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從5萬億到2萬億:抄底阿里的時機到了嗎?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從5萬億到2萬億:抄底阿里的時機到了嗎?

阿里到底值多少錢?

文|雪豹財經社特約撰稿  巴安

16個月前,2020年10月,阿里巴巴創下319美元/股的歷史最高,折合成人民幣,市值超5萬億。

2022年情人節前的最后一個交易日(2月11日),阿里收盤價為122.25美元,市值約2.1萬億人民幣。與最高價相比,已經跌去約62%。

抄底阿里的時機到了嗎?

一個人的投資方式,取決于對投資這件事的認知。到目前為止,我始終相信3個基本假設:

短期而言,股價的漲跌無法預測。

長期而言,股票價格會回歸公司價值。

公司價值,是由其持續創造強勁的正向現金流的能力決定的。

由于“股價的短期漲跌無法預測”,“能否抄底”這個問題,不可能有一個可靠的短期答案。但長期而言,“股票價格會回歸公司價值”。因此,比抄底更值得思考的問題是:目前價格下,阿里的價值被低估了嗎?

簡單看PE(市盈率),阿里股價處于相對便宜的區間。

和歷史對比,它至少在過去3年內都是最便宜的。阿里2022年1月底的PE TTM(滾動市盈率)在16倍左右,2020年底、2019年底分別是31和43。

和同業對比,亞馬遜的PE是60倍左右。

但PE只是相對估值,只能說明阿里相對過去便宜,相對同業便宜。但它無法說明:阿里的業務,是否現在也就值這么多錢。

目前的市場情緒,對阿里的未來盈利前景預期極度悲觀。反映在股價上,阿里股價從2021年初的約227美元,下跌到2022年2月初的120美元左右。支撐這種悲觀情緒的,主要是以下4個觀點。

阿里的市場優勢地位正在被拼多多、直播電商持續蠶食。

阿里未來缺乏新的業務增長點。

持續的監管壓力(如反壟斷等)將壓制阿里盈利能力。

阿里作為“基礎設施”,理應參照“公用事業”來估值。而公用事業的估值水平,理應偏低。

這些觀點在多大程度上是對的?如果是對的,影響幾何?基于事實、數據,我們逐個討論。

優勢地位會被顛覆嗎?

老對手拼多多,以及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直播電商崛起,對阿里的地位構成了巨大威脅。2019年-2021年,按GMV計算,阿里的市場份額下滑了13pt,拼多多,及字節/快手則合計增加了14.1pt。

(數據來源:海豚社)

過去3年如此,未來會如何?拆分開來,這里有兩個子問題:

第一,阿里的份額會被拼多多持續蠶食嗎?

對于阿里來說,一個好消息是,拼多多的崛起勢頭已顯著放緩。2021年Q3,拼多多的年化活躍買家數季度環比新增1740萬,這個數字在2018年到2020年的均值分別為4400萬、4300萬和5000萬。

過去數年,拼多多在供給端收攏京東、淘寶體系外的白牌低價商品,在需求端利用用戶占便宜的心理,驅動社交裂變挖掘微信流量,用“貨找人+超低價”的模式,大幅拉低下沉市場用戶的購物門檻,抓住阿里、京東的薄弱覆蓋地帶,實現了奇跡般的狂飆突進。

而現在,拼多多在需求端的運營套路沒那么靈了。

無論是招牌的“砍一刀”,還是“現金大轉盤”,拼多多的運營套路一般分成三步:

拉(快速、易得的初期激勵)+推(時限內不完成失效),引誘用戶完成第一個小步驟;

為后續每個小步驟(如分享到群、拉新等)提供看起來有吸引力的即時激勵,引誘深入;

用戶獲得激勵的完成度推進到99.9%,沉沒成本足夠高時,把剩下的0.1%再細拆成N等份,極限拉高用戶獲得激勵的成本。

這類運營套路在過去數年里略試不爽,為什么現在沒那么靈了呢?一個可能的原因是:8億用戶量級的拼多多,已經把下沉市場的流量紅利挖掘得差不多了。(詳見雪豹財經社《拼多多:放下“砍刀”,拿起鋤頭》)

事實上,拼多多更該擔憂阿里的反擊。

同樣聚焦下沉市場、主打低價的淘特,依托淘寶的流量扶持,背靠1688批發平臺,上線僅18個月年化活躍買家數就達到了2.4億。雖然與拼多多的8億差距很大,但已經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對手。

回到第一個子問題:阿里的市場份額還會被拼多多持續蠶食嗎?結論是:不必過于擔心。

拼多多已經度過快速崛起階段,而用戶的高價格敏感度基本意味著低平臺忠誠度,拼多多份額被淘特搶奪的概率可能更大。接下來,無論是提升用戶量增速,還是提升客均花費,對拼多多都是嚴峻挑戰。

再看第二個子問題:阿里的市場份額會被抖音、快手等直播電商持續搶奪嗎?

關于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

未來兩三年內,恐怕還是會的。兩三年后,直播電商、傳統電商的增速大概率趨同。

直播電商崛起,對阿里電商霸主地位的負面影響,在投資者可接受范圍內。

先說第一點。

在未來兩三年,抖音、快手直播電商GMV的同比增速,大概率還會比阿里中國更快。2021年,抖快的直播電商GMV同比增速超過50%。即使未來兩三年持續下滑,預計還是能保持在20%~50%區間內。

阿里中國2021財年(2020年Q2-2021年Q1)GMV增速是14%。以阿里中國2021年超過8萬億GMV的龐大體量基數(中國2021年網上零售總額13.1萬億,阿里占比60%+),它的增速和市場整體增速將大體趨同,很難實現20%+增速。2018年-2021年,中國網上零售總額的3年復合年均增長率是13%。作為一個龐大的“經濟體”,這個增速已相當可觀。

這意味著,至少在未來兩三年內,抖快還會持續搶奪阿里中國的GMV份額。當兩者增速接近后,份額也相應趨于穩定。

再說第二點。

從絕對值看,2021年,抖快直播電商GMV較2020年增長超4000億(抖快各2000億+)。這部分增量,部分來自其它平臺的存量轉移,部分是直播電商創造的增量。

據極數2021年直播電商行業報告,2021年8月,約25%的直播電商用戶未曾使用傳統電商,我們可以假設這部分是直播電商創造的增量用戶??紤]到這部分新人的客均GMV應該偏低,因此假設,在抖快2021年的增量GMV中,來自存量轉移的比例是80%,增量的GMV占20%。

那么80%的存量轉移來自哪些平臺呢?相對合理的假設是:和市場份額基本一致,即其中50%+來自阿里。這意味著,2021年直播電商搶奪自阿里的GMV大概超過1600億。

對照阿里中國2021年8萬億的GMV量級,結論是:抖快直播電商的崛起,拉低了阿里中國2021年約2pt的GMV同比增速。

極限估算:假設抖快電商未來4年(2022-2025年)保持30%~50%的同比增速(考慮到2021年同比增速已經下滑到50%+,該假設還是相對樂觀的),抖快電商2025年相較2021年的GMV增量將超過3萬億(合計接近5萬億),其中從阿里搶奪的GMV超過1萬億。

這是個龐大的數字,但考慮到阿里中國到2025年11萬億的體量(按8%的復合增長率計算,略低于大盤假設增速10%),50%+的市場份額,這個負面影響仍在可消化范圍內。即便在未來4年內,被抖快電商搶走1萬億原本應該屬于它的GMV,阿里仍然會是在中國電商行業占主導地位的巨頭。

當然,和2018年相比,阿里的主導地位會削弱。在2018年,GMV體量達到阿里中國20%+的對手只有京東一家。而到2025年,同等體量對手可能有4個:京東、拼多多、抖音、快手。

上述假設均基于對直播電商的樂觀估計。事實上,過去3年間狂飆突進的直播電商,隱憂已經浮出水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據極數報告):

70%+的直播電商用戶月收入低于5000元,屬于價格敏感型,“便宜”壓倒一切;

價格敏感型用戶的黏性在下滑。2021年6月,價格敏感型新增用戶的次月留存率為28%,低于上年同期的33%,遠低于2018年6月的47%。

我們不知道,這些隱憂會在多大程度上拖慢其增長,但對阿里而言,這是好消息。這意味著,直播電商的激烈沖擊,有可能比原先預料的更快變平緩。對阿里的投資者來說,也是如此。

阿里缺乏新增長點?

簡單說:是的。

阿里的四大業務板塊中,商業板塊是現金牛,承擔著為云計算、數字媒體及娛樂、創新業務及其他這3個虧損板塊輸血的角色。

商業板塊中,客戶管理收入的同比增速,在1H21財年已下滑到9%。這部分收入主要來自競價系統的貢獻,后者基本是阿里盈利能力最強的業務。而其他3個增量業務板塊,要么增收不增利,要么占比還太小影響不足:

云計算:調整完無形資產攤銷及股權激勵后,可以盈虧平衡。

本地生活:未披露盈利情況,參考美團,大概率小虧。

跨境電商:有可能是盈利的,但營收占比還太小。1H21財年,跨境及全球零售商業”營收212億,總營收貢獻僅6%。

因此,總營收貢獻43%的客戶管理收入增長大幅放緩、利潤率下滑,對阿里盈利能力的負面影響,是云計算、跨境、本地生活等潛在增量業務難以彌補的。

按財報解釋,客戶管理收入的下滑,是由于“中國電商市場上參與者增多”??梢岳斫鉃椋@是直播電商崛起,對阿里盈利能力最直接的負面影響。

進一步疊加反壟斷導向下,阿里對平臺中小商家的“讓利”需求,基本可以判斷阿里的盈利能力有可能進一步下滑,且在短期內看不到恢復的可能性。

監管對盈利能力的影響

反壟斷,對互聯網巨頭是一次深入骨髓的“成人禮”教育,讓它們對“不可逾越的規則邊界”有了足夠明確的認知。

不論阿里過去做了什么,問題是,阿里未來還會繼續這么做嗎?

從2021年以來的動作來看,阿里在竭力證明“我在認真改”(表格基于公開信息整理)。

按“公用事業”估值?

討論這個問題之前,先回到之前的基本假設:長期而言,公司的價值是由持續創造強勁正向現金的能力決定的。當然,這并非無法違反的物理準則,而僅是大概率正確的經驗假設。

如果認同這個基本假設,就會發現,阿里作為基礎設施理應參照公用事業來估值,而公用事業的估值水平理應偏低的觀點,是沒有意義的。

一家公司的價值,不是由它所歸屬的行業或類似行業的估值決定的,也不是其服務性質(是否屬于基礎設施等)決定的,而是由它本身持續創造強勁現金流的能力決定的。同業、類似行業的估值,只是一個參考,提醒投資者對過高的估值保持警惕。

我的基本觀點是:

阿里的價值,和它是否是基礎設施沒有關系,僅取決于它未來持續創造強勁現金流的能力。

如果某家公用事業類公司,能持續獲得強勁現金流,長期而言,它大概率也會獲得匹配的高估值。而不會因為它是基礎設施,就保持低估值。

現在的估值是高是低?

那么問題來了:假如用未來的自由現金流來折現,阿里到底能值多少錢?

綜合前文對于未來政策環境、競爭對手、增量來源的分析,我們對阿里未來的自由現金流做了非常謹慎的推演:

2021年:下降至2020年35%左右的水平(21年1至3季度為實際值,4季度為預估值),比經營利潤率的“腰斬”水平更低。

2022-2024年:0%增長(2022年還原了182億的罰款)。這一預測,考慮直播電商的持續沖擊、平臺對商家的讓利,將導致阿里高盈利性客戶管理收入的持續低迷,且暫無其他新業務提振盈利能力。

2025-2027年,年均實現5%增長;2028-2031年,年均實現10%增長(考慮直播電商沖擊逐步緩解、市場環境回歸常態、議價能力回升等因素)。

在這個假設下,到十年后的2031年,阿里的自由現金流將恢復到2020年約80%的水平。這是極謹慎的假設,直觀體現了反壟斷趨嚴、市場主體競爭加劇情形下,阿里市場主導地位的下滑。

自由現金流估值的另外兩個關鍵參數,選擇如下:

永續增長率選擇2%——阿里擁有50%的中國網零占比,和最完善的電商生態體系,長期經營還是穩健的。

折現率選擇8%——基于15年期國債收益率約3%,略高于2倍的無風險收益率。

在上述極端謹慎的假設基礎上,再進一步考慮70%的安全邊際,阿里巴巴的“安全市值”約2萬億人民幣。而阿里現在的市值是約2.1萬億人民幣,和我們估算的極端安全市值基本差不太多。

這意味著:當前阿里市值已經比較安全。即使未來3年受到反壟斷影響和直播電商的持續沖擊,其盈利能力保持在較2020年腰斬的水平不變,此后再恢復5%-10%的小幅增長,阿里也至少值2萬億人民幣。

考慮到阿里的體量,此時入手阿里股票,不太可能實現3~4倍的盈利,但3年翻倍還是可以期待的,這意味著20%~30%的年化復合增長率,不算太高。如果有其他更高收益率投資渠道,現在的阿里股票未必有吸引力。

最后,風險提示:我寫的很可能都是錯的。

畢竟,如華爾街傳奇投資家彼得·林奇所言:投資并不是精細的科學,無論多努力地研究數據,都不可能預言公司未來的表現,未來永遠深不可測。

作為普通投資者,我們只能敬畏常識,碰碰運氣。

雪豹財經社微信公眾號:xuebaocaijingshe

來源:雪豹財經社官網

原標題:從5萬億到2萬億:抄底阿里的時機到了嗎?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阿里巴巴

7.8k
  • 歐加隆推出保法生?米諾地爾搽劑,阿里健康(00241.HK)首發上線
  • 平頭哥鎮岳510規模上線阿里云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從5萬億到2萬億:抄底阿里的時機到了嗎?

阿里到底值多少錢?

文|雪豹財經社特約撰稿  巴安

16個月前,2020年10月,阿里巴巴創下319美元/股的歷史最高,折合成人民幣,市值超5萬億。

2022年情人節前的最后一個交易日(2月11日),阿里收盤價為122.25美元,市值約2.1萬億人民幣。與最高價相比,已經跌去約62%。

抄底阿里的時機到了嗎?

一個人的投資方式,取決于對投資這件事的認知。到目前為止,我始終相信3個基本假設:

短期而言,股價的漲跌無法預測。

長期而言,股票價格會回歸公司價值。

公司價值,是由其持續創造強勁的正向現金流的能力決定的。

由于“股價的短期漲跌無法預測”,“能否抄底”這個問題,不可能有一個可靠的短期答案。但長期而言,“股票價格會回歸公司價值”。因此,比抄底更值得思考的問題是:目前價格下,阿里的價值被低估了嗎?

簡單看PE(市盈率),阿里股價處于相對便宜的區間。

和歷史對比,它至少在過去3年內都是最便宜的。阿里2022年1月底的PE TTM(滾動市盈率)在16倍左右,2020年底、2019年底分別是31和43。

和同業對比,亞馬遜的PE是60倍左右。

但PE只是相對估值,只能說明阿里相對過去便宜,相對同業便宜。但它無法說明:阿里的業務,是否現在也就值這么多錢。

目前的市場情緒,對阿里的未來盈利前景預期極度悲觀。反映在股價上,阿里股價從2021年初的約227美元,下跌到2022年2月初的120美元左右。支撐這種悲觀情緒的,主要是以下4個觀點。

阿里的市場優勢地位正在被拼多多、直播電商持續蠶食。

阿里未來缺乏新的業務增長點。

持續的監管壓力(如反壟斷等)將壓制阿里盈利能力。

阿里作為“基礎設施”,理應參照“公用事業”來估值。而公用事業的估值水平,理應偏低。

這些觀點在多大程度上是對的?如果是對的,影響幾何?基于事實、數據,我們逐個討論。

優勢地位會被顛覆嗎?

老對手拼多多,以及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直播電商崛起,對阿里的地位構成了巨大威脅。2019年-2021年,按GMV計算,阿里的市場份額下滑了13pt,拼多多,及字節/快手則合計增加了14.1pt。

(數據來源:海豚社)

過去3年如此,未來會如何?拆分開來,這里有兩個子問題:

第一,阿里的份額會被拼多多持續蠶食嗎?

對于阿里來說,一個好消息是,拼多多的崛起勢頭已顯著放緩。2021年Q3,拼多多的年化活躍買家數季度環比新增1740萬,這個數字在2018年到2020年的均值分別為4400萬、4300萬和5000萬。

過去數年,拼多多在供給端收攏京東、淘寶體系外的白牌低價商品,在需求端利用用戶占便宜的心理,驅動社交裂變挖掘微信流量,用“貨找人+超低價”的模式,大幅拉低下沉市場用戶的購物門檻,抓住阿里、京東的薄弱覆蓋地帶,實現了奇跡般的狂飆突進。

而現在,拼多多在需求端的運營套路沒那么靈了。

無論是招牌的“砍一刀”,還是“現金大轉盤”,拼多多的運營套路一般分成三步:

拉(快速、易得的初期激勵)+推(時限內不完成失效),引誘用戶完成第一個小步驟;

為后續每個小步驟(如分享到群、拉新等)提供看起來有吸引力的即時激勵,引誘深入;

用戶獲得激勵的完成度推進到99.9%,沉沒成本足夠高時,把剩下的0.1%再細拆成N等份,極限拉高用戶獲得激勵的成本。

這類運營套路在過去數年里略試不爽,為什么現在沒那么靈了呢?一個可能的原因是:8億用戶量級的拼多多,已經把下沉市場的流量紅利挖掘得差不多了。(詳見雪豹財經社《拼多多:放下“砍刀”,拿起鋤頭》)

事實上,拼多多更該擔憂阿里的反擊。

同樣聚焦下沉市場、主打低價的淘特,依托淘寶的流量扶持,背靠1688批發平臺,上線僅18個月年化活躍買家數就達到了2.4億。雖然與拼多多的8億差距很大,但已經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對手。

回到第一個子問題:阿里的市場份額還會被拼多多持續蠶食嗎?結論是:不必過于擔心。

拼多多已經度過快速崛起階段,而用戶的高價格敏感度基本意味著低平臺忠誠度,拼多多份額被淘特搶奪的概率可能更大。接下來,無論是提升用戶量增速,還是提升客均花費,對拼多多都是嚴峻挑戰。

再看第二個子問題:阿里的市場份額會被抖音、快手等直播電商持續搶奪嗎?

關于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

未來兩三年內,恐怕還是會的。兩三年后,直播電商、傳統電商的增速大概率趨同。

直播電商崛起,對阿里電商霸主地位的負面影響,在投資者可接受范圍內。

先說第一點。

在未來兩三年,抖音、快手直播電商GMV的同比增速,大概率還會比阿里中國更快。2021年,抖快的直播電商GMV同比增速超過50%。即使未來兩三年持續下滑,預計還是能保持在20%~50%區間內。

阿里中國2021財年(2020年Q2-2021年Q1)GMV增速是14%。以阿里中國2021年超過8萬億GMV的龐大體量基數(中國2021年網上零售總額13.1萬億,阿里占比60%+),它的增速和市場整體增速將大體趨同,很難實現20%+增速。2018年-2021年,中國網上零售總額的3年復合年均增長率是13%。作為一個龐大的“經濟體”,這個增速已相當可觀。

這意味著,至少在未來兩三年內,抖快還會持續搶奪阿里中國的GMV份額。當兩者增速接近后,份額也相應趨于穩定。

再說第二點。

從絕對值看,2021年,抖快直播電商GMV較2020年增長超4000億(抖快各2000億+)。這部分增量,部分來自其它平臺的存量轉移,部分是直播電商創造的增量。

據極數2021年直播電商行業報告,2021年8月,約25%的直播電商用戶未曾使用傳統電商,我們可以假設這部分是直播電商創造的增量用戶。考慮到這部分新人的客均GMV應該偏低,因此假設,在抖快2021年的增量GMV中,來自存量轉移的比例是80%,增量的GMV占20%。

那么80%的存量轉移來自哪些平臺呢?相對合理的假設是:和市場份額基本一致,即其中50%+來自阿里。這意味著,2021年直播電商搶奪自阿里的GMV大概超過1600億。

對照阿里中國2021年8萬億的GMV量級,結論是:抖快直播電商的崛起,拉低了阿里中國2021年約2pt的GMV同比增速。

極限估算:假設抖快電商未來4年(2022-2025年)保持30%~50%的同比增速(考慮到2021年同比增速已經下滑到50%+,該假設還是相對樂觀的),抖快電商2025年相較2021年的GMV增量將超過3萬億(合計接近5萬億),其中從阿里搶奪的GMV超過1萬億。

這是個龐大的數字,但考慮到阿里中國到2025年11萬億的體量(按8%的復合增長率計算,略低于大盤假設增速10%),50%+的市場份額,這個負面影響仍在可消化范圍內。即便在未來4年內,被抖快電商搶走1萬億原本應該屬于它的GMV,阿里仍然會是在中國電商行業占主導地位的巨頭。

當然,和2018年相比,阿里的主導地位會削弱。在2018年,GMV體量達到阿里中國20%+的對手只有京東一家。而到2025年,同等體量對手可能有4個:京東、拼多多、抖音、快手。

上述假設均基于對直播電商的樂觀估計。事實上,過去3年間狂飆突進的直播電商,隱憂已經浮出水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據極數報告):

70%+的直播電商用戶月收入低于5000元,屬于價格敏感型,“便宜”壓倒一切;

價格敏感型用戶的黏性在下滑。2021年6月,價格敏感型新增用戶的次月留存率為28%,低于上年同期的33%,遠低于2018年6月的47%。

我們不知道,這些隱憂會在多大程度上拖慢其增長,但對阿里而言,這是好消息。這意味著,直播電商的激烈沖擊,有可能比原先預料的更快變平緩。對阿里的投資者來說,也是如此。

阿里缺乏新增長點?

簡單說:是的。

阿里的四大業務板塊中,商業板塊是現金牛,承擔著為云計算、數字媒體及娛樂、創新業務及其他這3個虧損板塊輸血的角色。

商業板塊中,客戶管理收入的同比增速,在1H21財年已下滑到9%。這部分收入主要來自競價系統的貢獻,后者基本是阿里盈利能力最強的業務。而其他3個增量業務板塊,要么增收不增利,要么占比還太小影響不足:

云計算:調整完無形資產攤銷及股權激勵后,可以盈虧平衡。

本地生活:未披露盈利情況,參考美團,大概率小虧。

跨境電商:有可能是盈利的,但營收占比還太小。1H21財年,跨境及全球零售商業”營收212億,總營收貢獻僅6%。

因此,總營收貢獻43%的客戶管理收入增長大幅放緩、利潤率下滑,對阿里盈利能力的負面影響,是云計算、跨境、本地生活等潛在增量業務難以彌補的。

按財報解釋,客戶管理收入的下滑,是由于“中國電商市場上參與者增多”??梢岳斫鉃椋@是直播電商崛起,對阿里盈利能力最直接的負面影響。

進一步疊加反壟斷導向下,阿里對平臺中小商家的“讓利”需求,基本可以判斷阿里的盈利能力有可能進一步下滑,且在短期內看不到恢復的可能性。

監管對盈利能力的影響

反壟斷,對互聯網巨頭是一次深入骨髓的“成人禮”教育,讓它們對“不可逾越的規則邊界”有了足夠明確的認知。

不論阿里過去做了什么,問題是,阿里未來還會繼續這么做嗎?

從2021年以來的動作來看,阿里在竭力證明“我在認真改”(表格基于公開信息整理)。

按“公用事業”估值?

討論這個問題之前,先回到之前的基本假設:長期而言,公司的價值是由持續創造強勁正向現金的能力決定的。當然,這并非無法違反的物理準則,而僅是大概率正確的經驗假設。

如果認同這個基本假設,就會發現,阿里作為基礎設施理應參照公用事業來估值,而公用事業的估值水平理應偏低的觀點,是沒有意義的。

一家公司的價值,不是由它所歸屬的行業或類似行業的估值決定的,也不是其服務性質(是否屬于基礎設施等)決定的,而是由它本身持續創造強勁現金流的能力決定的。同業、類似行業的估值,只是一個參考,提醒投資者對過高的估值保持警惕。

我的基本觀點是:

阿里的價值,和它是否是基礎設施沒有關系,僅取決于它未來持續創造強勁現金流的能力。

如果某家公用事業類公司,能持續獲得強勁現金流,長期而言,它大概率也會獲得匹配的高估值。而不會因為它是基礎設施,就保持低估值。

現在的估值是高是低?

那么問題來了:假如用未來的自由現金流來折現,阿里到底能值多少錢?

綜合前文對于未來政策環境、競爭對手、增量來源的分析,我們對阿里未來的自由現金流做了非常謹慎的推演:

2021年:下降至2020年35%左右的水平(21年1至3季度為實際值,4季度為預估值),比經營利潤率的“腰斬”水平更低。

2022-2024年:0%增長(2022年還原了182億的罰款)。這一預測,考慮直播電商的持續沖擊、平臺對商家的讓利,將導致阿里高盈利性客戶管理收入的持續低迷,且暫無其他新業務提振盈利能力。

2025-2027年,年均實現5%增長;2028-2031年,年均實現10%增長(考慮直播電商沖擊逐步緩解、市場環境回歸常態、議價能力回升等因素)。

在這個假設下,到十年后的2031年,阿里的自由現金流將恢復到2020年約80%的水平。這是極謹慎的假設,直觀體現了反壟斷趨嚴、市場主體競爭加劇情形下,阿里市場主導地位的下滑。

自由現金流估值的另外兩個關鍵參數,選擇如下:

永續增長率選擇2%——阿里擁有50%的中國網零占比,和最完善的電商生態體系,長期經營還是穩健的。

折現率選擇8%——基于15年期國債收益率約3%,略高于2倍的無風險收益率。

在上述極端謹慎的假設基礎上,再進一步考慮70%的安全邊際,阿里巴巴的“安全市值”約2萬億人民幣。而阿里現在的市值是約2.1萬億人民幣,和我們估算的極端安全市值基本差不太多。

這意味著:當前阿里市值已經比較安全。即使未來3年受到反壟斷影響和直播電商的持續沖擊,其盈利能力保持在較2020年腰斬的水平不變,此后再恢復5%-10%的小幅增長,阿里也至少值2萬億人民幣。

考慮到阿里的體量,此時入手阿里股票,不太可能實現3~4倍的盈利,但3年翻倍還是可以期待的,這意味著20%~30%的年化復合增長率,不算太高。如果有其他更高收益率投資渠道,現在的阿里股票未必有吸引力。

最后,風險提示:我寫的很可能都是錯的。

畢竟,如華爾街傳奇投資家彼得·林奇所言:投資并不是精細的科學,無論多努力地研究數據,都不可能預言公司未來的表現,未來永遠深不可測。

作為普通投資者,我們只能敬畏常識,碰碰運氣。

雪豹財經社微信公眾號:xuebaocaijingshe

來源:雪豹財經社官網

原標題:從5萬億到2萬億:抄底阿里的時機到了嗎?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喀则市| 遵化市| 洪雅县| 屯昌县| 乌什县| 杭锦后旗| 长子县| 汉寿县| 石泉县| 岱山县| 屏南县| 德保县| 来凤县| 崇阳县| 邹城市| 郧西县| 霍林郭勒市| 天水市| 拉孜县| 红原县| 娄底市| 桓台县| 潜山县| 濉溪县| 凤城市| 汽车| 洛川县| 镇雄县| 广州市| 五常市| 沧源| 江达县| 义马市| 娄烦县| 罗平县| 乐安县| 肥乡县| 甘洛县| 漳州市| 健康| 中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