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眼 青禾
青眼從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官網獲悉,豐添洗發液關聯公司百互潤貿易(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百互潤”)新增一條行政處罰信息,因其在廣告中宣傳“生發”等功能,被罰款10萬元。
事實上,“生發”“毛發再生”早已被明確規定為化妝品禁用詞,但不少企業在宣稱上,卻頻頻觸碰紅線,這是為何?
被罰款10萬元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百互潤成立于2007年9月29日,注冊資本為2000萬美元,是一家專注于皮膚健康與醫學美容的國際性公司。目前,百互潤是瑞士防曬品牌Ultrasun 優佳、法國護膚品牌Uriage依泉、意大利護發品牌Foltèn豐添、皮膚護理品牌Bio-Oil 百洛油等多個品牌的中國代理商。
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具體處罰事由為百互潤在其天貓豐添旗艦店對“豐添 防脫發洗發液(男用)宣傳“增發密發減少掉發”“清潔毛囊、調節油脂分泌、促進頭發生長”“生發專研實力認證、見證使用效果”等。百互潤僅能提供該款洗發液的育發、清潔毛囊、調節油脂分泌的功效及相關臨床功效認證的數據材料,無法提供促進頭發生長的真實有效依據。

根據行政處罰決定書,該款防脫發洗發液為進口特殊用途化妝品,無生發功效,“生發”是作為醫療術語、明示或暗示醫療作用和效果的詞語,違反了《廣告法》第十七條規定,在廣告中涉及疾病治療功能,以及使用醫療用語或者易使推銷的商品與藥品、醫療器械相混淆的用語的。
最終,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責令百互潤在相應范圍內消除影響并罰款11萬元。
在豐添天貓旗艦店,今日青眼注意到,該款男士防脫洗發液仍宣傳“促進頭發生長”。

亂象頻出
據悉,早在2010年原國家食藥監總局出臺的《化妝品命名規定》及《化妝品命名指南》中,就已經明確規定“生發”“毛發再生”“止脫”等詞語均明示或暗示了醫療作用或效果,屬于化妝品命名的禁用詞。
2019年,國家藥監局在《識別化妝品違法宣稱和虛假宣傳》一文中,更是明確指出,“生發”屬于醫療術語、明示或暗示醫療作用或效果,在化妝品宣稱中禁止使用。
然而,伴隨近年來脫發市場的火爆,各大品牌紛紛搶灘,各種宣傳亂象也隨之而出。據丁香園&健康報社《2020國民健康洞察報告》顯示,國民健康TOP10中,脫發問題占比27%。而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平均每6個中國人中就有1個脫發。在這一龐大的市場面前,各種生發液、生發洗發水層出不窮,宣傳語更是眼花繚亂。
市場的火爆,催生出了大量的“生發”產品。在淘寶、京東、拼多多等各大電商電商平臺輸入“生發”,可以看到,宣稱具有生發功能的國產及進口洗發液產品非常之多,如下圖所示的兩款產品月銷上千上萬件。

不屬于化妝品
“生發、育發,現在化妝品都不能宣稱了”“生發沒有這個類別的特證,肯定是醫療功效,應該屬于藥品”,不少行業工程師表示。
以“生發”為關鍵詞,青眼今日在國家藥監局國產特殊化妝品平臺上看到共有50條記錄(含當前、過期等批件狀態),但實際并未直接以“生發”命名,都是育發液產品。另外,在國產藥品一欄中搜索,才顯示生發搽劑、生發丸、生發片等產品。

化妝品違禁詞網開發人李錦聰表示,“各國法規不一樣,沒有明確說納入藥品管理,但新規已經明確不屬于化妝品,按《廣告法》可能會認定為醫療術語、夸大或虛假宣傳等。”
據了解,原法規《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規定,育發屬于特殊用途化妝品,含義為育發化妝品有助于毛發生長、減少脫發和斷發的化妝品。而新法規《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規定,育發、脫毛、美乳、健美、除臭的化妝品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設置5年的過渡期,過渡期內可以繼續生產、進口、銷售,過渡期滿后不得生產、進口、銷售該化妝品。“原法規關于育發的定義中含有‘生發’,新法規的頒布,也即意味著育發、生發徹底不再屬于化妝品范疇”,一位化妝品行業工程師表示。
“《化妝品功效宣稱評價規范》發布后,對化妝品行業涉及功效宣稱的產品都有影響,很多產品都是無法提供功效宣稱評價依據的,只能無奈被罰,之前的美白祛斑、育發防脫、美乳(豐胸)、健美(減肥)這幾類是重災區,也存在很多爭議的地方。”李錦聰如是說。
實際上,不光以上幾類產品是重災區,自新條例實施以來,接連有化妝品品牌因為護膚品宣稱問題被罰,從國際、國內知名品牌到小品牌,無一例外。通過這一系列案例,企業都應當意識到,化妝品宣稱不能無中生有,夸大其詞,否認一旦被監管部門發現,就是一記重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