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崔璞玉
由于醫院門診護理以及食品和汽車等商品的成本飆升,美國1月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大幅上漲。該跡象顯示,美國通脹水平或將在今年大部分時候持續位于高位。
美國勞工部周二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1月經季節性調整后的最終需求PPI環比上漲1%,為去年5月以來的最大漲幅。接受道瓊斯調查的經濟學家此前預計1月PPI環比為0.5%,修正后的前值為0.4%。
經濟學家表示,這一漲幅反映了今年年初奧密克戎變體病毒相關疫情帶來的破壞,以及消費者需求的持續強勁。
同比來看,美國1月未經季調的PPI上漲9.7%,接近與前值持平。去年12月的該數值為創紀錄的9.8%。剔除疫情造成的數據扭曲后,通脹依然處在異常高位。與前年同期相比,1月PPI年化增速為5.6%,為自2012年開始有記錄以來的最快增速,也遠高于2018年10月疫情前的峰值2.9%。
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能源和貿易服務后,核心PPI當月環比上漲0.9%,遠高于預期值0.4%;同比上漲6.9%,前值為7%。
與疫情期間的大部分時候一樣,商品價格漲幅遠超于服務價格,分別環比上漲1.3%和0.7%。
具體來看,商品價格方面,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商品價格上漲了0.8%,占整體商品成本上漲的40%以上。機動車價格上漲0.7%。機械、服裝、珠寶和鞋類的批發零售價格也有所增加。此外,1月能源價格上漲2.5%,食品價格上漲1.6%。
服務價格方面,醫院門診護理費用上漲了1.6%。酒店和汽車旅館的住宿成本以及卡車貨運的成本都在上漲。
PPI數據出爐之際,正值美國整體經濟的通脹都在迅速上升。美國1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7.5%,為1982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前值為7%。
美國金融服務集團PNC經濟學家蘭金(Kurt Rankin)指出,PPI為企業面臨的價格壓力提供了一個窗口,并且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以消費者價格通脹的方式傳遞給消費者。
“企業面臨的(通脹)全面強勁增長,加劇了對通脹的擔憂。今年美聯儲將利用貨幣政策與其作斗爭,整體經濟最近也開始表達了對通脹的謹慎和擔憂,”蘭金說道。
花旗集團駐紐約首席美國經濟學家海倫赫斯特(Andrew Hollenhorst)則表示,這進一步證明了通脹壓力持續存在且日漸深植于經濟,這將使美聯儲傾向于采取更加鷹派的政策,“我們預計,下個月的數據將支持美聯儲在3月加息50個基點。”
最新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美聯儲觀察數據顯示,交易員認為美聯儲3月加息50個基點的概率為57.9%,加息25個基點的概率為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