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2021年的消費金融:監管趨嚴,巨頭入局廝殺加劇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2021年的消費金融:監管趨嚴,巨頭入局廝殺加劇

2021年消金公司業績分化明顯,頭部機構業績突出,腰部、尾部機構業績呈現差異化。

文|GPLP 清風

隨著新年鐘聲的敲響,2021年已成為過去時。

這一年,在疫情和宏觀經濟政策的雙重影響下,消費金融行業也出現了一些明顯的變化和發展新趨勢。

那么,回顧2021年,消費金融行業到底有哪些變化呢?對行業未來發展又有怎樣的影響?GPLP犀牛財經將為你一一盤點。

行業監管更趨嚴格

2021年,在消費金融賽道的諸多亂象之下,監管態勢趨嚴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2021年1月13日,銀保監會公告顯示,《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評級辦法(試行)》(下稱《辦法》)已于2020年12月30日印發,并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辦法》從總體上對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評級工作做出安排,并強化監管評級結果運用。監管評級結果分為1級、2級(A、B)、3級(A、B)、4級和5級。評級結果數值越大表明機構風險越大,需要越高程度的監管關注。

其中,監管評級為5級的消費金融公司,表明風險程度超出公司控制糾正能力,公司已不能正常經營,應責令提交合并、收購、重組、引進戰略投資者等救助計劃,或依法實施接管;對無法采取措施進行救助的公司,可依法實施市場退出。

這也表明在監管評級規定下,消費金融機構將進一步優勝劣汰,評級最低的消費金融公司將實施接管,或退出市場。

《辦法》進一步完善了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規制,為強化分類監管提供了制度支撐,有利于引導消費金融公司強化風險防控,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2021年3月18日,銀保監會等五部委聯合發布《進一步規范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規定,小額貸款公司不得向大學生發放互聯網消費貸款,加強消費金融公司、商業銀行等持牌金融機構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業務風險管理要求,明確未經監管部門批準設立的機構一律不得為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

《通知》明確指出,持牌的消費金融機構若要為大學生群體提供消費信貸服務,必須經監管部門批準。《通知》對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的營銷管理、貸前資格審核、貸后管理、個人信息保護、征信報送等多方面也進行了規范。

2021年3月31日,央行發布2021年第3號公告,要求所有貸款產品均應明示貸款年化利率。

央行要求,所有從事貸款業務的機構,在網站、移動端應用程序、宣傳海報等渠道進行營銷時,應當以明顯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并在簽訂貸款合同時載明,也可根據需要同時展示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但不應比年化利率更明顯。

并且,從事貸款業務的機構包括但不限于存款類金融機構、汽車金融公司、消費金融公司、小額貸款公司以及為貸款業務提供廣告或展示平臺的互聯網平臺等。

這也表明消金產品利率將更加透明化,消費者的知情權也得到了保障。

2021年8月,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提出窗口指導,要求將個人貸款利率全面控制在24%以內。這也是監管部門首次對持牌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上限進行控制。

相比之前動輒高于24%甚至30%左右的利率,監管層此次要求消金公司貸款產品利率降至24%以內,一方面利率回歸理性,另一方面未來利率或將呈現下行趨勢,利潤空間將被擠壓。

通過監管層一些列的監管“組合拳”,從監管評級、貸款對象管理、利率等多方面進行嚴格規范,不難看出監管層從嚴監管的意圖,這也將進一步推動消費金融行業良性發展。

在監管趨嚴的情況下,過往的野蠻生長將被遏制,如何在合規經營的前提下進一步開拓業務收獲更多的客戶和利潤,對各消費金融機構來說也是一個挑戰。

互聯網巨頭入局,行業競爭加劇

2021年,消費金融賽道又有新入局者,消費金融公司隊伍由27家增加至30家,在增添了行業新鮮血液的同時還進一步加劇了行業競爭。

2021年2月25日,江蘇銀行旗下的蘇銀凱基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獲批開業,注冊資本6億元。其中,江蘇銀行為第一大股東,出資占比50.1%,凱基商業銀行出資占比33.4%,五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出資占比9%,海瀾之家股份有限公司出資占比7.5%。

2021年6月3日,螞蟻科技集團旗下的重慶螞蟻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獲批開業,注冊資本80億元,其中,螞蟻科技集團為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50%,南洋商業銀行持股比例為15.01%,國泰世華銀行持股比例為10%,寧德時代持股比例為8%,千方科技持股比例為7.01%,中國華融持股比例為4.99%,魚躍醫療持股比例為4.99%。

2021年8月31日,唯品會旗下的四川省唯品富邦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獲批開業,注冊資本為5億元,其中,唯品會持股比例為49.9%,特步(中國)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5.1%,富邦華一銀行持股比例25%。

2021年3月25日,互聯網獨角獸滴滴獲批入股杭銀消費金融,從而獲得消費金融牌照。

滴滴入股后,杭銀消費金融注冊資本由12.6億元增加至25.61億元,滴滴的全資子公司迪潤(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成為二股東,持股比例為33.34%;大股東杭州銀行持股比例由41.67%降至35.14%;三股東中國銀泰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由34.92%降至20%;其余股東西班牙對外銀行、浙江網盛生意寶股份有限公司、海亮集團、中輝人造絲有限公司、浙江和盟投資集團,分別持股為5.86%、1.95%、1.95%、0.88%和0.88%。

隨著互聯網巨頭入局和競爭主體的增加,消費金融行業的競爭將更加激烈,資料顯示,為了增強競爭力,不僅消金機構增資“補血”以增強資金實力,而且還有股東將持有的消金公司股權拍賣轉讓。

比如,海印股份轉讓中郵消金股權和錦程消金股權被拍賣,杭銀消金股權變動和華融消金股權轉讓,其中,華融消金70%股權轉讓關注度最高。

2021年6月16日,海印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擬通過公開掛牌方式,轉讓所持中郵消費金融公司1.1667%股權,掛牌價格不低于該部分股權對應的經審計凈資產,即不低于4475.46萬元。截至11月23日首次掛牌期屆滿,仍無人報名。目前,其掛牌已進入第二個延期周期,該掛牌信息于去年12月28日再次到期,仍無人問津。

2021年7月,錦程消費金融公司3.55%的股權被公開拍賣,該筆股權的市場價為3995.88萬元,起拍價3596.292萬元。最終,互聯網電商平臺小象優品關聯公司重慶市宏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通過競拍拿下該筆股權。

2021年9月10日,銀保監會批復杭州銀行受讓西班牙對外銀行持有的杭銀消費金融15000萬股股權。另外杭州銀行2021年半年報披露,該行在6月受讓海亮集團有限公司所持杭銀消費金融全部股份。

上述股權變動完成后,杭銀消費金融股東數降為6家,股權比例為:杭州銀行持股42.95%,迪潤(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滴滴子公司)持股33.34%,中國銀泰投資有限公司持股20%,浙江網盛生意寶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95%,中輝人造絲有限公司持股0.88%,浙江和盟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股0.88%。

2021年11月15日,華融消費金融的股權轉讓項目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掛牌,涉及70%的股權,共計6.30億股,轉讓底價為7.27億元。12月27日,中國華融發布《關于華融消費金融股權轉讓項目的進展》公告稱,通過公開掛牌競售,當日其與寧波銀行簽訂合同,將旗下華融消費金融70%股權以10.91億元的價格轉讓給寧波銀行。

增資方面,招聯消金和螞蟻消金則分別完成大金額增資。

2021年7月28日,深圳銀保監局同意招商銀行受讓招商永隆銀行持有的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25.85%股份。股權變更后,招商銀行持股比例變為50%,聯通維持50%的比例不變。

2021年10月,招聯消費金融宣布增資,注冊資本由38.6896億元增至100億元,股權結構不變。增資完成后,招聯消費金融注冊資金登上消費金融行業“頭把交椅”。

然而,招聯消金的注冊資本“榜首”或將讓位。

2021年12月24日,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螞蟻消金將向全體增資認購方增發注冊資本220億元,中國信達將出資60億元,以現金方式認購螞蟻消費金融20%股份。

據中國信達公告,本次螞蟻消金一共向全體增資認購方增發注冊資本220億元,增資事項完成后,螞蟻消金的注冊資本將從80億元增加到300億元,其也將成為注冊資本最高的消金公司。不過,該增資事項還需監管批準。

公告披露,本次增資其他認購方包括兩家螞蟻消金的原股東,即螞蟻集團和魚躍醫療,螞蟻集團本次認購110億元,魚躍醫療認購10.98億元。新增股東包括中國信達、舜宇光學、博冠科技和渝富資本,認繳的新增注冊資本分別為60億元、18億元、13.222億元和7.8億元。

增資后,螞蟻消金股東數量增至11家,股權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大股東螞蟻集團持股比例保持50%不變;中國信達成為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20%;舜宇光學為第三大股東,持股比例為6%;其余股東包括魚躍醫療、博冠科技、南洋商業銀行、國泰世華銀行(中國)、渝富資本、寧德時代、千方科技、中國華融,持股比例分別為4.99%、4.407%、4.003%、2.667%、2.6%、2.133%、1.869%、1.331%。

此外,江蘇銀凱基消費金融注冊資本由6億元增至26億元,北銀消費金融由8.5億元增資至10億元。

無論是增資還是股權轉讓,都是股東出于自身和公司長遠發展考慮的結果。而消費金融公司股權變動頻繁表明消金行業處于不斷變化中,隨著螞蟻、滴滴等互聯網巨頭入場,未來消金機構對市場份額的爭奪也將更加白熱化。

業績分化及馬太效應凸顯

從上半年的業績來看,消費金融機構業績呈現出明顯分化態勢,行業的“馬太效應”頗為明顯,其中,招聯、興業、馬上、中郵、中銀、捷信仍為頭部梯隊,但銀行系消金機構業績更為突出。

2021年上半年,招聯消金實現營收73.9億元,同比增22.7%,利潤15.42億元,同比增166.7%;總資產1298.43億元,較年初增長19.88%,其中,發放貸款及墊款1247.86億元,較年初增長20.81%。

興業消金上半年總資產520.6億元,營收38.69億元,利潤10.2億元;中郵消金上半年總資產365.4億元,營收24.87億元,利潤7.9億元;中銀消金上半年總資產378.9億元,營收23.48億元,利潤5.32億元。

馬上消金上半年總資產達570.2億元,營收46.24億元,利潤4.41億元;捷信消金上半年總資產377.5億元,利潤2.2億元。

從營收看,招聯位居第一,馬上、興業、中郵、中銀緊隨其后,從整體來看,銀行系消金機構營收更有優勢。

凈利潤方面,銀行系消金更是全面超越馬上和捷信。招聯、興業凈利超過10億元,中郵凈利7.9億元)、中銀凈利5.32億元也頗為不俗,相比之下,馬上和捷信的凈利分別為4.41億元和2.2億元,低于銀行系消金機構。

腰部機構業績和頭部機構相比,杭銀消金、中原消金、海爾消金在腰部機構中業績算是不俗。

上半年,杭銀消金實現營收10.17億元,利潤1.35億元,同比增45.2%。

上半年,中原消金實現營業收入為15.63億元,實現凈利潤2.06億元。

上半年,海爾消金實現營收7.32億元,同比增長7.65%;凈利潤0.77億元,同比增長102.63%。

而長銀五八消金則出現增收不增利的狀況,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08億元,同比增12.74%;實現凈利潤1.12億元,同比減6.67%。

其他如晉商消金、尚誠消金、湖北消金等機構業績均一般。

尾部平臺方面,華融消金扭虧為盈,陽光消金、平安消金、小米消金都出現了較大金額虧損。

總的來看,2021年消金公司業績分化明顯,頭部機構業績突出,腰部、尾部機構業績呈現差異化。隨著部分機構增資、股權轉讓的完成,未來消金公司廝殺或將更加激烈,行業競爭將呈現白熱化狀態。

2022年,誰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呢?GPLP犀牛財經將持續關注!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2021年的消費金融:監管趨嚴,巨頭入局廝殺加劇

2021年消金公司業績分化明顯,頭部機構業績突出,腰部、尾部機構業績呈現差異化。

文|GPLP 清風

隨著新年鐘聲的敲響,2021年已成為過去時。

這一年,在疫情和宏觀經濟政策的雙重影響下,消費金融行業也出現了一些明顯的變化和發展新趨勢。

那么,回顧2021年,消費金融行業到底有哪些變化呢?對行業未來發展又有怎樣的影響?GPLP犀牛財經將為你一一盤點。

行業監管更趨嚴格

2021年,在消費金融賽道的諸多亂象之下,監管態勢趨嚴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2021年1月13日,銀保監會公告顯示,《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評級辦法(試行)》(下稱《辦法》)已于2020年12月30日印發,并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辦法》從總體上對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評級工作做出安排,并強化監管評級結果運用。監管評級結果分為1級、2級(A、B)、3級(A、B)、4級和5級。評級結果數值越大表明機構風險越大,需要越高程度的監管關注。

其中,監管評級為5級的消費金融公司,表明風險程度超出公司控制糾正能力,公司已不能正常經營,應責令提交合并、收購、重組、引進戰略投資者等救助計劃,或依法實施接管;對無法采取措施進行救助的公司,可依法實施市場退出。

這也表明在監管評級規定下,消費金融機構將進一步優勝劣汰,評級最低的消費金融公司將實施接管,或退出市場。

《辦法》進一步完善了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規制,為強化分類監管提供了制度支撐,有利于引導消費金融公司強化風險防控,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2021年3月18日,銀保監會等五部委聯合發布《進一步規范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锻ㄖ芬幎?,小額貸款公司不得向大學生發放互聯網消費貸款,加強消費金融公司、商業銀行等持牌金融機構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業務風險管理要求,明確未經監管部門批準設立的機構一律不得為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

《通知》明確指出,持牌的消費金融機構若要為大學生群體提供消費信貸服務,必須經監管部門批準?!锻ㄖ穼Υ髮W生互聯網消費貸款的營銷管理、貸前資格審核、貸后管理、個人信息保護、征信報送等多方面也進行了規范。

2021年3月31日,央行發布2021年第3號公告,要求所有貸款產品均應明示貸款年化利率。

央行要求,所有從事貸款業務的機構,在網站、移動端應用程序、宣傳海報等渠道進行營銷時,應當以明顯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并在簽訂貸款合同時載明,也可根據需要同時展示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但不應比年化利率更明顯。

并且,從事貸款業務的機構包括但不限于存款類金融機構、汽車金融公司、消費金融公司、小額貸款公司以及為貸款業務提供廣告或展示平臺的互聯網平臺等。

這也表明消金產品利率將更加透明化,消費者的知情權也得到了保障。

2021年8月,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提出窗口指導,要求將個人貸款利率全面控制在24%以內。這也是監管部門首次對持牌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上限進行控制。

相比之前動輒高于24%甚至30%左右的利率,監管層此次要求消金公司貸款產品利率降至24%以內,一方面利率回歸理性,另一方面未來利率或將呈現下行趨勢,利潤空間將被擠壓。

通過監管層一些列的監管“組合拳”,從監管評級、貸款對象管理、利率等多方面進行嚴格規范,不難看出監管層從嚴監管的意圖,這也將進一步推動消費金融行業良性發展。

在監管趨嚴的情況下,過往的野蠻生長將被遏制,如何在合規經營的前提下進一步開拓業務收獲更多的客戶和利潤,對各消費金融機構來說也是一個挑戰。

互聯網巨頭入局,行業競爭加劇

2021年,消費金融賽道又有新入局者,消費金融公司隊伍由27家增加至30家,在增添了行業新鮮血液的同時還進一步加劇了行業競爭。

2021年2月25日,江蘇銀行旗下的蘇銀凱基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獲批開業,注冊資本6億元。其中,江蘇銀行為第一大股東,出資占比50.1%,凱基商業銀行出資占比33.4%,五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出資占比9%,海瀾之家股份有限公司出資占比7.5%。

2021年6月3日,螞蟻科技集團旗下的重慶螞蟻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獲批開業,注冊資本80億元,其中,螞蟻科技集團為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50%,南洋商業銀行持股比例為15.01%,國泰世華銀行持股比例為10%,寧德時代持股比例為8%,千方科技持股比例為7.01%,中國華融持股比例為4.99%,魚躍醫療持股比例為4.99%。

2021年8月31日,唯品會旗下的四川省唯品富邦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獲批開業,注冊資本為5億元,其中,唯品會持股比例為49.9%,特步(中國)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5.1%,富邦華一銀行持股比例25%。

2021年3月25日,互聯網獨角獸滴滴獲批入股杭銀消費金融,從而獲得消費金融牌照。

滴滴入股后,杭銀消費金融注冊資本由12.6億元增加至25.61億元,滴滴的全資子公司迪潤(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成為二股東,持股比例為33.34%;大股東杭州銀行持股比例由41.67%降至35.14%;三股東中國銀泰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由34.92%降至20%;其余股東西班牙對外銀行、浙江網盛生意寶股份有限公司、海亮集團、中輝人造絲有限公司、浙江和盟投資集團,分別持股為5.86%、1.95%、1.95%、0.88%和0.88%。

隨著互聯網巨頭入局和競爭主體的增加,消費金融行業的競爭將更加激烈,資料顯示,為了增強競爭力,不僅消金機構增資“補血”以增強資金實力,而且還有股東將持有的消金公司股權拍賣轉讓。

比如,海印股份轉讓中郵消金股權和錦程消金股權被拍賣,杭銀消金股權變動和華融消金股權轉讓,其中,華融消金70%股權轉讓關注度最高。

2021年6月16日,海印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擬通過公開掛牌方式,轉讓所持中郵消費金融公司1.1667%股權,掛牌價格不低于該部分股權對應的經審計凈資產,即不低于4475.46萬元。截至11月23日首次掛牌期屆滿,仍無人報名。目前,其掛牌已進入第二個延期周期,該掛牌信息于去年12月28日再次到期,仍無人問津。

2021年7月,錦程消費金融公司3.55%的股權被公開拍賣,該筆股權的市場價為3995.88萬元,起拍價3596.292萬元。最終,互聯網電商平臺小象優品關聯公司重慶市宏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通過競拍拿下該筆股權。

2021年9月10日,銀保監會批復杭州銀行受讓西班牙對外銀行持有的杭銀消費金融15000萬股股權。另外杭州銀行2021年半年報披露,該行在6月受讓海亮集團有限公司所持杭銀消費金融全部股份。

上述股權變動完成后,杭銀消費金融股東數降為6家,股權比例為:杭州銀行持股42.95%,迪潤(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滴滴子公司)持股33.34%,中國銀泰投資有限公司持股20%,浙江網盛生意寶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95%,中輝人造絲有限公司持股0.88%,浙江和盟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股0.88%。

2021年11月15日,華融消費金融的股權轉讓項目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掛牌,涉及70%的股權,共計6.30億股,轉讓底價為7.27億元。12月27日,中國華融發布《關于華融消費金融股權轉讓項目的進展》公告稱,通過公開掛牌競售,當日其與寧波銀行簽訂合同,將旗下華融消費金融70%股權以10.91億元的價格轉讓給寧波銀行。

增資方面,招聯消金和螞蟻消金則分別完成大金額增資。

2021年7月28日,深圳銀保監局同意招商銀行受讓招商永隆銀行持有的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25.85%股份。股權變更后,招商銀行持股比例變為50%,聯通維持50%的比例不變。

2021年10月,招聯消費金融宣布增資,注冊資本由38.6896億元增至100億元,股權結構不變。增資完成后,招聯消費金融注冊資金登上消費金融行業“頭把交椅”。

然而,招聯消金的注冊資本“榜首”或將讓位。

2021年12月24日,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螞蟻消金將向全體增資認購方增發注冊資本220億元,中國信達將出資60億元,以現金方式認購螞蟻消費金融20%股份。

據中國信達公告,本次螞蟻消金一共向全體增資認購方增發注冊資本220億元,增資事項完成后,螞蟻消金的注冊資本將從80億元增加到300億元,其也將成為注冊資本最高的消金公司。不過,該增資事項還需監管批準。

公告披露,本次增資其他認購方包括兩家螞蟻消金的原股東,即螞蟻集團和魚躍醫療,螞蟻集團本次認購110億元,魚躍醫療認購10.98億元。新增股東包括中國信達、舜宇光學、博冠科技和渝富資本,認繳的新增注冊資本分別為60億元、18億元、13.222億元和7.8億元。

增資后,螞蟻消金股東數量增至11家,股權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大股東螞蟻集團持股比例保持50%不變;中國信達成為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20%;舜宇光學為第三大股東,持股比例為6%;其余股東包括魚躍醫療、博冠科技、南洋商業銀行、國泰世華銀行(中國)、渝富資本、寧德時代、千方科技、中國華融,持股比例分別為4.99%、4.407%、4.003%、2.667%、2.6%、2.133%、1.869%、1.331%。

此外,江蘇銀凱基消費金融注冊資本由6億元增至26億元,北銀消費金融由8.5億元增資至10億元。

無論是增資還是股權轉讓,都是股東出于自身和公司長遠發展考慮的結果。而消費金融公司股權變動頻繁表明消金行業處于不斷變化中,隨著螞蟻、滴滴等互聯網巨頭入場,未來消金機構對市場份額的爭奪也將更加白熱化。

業績分化及馬太效應凸顯

從上半年的業績來看,消費金融機構業績呈現出明顯分化態勢,行業的“馬太效應”頗為明顯,其中,招聯、興業、馬上、中郵、中銀、捷信仍為頭部梯隊,但銀行系消金機構業績更為突出。

2021年上半年,招聯消金實現營收73.9億元,同比增22.7%,利潤15.42億元,同比增166.7%;總資產1298.43億元,較年初增長19.88%,其中,發放貸款及墊款1247.86億元,較年初增長20.81%。

興業消金上半年總資產520.6億元,營收38.69億元,利潤10.2億元;中郵消金上半年總資產365.4億元,營收24.87億元,利潤7.9億元;中銀消金上半年總資產378.9億元,營收23.48億元,利潤5.32億元。

馬上消金上半年總資產達570.2億元,營收46.24億元,利潤4.41億元;捷信消金上半年總資產377.5億元,利潤2.2億元。

從營收看,招聯位居第一,馬上、興業、中郵、中銀緊隨其后,從整體來看,銀行系消金機構營收更有優勢。

凈利潤方面,銀行系消金更是全面超越馬上和捷信。招聯、興業凈利超過10億元,中郵凈利7.9億元)、中銀凈利5.32億元也頗為不俗,相比之下,馬上和捷信的凈利分別為4.41億元和2.2億元,低于銀行系消金機構。

腰部機構業績和頭部機構相比,杭銀消金、中原消金、海爾消金在腰部機構中業績算是不俗。

上半年,杭銀消金實現營收10.17億元,利潤1.35億元,同比增45.2%。

上半年,中原消金實現營業收入為15.63億元,實現凈利潤2.06億元。

上半年,海爾消金實現營收7.32億元,同比增長7.65%;凈利潤0.77億元,同比增長102.63%。

而長銀五八消金則出現增收不增利的狀況,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08億元,同比增12.74%;實現凈利潤1.12億元,同比減6.67%。

其他如晉商消金、尚誠消金、湖北消金等機構業績均一般。

尾部平臺方面,華融消金扭虧為盈,陽光消金、平安消金、小米消金都出現了較大金額虧損。

總的來看,2021年消金公司業績分化明顯,頭部機構業績突出,腰部、尾部機構業績呈現差異化。隨著部分機構增資、股權轉讓的完成,未來消金公司廝殺或將更加激烈,行業競爭將呈現白熱化狀態。

2022年,誰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呢?GPLP犀牛財經將持續關注!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华| 鹰潭市| 桃园市| 鹤庆县| 贡嘎县| 新兴县| 土默特右旗| 嘉峪关市| 和田县| 新营市| 冀州市| 普陀区| 南通市| 荃湾区| 本溪| 雷波县| 炉霍县| 丹棱县| 仙游县| 全南县| 大城县| 东源县| 方城县| 繁昌县| 峨山| 淅川县| 安西县| 宣恩县| 阿拉尔市| 高碑店市| 西峡县| 白沙| 太保市| 曲周县| 本溪市| 社旗县| 平昌县| 昌黎县| 泰宁县| 台江县| 河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