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陷入流動性危機的這一年,華夏幸福經歷了股價暴跌、逾期債務持續增加超千億、涉入多起債務違約訴訟等風波,也屢次被問詢。
虎年伊始,華夏幸福的債務重組有了實質性進展。
2月9日,華夏幸福(600340.SH)發布公告稱,截至目前,其《債務重組計劃》中的金融債務已簽約實現債務重組的金額累計為429.18億元,相應減免債務利息、豁免罰息金額共計28.69億元。
華夏幸福存續金融債務共計 2192億元,截至目前累計未能如期償還的債務金額合計為 627.53 億元(不含利息)。接下來,華夏幸福將在《債務重組計劃》的統一安排下實施全部金融債務的償付。
2021年12月27日,華夏幸福開始實施《債務重組計劃》,對債務將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償還:“帶”(出售資產帶走金融債務500億)、 “展”(優先類金融債務展期或清償約352億)、“兌”(出售資產回籠資金中約570億元用于兌付金融債務)、“抵”(以持有型物業等資產建立信托,以受益權份額抵償)、 “接”(剩余約550億元金融債務由華夏幸福承接并逐步清償)。
今年1月19日,華夏幸福公告稱,已簽約實現債務重組的金額累計為88.57億元,豁免罰息金額共計5.47億元。由此來看,現階段的債務化解速度相較于耗時8個月才敲定的債務重組方案而言,顯然有所加快。

不過,華夏幸福在推進債務重組過程中也面臨債權方的不同意見,甚至面臨訴訟。
近日,中融信托表示,因債務延期時間、分期還款無法確定、質押應收賬款的回款事宜無法談攏,而拒絕加入華夏幸福債委會。
2月8日, 華夏幸福對外回應稱,目前公司已經與中融信托進行多輪協商,正在對協議具體內容做進一步詳細溝通。并且,正在穩妥推進債務重組各項工作,將繼續堅持“不逃廢債”的基本原則,嚴格執行《債務重組計劃》,推動債務重組協議簽署等工作。
但是2月8日下午,中融信托在與投資人的溝通會議上回應稱,公司任何人并未收到來自對方的任何回復,而在此前的談判過程中,華夏幸福也從未主動聯系過。
據了解,中融信托共有中融-融昱100號、中融-驥達11號等4個集合信托計劃,合計債權本金金額約60億元,合計質押有華夏幸福對各地政府的應收賬款超160億元,且對該筆應收賬款享有優先受償權。
2021年11月,中融信托通過了華夏幸福的債務重組方案,彼時的還款計劃為5年清償、年利率2.5%計息,而最近華夏幸福將還款期限拉長到了8年,中融信托表示無法接受。
“并且,只有第8年利息為2.5%,中間幾年可能會兌付兩三次,但是數字和時間都不能定。這已經違背了此前簽訂的《債務重組計劃》。"中融信托相關人士稱,將采取訴訟手段或尋求其它方法回到談判桌。
2月10日,據21世紀經濟報道披露,中融信托當日已聘請律師團隊,稱“將盡快發起訴訟,堅決保護委托人權益。”
目前,相關信托投資人面臨兩條選擇:1.若接受8年兌付方案,可在組織下自行與華夏幸福簽訂條約;2.等待中融信托接下來的訴訟、談判等處理方法。
“中融-驥達11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投資者告訴界面新聞,“談了1年,又回到原點,我并不能接受8年,只能等待中融信托的處理。不過,感覺中融方面無法控制應收賬款的回款,其一再強調的底層資產有多少效力也不一定。當時光大信托拿了華夏幸福上海的一塊地質押,屬于硬通貨,所以并沒有違約。“
為提升信心,中融信托對投資者表示,“用網絡流行語來說,我們接下來將會跟華夏幸福產生‘階段性的開撕’,可能也會撕得比較難看,但都是為了讓其沿著此前的債務重組方案繼續解決。”不難預見,華夏幸福的債務重組進程將面臨不少風波。
而這場自2020年四季度以來出現的流動性危機,也讓華夏幸福的融資業務幾乎停滯,對公司經營產生嚴重影響,導致公司業績大幅下降。根據公告,2021年華夏幸福預計凈利潤將虧損331億元到391億元。
為此,華夏幸福收到了上交所的問詢函。截至發稿,華夏幸福暫未對問詢函作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