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犀牛娛樂 小福
編輯|樸芳
電影行業度過了一次割裂的情人節。
這一邊,在春節檔后的第二周伊始,影視股迎來全面上揚,一片飄紅。而另一邊,有三部愛情新片坐鎮的情人節檔雖斬獲了5.28億元的票房成績,卻因內容品質過差被觀眾罵上微博熱搜。
在結束了一個不太樂觀的春節檔后,電影市場將會是何走向,恐怕是很多從業者都在關心的問題。這個一天內讓人大喜大悲的“情人節”,又意味著什么呢?
影視股情人節普漲
2月14日,繼上周節后第二交易日集體翻紅后,影視股再度迎來普漲日。其中,院線股代表金逸影視時隔一年出現漲停,萬達電影、光線傳媒、橫店影視、華策影視、華誼兄弟等主流上市影視公司均出現股價拉升。
這樣的情況,與近期的幾則利好消息不無關系。
首先源自市場方面。今年春節檔7天累計票房達60.35億元,僅低于2021年春節檔,為影史春節檔第二高。而就在幾天后的2月9日,2022年全國電影總票房(含預售)正式突破100億大關,用時僅40天。這一成績,刷新了中國影史年度票房破百億的新速度。
其次是外界環境方面。2月12日,一則消息顯示,藥監局根據《藥品管理》相關規定,按照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特別法程序,進行審查復審,附加條件批準輝瑞公司(PFE.US)新冠病毒治療藥物奈瑪特/利托那韋片組合包裝(即Paxlovid)進口注冊。
被寄予“終結新冠疫情”厚望的輝瑞新冠口服藥,早在去年宣布即將投產時便引發了全球股市的一陣暴動。而在該藥物于國內得到正式獲批后,相信配合中國成熟的防疫政策,有望進一步控制新冠疫情的蔓延。
經歷了節后開盤首日影視股下挫,伴隨行業投資者消化預期落差,以及新冠治療藥物獲批和積極市場信號的浮現,資本市場信心提升,二級市場故而應聲回暖。
情人節檔的預期
而情人節當日大盤的表現,則在驗證著資本市場對電影市場的信心恢復并非是空穴來風。
作為一個傳統特殊檔期,位于2月中旬的情人節總會與春節檔相撞或臨近。在春節檔后時,也很大概率被春節檔影片繼續統治。因此盡管有可觀的增量觀眾基礎,但過往情人節檔期卻鮮有新片能夠脫穎而出。
由于2021年情人節位于春節檔中間,我們選取同樣獨立成型的2019年情人節檔作參考對象。2019年情人節檔與春節檔隔了3天,與今年情況相近,也是一個普通的工作日。
在當天6.72億的總票房中,春節檔的前兩名《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穩穩守住日票房冠亞軍。在情人節當天公映的影片中,頭號種子《一吻定情》不過第三名,首日票房僅收9151.93萬元。
像2019年情人節檔的情況,其實是過往的大多數。
今年的情人節又是一次難得的獨立成型情人節檔,時間剛好處于春節檔結束一周后,在春節檔影片已經釋放了大部分熱度的同時,也為情人節首映的新片預留出了相當充足的市場空間。這也是為什么,今年情人節這個短短一天的檔期里就能匯集三部愛情新片。
同時相較2019年,今年情人節與春節檔間隔了整整一周時間,加之今年春節檔的幾部影片普遍勢能不足,看似會對情人節檔期容量造成一定沖擊,但也令三部在情人節上映的新片獲得了潛在市場加成。
最終超過5.28億元的大盤數字,雖低于2019年情人節的檔期表現,但考慮到國內多地仍有本土疫情蔓延以及影院剛性上座率限制等外界因素外,2022年情人節檔期的成績顯然是符合預期的。
像打破情人節檔期新片票房紀錄的《十年一品溫如言》,首日票房達到了1.4億+。同日上映的《好想去你的世界愛你》和《不要忘記我愛你》也分別斬獲了5800+萬和4700+萬的首日票房成績。
在后春節檔這個公認的大盤低谷,今年情人節的大盤表現一方面證實了這類特殊檔期對市場的提拉作用,另一方面則擊退了春節檔后市場的低迷氣氛,在下一批優質內容進場前,為院線市場注入一定新鮮血液。
不過遺憾的是,這些新片的首日票房雖達成了預期,內容品質卻不盡人意,普遍低于預期。
僅談質量,這三部新片各有各的問題,都是主流觀眾眼中的爛片級別作品。特別是剛剛拿下情人節新片票房紀錄的《十年一品溫如言》,還一度因品質低下被觀眾將“難看”刷上微博熱搜。
這樣一次次勸退觀眾,不僅將對電影市場造成巨大傷害,長遠來看,也會不斷消耗觀眾信任,造成未來更多觀眾們的觀影熱情消退。
而在我們看來,在觀眾屢次產生影片預期落差背后,依舊是行業亟待解決的產能問題。
解凍需要時日
正如一些行業專家所說的,在本土疫情與冬奧會的雙重分流下,今年春節檔的票房成績雖低于預期,但絕對稱不上差。
在今年春節檔出現的歷史性下滑,并不會對電影市場復蘇構成實質性打擊。反而是觀眾的離場,有利于讓更多從業者冷靜審視市場與自身,學會敬畏觀眾與市場,深耕優質內容,不投機定檔,助推行業早日回到理性發展的道路上來。
2022年,對于整個電影市場而言依舊是充滿機遇和挑戰的。眼下最大的未知在于,激活市場的轉折點將會在何時出現。
進入到新冠疫情以來的第三年,各國都對于抗疫有了更加豐富的經驗與準備。如果即將在多國投入生產上市的輝瑞新冠口服藥能夠如預期般有效遏制疫情,那么各國都有望盡快恢復到一個正常的生活狀態中。
針對電影行業,此前主要阻礙市場復蘇的兩大矛盾在于產能與觀眾。觀眾是否愿意入場無非兩個因素,疫情與內容品質。若疫情能夠在今年得到遏制,那么這個問題還是會落到最根本的內容品質上。
而這兩年所出現的內容品質倒退,其實又很大程度源于疫情后全球范圍內的影視產能下滑。正因優質內容供給不足,才出現了檔期扎堆、市場兩極分化嚴重種種現象。即便是今年春節檔,在深入高票價、人次下滑等表象后,呈現出來的最大問題依舊是影片品質與觀眾預期之間的落差。
在昨日的情人節檔期,也又一次上演了同樣的現象。觀眾固然愿意為了特殊檔期攜手走進影院看上一部愛情電影,但品質的落差也總是會讓觀眾敗興而歸。
誠然,優質內容與內容產量間并無直接關聯。但只有恢復產能,才更有可能實現優質內容的“不斷供”。
若今年全球影視產能能夠穩步恢復,國產影片供應數量繼續提升,連續兩年出現缺口的好萊塢進口大片也能逐步恢復正常供應,那么眼下阻礙市場復蘇的優質內容供給不足以及檔期集中等問題,都有望迎刃而解。那些提前離場的觀眾,也會為優質內容重新回到影院。
當然,這樣的美好愿景顯然還需要更多時日。在情人節次日的當下,行業也只能勒緊褲腰帶,繼續做好挨過低谷的準備。
復蘇之路,道阻且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