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鋅刻度 陳鄧新
編輯|高智
“沒有想到,這里居然還有兩面針牙膏,好古早!”
坐標西南某重鎮的金融領域從業者夏時雨,情人節前夕與老公相約在周邊的民宿提前慶祝,小憩之中無意發現民宿提供的一次性牙膏為兩面針。
一時間,喚起了夏時雨兒時的記憶。
那時,家里的牙膏不是兩面針、就是用田七,“一口好牙,兩面針”“一二三,田七”的廣告語在夏時雨的腦海中浮現。
如今,田七被拍賣,兩面針茍活。
前不久,兩面針發布2021年的業績預告,預計盈利800萬元至1200萬元,與上一年相比減少4600萬元到5000萬元,同比下降79.31%到86.21%。
昔日本土牙膏第一品牌兩面針,為何行走在“懸崖”邊緣?同為多元化打法,云南白藥成功,兩面針怎么就失敗了?一支9分錢旅游牙膏,撐得起兩面針的“求生夢”嗎?
依賴中信證券,業績上演蹦極
英雄遲暮的兩面針,交出了一份難看的答卷。
對凈利潤斷崖式下跌,兩面針如此解釋:“主要是由于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司所持有中信證券)公允價值變動約-2500萬元。該項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的綜合影響(含遞延所得稅)導致當期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約4600萬元。”
據公開資料顯示,中信證券2021年股價下跌10.17%,而截至2021年6月30日,兩面針持有中信證券8659800股以及828.60萬元貨幣基金等交易性金融資產。
與之對應的是,兩面針2020年從中信證券受益了3500萬元,為其扭虧為盈、實現5800.63萬元的凈利潤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一增一減,兩面針的業績上演了蹦極。
事實上,兩面針“牙膏第一股”的光環早已褪色,多年以來依賴投資收益調節業績,從而規避退市,成為A股的“不死鳥”。
一名私募人士告訴鋅刻度:“兩面針差不多上市即巔峰,之后就走上了下坡路,主業一直不振,市場興趣缺缺,被人提起往往是又賣了中信證券的股票,前前后后賣了超10億元。”
賣股養“家”的背后,是兩面針的主業長期不賺錢。
據兩面針的財報顯示,2006年~2019年這14年,扣非凈利潤持續為負數,到了2020年才轉正,斬獲90.21萬元。
而據Wind數據顯示,2004年~2020年這17年,兩面針凈利潤合計為6.23億元,但扣非凈利潤合計為-14.10億元。
兩面針的業績
上述私募人士進一步表示:“扣非,就是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也就是剔除不可持續的收益,一般來說,上市公司業績中不可持續的收益長期占比較高,說明主業可能出現了問題,公司的基本面不那么健康,這是投資的大忌之一。”
如此一來,兩面針自然不受資本市場待見。
想當年,兩面針發行價為11.38元,首日開票價為13.10元,截至2022年2月11日,兩面針的股價僅有4.96元,凄涼可見一斑。
基本盤失守,多元化折戟
事實上,當下的商超里已難覓兩面針牙膏的身影,與1986年到2001年連續穩坐行業“一哥”寶座的光景相去甚遠。
兩面針的日薄西山肉眼可見,之所以如此與戰略失誤有莫大的關系。
2001年之后,佳潔士、高露潔等國外品牌叩門,與兩面針、冷酸靈、田七、中華、三笑、六必治等本土品牌刀兵相見。
一時間狼煙四起,戰火熊熊。
面對競爭加劇,兩面針應對之策為多元化,渴望暫避“外敵”的鋒芒,減輕毛利率下降帶來的壓力,力圖可尋求第二曲線。
關于這點,兩面針在招股書中就予以坦承,其募集資金的用途大多與牙膏無關,而是投入醫藥、房地產等領域,以此打造了日化、醫藥、紙業、房地產與精細化工五大業務線。
換而言之,兩面針的打法是“以攻為守,以守待攻”,在牙膏這個主業上采取守勢,在跨界上采取攻勢。
可惜的是,兩面針沒有從拓展邊界上嘗到甜頭,反而吞下了“雙輸”的苦果。
一方面,基本盤失守。
據歐特歐國際咨詢公司的數據顯示,2019年10月~2020年9月,云南白藥以13.9%的零售額、8.7%的零售量占比位居行業第一,緊隨其后的分別為黑人、佳潔士、舒客、獅王、舒適達、高露潔、皓齒健、納美、冷酸靈。
兩面針退避三舍,最終退無可退。
另外一方面,多元化折戟。
多元化之后,兩面針并未拉出“第二曲線”,反而年年被拖累,成為一個持續的出血點,2006年至2020年資產減值合計3.28億元。
不堪重負之下,兩面針決定“浪子回頭”,從2017年起陸續剝離精細化工、紙業和房地產業務,集中資源聚焦日化主業。
據愛企查數據顯示,兩面針仍保留了醫藥業務,持有億康藥業超90%的股權。
億康藥業為愛企查的醫藥業務線子公司
實際上,同為多元化,云南白藥與兩面針的路徑不同,最終的結局也不同。
云南白藥跨界牙膏,切入的是中草藥這個細分賽道,依托的是其在中藥領域的底蘊和品牌號召力,并非完全陌生的賽道,而兩面針切入的三氯蔗糖、紙品、房地產跟主業并非強關聯,難以借力,且上述行業均為重資產,需要源源不斷持續投入,同時跨界意味著多線作戰,一旦后繼乏力則捉襟見肘。
一言以蔽之,破壁的難度不一樣,云南白藥抉擇了Easy模式,兩面針抉擇了Hard模式。
對此,知名大V“投行泰山”有過精辟評論:“無論是企業還是管理者,特長并不是打通什么任督二脈,而是扎扎實實的投入,集中一個火力點,十倍于他人的人才和資源的投入,沒有任何捷徑可走。用集中的火力進行飽和打擊,轟炸出城墻缺口為止。”
前有標兵,后有追兵
不過,兩面針回歸主業并非易事。
眼下,兩面針在家用牙膏領域早已邊緣化,唯有在旅游市場還可圈可點,為錦江之星、如家、漢庭、格林豪泰等酒店的主力牙膏供應商。
據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兩面針總共賣出95462.8萬支牙膏,其中家用牙膏2752.27萬支、旅游牙膏92710.53萬支。
2020年的銷售數據
從銷售量來看,家用牙膏與旅游牙膏差了一個數量級,但從銷售金額來看,前者比后者多了一倍,畢竟2021年第三季度兩面針的旅游牙膏均價才9分錢。
由此可見,兩面針的生存頗為不易。
此外,后疫情時代,旅游業仍未完全恢復,旅游牙膏也呈現明顯的周期性,譬如2017年旅游牙膏銷量高達15億支,到了2020年縮水了近40%。
一名業內人士告訴鋅刻度:“兩面針旅游牙膏的天花板明顯,缺乏市場想象空間,重返家用牙膏戰場是早晚的事。”
通俗易懂地說,兩面針面臨前有標兵、后有追兵的競爭勢態。
外資把持美白牙膏,云南白藥稱霸中草藥牙膏,先發優勢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抹平的;而澳洲竹炭牙膏、燕窩牙膏等網紅品牌借助短視頻、小紅書等互聯網平臺大行其道。
兩面夾擊之下,錯過十余年之久的兩面針,有多大的可能恢復昔日稱霸家用牙膏市場的榮光,仍得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這意味著,兩面針短時間內或離不開“炒股”反哺。
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A股共有837家公司參與了證券投資,總投資金額超過9000億元。
須知,炒股是一把雙刃劍,漲時風光、跌時落魄,2021年兩面針就被打回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