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豹財經社 閆學功
如果從今日頭條上線的2012年算起,字節跳動這座“公司叢林”中的活火山,已經持續劇烈地噴發了9年。
在《胡潤2021全球獨角獸榜單》上,字節跳動以2.3萬億元估值超過螞蟻集團和馬斯克的SpaceX,成為全球最大獨角獸。“當字節跳動上市時,它將成為世界新聞?!焙鷿櫚俑欢麻L兼首席調研官胡潤說,獨角獸公司是世界上最令人興奮的公司。
不過,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 字節跳動這個中國互聯網的第三極,正在風暴中發生“基因突變”。
過往一年,隨著市場和產業環境的劇變,巨頭們大刀闊斧做調整并不罕見,但字節的改變并不尋常:裁員、削減業務、建BU、收入增速下滑......穿越這些表面上肉眼可見的肌體變化,雪豹財經社認為,“手術刀”可能還深入到了這家公司創業創新的基因層面。
字節的創新風暴,在創投領域被稱為“生物學思維”。這個在“生物學思維”主導下讓人眼花繚亂的App工廠,正走上一條可設計、可控制、可預測的“物理學思維”之路——不再“涌現”成功,而是開始刻意“設計”成功。
字節,真的開始丟掉了“上帝的骰子”,撿起了“牛頓的蘋果”嗎?
App工廠的“物種起源”
按照進化論理論,雖然生物界共用一套遺傳學密碼,但最終呈現的性狀卻千差萬別,這主要受環境、自然選擇、遺傳變異等一系列復雜情況而影響。
生物性成長有三大特點:結果不可預測、過程不可控、進化沒有邊界。好比是上帝擲出了骰子,沒人知道最終結果是亞當夏娃還是毒蛇猛獸。
在一個物種的成長過程中,沒有人能準確預測進化的具體結果。因為變量過多,整個生物系統又十分復雜,一旦出現突發性的變化,還會加快甚至扭轉整個成長方向和曲線——恐龍橫行地球上億年,但誰也不會料到,一顆小行星終結了它的未來。
其次是過程的不可干預。生物性成長過程中,雖然可以人為進行一定的干預,但總體來說影響甚小。這一方面固然是因為上面所說的經常發生不可控的變異與突變;另一方面,在自然選擇上,受生態環境、天敵和諸多突發情況所影響,同樣不可控。
最后,沒有邊界的成長造就了物種的多樣性。生物系統從來不是封閉的系統,依照達爾文理論,物種的數量也并非一成不變。隨著時間、外部環境等因素,會產生新的物種,從而造就復雜多元的世界。
不知是否巧合,一向喜歡生物學的張一鳴,早期的字節跳動在他的帶領下,其成長軌跡呈現出明顯的生物性成長特點。
一度被外界視為App工廠的字節跳動,早年靠著一個又一個難以預料的爆款完成了從零到一的成長和積累。外界難以看透字節跳動的戰略意圖和成長路徑,而旗下App也是跨界繁多:資訊、視頻、游戲、社交......“字節下一個App是什么”至今都是業界和媒體最關注的話題之一。
今日頭條用推薦算法大獲成功后,張一鳴曾想過“要做一個更綜合的平臺,比如叫今日發現。但后來覺得沒有必要了,就在上面擴充就好了?!?/p>
資訊起家的今日頭條一股腦放入了經濟、娛樂、體育、汽車、問答、視頻等賽道內容,并開始分化各內容領域,當某一內容足夠成熟后,就獨立發展成為單獨App。
但這一過程并非張一鳴事先就有明確計劃,而是類似于生物成長中經過自然選擇的過程。
在組織結構上,字節跳動在張一鳴時代的成長也是“信馬由韁”。崇尚層級扁平,有獨特的“小前臺,大中臺”架構。彼時,字節跳動并沒有按照業務線劃分事業部,取而代之的是僅有的三個核心職能部門:技術、User Growth和商業化,分別負責留存、拉新和變現。
每一個新App立項之后,負責人就去三個部門挑人,若表現不錯則成為獨立團隊,之后表現優秀則進一步進化為獨立公司。內部之間完全沒有壁壘,也為快速出新的App工廠奠定了基礎。
混沌大學創辦人李善友曾在一篇文章中分析認為,在字節跳動,公司資源配置的過程不是你爭我搶式的內斗,而是像生物黏菌一樣,以最小消耗建立最優路線的自然聚集。
物理成長:牛頓的蘋果
物理性成長則更像是牛頓的蘋果,觀一葉而知秋,有因必有果。物理性成長的主要特點是:結果大體可預期、過程可控、邊界清晰。
物理性成長更講究計劃與預設目的。用假設、觀察、推論等方法解析或驗證某種客觀現象背后的規律。物理性成長由于初期的大量思考和計劃,結果變得大體可預測。
其次,物理性成長具有人為的強干預性。物理學中有一個重要的控制變量法,將多因素的問題變成多個單因素的問題,只改變其中一個因素,再來研究這個因素對事物的影響,這是比自然選擇更為直接的干預方式。
最后,物理性成長的邊界更為明晰。物理性成長有著嚴謹的假設、特定的環境,會把能夠影響成長的諸多因素盡可能考量進去,且較為固定。
從2021年5月,張一鳴決定卸任CEO并將工作交接給梁汝波開始,字節跳動的一系列改變正在悄然轉向物理性成長。換言之,字節跳動作為一只“公司動物”,外貌和體態的輪廓越來越清晰。
早期的字節跳動,外界不知如何定義,更不知道它將落子在何方。而現在抖音已成為字節的絕對C位,近來的一系列布局也基本圍繞著抖音:從加大力度投入直播電商到推出新的抖音盒子App、汽水音樂App以及抖文小說等,皆是圍繞抖音或是短視頻賽道打造。(詳見雪豹財經社《字節跳動:從App工廠走向“抖音工廠”》
其次,有了明確的目標之后,字節跳動開始更為強有力的“設計”自身的成長路徑。比如字節從去年十月份以來開始頻繁裁員,一反當年野蠻生長,“去肥增瘦”變成了新的主旋律。
教育、游戲、本地生活、HR團隊,甚至曾高度重視的戰投部門均有大量裁員。字節正親手將影響自身生長的“不利”因素一一拔掉。
就連之前一直提倡“無邊界投資”的字節戰投部,在裁員的同時,也調整了發展方向。字節跳動曾回應雪豹財經社稱,“決定加強業務聚焦,減小協同性低的投資?!?/p>
在組織結構上,梁汝波當選CEO后一改字節10年來的“小前臺,大中臺”架構,改為BU制(事業群)設立六大事業群。
按照事業部的規劃,部門與部門之間不再是之前的靈活交流,而是有了明晰的邊界和壁壘,為各自板塊圈定了業務范圍、方向和增長目標。
物理性成長的通道之下,字節跳動總體上更傾向于守業和有序擴張。
“這是他們審時度勢的結果?!蹦聞僮稍兒匣锶?、紐約大學Stern商學院訪問學者婁珺對雪豹財經社表示,互聯網企業面對的政策規制越來越明顯,他們顯然進入了一個“威懾紀元”,應該有不同的生存方式;另一方面,這個生意的賽道已經進入了深耕期,不能再用粗放方式做增長了。
“在這樣兩個環境變量下,做‘精實增長’都是最佳選擇?!眾洮B說。
長大的必經之路?
一家保持著生物學進化特征的公司無疑是性感的、有巨大想像力和無成長邊界的。
早年的騰訊也呈現出這樣的特點,而且比現在的字節更加激進:騰訊以QQ起家,依托巨大流量,試圖親自下場掌控各大賽道,曾嘗試過電商、搜索、團購等多個萬億級別的賽道。以至美團創始人王興當時都對騰訊頗有微詞:“還有什么是騰訊不做的么?”
但騰訊也正是由于早期的野蠻成長,在資本市場一路高歌猛進,從2004年上市時的62億港元市值狂飆至2010年的380億美元(約合3000億港元)。
而“3Q大戰”可能是騰訊從生物性進化向物理性長成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必須要強調的是,物理性成長不是保守和不思進取的代名詞,雖然某種程度上,它相較于生物性成長顯得略為“笨重”,但也更有穩定性、計劃性,更適合超級大公司在既定賽道進行長期戰略發展。
比如,“3Q大戰”之后的騰訊、庫克從喬布斯手里接過的蘋果,以及成長為超級大公司之后的谷歌、亞馬遜、Facebook等,都有從生物性成長轉變為物理性成長主導的明顯印跡。
但物理性成長并未讓這些大公司失色:3Q大戰后至今,騰訊市值增長了十余倍,蘋果在庫克帶領下成為全球唯一一家市值超過3萬億美元的公司。
生物性成長也好,物理性成長也罷,從來不是對立的,而是同一家公司在不同時期下的選擇。一家超級公司成長路徑中體現出的物理性和生物性,更多時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不過縱觀中國互聯網公司發展史,從初期的生物性逐步轉為物理性成長的公司并不多,僅字節、騰訊等寥寥幾家,絕大多數是較為純粹的物理性生長邏輯,如阿里、美團、京東、滴滴等。
不談優劣和高下,具有生物性成長特征的公司轉向物理性成長,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司的“物種多樣性”。也許,這是一個商業組織從明星創業公司成長為超級大公司難以避免的宿命。
雪豹財經社(xuebaocaijings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