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移動支付網
央行在2011年首次發放第三方支付牌照,為支付市場增添了新的從業者,新血液的加入使得市場煥發出勃勃生機,支付POS設備廠商迎來了高速發展的十年。
中國POS設備從最開始的由Verifone、Ingenico兩大海外廠商把持市場,到國產全面發展占領市場,再到現在國產出海,在海外攻城略地。從尼爾森數據來看,2020年出貨量排名前十的POS設備廠商分別為Worldline(包括Ingenico)、華智融、魔方電子、天喻信息、百富、新大陸、惠爾豐、升騰、艾體威爾、新國都,中國廠商占比80%。
中國廠商從未停止過探索,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在世界舞臺上獨占鰲頭,目前,中國POS設備已經在引領全球設備的發展。
一、POS設備十年變革演變
POS設備是以銀聯、PCI、VISA等專業機構的認證為壁壘的支付工具。通過非接、芯片接觸、磁頭、攝像頭來讀取交易介質(銀行卡、二維碼、手機NFC等)中的必要交易信息,再通過加密手段,上送支付公司后臺系統,由后臺完成交易處理后回傳到POS設備,再由設備解密展示的一個過程。所以POS設備本質就是交易的信息收集、加密上送、回傳解密、交易信息展示的硬件設備。
1、傳統銀行時代-POS設備1.0
POS設備1.0時代以傳統支付POS設備為主,使用方主要是銀行和銀商,具有價格較高、功能單一的特點,以受理刷卡、非接、電子現金、圈存等交易為主的支付硬件設備。由銀行和銀商為主的收單參與方采購POS設備安裝到商戶,滿足商戶的銀行卡收單業務需求。由于成本較高,受限于當時交易環境和網絡環境,整體采購每年在百萬臺左右,每家廠商出貨量在幾十萬臺左右。因此,這一階段的POS設備更新慢,滿足需求即可。
2、第三方支付時代-POS設備2.0
POS設備2.0時代以MPOS和簡易的傳統POS設備為主,使用方主要是第三方支付公司。由于市場的快速發展,智能手機逐漸取代傳統手機登上歷史舞臺,使得MPOS快速崛起并占領市場。MPOS主要是不具備打印和通訊功能的傳統POS設備,其優點在于成本低、維護簡單、使用方便,因此受到第三方支付市場的廣泛青睞。MPOS每年有千萬級的采購量,高峰時可以達到每年3500萬到4000萬臺的采購量。這一階段廠商價格競爭激烈,硬件及產品方案快速迭代,每半年會迭代一款產品,以響應需要降價的POS硬件市場。
3、互聯網移動支付時代-POS設備3.0
POS設備3.0時代是以掃碼支付類POS設備和智能POS設備為主,主要使用方是第三方支付公司、第四方服務公司、銀行及互聯網廠商。為了滿足移動支付的快速發展,移動支付和聚合支付成為主流。主要特點為可以受理多種支付方式,包括刷卡、非接、掃碼等為一體的聚合支付POS設備,市場快速發展,短時間內單個客戶采購量可達到百萬臺,全年采購千萬臺以上。這一階段的產品主要是響應互聯網客戶思維,更加貼合市場需求和用戶使用習慣,定制化較高、迭代周期快。
4、物聯網支付時代-POS設備3.1
POS設備3.1時代是以語音支付盒子、支付訂單打印機和電子支付碼牌為主,使用方是第三方支付公司,第四方服務公司、銀行及互聯網廠商。設備滿足移動支付降低用戶使用成本需求,具有使用便捷、價格低廉的特點,采購量大,全年采購千萬臺以上。這一階段的產品設計簡單、定制化程度高、迭代周期快。
二、POS設備廠商生存的紅海
《三體》里面有句話:“我消滅你,與你無關。”你永遠也無法想象下一個競爭對手是誰,你也很難猜到新興行業就打敗了傳統行業。對于POS設備市場同樣適用,從POS設備3.0時代開始出現了手機廠商和消費電子類廠商跨領域謀求發展,支付設備領域隨著產品的迭代和升級,以認證為壁壘的城墻正在降低,傳統廠商人才輸出解決了其他行業跨界的人才儲備問題。
1、告別野蠻,未來發展路在何方
POS設備是以認證為高墻壁壘的專屬行業,原市場需求旺盛供不應求的快速發展,到支付嚴監管環境下的可持續發展新業態,廠商面臨著轉型問題。在野蠻生長時期沒有考慮銷售渠道、產品能力、品牌形象、行業衍生等長期發展問題,設備從單一到聚合、從廣泛到下沉市場,每一次的改變都是痛苦的刮骨療毒。
2、供應鏈供求關系緊張,芯片及元器件供貨周期長
芯片及關鍵元器件從最開始的3個月到1年左右的備貨期,這些都說明了供應鏈的緊張和產能的不足。POS設備行業的供應鏈上下游采用薄利多銷的模式,芯片等元器件價格普遍低于其他領域,因此廠商在供應鏈議價能力上并不強勢。在全球供應緊張的大環境下,在價格和周期上會受限于供應鏈的供貨影響,沒有強大且完備的供應鏈系統將很難維持批量出貨能力。
3、制造思維向產品思維轉換
POS設備廠商之間沒有秘密這是公開的秘密,產品相互抄襲,同質化嚴重。隨著出海銷售的興起,海外產品以定制化為主,單一同質化產品難以打開市場,廠商的銷售定位將直接影響其產品的定位,平臺化的產品研發思維成為主流,同平臺衍生品是企業產品競爭力的體現。
三、做硬件設備還是做服務
對于POS設備廠商,做硬件還是做服務是一個矛盾的話題,本質上相互補充,做硬件還是做服務的選擇是公司定位、公司資源傾斜和戰略發展調整的方向問題,一直難以取舍。
1、出海銷售設備,安全可靠是必備條件
POS設備出海是未來十年不變的話題,在國內市場需求飽和的前提下,海外市場利潤率高、采購需求穩定、競爭相對較小。出海的產品第一要求就是質量穩定可靠,由于海外銷售存在著售后成本高,溝通時效慢等問題,如果產品質量無法保證將會嚴重影響公司品牌形象。在海外,公司品牌是立身之本。
2、POS專業化服務
POS專業化服務主要是為收單機構的客戶提供專業的POS安裝、培訓、售后等服務的過程,收單機構依照服務內容支付服務費。POS設備廠商以艾X為代表,提供設備銷售的同時疊加專業化服務,輔助設備銷售,在設備銷售的淡季可以擴增公司營收,維持公司收入增長。但是隨著POS設備降價、人員成本的增高、市場上殘酷的價格競爭,沒有可持續發展的銷售模式畢竟難以維持。
3、Pay Store運營
Pay Store運營是POS設備廠商提供增量服務的方式之一,有三種模式:
(1)提供Pay Store等管理程序給POS設備采購方,滿足客戶管理設備和應用的需求;
(2)自運營Pay Store與采購方分潤;
(3)POS設備租賃給支付公司賺取租賃費用,同時由于Pay Store運營獲利從而可以降低設備租賃價格。
×富的成功案例已經說明了可行性,但是Pay Store的應用上架,風險管理不容忽視,之前×富被某機構調查的事件也是因此引起,因此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4、SaaS+硬件服務模式
單純的硬件銷售已經難以滿足支付公司支付下沉的需求,海外智能POS以SaaS服務+支付的方式銷售,合理有效的接入SaaS廠商形成服務壁壘是POS設備廠商軟服務競爭力的有效體現。
四、支付“賬基”時代的設備變革
支付從“卡基”到“賬基”時代,POS設備也會隨之改變,將會以輕量化的POS設備為主。筆者前文提過POS設備主要的作用在于信息采集、加密、上送、顯示,本質就是一個加密的信息采集設備。“賬基”與“卡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數據的采集和處理上,重數據輕支付、重體驗輕硬件。支付公司建立自有物聯網支付平臺運營將成為未來的主流模式,采用物聯網的方案對設備進行IoT管理,采集數據的同時做好支付基礎服務,回歸支付的本質。
1、IoT支付設備
IoT支付設備顧名思義是保留支付的屬性,以嵌入支付場景為主,摒棄原來以卡片交易為主導的設備方案,向輕量化轉型。IoT設備可以為多種支付場景搭配使用,如:云音響、云臺牌、云打印機、云電子屏、云廣告牌、云服務標簽等等配合場景支付的設備。
2、AIoT支付設備
AIoT支付設備是在IoT支付設備的基礎上增加AI數據分析和處理能力,形成前端采集處理,經過處理后的信息流在進行有效匯總,防止大量無效數據形成數據遲滯,數據量大而無用的尷尬局面。AIoT設備是對場景支付的進一步細化和分析,貼合用戶的使用特點和運營模式,在AI的加持下形成的下一代支付設備。如:智能攝像頭、智能顯示屏幕、智能VR、元宇宙等新型支付。
3、區塊鏈金融采集設備
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運用更加廣泛,未來的設備一定是重視后臺數據安全的IoT設備,主要采用加密采集和加密傳輸的輕硬件方案,根據場景和數據采集的需求定制化的To B設備。
五、支付監管下POS設備安全不容忽視
在嚴監管的市場環境下,POS設備的安全問題不能掉以輕心。在支付監管整頓收單市場,肅清信用卡亂象的大背景下,一大批“信用卡黑產”和“影子銀行”將迎來終結,這對POS設備的采購需求影響巨大。
在認證方面,認證是監管的一部分,不是監管的全部,未來一定是鼓勵企業金融創新,減少企業認證負擔,解決一證多出,重復監管認證的問題。在認證的同時更需要加強企業的信用建設,企業信譽監管管理是未來的監管方向。
POS設備是中國制造的一個縮影,經過十幾年的探索最終引領世界發展浪潮,創造眾多可歌可泣的奮斗事跡。隨著時代的轉變和發展,未來十年是一個產品思維轉型的過程,由制造思維向產品思維的轉型是每個公司無法回避的問題,做產品和做服務看似矛盾的話題,更加凸顯未來發展的方向。硬件的制造伴隨著服務創造的過程,深耕支付、下沉市場,挖掘用戶需求從“制造產品”向“創造產品”進行轉變。
未來十年也是場景建設的十年,SaaS+硬件的模式已經成為市場的主流,SaaS離不開硬件載體,硬件載體也無法缺少SaaS魂魄,身體和靈魂的融合才是一個完整的產品。
未來十年是數據時代的十年,POS設備從支付到數據,數據的分析處理,如何有效合法的采集數據、做好數據保護是POS設備廠商需要過的一關。
未來十年是深耕出海銷售,推廣中國制造的十年,中國POS設備已經在海外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未來將會有廠商在海外上市,繼續擴大海外影響力傳播中國制造之聲。
大浪淘沙,適者生存,市場一直在變化,只有不忘初心、適應市場的人,才能在競爭中走的更遠。制造廠商的初心:開始大家在一起可能僅僅只是想找點事做,到后面慢慢的做大、做強,在利益面前的冷靜、在風險面前的無畏、在失敗面前的樂觀、在成功面前的淡然,這就是中國制造的一個縮影,只有不停的奔跑才能趕得上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