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動力電池的戰(zhàn)國時代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動力電池的戰(zhàn)國時代

2021年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達到140GWh,同比增長165%。

文|智駕時代 張鑫

新能源汽車市場在2021年爆發(fā)式增長激發(fā)了相關技術領域的活力,作為新能源汽車三大核心技術之一,動力電池產業(yè)在2021年同步進入了爆發(fā)期,世界主要經濟強國都開始將動力電池產業(yè)視為戰(zhàn)略產業(yè)。不過另一方面以當前提是技術水平而言,動力電池依舊存在諸多痛點,而這也成為新電池、新技術層出不窮的歷史時刻,對于智能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是根本,甚至比芯片更為重要。

今天將動力電池稱為汽車產業(yè)新的戰(zhàn)略資源并不為過,智駕網特別策劃《回望2021》今天我們聚焦動力電池產業(yè)與動力電池技術。

01動力電池產業(yè)一超多強

2021年,動力電池產業(yè)在全球范圍內呈現(xiàn)出一超多強態(tài)勢,寧德時代稱霸全球,但LG新能源、比亞迪緊隨其后。

而眾多車企也已滲透進動力電池產業(yè),中國的長城汽車、廣汽集團、上汽集團都自建了動力電池產業(yè)鏈,并推出了自研產品。

電池密度和安全性在2021年獲得了更大的進步,半固態(tài)電池,固態(tài)電池都有了量產產品。

有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達到140GWh,同比增長165%。

其中,乘用車市場2021年動力電池裝機同比增長164%。

按照月度來看,2021年各月度同比增速都超過了95%,而2月份受2020年疫情低基數的影響,增速更是高達622%。

以動力電池種類來分,三元電池裝機74.3GWh,同比增長91%,占比53%;磷酸鐵鋰裝機65.4GWh,同比增長192%,占比47%。

二者的份額差距相比2020年有所縮小,幾乎呈現(xiàn)平分秋色的態(tài)勢。

在2021年各品牌動力電池的市場份額占比方面,寧德時代裝機量(不含合資)位居第一,同比增長132%。其中,寧德時代配套特斯拉電池裝機量最高,占比為20%,這自然與特斯拉在華的高銷量密切相關。

緊隨其后的是比亞迪、中創(chuàng)新航、國軒高科、LG新能源和時代上汽。

比亞迪動力電池主要配套比亞迪汽車,同時還供應一汽、金康、東風等車企;

中創(chuàng)新航配套廣汽集團與長安汽車最多,其中廣汽集團電池裝機量占比為65%;

國軒高科配套上汽集團最多,占比為29%;

LG新能源配套特斯拉電池裝機量最高;

時代上汽配套上汽集團最高,占比為94%。

在乘用車領域,裝機量前三位的車企依次為比亞迪、特斯拉、上汽集團。

其中,比亞迪電池裝機量為21.34GWh,主要供應商為比亞迪(100%);特斯拉電池裝機量為19.98GWh,主要供應商為寧德時代(70%)、LG化學(30%);上汽集團電池裝機量為13.63GWh,主要供應商為寧德時代(33%)、時代上汽(27%)、國軒高科(14%)。

今年1月27日,動力電池行業(yè)領域又有了新動向——LG新能源正式在韓交所上市,募集680億人民幣,這是韓國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IPO。

上市首日,LG新能源暴漲99%,市值一度達7500億人民幣,成為僅次于三星電子的韓國第二大上市公司。

LG新能源脫胎于LG集團,是寧德時代最強勁的對手,與福特、大眾、奧迪、戴姆勒、雷諾、捷豹、保時捷等車企都建立了供應關系。

從2020年開始,LG新能源成為特斯拉的動力電池供應商,使得其實力和影響力得到了提升。

LG新能源CEO權英壽表示,其目標是超越寧德時代成為全球第一。

然而就市值而言,寧德時代當前市值為1.4萬億元,是LG新能源的兩倍左右。

而據調研機構SNE公布的數據,寧德時代在2021年的動力電池市場占有率為32.5%,位居第一,LG新能源的市場占有率為21.5%,位居第二。

兩者之間相差11個百分點,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根據官方公布的信息,寧德時代2025年前的規(guī)劃產能接近600GWh,LG新能源則為430GWh,二者的體量差距也依舊明顯。

有消息稱,2022年1月12日,LG新能源與澳大利亞鋰礦商Liontown Resources簽署了為期5年的采購訂單。

按照雙方簽署的合同,從2024年開始,Liontown將給LG新能源供應10萬干噸/年的鋰輝石精礦,最終總供應量為70萬干噸,可滿足250萬輛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生產需求。

今天寧德時代在中國股市收獲了“寧王”之名,但其地位并不穩(wěn)固,國內國外都有強勁的對手,稍有不甚,就會交出首席之位,處在風口浪尖的寧德時代近日來股價動蕩,皆因其已被美國相關部門注意,有陷入被制裁風險。

動力電池正成為超越石油地位的戰(zhàn)略產業(yè)。

02國內車企深度布局動力電池產業(yè)

在資本市場,我國動力電池產業(yè)的后續(xù)力量同樣勢頭迅猛。

這其中中國車企已開始主動在動力電池領域布局,建立自己的護城河。

從2021年2月開始,蜂巢能源已經連續(xù)完成了5輪融資。

其中,2月下旬蜂巢能源獲得35億元A輪融資,一個月后獲得A+輪;

7月,蜂巢能源獲得102.8億元的B輪融資;

12月,B+輪融資完成;

2022年1月17日,海亮股份以3.22億元增資蜂巢能源,占比0.7%。

至此,蜂巢能源的估值達到了460億元。

此外,2021年值得一提的融資還包括:中航鋰電在9月份完成了120億股權融資;宣稱研發(fā)出全球第一款固態(tài)鋰陶瓷電池的輝能科技完成了3.26億美元融資;主攻高性能磷酸鐵材料產業(yè)化開發(fā)的林立新能源也獲投。

據統(tǒng)計,過去一年中,包括紅杉中國、深創(chuàng)投、IDG資本、高瓴創(chuàng)投、君聯(lián)資本、春華資本、凱輝基金、光速中國、軟銀中國等在內的數十家VC/PE機構,以及寧德時代、長城汽車、小米長江產業(yè)基金、廣投資本等產業(yè)基金都邁進了動力電池產業(yè)的大門。

而在技術層面,2021年也堪稱動力電池的技術大年,尤其是整車企業(yè),推出了不少值得關注的新技術,廣汽埃安推出了彈匣電池、比亞迪的刀片電池、長城汽車在202年推出無鈷電池和果凍電池之后,2021年又推出了大禹電池。

2021年3月10日,廣汽埃安發(fā)布了新一代動力電池安全技術——彈匣電池,首次實現(xiàn)了三元鋰電池整包針刺不起火,在電池安全性能上實現(xiàn)了突破。

彈匣電池基于防止電芯內短路、短路后防止熱失控,以及熱失控后防止熱蔓延的設計思路,采用類似安全艙的設計,可有效阻隔熱失控電芯的蔓延。當偵測到電芯電壓或溫度等出現(xiàn)異常時,可以自動啟動電池速冷降溫系統(tǒng)為電池降溫。

據介紹,彈匣電池具備四大核心技術:超高耐熱穩(wěn)定的電芯、超強隔熱的電池安全艙、極速降溫的速冷系統(tǒng)、全時管控的第五代電池管理系統(tǒng)。

其中,超高耐熱穩(wěn)定的電芯通過正極材料的納米級包覆及摻雜技術的應用,有效提升了熱穩(wěn)定性,防止熱失控;電解液新型添加劑的應用實現(xiàn)了SEI膜的自修復,改善了電芯壽命,降低電芯短路風險;高安全電解液通過特殊電解液添加劑,在加熱至120℃以上時,在活性材料表面自發(fā)聚合形成高阻抗特性聚合物膜,大幅降低了熱失控反應產熱。

超強隔熱的電池安全艙擁有網狀納米孔隔熱材料和耐高溫上殼體,為電池構筑了超強隔熱的安全艙,最終實現(xiàn)三元鋰電芯熱失控不蔓延至相鄰電芯。電池包上殼體能耐溫1400℃以上,可有效保護電池整包。

極速降溫的速冷系統(tǒng)通過全貼合液冷系統(tǒng)、高速散熱通道、高精準的導熱路徑的設計,實現(xiàn)了散熱面積提升40%、散熱效率提升30%。

全時管控的第五代電池管理系統(tǒng)通過采用車規(guī)級最新一代電池管理系統(tǒng)芯片,可實現(xiàn)每秒10次全天候數據采集,比前代系統(tǒng)提升100倍,以24小時全覆蓋的全時巡邏模式,對電池狀態(tài)進行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異常時,立即啟動電池速冷系統(tǒng)為電池降溫。

此外,彈匣電池在冷卻系統(tǒng)、電芯設計、整包布置等方面也進行了全面優(yōu)化,能量密度相對于同類普通電池包體積能量密度提升9.4%,重量能量密度提升5.7%,成本下降了10%。

時隔半個多月,比亞迪在2021年3月29日正式推出了刀片電池,再一次通過了最嚴酷的針刺測試。

傳統(tǒng)磷酸鐵鋰電池包含三層結構——電芯、模組、電池包,電芯和模組的支撐固定結構件會占據很大一部分空間。

刀片電池對電池包的結構實現(xiàn)了重塑,省去了模組和大部分結構件,由電芯直接成包,使單位體積能量密度提升50%。同時,更長的極耳距離減小了內部短路的風險和熱量的產生,更薄的厚度也進一步降低了穿刺過程中的熱量累積,提升了電池包的強度和安全。

在刀片電池的發(fā)布會上,比亞迪公布了電池安全性對比測試的視頻。

測試中,三元鋰電池在發(fā)生熱失控時直接爆燃,放在電池上的雞蛋被炸飛;傳統(tǒng)磷酸鐵鋰塊狀電池的表面溫度則達到200-400℃,雞蛋被烤焦;刀片電池的表面溫度卻僅為60℃,雞蛋完好如初。

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表示:“‘刀片電池’體現(xiàn)了比亞迪徹底終結新能源汽車安全痛點的決心,更有信心把‘自燃’這個詞從新能源汽車的字典里徹底抹掉。”

同時,比亞迪對外宣布:刀片電池技術將向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yè)開放共享。

2021年6月29日,長城汽車正式發(fā)布大禹電池,其核心優(yōu)勢在于安全性能突出,其三元811大容量高鎳電芯可以在電池包內任意位置、單個或多個電芯觸發(fā)熱失控的情況下,均能實現(xiàn)不起火、不爆炸。

這在出現(xiàn)了多起新能源汽車電池起火事故的2021年,同樣頗具關注度,成為有望徹底解決電池安全痛點的又一項新突破。

大禹電池的技術核心在于八大全新設計,包括:熱源隔斷、雙向換流、熱流分配、定向排爆、高溫絕緣、自動滅火、正壓阻氧、智能冷卻,并已獲得數十項核心技術專利,覆蓋了熱源抑制、隔離、冷卻、排出等技術領域。

根據官方介紹,測試實驗的最高溫度達1037℃,瞬時最高氣壓約16KPa,大禹電池也沒有出現(xiàn)明火外溢和爆炸,并且排出的煙氣溫度也低于100攝氏度。

此外,長城汽車也宣布:將大禹電池作為一項開放性系列技術,向全社會免費開放。

根據規(guī)劃,大禹電池將成為長城汽車旗下全新車型的動力電池,在2022年全面投入應用。

對于長城汽車而言,在電池領域還有兩項新技術同樣值得一提,那就是無鈷電池和果凍電池,它們是在更早些時候的2020年底就已經發(fā)布。

其中,無鈷電池是長城旗下的蜂巢能源率先量產的技術,實現(xiàn)了電池的無鈷化,有效提升了安全性。據長城官方介紹,無鈷電池已經向國內外眾多車企送檢,反饋效果很好。

技術方面,蜂巢能源采用的是單晶無鈷材料。相比811低鈷電池,無鈷電池的能量密度能做到與811電池相同,甚至略高,但安全性則優(yōu)于811電池。

而在電芯技術領域,蜂巢能源的果凍電池則是一種應用了新型果凍狀電解質的鋰電池,具有高導電、自愈合和阻燃等特點,可以在幾乎不降低電性能的基礎上阻止熱擴散。

官方數據顯示,果凍電池的電導率為6*10?3s/cm,耐熱溫度可達150℃,滿電針刺測試中實現(xiàn)了不起火、不冒煙、自愈合。

03展望2022:4680進入量產階段

動力電池產業(yè)的2022年更加充滿希望。

其中最受關注的一方面是固態(tài)電池是不是來到臨界點,其二是馬斯克心心念念的4680電池能否量產,進一步降低電池成本。

而在中國市場,也有諸多新技術將在2022年迎來落地的時刻,首先是蔚來ET7將在今年3月28日上市交付,這將是半固態(tài)電池首次在量產車上搭載。

而據今年1月22日東風汽車發(fā)布消息稱其與贛鋒鋰業(yè)合作開發(fā)的首批50輛東風-贛鋒高比能固態(tài)電池車在江西省新余市完成交付,成為全球首個固態(tài)電池車示范運營項目。

不過雖然是固態(tài)電池,但其性能有限,最大的進步主要體現(xiàn)在安全性方面。

可以明確的說,2022年真正的突破性的固態(tài)電池不會量產,但市場最期待的是特斯拉在2020年發(fā)布的4680電池已經有望真正落地。

據海外媒體報道,2月2日松下首席財務官梅田博和(Hirokazu Umeda)在公司季度財報會議上表示,松下將于今年年初在松下大阪總部附近的和歌山縣工廠開始試生產4680電池,但量產的具體時間和地點尚未公布。

據悉,梅田博和表示:“經過各種測試后,我們將安裝一條新的4680電池量產線,可能也在和歌山縣。一旦能夠交付4680電池,松下將首先供應特斯拉。”

這在時間節(jié)點上,與自動駕駛、車聯(lián)網領域的新一輪技術迭代相吻合,因此也意味著新能源智能汽車有望在2022年迎來新一輪的技術爆發(fā),實現(xiàn)綜合實力的整體提升。

電動汽車能否在2022年突破續(xù)航困境,動力電池正被世界各國深度聚焦,它的每一點進步,都意味著汽車產業(yè)在全面電動化的道路上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智駕網回望2021特別策劃】

《自動駕駛從黑科技走向普惠 | 回望2021》

《這91款車型智駕指數排名,中國品牌占據了前五|回望2021》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動力電池的戰(zhàn)國時代

2021年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達到140GWh,同比增長165%。

文|智駕時代 張鑫

新能源汽車市場在2021年爆發(fā)式增長激發(fā)了相關技術領域的活力,作為新能源汽車三大核心技術之一,動力電池產業(yè)在2021年同步進入了爆發(fā)期,世界主要經濟強國都開始將動力電池產業(yè)視為戰(zhàn)略產業(yè)。不過另一方面以當前提是技術水平而言,動力電池依舊存在諸多痛點,而這也成為新電池、新技術層出不窮的歷史時刻,對于智能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是根本,甚至比芯片更為重要。

今天將動力電池稱為汽車產業(yè)新的戰(zhàn)略資源并不為過,智駕網特別策劃《回望2021》今天我們聚焦動力電池產業(yè)與動力電池技術。

01動力電池產業(yè)一超多強

2021年,動力電池產業(yè)在全球范圍內呈現(xiàn)出一超多強態(tài)勢,寧德時代稱霸全球,但LG新能源、比亞迪緊隨其后。

而眾多車企也已滲透進動力電池產業(yè),中國的長城汽車、廣汽集團、上汽集團都自建了動力電池產業(yè)鏈,并推出了自研產品。

電池密度和安全性在2021年獲得了更大的進步,半固態(tài)電池,固態(tài)電池都有了量產產品。

有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達到140GWh,同比增長165%。

其中,乘用車市場2021年動力電池裝機同比增長164%。

按照月度來看,2021年各月度同比增速都超過了95%,而2月份受2020年疫情低基數的影響,增速更是高達622%。

以動力電池種類來分,三元電池裝機74.3GWh,同比增長91%,占比53%;磷酸鐵鋰裝機65.4GWh,同比增長192%,占比47%。

二者的份額差距相比2020年有所縮小,幾乎呈現(xiàn)平分秋色的態(tài)勢。

在2021年各品牌動力電池的市場份額占比方面,寧德時代裝機量(不含合資)位居第一,同比增長132%。其中,寧德時代配套特斯拉電池裝機量最高,占比為20%,這自然與特斯拉在華的高銷量密切相關。

緊隨其后的是比亞迪、中創(chuàng)新航、國軒高科、LG新能源和時代上汽。

比亞迪動力電池主要配套比亞迪汽車,同時還供應一汽、金康、東風等車企;

中創(chuàng)新航配套廣汽集團與長安汽車最多,其中廣汽集團電池裝機量占比為65%;

國軒高科配套上汽集團最多,占比為29%;

LG新能源配套特斯拉電池裝機量最高;

時代上汽配套上汽集團最高,占比為94%。

在乘用車領域,裝機量前三位的車企依次為比亞迪、特斯拉、上汽集團。

其中,比亞迪電池裝機量為21.34GWh,主要供應商為比亞迪(100%);特斯拉電池裝機量為19.98GWh,主要供應商為寧德時代(70%)、LG化學(30%);上汽集團電池裝機量為13.63GWh,主要供應商為寧德時代(33%)、時代上汽(27%)、國軒高科(14%)。

今年1月27日,動力電池行業(yè)領域又有了新動向——LG新能源正式在韓交所上市,募集680億人民幣,這是韓國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IPO。

上市首日,LG新能源暴漲99%,市值一度達7500億人民幣,成為僅次于三星電子的韓國第二大上市公司。

LG新能源脫胎于LG集團,是寧德時代最強勁的對手,與福特、大眾、奧迪、戴姆勒、雷諾、捷豹、保時捷等車企都建立了供應關系。

從2020年開始,LG新能源成為特斯拉的動力電池供應商,使得其實力和影響力得到了提升。

LG新能源CEO權英壽表示,其目標是超越寧德時代成為全球第一。

然而就市值而言,寧德時代當前市值為1.4萬億元,是LG新能源的兩倍左右。

而據調研機構SNE公布的數據,寧德時代在2021年的動力電池市場占有率為32.5%,位居第一,LG新能源的市場占有率為21.5%,位居第二。

兩者之間相差11個百分點,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根據官方公布的信息,寧德時代2025年前的規(guī)劃產能接近600GWh,LG新能源則為430GWh,二者的體量差距也依舊明顯。

有消息稱,2022年1月12日,LG新能源與澳大利亞鋰礦商Liontown Resources簽署了為期5年的采購訂單。

按照雙方簽署的合同,從2024年開始,Liontown將給LG新能源供應10萬干噸/年的鋰輝石精礦,最終總供應量為70萬干噸,可滿足250萬輛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生產需求。

今天寧德時代在中國股市收獲了“寧王”之名,但其地位并不穩(wěn)固,國內國外都有強勁的對手,稍有不甚,就會交出首席之位,處在風口浪尖的寧德時代近日來股價動蕩,皆因其已被美國相關部門注意,有陷入被制裁風險。

動力電池正成為超越石油地位的戰(zhàn)略產業(yè)。

02國內車企深度布局動力電池產業(yè)

在資本市場,我國動力電池產業(yè)的后續(xù)力量同樣勢頭迅猛。

這其中中國車企已開始主動在動力電池領域布局,建立自己的護城河。

從2021年2月開始,蜂巢能源已經連續(xù)完成了5輪融資。

其中,2月下旬蜂巢能源獲得35億元A輪融資,一個月后獲得A+輪;

7月,蜂巢能源獲得102.8億元的B輪融資;

12月,B+輪融資完成;

2022年1月17日,海亮股份以3.22億元增資蜂巢能源,占比0.7%。

至此,蜂巢能源的估值達到了460億元。

此外,2021年值得一提的融資還包括:中航鋰電在9月份完成了120億股權融資;宣稱研發(fā)出全球第一款固態(tài)鋰陶瓷電池的輝能科技完成了3.26億美元融資;主攻高性能磷酸鐵材料產業(yè)化開發(fā)的林立新能源也獲投。

據統(tǒng)計,過去一年中,包括紅杉中國、深創(chuàng)投、IDG資本、高瓴創(chuàng)投、君聯(lián)資本、春華資本、凱輝基金、光速中國、軟銀中國等在內的數十家VC/PE機構,以及寧德時代、長城汽車、小米長江產業(yè)基金、廣投資本等產業(yè)基金都邁進了動力電池產業(yè)的大門。

而在技術層面,2021年也堪稱動力電池的技術大年,尤其是整車企業(yè),推出了不少值得關注的新技術,廣汽埃安推出了彈匣電池、比亞迪的刀片電池、長城汽車在202年推出無鈷電池和果凍電池之后,2021年又推出了大禹電池。

2021年3月10日,廣汽埃安發(fā)布了新一代動力電池安全技術——彈匣電池,首次實現(xiàn)了三元鋰電池整包針刺不起火,在電池安全性能上實現(xiàn)了突破。

彈匣電池基于防止電芯內短路、短路后防止熱失控,以及熱失控后防止熱蔓延的設計思路,采用類似安全艙的設計,可有效阻隔熱失控電芯的蔓延。當偵測到電芯電壓或溫度等出現(xiàn)異常時,可以自動啟動電池速冷降溫系統(tǒng)為電池降溫。

據介紹,彈匣電池具備四大核心技術:超高耐熱穩(wěn)定的電芯、超強隔熱的電池安全艙、極速降溫的速冷系統(tǒng)、全時管控的第五代電池管理系統(tǒng)。

其中,超高耐熱穩(wěn)定的電芯通過正極材料的納米級包覆及摻雜技術的應用,有效提升了熱穩(wěn)定性,防止熱失控;電解液新型添加劑的應用實現(xiàn)了SEI膜的自修復,改善了電芯壽命,降低電芯短路風險;高安全電解液通過特殊電解液添加劑,在加熱至120℃以上時,在活性材料表面自發(fā)聚合形成高阻抗特性聚合物膜,大幅降低了熱失控反應產熱。

超強隔熱的電池安全艙擁有網狀納米孔隔熱材料和耐高溫上殼體,為電池構筑了超強隔熱的安全艙,最終實現(xiàn)三元鋰電芯熱失控不蔓延至相鄰電芯。電池包上殼體能耐溫1400℃以上,可有效保護電池整包。

極速降溫的速冷系統(tǒng)通過全貼合液冷系統(tǒng)、高速散熱通道、高精準的導熱路徑的設計,實現(xiàn)了散熱面積提升40%、散熱效率提升30%。

全時管控的第五代電池管理系統(tǒng)通過采用車規(guī)級最新一代電池管理系統(tǒng)芯片,可實現(xiàn)每秒10次全天候數據采集,比前代系統(tǒng)提升100倍,以24小時全覆蓋的全時巡邏模式,對電池狀態(tài)進行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異常時,立即啟動電池速冷系統(tǒng)為電池降溫。

此外,彈匣電池在冷卻系統(tǒng)、電芯設計、整包布置等方面也進行了全面優(yōu)化,能量密度相對于同類普通電池包體積能量密度提升9.4%,重量能量密度提升5.7%,成本下降了10%。

時隔半個多月,比亞迪在2021年3月29日正式推出了刀片電池,再一次通過了最嚴酷的針刺測試。

傳統(tǒng)磷酸鐵鋰電池包含三層結構——電芯、模組、電池包,電芯和模組的支撐固定結構件會占據很大一部分空間。

刀片電池對電池包的結構實現(xiàn)了重塑,省去了模組和大部分結構件,由電芯直接成包,使單位體積能量密度提升50%。同時,更長的極耳距離減小了內部短路的風險和熱量的產生,更薄的厚度也進一步降低了穿刺過程中的熱量累積,提升了電池包的強度和安全。

在刀片電池的發(fā)布會上,比亞迪公布了電池安全性對比測試的視頻。

測試中,三元鋰電池在發(fā)生熱失控時直接爆燃,放在電池上的雞蛋被炸飛;傳統(tǒng)磷酸鐵鋰塊狀電池的表面溫度則達到200-400℃,雞蛋被烤焦;刀片電池的表面溫度卻僅為60℃,雞蛋完好如初。

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表示:“‘刀片電池’體現(xiàn)了比亞迪徹底終結新能源汽車安全痛點的決心,更有信心把‘自燃’這個詞從新能源汽車的字典里徹底抹掉。”

同時,比亞迪對外宣布:刀片電池技術將向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yè)開放共享。

2021年6月29日,長城汽車正式發(fā)布大禹電池,其核心優(yōu)勢在于安全性能突出,其三元811大容量高鎳電芯可以在電池包內任意位置、單個或多個電芯觸發(fā)熱失控的情況下,均能實現(xiàn)不起火、不爆炸。

這在出現(xiàn)了多起新能源汽車電池起火事故的2021年,同樣頗具關注度,成為有望徹底解決電池安全痛點的又一項新突破。

大禹電池的技術核心在于八大全新設計,包括:熱源隔斷、雙向換流、熱流分配、定向排爆、高溫絕緣、自動滅火、正壓阻氧、智能冷卻,并已獲得數十項核心技術專利,覆蓋了熱源抑制、隔離、冷卻、排出等技術領域。

根據官方介紹,測試實驗的最高溫度達1037℃,瞬時最高氣壓約16KPa,大禹電池也沒有出現(xiàn)明火外溢和爆炸,并且排出的煙氣溫度也低于100攝氏度。

此外,長城汽車也宣布:將大禹電池作為一項開放性系列技術,向全社會免費開放。

根據規(guī)劃,大禹電池將成為長城汽車旗下全新車型的動力電池,在2022年全面投入應用。

對于長城汽車而言,在電池領域還有兩項新技術同樣值得一提,那就是無鈷電池和果凍電池,它們是在更早些時候的2020年底就已經發(fā)布。

其中,無鈷電池是長城旗下的蜂巢能源率先量產的技術,實現(xiàn)了電池的無鈷化,有效提升了安全性。據長城官方介紹,無鈷電池已經向國內外眾多車企送檢,反饋效果很好。

技術方面,蜂巢能源采用的是單晶無鈷材料。相比811低鈷電池,無鈷電池的能量密度能做到與811電池相同,甚至略高,但安全性則優(yōu)于811電池。

而在電芯技術領域,蜂巢能源的果凍電池則是一種應用了新型果凍狀電解質的鋰電池,具有高導電、自愈合和阻燃等特點,可以在幾乎不降低電性能的基礎上阻止熱擴散。

官方數據顯示,果凍電池的電導率為6*10?3s/cm,耐熱溫度可達150℃,滿電針刺測試中實現(xiàn)了不起火、不冒煙、自愈合。

03展望2022:4680進入量產階段

動力電池產業(yè)的2022年更加充滿希望。

其中最受關注的一方面是固態(tài)電池是不是來到臨界點,其二是馬斯克心心念念的4680電池能否量產,進一步降低電池成本。

而在中國市場,也有諸多新技術將在2022年迎來落地的時刻,首先是蔚來ET7將在今年3月28日上市交付,這將是半固態(tài)電池首次在量產車上搭載。

而據今年1月22日東風汽車發(fā)布消息稱其與贛鋒鋰業(yè)合作開發(fā)的首批50輛東風-贛鋒高比能固態(tài)電池車在江西省新余市完成交付,成為全球首個固態(tài)電池車示范運營項目。

不過雖然是固態(tài)電池,但其性能有限,最大的進步主要體現(xiàn)在安全性方面。

可以明確的說,2022年真正的突破性的固態(tài)電池不會量產,但市場最期待的是特斯拉在2020年發(fā)布的4680電池已經有望真正落地。

據海外媒體報道,2月2日松下首席財務官梅田博和(Hirokazu Umeda)在公司季度財報會議上表示,松下將于今年年初在松下大阪總部附近的和歌山縣工廠開始試生產4680電池,但量產的具體時間和地點尚未公布。

據悉,梅田博和表示:“經過各種測試后,我們將安裝一條新的4680電池量產線,可能也在和歌山縣。一旦能夠交付4680電池,松下將首先供應特斯拉。”

這在時間節(jié)點上,與自動駕駛、車聯(lián)網領域的新一輪技術迭代相吻合,因此也意味著新能源智能汽車有望在2022年迎來新一輪的技術爆發(fā),實現(xiàn)綜合實力的整體提升。

電動汽車能否在2022年突破續(xù)航困境,動力電池正被世界各國深度聚焦,它的每一點進步,都意味著汽車產業(yè)在全面電動化的道路上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智駕網回望2021特別策劃】

《自動駕駛從黑科技走向普惠 | 回望2021》

《這91款車型智駕指數排名,中國品牌占據了前五|回望2021》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颍上县| 阿巴嘎旗| 通道| 新干县| 顺义区| 吉水县| 澎湖县| 古田县| 开远市| 象山县| 瓮安县| 汨罗市| 九台市| 连平县| 天柱县| 昌平区| 桃园市| 康乐县| 元朗区| 延边| 澎湖县| 富民县| 仪陇县| 中卫市| 夏河县| 富蕴县| 益阳市| 江陵县| 横峰县| 慈溪市| 平罗县| 康定县| 老河口市| 德兴市| 铁岭市| 东丽区| 若尔盖县| 滁州市| 商都县| 伊吾县| 铜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