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這些企業、產業在如日中天時,我們都曾唱空、質疑,預警還在繼續……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這些企業、產業在如日中天時,我們都曾唱空、質疑,預警還在繼續……

我們當年提前潑出的冷水,無一不得到了應驗。

文|中外管理 任慧媛

編輯|胸懷天下

曾經放言“理解樂視模式需要15年”的賈躍亭卻在半途欠了一屁股債后遁去了美國,歸期杳渺。

造了一本“精美”的假賬割了美國“韭菜”的瑞幸陸正耀也曾美其名曰:“我不想做生意人,我只想做一個企業家!”

被疫情帶火的在線教育一度號稱前途無量,如今,卻在虧損的困局中沉淪降落。

……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用孔尚任《桃花扇》中的這句話寫照這幾年來諸多價值觀有誤區、“好景不長”的企業,再恰當不過。

然而有意思的是,同樣是對這些企業,大部分媒體和各路機構,當年吹捧傳奇的是他們,如今宣揚神話破滅的也是他們。

曾經一度,這些紅極一時的公司可能真的讓人看不懂。天花亂墜的玄虛幻象中,人們的雙眼被蒙蔽,分不清亮麗PPT背后的千瘡百孔。

稻盛和夫的《活法》一書中有句話說得好:“我們要學會用最基本的道理,來衡量看起來最復雜的事物。”

中外管理傳媒社長、總編楊光曾撰文寫道:互聯網思維雖然甚囂塵上,風光無限,但如果他們依然立足于單純的“低價”和“便捷”,讓這個社會日益沉迷于“將就”,而不是轉而精心于“講究”,那么這種商業終究是一個社會走向進步幸福的禍害,甚至是毒品。

如果一個企業及其團隊和投資人,并沒有切實造福社會,卻自身賺得盆滿缽盈,就一定是走不遠的浮華,也將身負逃不掉的罪惡。

中外管理傳媒在樂視、瑞幸、在線教育產業如日中天時,都唱空過這些企業和產業,我們當年提前潑出的冷水,無一不得到了應驗。

預警一:樂視的高級騙局

2004年,賈躍亭成立樂視網,這就是樂視生態的源起。最初靠著版權分銷,樂視網賺了個盆滿缽盈,還一舉做到了上市,成為了中國在線視頻網站第一股。

也正是因為樂視網上市了,盈利情況直接關系到公司股價,但之前的版權囤貨總會用完,繼續倒買倒賣利潤也越來越微薄。情急之下,賈躍亭想出了一個大昏招——財務造假,在報表上動起手腳,精美的賬面數字騙過了股民,騙過了投資者。但是僥幸喘息的賈躍亭非但沒有想著怎么自救,反而把步子邁得更大了,開始打造所謂“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樂視生態,并為此架構出互聯網、內容、大屏、手機、汽車、體育、互聯網金融等七大子生態。這便是賈躍亭號稱要為之窒息的夢想。

有“夢想”的樂視,持續點燃了投資人的熱情,有錢的大佬,影視圈的明星趨之若鶩,豪擲真金白銀進一步助推這一場“皇帝新衣”的好戲。樂視的股價也水漲船高。可是瘋狂的股民“韭菜”哪里會知道,除了樂視網,樂視的所有業務都在虧損。

不僅如此,賈躍亭還“乘勝追擊”,成立了法拉第未來汽車公司。可誰都知道造車是一件多么燒錢的事情。終于,竭力粉飾的財報還是包不住這么大的窟窿,畫餅難以為繼。

可就在樂視資金出現短缺,想繼續拉人投資時,結果還真有“白衣天使”相來營救。2017年,賈躍亭的山西老鄉,融創房地產集團的孫宏斌帶著150億趕來救場。但很快他就發現,區區150億根本無力兜住樂視的財務黑洞。在2017年9月融創中國的業績發布會上,孫宏斌摘掉眼鏡,用手捂面,言辭哽咽,他說:老賈連一片羽毛都不肯放棄。

而此時,賈躍亭本人來了一招金蟬脫殼,帶著套現資金,留下一句“下周回國”,遠遁到美國繼續追求造車夢去了。

即便如此,也還是有大佬愿意相信賈躍亭。2018年7月,恒大的許家印攜8億美金入股了法拉第未來,卻在短短3個月全部“燒光”。最終,二人以對簿公堂分家而結束。

樂視網的希望,寄托在賈躍亭身上,賈躍亭的希望,寄托在法拉第未來上。而經過8年的經營,法拉第未來沒有交付出哪怕一輛FF91。賈躍亭的那句頗為諷刺的“下周回國”也被人改成了“明年交付”。

眼看著還不起巨額債務,2020年6月,賈躍亭提交了破產重組的申請。

“也不知樂視是為干事忙著圈錢,錢不夠干事了又回來圈;還是樂視為圈錢假裝干事,事不足圈錢了又找個事。”這一段話是羅振宇在當年的跨年演講中,講的一段著名的繞口令,值得細品。

早在2016年12月,樂視還風光無限時,我們就看透了他的本質。中外管理傳媒社長、總編楊光當時撰文《樂視排放的霧霾》,指出:樂視是投射在中國企業乃至整個中國社會心頭的一團霧霾。樂視自身以及它能帶給我們的成果,只有渾濁與癌癥……所謂樂視生態模式,不過就是一次登峰造極的鋪攤子,一點不新鮮。要知道,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最擅長或說最喜好的并不是精益求精,恰恰就是鋪攤子,進而大一統。我們熱衷數量,不在意質量;我們醉心宏偉,而不關心精致;我們追求廣度,而不屑于高度。

圍繞著樂視發生的故事,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商業史上的一道傷疤,也是資本界、創投圈、互聯網行業的恥辱,而其“后續”還遠遠沒有結束。前不久,因為欺詐發行、十年財務造假等違規行為,樂視網遭到2000多人起訴,索賠金額高達45.71億元。要知道,樂視網已于2020年7月退市,而且上了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這么多的錢,賠償起來毫無可能。投資者們當然知道樂視的狀況,于是把中介機構一塊告上法庭,希望法院判他們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案件目前正在等待開庭。有觀點認為,一旦中介機構掏出真金白銀為造假的上市公司買單,對整個市場的震懾力更強,或將超過康美藥業案。

就在虎年春節的第二天,賈躍亭的“美國騙局”遭遇了全方位的曝光——法拉第未來獨立董事特別委員會完成了先前宣布的對不準確披露指控的調查,調查發現,公司投資者聲明中存在某些不一致之處以及公司控制和文化方面存在某些弱點。這里的“不一致之處”,即此前FF號稱1.4萬輛訂單,但實際付款僅幾百人。調查文件特別指出,公司在業務合并前的聲明稱,已收到超過1.4萬份FF91車輛的預訂可能具有誤導性。也就是說,九成訂單都沒有付款!

預警二:瑞幸咖啡,一場游戲一場夢

從成立到上市,星巴克用了21年,麥當勞用了25年,而成立于2017年的瑞幸咖啡則只花了18個月就在美國納斯達克敲鐘上市,創造了全球最快IPO的紀錄。然而,他們又在13個月后匆匆退市,可以說瑞幸咖啡用兩年多的時間走完了大部分企業跌宕一生才會經歷的命運。

只追求速度的結果很有可能就是失速。

2020年2月1日凌晨,美國一家名為渾水(Muddy Waters Research)的研究機構發布了一篇長達89頁的做空報告,矛頭直指中概股瑞幸咖啡,瑞幸咖啡也瞬間被推至風口浪尖。

兩個月后,瑞幸發布公告稱,公司2019年2季度到4季度期間虛增了21.8億元人民幣交易額。此消息一經公布,資本市場反應迅速,瑞幸市值一夜間蒸發378億元人民幣。

2020年6月29日,瑞幸咖啡在納斯達克交易所正式停牌。2021年9月,瑞幸咖啡宣布公司與美國集體訴訟的原告代表簽署了1.8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1228億元)的和解意向書。2022年2月4日,瑞幸咖啡發布公告:已經履行之前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和解協議所產生的1.8億美元民事處罰。公司依據此前宣布的4.6億美元2025年可轉換優先票據的重組安排向其證券持有人支付的現金價值來抵消。

按照瑞幸APP上“拿鐵”16元/杯的價格計算,瑞幸咖啡要賣出超過7500萬杯拿鐵才能“掙回”這筆罰款。

最近,還有傳言稱瑞幸咖啡將考慮重回納斯達克上市。對此,瑞幸咖啡方面予以否認。要知道,不同于普通的企業,瑞幸還背負著巨大的財務造假包袱,不僅要處理來自二級市場投資人的各種集體訴訟和法律賠償,還需說服各利益相關方接受債務重組方案,可謂阻礙重重。此外,盡管瑞幸已與美國集體訴訟投資者達成和解計劃,但來自國內投資者的訴訟仍懸而未決。

資本能捧你走上神壇,也能脅迫你走向深淵。經歷了企業失信、財務造假、慘遭停牌的瑞幸咖啡,終于遭到資本拋棄。

早在2018年11月,中外管理就曾發布《死磕星巴克的瑞幸咖啡,千萬不要迷信“新零售”》一文,對瑞幸這種帶有“網紅咖啡”概念的互聯網咖啡模式,生命周期能否長久畫上了問號。

憑什么別人用20多年的積累才能換來的成績,瑞幸只用十幾個月就達成了?這本身就透著詭異。就好比有人想靠燒錢復制一個新概念的海底撈,正常人一定都會覺得這很荒謬。因為商業模式并不能簡單地復制,背后檢驗的是運營能力,而這需要長時間的積累。

說到底,瑞幸咖啡本質上就不是一個新概念產品,而是一個傳統的咖啡店,所檢驗的技能其實就是開咖啡店的技能,最終回歸的還是傳統的運營能力。很顯然,沒有時間積累的瑞幸咖啡不過是一場游戲一場夢。

2020年4月,中外管理再次發文《“瑞幸造假”深思:為何大多數互聯網公司沒有價值觀,只有方法論?》:長期以來,中國的創業市場,大佬們培育創業者就像飼養場養豬——通過“估值”的方式,把初出茅廬的創業者快速“催肥”,動不動就身價上百億,這與養豬場給豬打激素一個道理。大多數互聯網企業都沒有價值觀,它們只有方法論,只會做事兒,很少去思考形而上的東西。這就造成了一個窘境——互聯網企業雖然跑得都很快,但也最容易“咯噔一下”就轟然倒地。不得不說,“瑞幸事件”是一個拐點,代表著“唯快不破”的互聯網思維即將終結。

緊接著,中外管理傳媒社長、總編楊光又再次發出辯證思考《瑞幸再獲資本“臨幸”,是中國企業之大不幸!》:瑞幸對中國企業、中國社會的影響,其實遠不止看起來這么簡單,這么清澈,甚至這么樂觀……我們不能說我們不善良,但似乎我們的善良里總裹挾著一些冷漠;我們不能說我們不勤奮,但似乎我們的勤奮中總映透著幾分自私。所以可以斷定,瑞幸絕不是“瑞幸們”的最后一個。

預警三:“在線教育”風停潮退

一場疫情,讓線上教育迎來了意想不到的爆發式增長。一時間,幾乎所有市場報告和新聞媒體,都對在線教育給出了向好的評價,并在不同時間給出了五花八門的所謂“市場滲透率”的樂觀數據。

彼時,在線教育巨頭們在各大傳播平臺出手闊綽地大做營銷,其中10余家頭部機構僅一個暑期的市場廣告投放就逾百億。于是,人們周圍的在線教育廣告,鋪天蓋地,俯仰皆是,不絕于耳。整個資本市場對在線教育給出的反饋更是欣欣向榮,相關概念股持續暴漲。

但這真的代表在線教育就能“扶搖直上九萬里”嗎?教育本來應是帶有公益性質的崇高事業,怎么就變成了一門在風口上賺快錢、賺大錢的“生意”了呢?

就在線上教育產業炙手可熱的瘋狂時刻,中外管理潑出了一盆冷水,2021年初發文《疫情給了在線教育4800億元的市場,但有人卻瞎搞成了“共享單車”》,對在線教育到底是偽需求還是真風口產生了質疑。

我們當時就發出預警:教育還是要回歸本質,不管什么形式(線上還是線下),都要回到教學本身——學什么,怎么學,以及學習成效如何。而當時被捧上天的在線教育,多數只是把課程拆解,從線下搬到了線上,并沒有真正解決教學的根本問題。

隨著獲客成本高企,效益和規模難以兩全,用戶增長遇阻也成為必然。果然,好景不長,政策監管頻頻落地,在線教育行業迎來了一場大洗牌,資本也逐漸回歸理性。如今,業務緊縮、人員銳減、關停校區、股價下跌……每一個詞語都沉甸甸地落在了這個曾號稱達萬億市場規模的行業上。

新東方、好未來、猿輔導、作業幫、高途、網易有道、掌門教育等頭部教培機構,紛紛將轉型方向錨定在素質教育、成人教育、職業教育、智能教育硬件和智慧教育,甚至還有機構跨界試水直播帶貨和餐飲。

有人選擇堅守,也有人選擇告別。罡得教育、杰睿教育、學易優教育、東方優播等一眾知名教培機構相繼退款,體面離場。然而,精銳教育、巨人教育、蘭迪少兒英語、快陪練、傲夢編程、趣口才等都宣稱目前家長們提交的退費申請已對機構形成了擠兌,在短期內難以退費,他們只能以暴雷的形式告別用戶,徒留一地雞毛。

無論是轉型,是離場,還是“暴雷”,無一不在證實燒錢擴規模、營銷驅增長、資本狂扎堆、現金流充裕而指望賺大錢的在線教育的瘋狂時代結束了,且沒有贏家。概念和營銷能在短期內圈來用戶,流行的模式可以讓企業在一兩年間站上風口,但唯有教學本身才是教育行業長期持久的生存密碼。

浮華過后,必須價值回歸

以上只是縮影,可以發現,這些年大量的“浮華”不過是資本主導、資本驅動下流量大戰過程中的產物,甚至工具。

中國互聯網企業經過了草莽瘋長的十年,多少企業在資本的裹挾之下,早已在灰色地帶越走越遠。在摧毀舊世界的同時,新世界的規則更多由巨頭確立,而巨頭背后的資本,卻并未主動承擔起該有的社會責任。

一如那些創始人上市后就開始質押股票套取現金,甚至對外勾連,一起做空企業獲利,這類企業就是以逐利為目的的,價值觀層面的內容在他們眼里根本不值一提。

夢總有醒的時候。如果說過去那些年,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所謂“黃金時代”,那么從反壟斷號角吹響的那刻起,互聯網經濟已經開始告別過去的草莽、無序。一系列的頂格處罰和多項規定的連續出臺,無一不是在證實,中國經濟從過去追求速度和規模,轉變成重視效益和質量。

在這樣的宏觀大背景下,一切阻礙社會公平,具有壟斷特征和資本驅動的盈利,都將被針對。畢竟,不論任何行業,發展歸根到底還是為客戶創造價值。不論任何時刻,企業之間比拼的也還是底層的基礎能力。

中外管理傳媒作為旁觀者,依然將為勇者喝彩,為智者加油,唱空不良企業,質疑不符合商業規律的事物,做出極具前瞻性的預判——不,是預警。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樂視

3.5k
  • 賈躍亭及樂視被恢復執行5.3億
  • 樂視網又成被執行人,強制執行標的1.1億余元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這些企業、產業在如日中天時,我們都曾唱空、質疑,預警還在繼續……

我們當年提前潑出的冷水,無一不得到了應驗。

文|中外管理 任慧媛

編輯|胸懷天下

曾經放言“理解樂視模式需要15年”的賈躍亭卻在半途欠了一屁股債后遁去了美國,歸期杳渺。

造了一本“精美”的假賬割了美國“韭菜”的瑞幸陸正耀也曾美其名曰:“我不想做生意人,我只想做一個企業家!”

被疫情帶火的在線教育一度號稱前途無量,如今,卻在虧損的困局中沉淪降落。

……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用孔尚任《桃花扇》中的這句話寫照這幾年來諸多價值觀有誤區、“好景不長”的企業,再恰當不過。

然而有意思的是,同樣是對這些企業,大部分媒體和各路機構,當年吹捧傳奇的是他們,如今宣揚神話破滅的也是他們。

曾經一度,這些紅極一時的公司可能真的讓人看不懂。天花亂墜的玄虛幻象中,人們的雙眼被蒙蔽,分不清亮麗PPT背后的千瘡百孔。

稻盛和夫的《活法》一書中有句話說得好:“我們要學會用最基本的道理,來衡量看起來最復雜的事物。”

中外管理傳媒社長、總編楊光曾撰文寫道:互聯網思維雖然甚囂塵上,風光無限,但如果他們依然立足于單純的“低價”和“便捷”,讓這個社會日益沉迷于“將就”,而不是轉而精心于“講究”,那么這種商業終究是一個社會走向進步幸福的禍害,甚至是毒品。

如果一個企業及其團隊和投資人,并沒有切實造福社會,卻自身賺得盆滿缽盈,就一定是走不遠的浮華,也將身負逃不掉的罪惡。

中外管理傳媒在樂視、瑞幸、在線教育產業如日中天時,都唱空過這些企業和產業,我們當年提前潑出的冷水,無一不得到了應驗。

預警一:樂視的高級騙局

2004年,賈躍亭成立樂視網,這就是樂視生態的源起。最初靠著版權分銷,樂視網賺了個盆滿缽盈,還一舉做到了上市,成為了中國在線視頻網站第一股。

也正是因為樂視網上市了,盈利情況直接關系到公司股價,但之前的版權囤貨總會用完,繼續倒買倒賣利潤也越來越微薄。情急之下,賈躍亭想出了一個大昏招——財務造假,在報表上動起手腳,精美的賬面數字騙過了股民,騙過了投資者。但是僥幸喘息的賈躍亭非但沒有想著怎么自救,反而把步子邁得更大了,開始打造所謂“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樂視生態,并為此架構出互聯網、內容、大屏、手機、汽車、體育、互聯網金融等七大子生態。這便是賈躍亭號稱要為之窒息的夢想。

有“夢想”的樂視,持續點燃了投資人的熱情,有錢的大佬,影視圈的明星趨之若鶩,豪擲真金白銀進一步助推這一場“皇帝新衣”的好戲。樂視的股價也水漲船高。可是瘋狂的股民“韭菜”哪里會知道,除了樂視網,樂視的所有業務都在虧損。

不僅如此,賈躍亭還“乘勝追擊”,成立了法拉第未來汽車公司。可誰都知道造車是一件多么燒錢的事情。終于,竭力粉飾的財報還是包不住這么大的窟窿,畫餅難以為繼。

可就在樂視資金出現短缺,想繼續拉人投資時,結果還真有“白衣天使”相來營救。2017年,賈躍亭的山西老鄉,融創房地產集團的孫宏斌帶著150億趕來救場。但很快他就發現,區區150億根本無力兜住樂視的財務黑洞。在2017年9月融創中國的業績發布會上,孫宏斌摘掉眼鏡,用手捂面,言辭哽咽,他說:老賈連一片羽毛都不肯放棄。

而此時,賈躍亭本人來了一招金蟬脫殼,帶著套現資金,留下一句“下周回國”,遠遁到美國繼續追求造車夢去了。

即便如此,也還是有大佬愿意相信賈躍亭。2018年7月,恒大的許家印攜8億美金入股了法拉第未來,卻在短短3個月全部“燒光”。最終,二人以對簿公堂分家而結束。

樂視網的希望,寄托在賈躍亭身上,賈躍亭的希望,寄托在法拉第未來上。而經過8年的經營,法拉第未來沒有交付出哪怕一輛FF91。賈躍亭的那句頗為諷刺的“下周回國”也被人改成了“明年交付”。

眼看著還不起巨額債務,2020年6月,賈躍亭提交了破產重組的申請。

“也不知樂視是為干事忙著圈錢,錢不夠干事了又回來圈;還是樂視為圈錢假裝干事,事不足圈錢了又找個事。”這一段話是羅振宇在當年的跨年演講中,講的一段著名的繞口令,值得細品。

早在2016年12月,樂視還風光無限時,我們就看透了他的本質。中外管理傳媒社長、總編楊光當時撰文《樂視排放的霧霾》,指出:樂視是投射在中國企業乃至整個中國社會心頭的一團霧霾。樂視自身以及它能帶給我們的成果,只有渾濁與癌癥……所謂樂視生態模式,不過就是一次登峰造極的鋪攤子,一點不新鮮。要知道,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最擅長或說最喜好的并不是精益求精,恰恰就是鋪攤子,進而大一統。我們熱衷數量,不在意質量;我們醉心宏偉,而不關心精致;我們追求廣度,而不屑于高度。

圍繞著樂視發生的故事,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商業史上的一道傷疤,也是資本界、創投圈、互聯網行業的恥辱,而其“后續”還遠遠沒有結束。前不久,因為欺詐發行、十年財務造假等違規行為,樂視網遭到2000多人起訴,索賠金額高達45.71億元。要知道,樂視網已于2020年7月退市,而且上了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這么多的錢,賠償起來毫無可能。投資者們當然知道樂視的狀況,于是把中介機構一塊告上法庭,希望法院判他們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案件目前正在等待開庭。有觀點認為,一旦中介機構掏出真金白銀為造假的上市公司買單,對整個市場的震懾力更強,或將超過康美藥業案。

就在虎年春節的第二天,賈躍亭的“美國騙局”遭遇了全方位的曝光——法拉第未來獨立董事特別委員會完成了先前宣布的對不準確披露指控的調查,調查發現,公司投資者聲明中存在某些不一致之處以及公司控制和文化方面存在某些弱點。這里的“不一致之處”,即此前FF號稱1.4萬輛訂單,但實際付款僅幾百人。調查文件特別指出,公司在業務合并前的聲明稱,已收到超過1.4萬份FF91車輛的預訂可能具有誤導性。也就是說,九成訂單都沒有付款!

預警二:瑞幸咖啡,一場游戲一場夢

從成立到上市,星巴克用了21年,麥當勞用了25年,而成立于2017年的瑞幸咖啡則只花了18個月就在美國納斯達克敲鐘上市,創造了全球最快IPO的紀錄。然而,他們又在13個月后匆匆退市,可以說瑞幸咖啡用兩年多的時間走完了大部分企業跌宕一生才會經歷的命運。

只追求速度的結果很有可能就是失速。

2020年2月1日凌晨,美國一家名為渾水(Muddy Waters Research)的研究機構發布了一篇長達89頁的做空報告,矛頭直指中概股瑞幸咖啡,瑞幸咖啡也瞬間被推至風口浪尖。

兩個月后,瑞幸發布公告稱,公司2019年2季度到4季度期間虛增了21.8億元人民幣交易額。此消息一經公布,資本市場反應迅速,瑞幸市值一夜間蒸發378億元人民幣。

2020年6月29日,瑞幸咖啡在納斯達克交易所正式停牌。2021年9月,瑞幸咖啡宣布公司與美國集體訴訟的原告代表簽署了1.8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1228億元)的和解意向書。2022年2月4日,瑞幸咖啡發布公告:已經履行之前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和解協議所產生的1.8億美元民事處罰。公司依據此前宣布的4.6億美元2025年可轉換優先票據的重組安排向其證券持有人支付的現金價值來抵消。

按照瑞幸APP上“拿鐵”16元/杯的價格計算,瑞幸咖啡要賣出超過7500萬杯拿鐵才能“掙回”這筆罰款。

最近,還有傳言稱瑞幸咖啡將考慮重回納斯達克上市。對此,瑞幸咖啡方面予以否認。要知道,不同于普通的企業,瑞幸還背負著巨大的財務造假包袱,不僅要處理來自二級市場投資人的各種集體訴訟和法律賠償,還需說服各利益相關方接受債務重組方案,可謂阻礙重重。此外,盡管瑞幸已與美國集體訴訟投資者達成和解計劃,但來自國內投資者的訴訟仍懸而未決。

資本能捧你走上神壇,也能脅迫你走向深淵。經歷了企業失信、財務造假、慘遭停牌的瑞幸咖啡,終于遭到資本拋棄。

早在2018年11月,中外管理就曾發布《死磕星巴克的瑞幸咖啡,千萬不要迷信“新零售”》一文,對瑞幸這種帶有“網紅咖啡”概念的互聯網咖啡模式,生命周期能否長久畫上了問號。

憑什么別人用20多年的積累才能換來的成績,瑞幸只用十幾個月就達成了?這本身就透著詭異。就好比有人想靠燒錢復制一個新概念的海底撈,正常人一定都會覺得這很荒謬。因為商業模式并不能簡單地復制,背后檢驗的是運營能力,而這需要長時間的積累。

說到底,瑞幸咖啡本質上就不是一個新概念產品,而是一個傳統的咖啡店,所檢驗的技能其實就是開咖啡店的技能,最終回歸的還是傳統的運營能力。很顯然,沒有時間積累的瑞幸咖啡不過是一場游戲一場夢。

2020年4月,中外管理再次發文《“瑞幸造假”深思:為何大多數互聯網公司沒有價值觀,只有方法論?》:長期以來,中國的創業市場,大佬們培育創業者就像飼養場養豬——通過“估值”的方式,把初出茅廬的創業者快速“催肥”,動不動就身價上百億,這與養豬場給豬打激素一個道理。大多數互聯網企業都沒有價值觀,它們只有方法論,只會做事兒,很少去思考形而上的東西。這就造成了一個窘境——互聯網企業雖然跑得都很快,但也最容易“咯噔一下”就轟然倒地。不得不說,“瑞幸事件”是一個拐點,代表著“唯快不破”的互聯網思維即將終結。

緊接著,中外管理傳媒社長、總編楊光又再次發出辯證思考《瑞幸再獲資本“臨幸”,是中國企業之大不幸!》:瑞幸對中國企業、中國社會的影響,其實遠不止看起來這么簡單,這么清澈,甚至這么樂觀……我們不能說我們不善良,但似乎我們的善良里總裹挾著一些冷漠;我們不能說我們不勤奮,但似乎我們的勤奮中總映透著幾分自私。所以可以斷定,瑞幸絕不是“瑞幸們”的最后一個。

預警三:“在線教育”風停潮退

一場疫情,讓線上教育迎來了意想不到的爆發式增長。一時間,幾乎所有市場報告和新聞媒體,都對在線教育給出了向好的評價,并在不同時間給出了五花八門的所謂“市場滲透率”的樂觀數據。

彼時,在線教育巨頭們在各大傳播平臺出手闊綽地大做營銷,其中10余家頭部機構僅一個暑期的市場廣告投放就逾百億。于是,人們周圍的在線教育廣告,鋪天蓋地,俯仰皆是,不絕于耳。整個資本市場對在線教育給出的反饋更是欣欣向榮,相關概念股持續暴漲。

但這真的代表在線教育就能“扶搖直上九萬里”嗎?教育本來應是帶有公益性質的崇高事業,怎么就變成了一門在風口上賺快錢、賺大錢的“生意”了呢?

就在線上教育產業炙手可熱的瘋狂時刻,中外管理潑出了一盆冷水,2021年初發文《疫情給了在線教育4800億元的市場,但有人卻瞎搞成了“共享單車”》,對在線教育到底是偽需求還是真風口產生了質疑。

我們當時就發出預警:教育還是要回歸本質,不管什么形式(線上還是線下),都要回到教學本身——學什么,怎么學,以及學習成效如何。而當時被捧上天的在線教育,多數只是把課程拆解,從線下搬到了線上,并沒有真正解決教學的根本問題。

隨著獲客成本高企,效益和規模難以兩全,用戶增長遇阻也成為必然。果然,好景不長,政策監管頻頻落地,在線教育行業迎來了一場大洗牌,資本也逐漸回歸理性。如今,業務緊縮、人員銳減、關停校區、股價下跌……每一個詞語都沉甸甸地落在了這個曾號稱達萬億市場規模的行業上。

新東方、好未來、猿輔導、作業幫、高途、網易有道、掌門教育等頭部教培機構,紛紛將轉型方向錨定在素質教育、成人教育、職業教育、智能教育硬件和智慧教育,甚至還有機構跨界試水直播帶貨和餐飲。

有人選擇堅守,也有人選擇告別。罡得教育、杰睿教育、學易優教育、東方優播等一眾知名教培機構相繼退款,體面離場。然而,精銳教育、巨人教育、蘭迪少兒英語、快陪練、傲夢編程、趣口才等都宣稱目前家長們提交的退費申請已對機構形成了擠兌,在短期內難以退費,他們只能以暴雷的形式告別用戶,徒留一地雞毛。

無論是轉型,是離場,還是“暴雷”,無一不在證實燒錢擴規模、營銷驅增長、資本狂扎堆、現金流充裕而指望賺大錢的在線教育的瘋狂時代結束了,且沒有贏家。概念和營銷能在短期內圈來用戶,流行的模式可以讓企業在一兩年間站上風口,但唯有教學本身才是教育行業長期持久的生存密碼。

浮華過后,必須價值回歸

以上只是縮影,可以發現,這些年大量的“浮華”不過是資本主導、資本驅動下流量大戰過程中的產物,甚至工具。

中國互聯網企業經過了草莽瘋長的十年,多少企業在資本的裹挾之下,早已在灰色地帶越走越遠。在摧毀舊世界的同時,新世界的規則更多由巨頭確立,而巨頭背后的資本,卻并未主動承擔起該有的社會責任。

一如那些創始人上市后就開始質押股票套取現金,甚至對外勾連,一起做空企業獲利,這類企業就是以逐利為目的的,價值觀層面的內容在他們眼里根本不值一提。

夢總有醒的時候。如果說過去那些年,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所謂“黃金時代”,那么從反壟斷號角吹響的那刻起,互聯網經濟已經開始告別過去的草莽、無序。一系列的頂格處罰和多項規定的連續出臺,無一不是在證實,中國經濟從過去追求速度和規模,轉變成重視效益和質量。

在這樣的宏觀大背景下,一切阻礙社會公平,具有壟斷特征和資本驅動的盈利,都將被針對。畢竟,不論任何行業,發展歸根到底還是為客戶創造價值。不論任何時刻,企業之間比拼的也還是底層的基礎能力。

中外管理傳媒作為旁觀者,依然將為勇者喝彩,為智者加油,唱空不良企業,質疑不符合商業規律的事物,做出極具前瞻性的預判——不,是預警。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江县| 建平县| 南安市| 两当县| 桃园市| 晋宁县| 原平市| 建宁县| 上杭县| 罗源县| 永修县| 会东县| 邛崃市| 同仁县| 延长县| 西充县| 陇南市| 谷城县| 宣汉县| 莆田市| 金秀| 千阳县| 米林县| 高要市| 沾化县| 庄河市| 新郑市| 神木县| 镇平县| 铁岭县| 游戏| 宜君县| 诸暨市| 石嘴山市| 武山县| 开江县| 饶河县| SHOW| 青州市| 高阳县| 双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