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馬悅然
硅料龍頭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保利協鑫,03800.HK)正在考慮境內上市。
2月9日晚,保利協鑫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啟動一項可行性研究,討論和計劃其在中國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可能性,包括上市方式、時間及任何發售計劃。
一位接近該公司的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回A可能是因為保利協鑫認為其在港股的估值較低。目前沒有消息表明,保利協鑫打算A股和港股同時上市,還是選擇港股退市、A股上市。
近年來,多家港股能源類企業選擇退市或回A。估值較低、融資能力不足,是最主要因素。
反觀A股市場,因“雙碳”等利好政策頻出,光伏等新能源行業處于景氣賽道,上市公司融資能力大幅提升,對港股新能源公司的吸引力大大增強。
保利協鑫隸屬于協鑫集團,曾連續多年為全球最大硅料及硅片生產商,2007年在港股上市。
目前,國內前四大主要硅料龍頭公司分別為通威股份(600438.SH)、保利協鑫、新特能源(01799.HK)和大全能源(688303.SH)。
新特能源為特變電工(600089.SH)新能源板塊分拆至港股上市的子公司。2021年1月,新特能源也公告稱,特變電工宣布已啟動新特能源于境內上市的前期籌備工作。
保利協鑫回A后,意味著國內頭部硅料企業將齊聚A股市場。
截至2月9日收盤,保利協鑫股價報收2.49港元,總市值約675億港元(約551億元人民幣)。
通威股份當天報收39元,市值約1755.6億元;大全能源報收50.8元,市值約978億元;新特能源報收15.32港元,市值約219億港元(約178億元人民幣)。
去年4月1日,保利協鑫因旗下子公司江蘇中能硅業一份工程采購合約存在問題而停牌,直至11月1日恢復交易。
業績預告顯示,保利協鑫2021年凈利潤約50億元,扭虧為盈;2020年凈虧損約57億元。
去年,該公司預計光伏材料業務實現凈利約54億元;其他非光伏材料業務預計虧損將較2020年減少50%以上。
保利協鑫稱,去年顆粒硅產出占到了其硅料總產量的18%,顆粒硅毛利率高于棒狀硅毛利率15個百分點以上。
顆粒硅是指硅烷法生產出來的顆粒狀多晶硅,為保利協鑫的力推技術。保利協鑫認為,相比于大部分硅料企業采用的改良西門子法,顆粒硅使用硅烷流化床法,具有成本較低、技術壁壘強等優勢。
該公司已在徐州、樂山及包頭分別建設了兩個10萬噸、一個30萬噸硅料生產基地。截至2021年底,其顆粒硅產能提升至3萬噸,其中2萬噸已實現滿負荷生產,剩余產能預計今年2月全部達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