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悅幕中國電影觀察 龐宏波
《奇跡》的逆勢之路,在于今天能否開啟。
今天,《奇跡》的排片占比升至單日第三,但是上座率有希望在真人電影中凸顯。就今年的春節檔來看,由于二三四名的差距微弱,所以上座率成為了“生死線”。
也正是因為《奇跡》在大年初一上座率在單日票房前五名中墊底,且有著巨大差距,才導致在次日排片占比壓縮,最終單日票房不及《熊出沒:重返地球》。
有著文牧野和易烊千璽加持的《奇跡》原本在春節檔給予厚望,但即便電影各項開分都尚可,但就前兩天的票房走勢來看卻陷入到了逆勢當中,尤其是單日票房不及《熊出沒:重返地球》,讓這部電影一度面臨掉隊的風險。
相比起電影自身內容層面的原因,電影在檔期策略、片名等“外因”可能是造就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這也是“命題作文”在當下面臨的難題,一方面給予更具號召力的陣容在熱門檔期廝殺,但另一方面題材和情緒與檔期的反差,讓電影隱藏著很大的市場風險。
尤其是對于春節檔來看,以往“變量”突圍一度讓外界認為春節檔不再是“合家歡”的天下,但是當大部分影片都寄希望當變量,反而喜劇的剛需充分凸顯。
1不能只有一個“笨小孩”
共情略顯不足。
在電影上映前,電影突然改名,將《奇跡》改為了《奇跡·笨小孩》。相比《奇跡》這樣的純雞湯,“笨小孩”更凸顯勵志,也是電影進一步同年輕人共情的利器,但是單單一個“笨小孩”是不足以撬動觀眾的。
《奇跡》本身是一個“命題作文”,是中宣部國家電影局2021年重點電影項目,也是2021年重點建黨百年獻禮片,描述十八大以后新時代年輕人在深圳創業的故事。從方向來看,電影應該是高燃的,尤其是在春節檔這樣的檔口,在“春節返鄉”的氛圍里通過一部關切年輕人在外拼搏的勵志電影是具備共情可能的。
電影在內容上的確在努力的表現“笨小孩”,易烊千璽飾演的哥哥就是通過“愚公移山”的方式來完成一向不可能的任務。“笨”是方法,“小孩”是人物,年輕人在時代浪潮里只能通過自己的雙手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本身是夠燃的。
只是如今的觀眾,對于“燃”的定義發生了本質的變化,需求也截然不同。對于創作者來說,想要撬動觀眾只有兩種辦法。一是“高燃”,通過類型的“強輸出”來表現一個逆襲故事。尤其是易烊千璽自身的流量效應,是具備“高燃”可能性的。二是在切入點上的新穎,讓觀眾最大程度的共情。
但是《奇跡》的方向不在于此,“創業”不是電影的主線,“看病”才是。易烊千璽之所以完成不可能的任務,核心不是希望通過“任務”讓自己逆襲,而是為了給妹妹看病。所以,從電影本身來說就不是“勵志”路線,而是“溫情路線”。
但是和《我不是藥神》相比,電影的克制缺乏足夠的“犀利”,而且結尾易烊千璽搖身一變“霸道總裁”,從此走上巔峰的人物結局,讓電影看上去略顯“雞湯”。從觀眾的離場感來說,既沒有體會到易烊千璽變“霸總”的高燃,又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電影對于現實年輕人的關照。
但這也是“命題作文”無奈之處,尤其是在題材和方向上有太多外部的因素干擾。
2春節檔的“容錯率”極低
最不解的還是春節檔的檔期選擇。
《奇跡》進入春節檔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容易理解的選擇,文牧野的導演長片處女作《我不是藥神》綜合票房31億,排在國產片影史的第十一位。易烊千璽又是極具流量效應的新生代演員,今年春節檔借著兩部影片成為了00后百億男演員。再加上春節檔的大盤主力,《奇跡》本身有很大的票房想象空間。
但是今年的春節檔,易烊千璽主演的另一部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空降救市。這無形中對于《奇跡》來說,造成了很大的分流。而且和《長津湖之水門橋》相比,《奇跡》無論是類型還是風格,很難有很強的核心競爭力。即便是在口碑上,《長津湖之水門橋》的口碑和《奇跡》也基本相當。
所以,春節檔一旦缺乏核心競爭力,在整個檔期的風險就極高。
另外,《奇跡》必然是需要借助口碑走長線的類型,但春節檔的口碑長線不僅僅是“口碑為王”。在春節喜劇剛需得到充分保障的情況下,擁有口碑優勢的“變量”可以迅速獲得市場關注,從而開啟逆襲走勢。
2018年的《紅海行動》是在《唐人街探案2》和《捉妖記2》的“雙喜劇”肩膀之上開啟的逆襲。2019年的《流浪地球》同樣是在《瘋狂的外星人》和《飛馳人生》的基礎上突圍。但是隨著春節檔爭奪的白熱化以及檔期冠軍年年依靠口碑逆襲,所以導致不少頭部國產大片都希望在春節檔競相成為“變量”。
“變量”扎堆,卻剛需不足,這是今年春節檔最大的根結?!镀孥E》雖然“創業”是勵志的,但“看病”卻是悲情的,這樣的高口碑如果在喜劇供應充足的春節檔尚可一搏,但是在今年的春節檔很難。所以,《這個殺手不太冷靜》成為了整個春節檔獨享剛需紅利的喜劇片,早早就占據了第二的位置。
但是《長津湖之水門橋》作為主旋律,在春節檔熱度不足的情況下空降,那么作為一部“獻禮片”,《奇跡》在檔期的選擇上也并不自由。非市場因素導致的結果,很難在市場語境下評判,但今年春節檔目前呈現出的檔期氛圍和口碑不符,應該給產業提醒:并非擁有高口碑就必然會撬動整個市場。
3上座率成為“第二集團”的生死線
上座看逆襲。
《奇跡》險些掉隊的原因就在于大年初一上座率表現的無法令人滿意,大年初一在排片占比僅次于《長津湖之水門橋》的基礎上,上座率23.5%,在單日票房前五名中墊底,且同其他選手差距非常明顯。
今年,《長津湖之水門橋》“一家獨大”是定勢,從空降救市各項數據占據第一就能看出這部影片的整體熱度遠超同檔期的其他影片。但這也加重了“第二集團”的廝殺,二三四名之間的爭奪將會變得異常激烈。
由于大年初一上座率表現不佳,導致第二天《奇跡》的排片比創下了同檔期的最大跌幅,排片占比從21.4%下降到了14%。而大年初二,《奇跡》的單日票房不及《熊出沒:重返地球》,下滑到了單日票房的第五位,一度有掉隊的危險。
但《奇跡》當日的上座率超過了《四?!罚@導致電影在今天的排片占比僅小幅下降,而《四?!穭t排片占比下降明顯。所以,《奇跡》在大年初三成為了分水嶺,想要逆襲的關鍵在于是否能夠把握住上座率的生死線。
其次,今年春節檔大盤乏力。早在營銷階段就熱度表現不佳,這也能看到主力影片的類型和賣點和春節檔不太匹配,映前就凸顯出了隱患。此外,春節檔的票價“創紀錄”上漲,也給市場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大年初一平均票價56.1元,相比去年同期上漲了7元,但是單日票房14.52億卻同期減少了2.41億。大年初二,根據校正后數據顯示平均票價為54.5元,單日票房產出僅10.48億,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32億,下滑幅度非常明顯。
對于《奇跡》來說,“奇跡”本不該如此。但今年春節檔所呈現出的特點,都要重新審視春節檔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