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吳容
編輯 | 牙韓翔
根據餓了么發布的《2022年元宵節湯圓消費趨勢報告》報告,湯圓吃法和口味的不斷創新,成為今年元宵節湯圓消費的主要趨勢。而榴蓮、巧克力等新口味湯圓越發受到歡迎,預計今年銷量增長將超過100%;有超過800萬人同時搜索了“湯圓”和“奶茶”,“吸著吃湯圓”成為今年元宵節年輕人的新時尚。
你也會看到貨架上多了更多選擇。三全在大家熟悉的黑芝麻、花生以及豆沙風味湯圓上,印上新春祝福的字眼,試圖拿捏住大家求吉祥好彩頭的消費心理。雪霸王則把湯圓做成了虎頭臉形狀,想用這樣憨態可掬的神情吸引你下單。
造型以外,也在餡料和湯圓皮配方上做文章。好利來的麻薯湯圓在表皮和餡料里填充了抹茶、奧利奧、茉莉花等多種口味;五芳齋、稻香村等網紅湯圓口味更是五花八門,一些被新式茶飲、零食使用的新口味出現在了它們身上,如流心巧克力味、芝士玫瑰味、黃桃酸梅味、抹茶巧克力味以及櫻花味等等。



如今年輕人喜歡標新立異,大多缺乏對品牌的忠誠度,需要新的口味刺激,同時也樂于為高顏值產品買單。這倒逼品牌們必須不斷推陳出新,在原有品類和產品上尋找新的賣點,獲取年輕消費者的注意力。同時,品牌們也希望借此把湯圓的食用場景不斷拓寬。
很長時間以來,和月餅、粽子一樣,受到傳統民俗、飲食習慣等因素,湯圓的銷售保留著時令性,每年一、四季為銷售旺季,其它兩季相對為淡季。
中商產業研究院2021年發布的數據顯示,在后疫情時代和“宅經濟”趨勢下,2021年中國速凍食品的市場規模突破1800億元,從品類來看,水餃、湯圓、面點、粽子、餛飩是速凍食品市場的前五強,水餃約占整個速凍食品銷售額的50%以上,而湯圓由于銷售場景、時節等限制因素,則排在第二位,占到整個速凍食品銷售額的30%左右,市場規模約為500億元,其中三全、思念、灣仔碼頭合計占據了60%-70%的市場份額。
一些速凍食品受到疫情帶動,但湯圓沒有享受到這樣的紅利。三全食品2021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速凍調制品(涮烤類產品)及冷藏短保類產品呈現增長態勢,營收分別同比增長25.67%和71.14%,而包括湯圓在內的“速凍老三樣”(湯圓、水餃、粽子)的營收則同比下滑11.46%。
如果將湯圓的食用場景拓寬,當做居家休閑零食或日常甜品食用,這樣拉長銷售時間的做法,將會帶來新市場,也可以獲得更多利潤空間。
此前已有不少品牌做過嘗試。思念此前推出的珍珠小湯圓,對比起當時市場上的主流的30克大湯圓,可做作為甜品的佐料使用,多吃也沒有那么容易膩,以便提升消費者的復購;除了形態大小進行改變,灣仔碼頭、三全、思念等都先后在湯圓皮上做文章,推出了透明水晶湯圓、炫彩小湯圓、大黃米湯圓等,試圖吸引愛吃甜品的年輕女性。


也有品牌在開發油炸湯圓。在旗食品公司總經理張全利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去年5月份公司推出了油炸湯圓。除了可滿足部分喜歡嘗鮮的消費者在家油炸以外,油炸湯圓其余消費場景還可以發生在商業步行街、外賣、小吃店等,搭配紅糖醬、芝士粉、酸奶醬等像章魚小丸子那樣出售。
在張全利看來,近年來,不少速凍食品公司都在推動湯圓的甜品化,而油炸湯圓算是湯圓甜品化的一種嘗試。“產品定位、售賣方式改變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值、溢價能力。”張全利說。
這些將湯圓日常化的努力似乎有了一些效果。來自電商數據平臺鯨參謀的數據顯示,從今年1月線上湯圓的增長趨勢上來看,相較去年的銷售旺期有所提前,銷量約為76萬件,銷售額達到2100萬元,已達成了去年巔峰時候的四分之三,也是去年同期的2.3倍;從價格帶上來看,今年相較去年而言,大容量包裝的湯圓產品更暢銷;雖然黑芝麻依然是市場經典,但是1月份大黃米湯圓的需求旺盛,整體市場均價被拉高。這都意味著,消費者食用湯圓的消費場景正逐漸從特定節日過渡到了日常生活。
不僅湯圓,在粽子這個時令品類,你也能發現類似的思路。界面新聞報道過,粽子生產商們希望打破時節限制,拉長銷售時間,讓粽子成為日常食品。
諸老大與人造肉品牌“星期零”合作推出強調健康賣點的人造肉粽,宣稱不像傳統粽子那樣油脂等含量較高,適合健身人群和年輕群體食用;五芳齋在連鎖餐飲門店、高速公路、高鐵等交通樞紐的服務區進行鋪貨布局,這些區域的銷售相對不那么受節日限制;冰凍粽子有著一年甚至更長的保質期,有利于實現“日常化”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