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摘商業評論 子雨
2月4日一場宏大的冬奧會開幕式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國家號召三億人上冰雪的口號喊得震天響,人們不止期待著北京這座雙奧之城給我們帶來一場頂級的體育盛宴,更渴望深度參與其中。
這幾年,互聯網大廠頻頻在春晚、世界杯這樣的全民級活動上亮相,收獲了指數級曝光的同時,也讓外界感知到了互聯網新經濟的洶涌澎湃。冬奧會承載著全球人民的期待,這樣的全球盛會,大廠自然不想也不會缺席。
北京2022冬奧會“飛揚”火炬的外觀設計方是阿里巴巴設計師團隊,冬奧會賽事向全球轉播,是阿里云提供的技術支持;首個冬奧AI手語主播,是由百度智能云的數字明星運營平臺提供技術支持,科技冬奧專項高精地圖服務、無人mini客車自動駕駛功能開發與仿真平臺開發也由百度負責;北京冬奧組委物流服務商是京東物流;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官方自動語音轉換與翻譯獨家供應商是科大訊飛……
當互聯網大廠紛紛涌入冬奧會,不止讓我們看到了一場科技武裝的體育盛會,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新一輪經濟的增長點。
大廠集體涌入冬奧會
在冬奧會這一屬于全球人的頂級體育賽事上,中國互聯網大廠的身影開始頻繁閃現,互聯網集體涌入冬奧不是趨勢,而是正在發生的敘事。
奧運火炬一直是奧林匹克精神的重要象征,名為“飛揚”的北京2022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火炬,是承載了北京冬奧會愿景和中國文化底蘊的“國之禮器”。2022冬奧會飛揚火炬的外觀設計,是由一群來自阿里巴巴的設計師設計完成的。
不僅飛揚火炬的外觀,儀式火種燈、儀式火種臺的設計也都來自于他們。這群設計師全部出自阿里巴巴設計委員會——一個包含了淘寶、阿里云、螞蟻金服等多個阿里巴巴旗下業務在內的四十多個設計團隊組成的“設計師天團”,以“讓商業美而簡單”為使命,讓技術、產品和服務通過設計而美觀、簡單、好用。
簡言之,這是一群持續給商業冠以設計之美的“大牛組合”。
其實阿里巴巴與奧運結緣已久,2017年初就已經與國際奧組委展開合作。彼時作為奧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阿里巴巴為奧運會提供官方云計算服務以及電子商務平臺服務,并且成為奧林匹克頻道的創始合作伙伴。基于阿里巴巴的數字技術,奧運實現了有史以來第一次核心系統全面上云,也為奧運留下了全新的技術標準。
時至今日,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阿里數字化技術應用在奧運會中。
北京冬奧會期間,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通過全息艙阿里云聚,向中國人民進行了一次云拜年。這場跨越1300公里的“親密接觸”,正得益于阿里云的視頻云RTC(音視頻通信,Real-Time Communication)和全球實時傳輸網絡技術。
數字技術已深刻改變著奧運會的模樣。東京奧運會時,阿里巴巴幫助奧組委實現了奧運史上首次采用云計算支撐全球直播,被譽為1964年東京奧運會首次通過衛星轉播后的再一次技術革命。今年冬奧會主場作戰,阿里巴巴依然為云上奧運助力,并和奧林匹克廣播服務公司聯手打造出奧林匹克轉播云OBS Cloud,為轉播方提供云上解決方案。
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下,綠色、安全、簡約奧運的呼聲漸高,北京冬奧會也在努力踐行著上述理念。冬奧會三大賽區,26個場館全部采用100%綠色供電,即以太陽能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為主。
寒冬與疫情雙重壓力下,想要保障賽事有序進行,對冬奧會物資的運送與服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國政府采購網發布的北京2022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織委員會物流服務商項目成交公告中,京東物流成功中標。
京東的物流與供應鏈能力有目共睹,通過多年資金技術投入,物流網絡鋪設,倉儲等基礎設施建設,京東物流目前已經成為全球唯一一家擁有中小件,大件,冷鏈,B2B,跨境和眾包六大物流網絡的企業。
2017年,京東就提出了3S理論,把短鏈、智能、共生的無界物流嵌入到生產、流通、消費的每個環節當中。也是從這一年起,京東物流開始在全國各地支持了包括北京,上海等超過50場馬拉松及環青海湖自行車賽等一系列等級體育賽事,在體育賽事物流服務保障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北京冬奧會期間,京東物流實現了供應鏈的全面數字化,自動搬運機器人、分揀機器人、智能快遞車、無人機、雙面智能配送柜均在冬奧物流服務中被廣泛應用。
綠色奧運的基調沒有改變,京東物流在保證運輸效率的同時也在兼顧低碳環保,據了解,京東在主物流中心和場館內設立了物資回收角,提升物流包裝再利用率;在賽區城市配送、場館內部物流100%使用電動物流車,并在張家口賽區運行氫能源物流車等。
每一位互聯網人都知道流量意味著什么,尤其像冬奧會這樣的頂級體育賽事,360度高清無死角地把比賽呈現給觀眾就是鎖住流量的最高效辦法。
過去,受比賽場地限制,在現場觀賽的觀眾常會有看不清的情況,而線上許多觀眾,也會因對比賽規則知之甚少而出現“看不懂”。這屆冬奧會,百度智能云通過“3D+AI”技術,在線上打造了虛擬跳臺,通過虛擬顯示技術,解決了兩大觀賽痛點,還給觀眾帶來了更智慧的觀賽體驗。
以最近因谷愛凌奪冠而備受矚目的自由式滑雪大跳臺為例,百度智能云通過“3D+AI”技術打造出“同場競技”系統,將單人比賽項目變成“多人比賽”,實現了冠、亞軍比賽畫面的三維恢復和虛擬疊加,方便觀眾通過一個賽道看到不同選手的實時動作。
不止于此,首個冬奧AI手語主播也是由百度智能云曦靈數字人平臺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在首鋼園區內展開的基于多種車型的L4級自動駕駛示范應用,服務于冬奧會期間首鋼園區的日常運營,滿足支撐園區奧運會期間運輸需求,而百度是專項自動駕駛高精地圖的唯一承擔單位,負責科技冬奧專項高精地圖服務、無人MINI客車自動駕駛功能開發與仿真平臺開發。
如果說場地搭建、賽事轉播是冬奧會的硬性需求,如何讓來自全球各地的運動員、教練、裁判以及賽事服務人員都能夠在冬奧會期間“無障礙”溝通,就是冬奧會的軟性需求,這也考驗著主辦方的柔性服務能力。
擔起北京冬奧會打破溝通界限重任的是AI龍頭科大訊飛,也是北京2022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官方自動語音轉換與翻譯獨家供應商。
語言是連接的橋梁,科大訊飛圍繞人與人、人與組織、人與賽事無障礙溝通這三大方向,加速應用場景落地,其推出的雙屏翻譯機可支持中文與60種外語互譯、15種外語口音翻譯、32種外語拍照互譯,而且針對冬奧賽事加入百萬級別專業詞匯及行業術語,覆蓋各類體育運動和裁判用語,能有效滿足運動員、教練員、觀眾等跨語言溝通需求。
在此前的奧組委日常辦公中,訊飛聽見轉寫系統也已經入駐了交通部、志愿者部、服務部等各個部門累計近50間辦公室。
多語種冬奧虛擬志愿者“愛加”是科大訊飛研制的虛擬人智能交互一體機,不僅能進行面對面的冬奧賽事、賽程實時互動交流,周邊交通、文化、旅游等咨詢問答也不在話下。
此外,科大訊飛打造的智能服務機器人平臺也已經在首鋼園應用落地,后續會在語言翻譯、導航、酒店入住、賽事查詢、旅游觀光等環節,為運動員、賽事服務人員提供更加智能化、個性化的服務。
互聯網大廠集體“進駐”冬奧,一股強勁的科技之風席卷中國大地。
開幕式,大廠秀科技肌肉的大舞臺
除了體育比賽,每屆奧運會的開幕式也話題度滿滿。
十二節氣倒計時,冰立方雕刻出的奧運五環,由一滴冰藍色水墨幻化的黃河之水……北京2022冬奧會開幕式讓全球人民深切感受到一次中國式浪漫。
極致浪漫的背后是極致硬核的技術支持,大廠的身影也持續活躍。
這場聯合5G網絡全方位呈現的冰雪視覺盛宴,全程使用數字表演與仿真技術,這也是全球首次規模化應用8K技術進行開幕式直播和重點賽事報道,算得上“創造歷史紀錄”。
看了開幕式的朋友,一定對那個巨大的“閃光舞臺”印象深刻,這是一個面積達10393平方米、世界最大的8K超高清地面顯示系統,是向外界展現中華文化的一大載體,而承擔起這一視覺盛宴技術底座的,是京東方。
據了解,為了完成這一艱巨的任務,京東方的項目團隊繪制了3000余份圖紙,現場安裝的1.8萬個顯示模塊連續裝了70車次,現場使用了10萬余米的線纜、7.2萬個接頭、近8萬米鋼結構,才造就開幕式的“完美呈現”。
雪花型主火炬臺的軟硬件設計,也出自京東方之手,并創下很多行業之最:超55萬顆LED燈珠,每一顆燈珠都由驅動芯片的單一信道獨立控制,4.8mm的鏤空雪花的出光面寬度是目前業內出光面最窄的單像素可控LED顯示產品。
負責冬奧會開幕式舞臺總承的是北京長征天民研制團隊,開幕式五環的精彩亮相,是200多人、700多天經歷上百次仿真試驗的日夜奮戰。長征天民參照航天結構設計的一些方法,以鋁合金桁架結構為骨骼,以LED顯示屏為衣服,以擴散板為外套,通過利用三維虛擬設計、演出視覺效果渲染對比、半實物仿真技術等方式,降低了五環展示環境設計過程中的實物投產成本。
大型活動的順利舉辦需要編織一張足夠堅實的網絡安全網,里約奧運會期間政府和贊助商網站遭遇APT攻擊導致大量數據泄露,平昌冬奧會開幕期間因黑客攻擊致使直播信號中斷的事故還歷歷在目,北京冬奧會的網絡安全考題交給了奇安信。
奇安信的前身是360企業安全集團,2016年7月360退市后,奇安信從360公司分拆獨立運營,如今已發展為估值兩百多億美元的網絡安全獨角獸。
為保障冬奧會各項工作的信息網絡安全,奇安信共計部署包括防火墻、終端安全管理、Web應用防火墻等在內的各類安全設備近千套。還成立了專項組,對提供給冬奧使用的產品開展專項漏洞挖掘工作,包括人工黑盒測試、二進制自動化漏洞挖掘(FUZZ)、人工白盒代碼審計、代碼衛士白盒掃描、并采購了全球技術領先安全測試產品進行安全檢測和閉環修復等。
一場開幕式,處處透露著中國科技的智慧:水下傳遞奧運圣火的火炬機器人,開幕式暖場的杭州宇數科技的四足機器人“福虎”,還有5G、AR、裸眼3D、無人機等硬核科技悉數登場亮相,一場開幕式被活生生演繹成了中國科技的應用秀,也成為數字奧運的生動縮影。
解鎖互聯網+冬奧密碼
互聯網大廠不止通過技術或產品服務冬奧,也受惠于冬奧產生的巨大流量。
北京冬奧會期間,小紅書、微博、抖音、快手等內容平臺紛紛邀請奧運冠軍或相關人士入駐,還推出了運動員賽后專訪、名嘴解讀等形式的直播或集錦欄目,直接推高了各平臺的DAU。
武大靖抖音官方賬號的短道速滑混合團體2000米接力冠軍報喜視頻獲贊超過188萬;谷愛凌奪冠后,相關詞條在微博前十熱搜中占據五席,并收獲第一和第二條超三千萬熱度的“爆”熱搜。
由冬奧會延伸出的產品周邊及內容話題也源源不斷。國美真快樂APP成為冬奧會的合作伙伴,也是中國冰雪系列手辦冰娃雪娃的現貨首發平臺;網易文創聯合網易體育推出了系列冰雪燃情訪談類紀錄片《冰雪·熱愛者》,與全民共創2022冰雪記憶。
四年一屆的冬奧會,是大廠對外展示自身技術、產品、服務等實力的一個絕佳契機,可見的冰雪產業價值也令人垂涎。
國家體育總局、國家發改委等聯合印發的《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提出,到2020年中國冰雪產業總規模達到6000億元人民幣,2025年達到10000億元。從冰墩墩遭瘋搶,到冰雪產業的火爆,奧運產生的經濟效益一次次得到驗證。
萬億冬奧產業,奔涌而來的巨額流量,對于增長日趨乏力的互聯網大廠來說,是誘人的紅利,各大廠都在努力將冬奧會期間承接的流量轉化為商業變現,也期望在產業鏈上分一杯羹。
無論是冬奧會給大廠提供炫技的平臺,還是大廠借勢冬奧收割流量,都是雙贏,大眾也樂見其成。畢竟,吸引越多人關注討論、乃至參與其中,才能成就一次被全球盛贊的頂級體育盛會,而對互聯網大廠來說,也是一次“難得熱鬧”的回血。
參考資料:
阿里奧運設計展:阿里設計師的中國式浪漫 淘寶設計
冬奧會開幕式震撼刷屏,這些黑科技立了大功 芯東西
京東方助力冬奧會開幕式,詮釋中國科技與中國自信 京東方BOE
一群“藍衣戰士”護航冬奧開幕式網絡安全 北京日報
隨身“翻譯”實現冬奧溝通無障礙 中國科學報
百度智能云“3D+AI”技術為國家隊打造AI教練 錢江晚報
冬奧會的物流故事 中國水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