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達財經 張凱旌
編輯|深海
近一段時間,折疊屏手機的熱度甚囂塵上。
春節期間,折疊屏手機還出現了“一機難求”的局面,有消費者跑遍多個品牌的多家門店都沒能買到現貨。二級市場上,多款折疊屏手機被炒出500-1000元的溢價。
手機廠商也競相加碼。繼OPPO、華為、榮耀陸續上架新款折疊屏手機后,vivo、蘋果、谷歌也被傳出要進軍折疊屏市場。
值得關注的是,OPPO剛剛獲得的一款折疊屏手機外觀專利授權的圖片顯示,該產品或可折疊兩次。
“折疊一次不夠,還要折兩次,折疊屏已經這么卷了嗎?”有網友感慨。而在一些行業人士看來,一場關于智能手機折疊屏技術的比拼已經悄然而至。
不過,雷達財經注意到,折疊屏手機自面世至今已有三年半的時間,但其市占率與智能手機大盤相比只能算是微乎其微,且目前業界公認在生產端還存在諸多難點。
智能手機陷入存量競爭的當下,折疊屏是國產手機攻占高端市場的利器?還是又一個被吹起的泡沫?
買不到的折疊機
“年度最佳理財產品上線!”這是一年前華為上線新一代折疊屏旗艦MateX2后,網友們的第一反應。
為何一款手機會得到如此評價?公開信息顯示,華為MateX2的256GB和512GB版本官方售價分別為17999元和18999元,但在其開售前兩日,閑魚上的同款產品已經賣到了35000元,代搶都要1000元,還有網友稱身邊經銷商為求購出價4-5萬元。
究其原因,供不應求是關鍵。雖然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曾表示,公司每周每個月都在增加產能,希望消費者都能平價買到手機,但這句話充其量也只是個美好的愿景。“我身邊已經有三個華為經銷商開始賣小米了,沒貨能有啥辦法。”彼時有微博網友感嘆。
2021年12月15日、12月23日、2022年1月10日,OPPO Find N、華為P50 Pocket、榮耀Magic V三款折疊屏手機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接連發布,其中OPPO Find N的價格已經下探至7699元。但很快消費者們就發現,想要買到手機還是一樣的難。
春節期間,有記者走訪深圳的多個購物中心發現,無論是華為、榮耀還是OPPO,線下門店都沒有最新款折疊屏手機現貨,而在淘寶、京東旗艦店上,相關產品也均需要預約搶購,想買到,還得拼手速。
值得一提的是,為限時限量,淘寶、京東商城中,想預約榮耀Magic V還要先開通88vip和京東plus會員,且兩平臺最近一次預約搶購時間已經排到了2月15日。
在此背景下,已經有黃牛嗅到了商機。榮耀Magic V剛發售時,256G亮黑色(原價9999元)的報價就已被炒至11399元、12906元、13888元不等,最熱門的Magic V 512G亮黑色(原價10999元)更被炒到15000元以上。
雷達財經獲取的一份手機二級市場報價顯示,截至2月8日,榮耀Magic V不同款式仍有1400-1500元的溢價,OPPO Find V溢價則在50-450元。
而在電商平臺中,則仍有賣家以超出原價500-4000元不等的價格售賣上述三款折疊屏手機。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市場的火爆行情一方面與折疊屏手機價格下降后,消費者們嘗鮮的熱情有關;另一方面也是產業鏈還處在試探需求階段,出貨量沒法快速擴大。目前,在線下手機銷售門店,折疊屏手機每周都以個位數供貨。
智能手機大廠刮起“折疊風”
消費者一機難求的另一面,大廠們也在競相角逐折疊屏蛋糕。
春節期間,OPPO 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的一款“折疊屏手機”外觀專利獲得了授權。值得注意的是,專利圖片顯示,該產品疑似含兩條折疊鉸鏈,或可折疊兩次。
2月7日,據外媒報道,谷歌有可能在今年推出以“Pixel Fold”或“Pixel Notepad”為名的折疊屏手機,并在該款手機上配備谷歌2021年推出的新款操作系統“Android 12L”。不過,該消息還未得到官方證實。
2月8日,此前被報道稱即將在2022年推出折疊屏手機的vivo也傳來最新動向。
根據知名曝料博主@數碼閑聊站透露的配置信息,某款折疊工程機外屏采用中單孔微曲設計,為正常比例,內屏右半邊居中單孔,支持QHD分辨率,比例接近正方形,且內外屏均為120Hz自適應高刷。
從評論互動來看,這款手機或就是vivo即將推出的折疊屏旗艦NEX Fold。且此前,vivo已經為“NEX Fold”、“NEX Slide”、“NEX Roll”申請了商標。
若上述報道皆成真,則谷歌、vivo將成為繼三星、華為、小米、OPPO、一加、榮耀后,折疊屏手機市場增添的又兩名重量級玩家。
“折疊屏進入主力機時代的各個先決條件都已經成熟了。”榮耀終端有限公司CEO趙明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想告訴整個行業和消費者的就是,折疊屏再也不是一款試水的產品,它是可以作為主力的旗艦手機所使用,未來直板手機和折疊屏手機會是長期共存和并行發展的。”
不過,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國產手機品牌蜂擁擠入折疊屏市場,除了技術條件的發展,也有其他方面的考慮。
最為主流的觀點之一是,國產手機一直以來主打的都是中低端市場,品牌方們希望通過折疊屏對高價位和技術研發能力的高要求,探索手機高端市場的可能性。
畢竟誰都不想讓蘋果在高端市場一家獨大,更何況蘋果最新發布的iPhone 13價位已下探至5000元,對中端手機市場造成了不小的震動。
市場調研機構IDC和Counterpoint數據均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蘋果在國內市場市占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已超過20%。另據CINNO Research數據,2021年11月,中國大陸市場5千元以上機型銷量中,蘋果占85.6%,華為占7.9%,其他品牌合計占6.5%。
2月8日晚,小米董事長雷軍就在其個人微博表示,“從今天開始,小米集團正式組建高端化戰略工作組,在三年手機銷量全球第一戰略牽引下,清晰了高端化戰略目標:產品和體驗要全面對標iPhone,三年內拿下國產高端手機市場份額第一。”
而且目前智能手機的發展也已經到了瓶頸期。IDC報告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3.2%。雖然從全年來看,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仍同比增長5.7%,但這是在2020年的低基數下實現的。以數據絕對值而論,2021年13.55億臺的出貨量尚不及2019年的13.71億臺。
存量競爭,內卷加劇,蘋果都傳出了可能在2023年推出折疊屏手機的消息。在此情況下,這類技術創新很可能是手機廠商在競爭中獲取更大優勢的關鍵。
面世至今,一路磕磕絆絆
不過,折疊屏并不是一項容易實現突破的技術,其自2018年在消費市場中正式出現以來,就一直因使用和購買體驗等問題面臨質疑。
2018年10月,柔宇科技發布了全球首款消費級折疊屏手機FlexPai,售價8999元起。但機身太重、屏幕脆弱、易產生折痕等缺陷,讓這款手機淪為了網友口中“為技術而技術的偽需求”,其在市場上也并未激起太大水花。
次年,華為、三星紛紛入局,彼時一度有券商認為,2019年有望成為折疊屏爆發元年。但后來的事實證明,這是一次誤判。
三星發布的首款折疊屏手機Galaxy Fold剛面世時,就在屏幕、鉸鏈、系統等方面出現硬傷,同年升級后重新上市,但脆弱的屏幕、折痕、過重的重量、不成熟的系統生態依然被使用者頻頻詬病。
而華為的折疊屏手機,雖然依靠科技感十足的外觀和復雜的技術,在被美國制裁的同時秀了一把肌肉,但此后卻因生產端出現的諸多問題導致量產困難。如今,其給眾多消費者留下的印象也只是“有錢人的玩具”,以及最高被炒至8萬元的天價。
數據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折疊屏手機的出貨量在環比增長215%,同比增長480%的情況下,也僅有260萬臺,占當季智能手機整體出貨3.26億臺的不到1%。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回過頭再看此前市場中的折疊屏手機,小米MIX FOLD的二級市場價格已經較發行時腰斬,華為的Mate X2價格也較發行時跌了500-2700元不等。
折疊屏手機制造,難在哪?
折疊屏在市場中進展速度的緩慢,與其獨特的制造工藝有關。
當前的折疊屏類型,可分為內折疊、外折疊、上下折和折三折四種,每種都存在不小的使用難題。核心難點在于柔性屏本身、鉸鏈技術和適配。
柔性屏雖然能彎曲和折疊,但長時間的彎折會對其造成不可逆的損壞,影響產品的使用壽命。
根據行業人士的分析,柔性屏雖然很薄,但其中也包含了偏光片、蓋板、薄膜、OCA膠等多層結構,要想實現出色的可折疊功能,就必須在盡可能降低屏幕模組厚度的基礎上,增加各層結構的強度。而每一層結構強度的提升都對技術有極高的要求,這也進一步限制了能大規模生產相關材料的廠商數量。
此外,如何讓鉸鏈經久耐用也是一個難題,雖然很多筆記本電腦在連接屏幕和主機時也廣泛使用了這一技術,但電腦的開合頻率與手機并不可同日而語。
在此基礎上,折疊屏手機的成本居高不下。國盛證券此前公布的報告顯示,三星可折疊屏手機的元器件成本要比iPhone XS高出約65%,其成本增加項主要為屏幕模組和鉸鏈元器件。一加創始人、CEO劉作虎曾透露,僅OPPO Find N上的鉸鏈,成本就高達100美元。
而華為的外折疊方案,雖然能通過齒輪把擠壓力轉移到轉軸結構里,但這種方案需要精度更高的鉸鏈給到屏幕足夠的支撐,耗費的成本直接高于初代8倍。
同時,OLED屏幕的生產良率會隨著從直面屏到曲面屏再到折疊屏的過程不斷下降,這也給相關廠商降低成本帶來了不小的難度。
除了硬件方面,在雙屏設備和單屏設備的切換中,軟件的適配問題也相當繁瑣,手機廠商還要為折疊屏配備相應的軟件生態。
多重因素疊加,無形中延長了折疊屏手機的研發時間。以OPPO為例,Find N第一代原型機早在柔宇科技將折疊屏推上市場前就已誕生,但為將其降低到“常用”機的門檻,團隊經歷了四年六代的研發。為了讓各部分元器件適配,即使到研發后期市場上出現了更好的芯片或容量更高的電池,也不能隨意更換。
另一個例子是,2021年初市場曾有消息稱,蘋果已經要求三星和New Nikko寄來可折疊屏的樣品,要求屏幕在測試中達到100萬次的折疊壽命。這意味著,如果一名消費者每天開合手機200次,則該手機可以用13年。而通常情況下,普通人每天的摸機次數甚至還不到200次。在符合良率標準的屏幕造出前,蘋果將持續蟄伏……
事實上,由于折疊屏制作工藝流程的難度頗高,此前國內手機廠商在供應鏈方面一直對海外企業較為依賴。
中信建投認為,折疊屏手機產業鏈的關鍵技術點和價值增量主要為柔性OLED、UTG玻璃保護蓋板、鉸鏈和轉軸。
其中在折疊屏的轉軸和鉸鏈設計方面,大部分的國內大廠都還依賴安諾電子等外企,而在柔性OLED面板和UTG玻璃保護蓋板方面,三星則在全球市場上幾乎形成壟斷之勢。
據了解,可折疊蓋板材料主要分為透明聚酰亞胺CPI和超薄玻璃UTG兩種,三星作為最早使用UTG的廠商,可謂帶動了行業內蓋板材料從CPI向UTG的轉變。有產業鏈人士透露,目前無論是OPPO還是vivo、小米,都將在折疊屏產品上采用三星提供的UTG玻璃保護蓋板方案。
雖然我國的京東方、長信科技等企業也在加速追趕,華為Mate X及Mate xs所采用的折疊屏幕即由京東方獨家供應,但就產業鏈整體而言,國內公司距離全球領先水平依舊存在不小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