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野馬財經 周戎
編輯|蔡真
與百事可樂同名的百世快遞在2022年初有點“水逆”。
前不久,百世集團發布公告稱,因自2022年1月4日起,連續30個交易日內,本公司平均收盤價為每ADS不足1美元,所以收到了紐交所的退市警告。
自2008年天使輪融資到上市為止,百世曾先后五次“親兒子”般拿到阿里巴巴的投資,巔峰時與申通、韻達等一線快遞齊名,被稱為“四通一達”,如今因股價太低收到退市警告,讓人無限唏噓。
不過現如今的“三通一達”似乎還來不及同情百世,因為后者的快遞業務倒下空出來的份額,并沒有被前四家通達系快遞企業瓜分。
極兔異軍突起
退市警告之前,百世快遞國內業務就被后來居上的的極兔快遞吞并。
2021年10月29日,極兔速遞與百世集團聯合發布公告稱,極兔速遞以約68億元的價格收購百世集團中國快遞業務。
艾媒數據顯示,2021年1月,極兔的市場份額為8%。結合百世速遞最近披露的2500萬左右日單量、極兔2000-2200萬左右日單量的數據推算,收購百世后,極兔快遞的市場份額將達到14%。
作為對比,國家郵政局的數據顯示,從2020年初到2021年11月,韻達的市占率從17%降至16.7%;申通從10.6%降至9.8%;圓通從15.2%降至15%。這也意味著,極兔不光吞下了整個百世快遞,很大程度上還從“三通一達”口中奪食,晉升為一線快遞企業。
雖然目前的快遞行業并無取得過半份額,可以稱之為寡頭的品牌出現,但是仔細深究快遞公司背后的資本關系,外界普遍認為,阿里系、順豐系、京東系“三國殺”正在上演。
2011年,馬云曾對外表示:“我們不做民營物流企業想做、能做、可以做的事情……永遠不能把別人飯碗捅了,這是做企業的原則。”
事實上,阿里生態網越織越大,其早已經將觸手深入物流領域。自2008年投資百世開始,阿里巴巴一直在不斷的加倉“四通一達”。截至2020年4月,阿里拿到韻達2%的股份,“四通一達”五大快遞企業已全部打上阿里的烙印。
結合國家郵政局的數據來看,即使2021年百世快遞被極兔吞并,通達系快遞企業依然牢牢占據中國快遞行業63.6%的市場份額。
但阿里萬萬沒想到的是,在行業格局已定的背景下,一只“兔子”,會突然崛起,成為市場的新貴。上文提到,2021年1月,極兔的市場份額為8%——2020年3月,這一數字幾乎還是0。
與“四通一達”背靠阿里的流量崛起類似,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極兔能快速搶占市場一方面得益于‘戰略虧損’,另一方面,也離不開電商新貴拼多多的扶持。”
據媒體報道,2020年,來自拼多多的快遞占中國快遞業市場份額的31%,而極兔超九成的快遞流量都來自于拼多多。
創業之初,極兔并未瞄準國內市場,而是先借助OPPO印尼的銷售網絡,在東南亞市場建立快遞物流網絡。中泰證券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極兔在印尼市場的份額占比排名第一,并晉升為東南亞第二大快遞企業。
官方資料顯示,李杰1998年加入江蘇安徽步步高公司,2008年出任OPPO蘇皖地區總經理,2015年創辦極兔速遞。而眾所周知,拼多多創始人黃崢也是段永平“門徒”。值得注意的是,對于二者之間是否有“特殊關系”,2021年4月,拼多多曾發布聲明稱與極兔速遞無特殊合作、無投資關系。
價格戰傷害了誰?
快遞江湖的紛爭,背后是互聯網巨頭的角力。
2017年6月,阿里巴巴子公司菜鳥物流的系統里不再出現順豐的訂單,淘寶賣家也不能從順豐發貨。隨后在中國郵政局的調停下,雙方才恢復了數據連接。
被菜鳥封殺后,順豐公開表示:“菜鳥之所以封殺順豐,背后原因是阿里方面希望順豐放棄使用騰訊云改用阿里云。”隨后,騰訊云也公開力挺順豐。
事實上,騰訊不止和順豐有業務上的合作,對極兔也持看好態度。外媒報道,2021年11月24日,極兔拿到了25億美元的融資,投資方除了高瓴資本、紅杉資本外,還包括騰訊控股。
更別提去年中上市的京東物流,亦是市值千億的巨頭。
疫情催生下,快遞需求大增。極兔早期每票可以比通達系低1~1.5元,寄件享全國首重5元的優惠,比通達系便宜一半,使其迅速崛起。各家紛紛卷入這場價格戰,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21年1月,順豐、圓通、申通、韻達快遞業務單票收入分別為17.26元、2.38元、2.51元、2.23元,同比分別下跌12.4%、19.3%、23.9%、22%。2021年Q3,中通、圓通、申通以及韻達的凈利潤分別為11.67億元、3.08億元、-0.92億元和3.35億元,同比下跌2.83%、25.68%、39.9%和1.25%。
盡管2021年末,國家郵政局主持召開快遞行業座談會,公開表示“要旗幟鮮明反對‘內卷’”,但此時極兔已經吞下百世。
小快遞的命運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以百世快遞為例,其之所以被極兔收購,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主打低價帶來的持續性虧損,使得其淪為二線品牌,難以應對行業惡性的價格戰。
自上市以來,百世的主旋律就是“入不敷出”。財報顯示,2017年-2020年,百世集團分別虧損了12.28億元、5.08億元、2.19億元和20.51億元。
以2021年上半年,價格戰打得最激烈時為例,半年報顯示,百世集團營收138.7億元,同比增長8.68%,毛利為-3.380億元,下跌237.08%,歸母凈利潤為-10.74億,下跌39.97%。
在行業分析人士看來,也正因此,一方面百世集團甩掉快遞業務可以止血,一方面極兔拿到百世快遞,可以快速起網,稱得上是雙贏。
除了百世這種賣身求變的,中小快遞企業中,也有孤注一擲,尋求資本幫助,企圖絕地求生的。
2021年4月,宅急送宣布獲得10億元B輪融資,而此時距離這位中國快遞“元老”A輪融資,僅僅過去了三年時間。
作為最早一批誕生的民營快遞企業,宅急送此前一度和順豐平起平坐。官方數據顯示,2003年,宅急送被評為最具有競爭力的物流企業,2005年年營業額達6億元人民幣,拿下六成左右的市場份額。
不過隨后由于戰略決策失誤、家族紛爭等原因,宅急送在“四通一達”的攻勢下逐漸力不從心,開始掉隊。Chnbrand數據顯示,2021年快遞服務滿意度排行榜中,宅急送的滿意度在十名開外,甚至不如被賣身的百世快遞。
開啟融資后,宅急送對外表示,為品牌商提供綜合物流服務為企業的核心基因。簡而言之,宅急送主打To B客戶,避開價格戰,走高單價的商業件模式。
在如此內卷的快遞市場,還有新選手加盟。2021年5月,格布小包正式上線。官方資料顯示,格布小包主打海外轉運直郵的跨境物流服務,為海外華人提供實惠便利的直郵渠道。
“雖然由于成立時間較短,目前行業還沒有關于格布小包的數據,但是考慮到格布小包準確洞察了跨境拼團時效長、個人空運價格貴等痛點,因此,專注于跨境物流的格布小包,很有可能在未來斬獲一個新興的市場”行業分析人士認為。
時至2022年,快遞業已經進入下半場,在極兔的攪動下,快遞行業一場新的洗牌或正在到來。誰能成為最大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