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國家統計局周三發布數據稱,1月份,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9%,較去年12月回落0.6個百分點,為去年10月以來最低;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9.1%,漲幅較上月收窄1.2個百分點,創6個月新低。
數據發布前,界面新聞采集的七家機構預測中值顯示,1月CPI同比上漲1.1%,PPI同比上漲9.3%。
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對界面新聞表示,1月CPI同比繼續下坡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豬肉價格下降較多抵消了蔬菜和水果價格的上漲;二是受新冠疫情影響,服務類價格漲幅低于歷史同期均值水平。
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分析師應習文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指出,今年春節前天氣總體較好,食品供應充足,豬肉價格也處于下行周期。非食品方面,新冠疫情多地散發和就地過年對價格產生壓制作用,其中,疫情壓制了消費需求,而就地過年則保障了商品和服務供給。
在供給增加而需求受到抑制的背景下,豬肉價格依然處于頹勢。農業農村部公布的監測數據顯示,1月30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22.08元/公斤,比1月1日的22.93元/公斤下降3.7%,比2021年同期下降52.3%,降幅比上月擴大6.6個百分點。
面對豬價的跌跌不休,2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官微發布消息稱,1月24日-28日,全國平均豬糧比價為5.57∶1,連續三周處于5:1-6:1之間,進入《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設定的過度下跌二級預警區間。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視情啟動豬肉儲備收儲工作,并指導地方按規定開展收儲工作。
“目前生豬存欄仍處于高位,臨時收儲短期內難以扭轉豬肉價格下跌的趨勢,預計上半年豬肉價格整體走勢會繼續偏弱,8月后豬肉供給過量的壓力會有所減弱,將緩和豬肉價格下行的壓力。”應習文對界面新聞稱。
對于未來通脹形勢,分析師表示,CPI同比將呈現前低后高的走勢。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表示,預計上半年CPI同比保持在1.5%左右的水平,下半年逐步走高,主要是由于二季度豬周期或將重啟,豬肉價格企穩回升。此外,需要關注全球經濟綠色轉型疊加俄烏等海外地緣政治局勢緊張,能源價格波動加劇。
伍超明表示,新冠疫情仍是影響物價的關鍵因素和決定經濟復蘇進程的重要變量,特別是對服務類價格影響較大。
工業品價格方面,盡管地緣政治因素導致以原油為代表的國際能源價格出現大幅上漲,但受到基數效應、能耗雙控糾偏等因素影響,PPI同比漲幅連續四個月收窄。
浙商證券在研報中指出,限電限產政策逐漸放開,近期企業復工復產力度較強,帶動高耗能工業品價格繼續回落,疊加節前施工淡季,市場需求比較疲弱,這帶來了PPI的走低。
分析師普遍認為,今年PPI會走出和CPI相反的軌跡。
羅志恒指出,受基數效應影響,預計今年PPI同比持續回落,但需要重點關注原油等能源價格走勢以及全球供應鏈、產業鏈的恢復情況。
應習文表示,兩方面因素下,PPI將進入下行軌道,一是隨著新冠疫情影響減弱,海外供應鏈延續修復態勢,疊加運輸效率的提升,預計全球大宗商品的供給將有所改觀;二是隨著保供穩價,擴能增產措施的推進,煤炭價格已經顯著回落,在政策糾偏和能源供給改善的背景下,國內定價產品不會形成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