于摸索階段。“他們很糾結,還沒想好要怎么做。畢竟這是一個很大的決定。”
與抖音電商的狂飆突進相比,TikTok面臨更復雜的環境,無疑需要更加審慎。然而在字節國內業務增速逐漸放緩的大背景下,TikTok勢必要承擔更大的營收壓力。除了廣告業務外,TikTok也需要盡快完成電商探路,早日從吞金獸變成現金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