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徐寧
企業環境信息披露新規已正式生效。
生態環境部于去年12月印發的《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和《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格式準則》(下稱《準則》),于2月8日正式施行。
上述文件明確了國內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具體要求,其中碳排放信息的披露是環境信息披露的重點。
《準則》指出,納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額管理的溫室氣體重點排放單位應當披露碳排放相關信息,包括年度碳實際排放量及上一年度實際排放量、配額清繳情況等。
而《管理辦法》要求,企業應當于每年3月15日前披露上一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的環境信息。
按上述文件要求,首批納入全國碳市場的電力企業需在剩余的30多天內,將2021年的碳排放信息上傳至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系統。
該披露系統由生態環境部等部門依托政府網站等設立,將集中公布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內容,供社會公眾免費查詢。
全國碳市場去年7月鳴鑼開市,第一個履約周期共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年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約45億噸二氧化碳。
據界面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 去年中國大唐集團、國家能源集團、中石化等多家集團企業提前完成了履約情況。截至目前,部分電力企業有對外披露首個履約期配額清繳情況,但尚未有企業披露具體碳實際排放量等情況。
生態環境部綜合司相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要求企業披露生態環境治理、環境風險防范等方面信息,將切實打通市場主體間、市場主體與監管部門間的信息壁壘,引導企業采取環境友好的生產、經營、投資方式,提升環境績效。
《管理辦法》明確,企業若違反規定,不披露環境信息,或者披露的環境信息不真實、不準確的,將由設區的市級以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改正,通報批評,并可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去年7月,內蒙古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曾通報一起碳排放報告違法案件。
經生態環境廳執法人員調查核實,內蒙古鄂爾多斯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篡改了2019年排放報告所附的兩個分廠的2019年全年各12份檢測報告,包括報告編號、樣品標識號、送檢日期、驗訖日期和報告日期等內容,?虛報給生態環境廳委托的第三方核查機構進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