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白帆
不出所料,航運巨頭馬士基去年爆賺。
2月9日,全球第一大航運公司馬士基發布了2021年的全年業績。數據顯示,去年全年,馬士基營收增長55%至618億美元,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增長兩倍,達到240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第一季度,盡管財報已出現良好勢頭,但馬士基預測全年的實際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總額僅為130-150億美元,此前的預期更低,僅為85-105億美元。隨后,在二、三、四季度,馬士基多次上調對全年業績的預期。
這一過程證明,去年航運業的興旺,甚至超出從業者的預期。
此次馬士基發布的財報顯示,因新冠疫情的持續影響導致全球供應鏈受阻及運價高企,馬士基在海運業務方面的營收從2020年的292億美元增長至482億美元。
隨著更多貨主選擇長約協議,馬士基的長約合同占比已經從一年前的50%增長至65%。據馬士基此前公布的信息,美的集團、聯合利華、濟南邦德激光設備有限公司、天合光能等企業都與馬士基簽訂了戰略合作,其中包括海運長約。
同時,新簽訂的長約協議價格也較往年實現了2、3倍的增長。
在碼頭業務方面,馬士基方面認為,貨量的增長和堆存收入的推動,使得2021年利潤繼續增長,投資資本回報率(ROIC)增長至10.9%,超過此前設定的至少增長9%的目標。
馬士基預計,受當前港口擁堵、供應鏈網絡受阻和需求模式的高度不確定性影響,在2022年,海運業務將和全球集裝箱需求保持同步增長,預計為2%-4%。行業當前的景氣將持續到2022年的第二季度,下半年將逐漸回歸正常。
基于此,馬士基預測,2022年公司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凈利潤(underlying EBITDA)為240億美元,息稅前利潤(underlying EBIT)為190億美元,自由現金流為150億美元。整體盈利能力雖不及2021年,仍遠超往年水平。
受益于去年的爆賺,馬士基的自由現金流達到了165億美元。馬士基方面對此表示,這將有助于公司對實現脫碳目標和物流業務增長進行戰略性長期投資,同時為股東提供現金分紅。
這一信息也表明了馬士基未來的發展方向。去年,馬士基在“狂攬金”的同時,大方出手收購多家航運業外企業,試圖拼構全球化綜合物流公司的版圖,目前已經整合了物流、海運、鐵路和空運等產品。
就在發布財報的當天,馬士基官宣了一筆價值16.8億美元(含租賃負債共計18億美元)的收購,收購對象為總部位于美國的全程及跨境物流解決方案提供商Pilot Freight Services (Pilot),該公司專門從事北美地區的大件/超大件貨物運輸,業務模式包括B2C和B2B。
收購完成之后,Pilot和馬士基在美國將共有150個設施,包括配送中心、樞紐和場站。如此一來,馬士基在陸側物流網絡方面的鏈條更加完善,全球供應鏈網絡也更加發達。
稍早之前,馬士基還宣布,將在2022年底以36億美元收購香港LF logistics,從而豐富馬士基在倉儲網絡方面的配置。
在電商物流領域,馬士基去年進行了3次收購,包括收購葡萄牙初創公司HUUB、專注于美國B2C包裹速遞和B2C配送服務的物流公司Visi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并有意收購專注于歐洲B2C包裹速遞服務的物流公司B2C Europe Holding B.V.
在空運方面,馬士基還有意收購總部位于德國的翼源國際,該公司是一家貨運代理公司。馬士基預計2022年租賃三架貨機投入運營,并采購了兩架777機型貨機,2024年交付。
在傳統的海運業務方面,馬士基也訂造了不少新船,但由于其他公司的買船計劃更為激進,馬士基的運力由全球第一名下滑至第二名,讓位于地中海航運公司MSC。目前,兩家公司的市場份額均為17%,并列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