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韭菜財經
新能源汽車市場正面臨著巨大增量,車企們歡欣不已,而動力電池行業卻面臨著現實的危機,電池廠商們憂心不已,相伴而生的兩個行業及其玩家為什么呈現出兩種不同的狀態呢?實際上,這與動力電池產能緊缺,難以滿足電動汽車的需求不無關系。
據SNE Research預測,到2023年,全球電動汽車對動力電池的需求將達到406GWh,動力電池產能預計為335GWh。這就意味著,動力電池產能緊缺的問題短期內還無法解決。當產能難以滿足車企需求時,車企勢必會尋找新的電池供應商。因此,對于動力電池企業來說,如何提高產能就成了當務之急。
在這一大背景下,LG新能源成功上市。據《韓國先驅報》消息稱,韓國動力電池巨頭LG新能源首席執行官權英壽在一場線上媒體發布會上表示:“在電動汽車電池市場的全球競賽中,LG新能源將很快擊敗中國競爭對手寧德時代。”
面對LG新能源如此高調的放狠話,寧德時代也通過業績預告予以回應。狹路相逢勇者勝,在動力電池賽道上,LG新能源和寧德時代誰才能成功打臉對方呢?
誰更賺錢?
對于上市企業來說,業績表現就是最直觀的評判,而對于正面宣戰的LG新能源和寧德時代來說,誰更賺錢更是一件值得探究的事情。
一、LG新能源游走虧損邊緣
據LG新能源招股書披露,LG新能源2019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分別為-22.69億元、-23.75億元和45.38億元。這表明,LG新能源在2021年才開始盈利,前兩年均處于虧損狀態。LG新能源的虧損難題主要是受自身產品質量和成本控制的影響。
一方面,“電池風波”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造成了LG新能源的巨額虧損。2021年,通用汽車宣布Bolt電動汽車所搭載的電池包存在安全隱患,因此分兩批召回了2017-2019年及2019-2022年生產的電動車,共計超過7.3萬輛。而據美國出示的報告顯示,LG新能源業務部門是通用汽車電池的供應商,這一質量問題讓LG新能源背上了19億美元的賠償款,從而形成企業虧損。
另一方面,LG新能源凈利潤率一直很低,常年徘徊在盈虧平衡線附近。中信證券研報認為LG新能源在成本控制上不占優勢,從而造成了利潤率的波動。
二、寧德時代業績向好
近日,寧德時代也發布了2021年業績預告。業績預告顯示,2021年寧德時代實現凈利潤為140億元至165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150.75%至195.52%。另據寧德時代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計算,第四季度凈利預計為62.49億元-87.49億元,環比增長91%-167%。上述數據證明了寧德時代的盈利能力還在持續增強。
據寧德時代官方稱,凈利潤的高速增長主要得益于2021年新能源汽車及儲能市場滲透率提升,帶動電池銷售穩健增長;公司市場開拓取得進展,新建產能釋放,產銷量相應提升;公司加強費用管控,費用占收入的比例降低。
總體來看,LG新能源的賺錢能力不如寧德時代。
LG新能源的底氣
實際上,剛剛擺脫虧損狀態的LG新能源,不僅在盈利能力上不如寧德時代,在市占率上也比不上寧德時代。數據顯示,寧德時代和LG新能源在全球的市占率上分別為31%、23.8%。在多方條件都不占優勢的情況下,LG新能源放話趕超寧王的底氣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首先,LG新能源備受資本看好。從二級市場的反應來看,LG新能源輕松拿到了30萬韓元的頂格定價。同時,韓國散戶認購了超過70倍的認籌規模。據媒體報道稱,LG新能源IPO累計認購額達114萬億韓元,認購人數為442.4萬。
另有報道稱,此次LG新能源IPO直接拉動了韓國國內的新增開戶數,部分韓國券商的新開賬戶數據較往年增長超過了200%。
其次,LG新能源面向全球市場,用戶覆蓋面更為廣闊。從招股書可知,LG新能源的產能遍布中國、美國、波蘭、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其核心用戶也是各國的龍頭企業,包括現代、特斯拉、大眾等強勁玩家。同時,歐洲的所有主流車企幾乎都是LG新能源的客戶。對LG新能源來說,歐美市場是其自留地,海外市場才是它拓荒的重點。
最后,LG新能源看好手中的積壓訂單。LG新能源首席執行官權英壽表示:與寧德時代相比,LG能源的剩余訂單更多,其中汽車電池剩余訂單價值260萬億韓元(約合1.374萬億人民幣)。因此,公司可以在年收入增長25%的同時,保持兩位數的營業利潤。
寧德時代的底牌
資本、用戶以及訂單積壓給了LG新能源極大的信心,但是寧王又怎么會受制于行業老二呢?憑借國內的政策扶持和自身的技術研發,寧德時代已經筑高了企業護城河,占據了行業優勢。在這場地位爭奪賽中,寧德時代無疑是無冕之王。
其一,寧德時代不僅是電池供應商,還入局了補能市場,發展前景持續向好。據媒體報道,1月17日,寧德時代全資子公司時代電服發布換電服務品牌EVOGO(樂行換電)及組合換電整體解決方案,正式切入換電賽道。寧德時代通過拓寬自身業務線的形式,進一步規范了換電市場的電池包標準,也加深了與車企的合作,提高了自身競爭力。
其二,寧德時代的產品矩陣更為豐富。一來,寧德時代堅持磷酸鐵鋰(LFP)電池與三元鋰電池兩條腿走路,據世紀證券統計數據,2020年寧德時代兩種技術產品之間的出貨量占比大約是1:1.2。二來,寧德時代自研了鈉離子電池、固態電池等新產品,豐富的產品矩陣將推動寧德時代的市場占有率提升。
其三,寧德時代在動力電池產業鏈上下游的深度布局已經開始反哺企業。當前世界的鋰資源正在進入相對短缺的狀態之中,寧德時代以收購、投資等形式介入動力電池產業鏈的上下游,以增強對原材料的把控,從而獲得了供應端的話語權。這大大降低了原料漲價對其造成的不利影響,也有利于保持自身的利潤空間。
揚長避短
目前來看,無論是自信的LG新能源,還是已成王者的寧德時代,它們都需要通過揚長避短的方式來保持自身的行業競爭力。比如,補足產能上的短板,加固技術優勢……廠商們也只有揚長避短才能不斷穩固自身地位,保持行業地位。
首先,玩家們的目光都瞄準了擴產。在產能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的情況下,擴產成了巨頭們眼下最重要的事,而LG新能源和寧德時代在擴產的方式上極其相似,都是借助資本力量以建廠的形式進行擴產。
具體來看,LG新能源通過上市募資的方式來加大對各地產能的投資。據LG新能源招股書顯示,LG新能源規劃到2025年動力電池產能將達到430GWh,其中美國的產能為155GWh、歐洲為145GWh、其他130GWh產能將在中國、韓國及和現代汽車印度尼西亞的合資企業。
寧德時代則是通過定增的形式獲得外界支持,加大對已有生產基地的投資,并在各原料所在地自建八大生產基地,保障鋰電資源的供給,進一步拓深在產業鏈上的布局。據浙商證券預測,寧德時代2023年產能約為340GWh。另據公開資料顯示,其2025年前的規劃產能則是已經接近600GWh。
其次,LG新能源發力磷酸鐵鋰電池,借此改善產能結構。目前,磷酸鐵鋰電池憑借安全性已經成為車企的新選擇,并開始奪取NCM電池的市場份額。眾所周知,LG新能源主攻三元鋰電池,LFP電池的強勁勢頭勢必會影響LG新能源的營收。
據外國媒體消息稱,LG新能源已經在韓國大田實驗室里研發LFP電池,并尋求與國內鋰電池上游材料公司合作,計劃在今年完成一條磷酸鐵鋰電池試驗生產線建設。LG新能源發力磷酸鐵鋰電池不僅能改善產能結構,也能提高自身競爭力。
最后,寧德時代一邊投入研發費用,一邊尋求外界合作,著眼于研發實力的提升。在研發上,寧德時代不斷加大投入。據財報顯示,2017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寧德時代研發費用分別為16.32億元、19.91億元、29.92億元、35.69億元和45.95億元,近5年合計約148億元。
在研發合作上,寧德時代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合作成立清潔能源聯合實驗室,建立協同創新的合作研發平臺,打造清潔能源科技與技術領域產學研聯合創新高地。此外,寧德時代未來能源研究院入駐上海閔行區,將與上海交通大學展開合作。
寫在最后
在動力電池市場,產能不足所帶來的供給不平衡的問題讓不少車企也開始自建電池廠,這勢必會削減廠商的份額。據insightSLICE分析,2030年全球動力電池市場規模將增長至823億美元。
所以,無論是LG新能源,還是其他玩家,其目標都應該是提升研發實力,破解產能瓶頸,進一步助力企業降本增效,而非簡單地對標寧德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