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董明珠進軍新能源:只上市,不圈錢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董明珠進軍新能源:只上市,不圈錢

格力鈦能講好格力的新能源故事嗎?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文|融中財經 吳瓊

編輯|吾人

董明珠新的豪言狀語:新能源板塊代表格力電器的未來。

“如果做好了,我們接下來都希望格力電器幾個大板塊都上市,但有一條原則講清楚,不是為了圈錢。”

董明珠表示,“鈦酸鋰電池最大的特點是安全,無論高溫低溫,它不會起火,不會爆炸。我們選擇這個項目不是為了能賺錢而去做,是因為未來發展需要而去做。”也正是這個原因,令董明珠豪擲18億收購這家實則問題重重的公司。

在堅持收購銀隆新能源之后,這家已經改名為格力鈦的企業蘊藏著董明珠在儲能領域的野心。

但是,董明珠的造車夢能順利實現嗎?雖然目前格力鈦得到了格力的資金以及相關技術支持,已經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占據一席之地。但是,格力鈦主要切入的是新能源客車領域,本就不是新能源汽車競爭的主流賽道。對比其他新能源客車品牌,格力鈦的表現也是中規中矩,恐怕董明珠的新能源夢沒那么容易實現。

01從格力鈦說起

其實,董明珠對于新能源板塊的發言并非一時興起,而是要從格力的一筆收購說起。

關于新能源汽車,格力早就有入局的想法。但在造車方面,格力并沒有什么經驗和相關的技術。正當格力在新能源計劃推進遇到困難時,“銀隆新能源”獲得董明珠的關注。

銀隆創始人魏銀倉并非技術出身,而是靠經營加油站和汽修廠起家。2010年,他收購了美國奧鈦和珠海廣通,從而擁有了鈦酸鋰電池技術專利。

2016年,董明珠就看上了銀隆,想要百分百收購。但是這一議案卻被股東否決了。

按照董明珠的性格,盡管被股東否決,但是銀隆是一定要收購的。于是她自掏腰包,還拉來京東和萬達,共同增資30億入股銀隆,拿下22.388%的股權。2017年,董明珠再次增資,個人持股比例達到17.46%,成為銀隆的第二大股東。

但是,銀隆并沒有如董明珠預料一般發展。銀隆先是在2018年1月被終止上市,之后有被爆出騙補,深陷各種法律糾紛。董明珠和魏銀倉也反目成仇。董明珠起訴魏銀倉及其合作伙伴孫國華等人涉嫌騙取國家財政資金、侵占公司利益等;魏銀倉也向有關部門舉報董明珠侵犯大股東權益。

不過,這些動蕩并不影響董明珠看好銀隆。她仍然堅持認為“銀隆新能源很可能成為珠海第二個千億企業”,并且鋰電池行業異常火爆。2021年8月31日,格力通過參與司法拍賣公開競拍方式,競得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30.47%的股權。同時,董明珠將其個人持有的銀隆新能源17.46股權對應的表決權委托公司行使。交易完成后,格力電器合計控制銀隆新能源47.93%的表決權,銀隆新能源成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格力在公告中表示,將充分借助銀隆的納米級鈦酸鋰技術,并在現有鋰電池產能的基礎上,推動銀隆儲能產品在公司儲能相關的電器產品、新能源等板塊的應用,全面加速現有多元化業務發展。

同年11月,銀隆新能源發布公告稱,自2021年11月9日起,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格力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繼續經營,各類經營活動正常開展。

就在這次收購前兩個月,董明珠還在公開場合表示,“格力電器正在研發“光伏+儲能+空調”的新技術,致力于讓空調成為一個小型發電站。如今,新技術已能夠應用于客戶的定制化服務。格力在家電與光伏的結合創新上再進一步”。當時這一發言并沒有引起關注,如今看來,銀隆擅長的便是“儲能”。這家已經改名為格力鈦的企業就暴露董明珠在儲能領域的野心。

2021年11月,格力又以30億元控股盾安環境38.78%的股權,進一步完善電池、儲能產業鏈,開拓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

02從客車入手,曲線做新能源

董明珠時不時的豪言壯語,實則暴露出格力面臨的處境。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家用空調線上零售量為2468萬臺,同比減少6.7%;線下零售量2221萬臺,同比減少10.8%;全渠道零售量4689萬臺,同比減少8.7%。這對于超7成業務都是空調的格力來說,并不友好。

在業內,格力與美的一直是被相互比較的對象。但這些年來,美的逐漸占據上風。據雙方2021年第三季度報告,格力營業收入為470.8億元,同比下降16.5%;實現凈利潤61.8%億元,同比下降15.66%。反觀美的,其第三季度營收為875.32億元,同比增長12.66%;歸母凈利潤為84.46億元,同比增長4.40%。一個業績“雙降”,一個“雙增”。格力如何掩飾尷尬?

同時,美的已經攻上了其主要業務——空調。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線上線下空調市場中,美的位居第一,格力第二。線上渠道,美的空調市場占有率為30.34%,而格力為26.31%;線下渠道,美的空調銷量以38.19%的市場占有率位列第一,同比上升1.92%;而格力以30.21%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同比下降1.13%。

因此,多元化轉型、尋找第二增長曲線成為格力發展的關鍵。很顯然,董明珠將目光投向“新能源”。

選擇格力鈦,董明珠賭對了嗎?

董明珠曾多次公開表示對銀隆新能源的看好,“鈦酸鋰電池最大的特點是安全,無論高溫低溫,它不會起火,不會爆炸。我們選擇這個項目不是為了能賺錢而去做,是因為未來發展需要而去做。”

目前,格力鈦已經成功入圍世界新能源汽車500強,并且銷量在我國的新能源客車領域排名第三,僅次于比亞迪和宇通客車。2021年1到7月,銀隆新能源客車累計銷量行業第四,市場份額為7.22%。

但實際上,在7.2%的市場份額背后,僅僅賣出了1399輛。

從市場環境來看,格力鈦新能源所在的新能源客車市場并不占據新能源市場的主流。2021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達到333萬輛,同比增長181%,市場滲透率大幅提升至14.8%。但是,新能源客車市場發展卻不盡人意,全年累計銷售大中型新能源客車(含7米及以上)44953輛,同比下滑20.8%。

其中,2021年全年,格力鈦新能源同比增幅達到25.69%,累計銷售1854輛。但是,從市場排名來看,格力鈦新能源排名第七,其4.12%的市場份額優勢并不明顯。而排名第一的宇通是中國客車界霸主,是唯一一家累計銷量過萬的車企,達到11420輛;市場份額超過四分之一,為25.40%,比第二三名的總和還要多。另外,比亞迪、中通客車、中車電動也分別占據市場份額9.98%、9.91%和9.05%。遙遙領先于格力鈦新能源。而當初董明珠豪擲18億收購銀隆新能源,作為格力布局新能源和儲能領域的重要一環,效果并不太明顯。

另外,銀隆之前也曾推出過轎車,售價43萬,同樣是銷量慘淡。

董小姐借助新能源講出的新故事,效果能好嗎?造手機、投半導體的案例在前,不由得讓人對此打個大大的問號。

03家電巨頭都在進軍新能源造車

為了緩解危機,董明珠似乎總是在“蹭熱度”。造手機、投半導體、進軍新能源,似乎風口在哪兒,格力就打向哪兒。

目前,幾乎國內的家電巨頭都在布局新能源。

首先是格力最大的對手——美的。美的主要是以汽車供應鏈為切入口。從很早開始,美的就開始布局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的相關領域。不僅通過旗下威靈汽車投產了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三大產品線,發布了五大零部件,還收購了合康新能,試圖在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制造、燃料電池系統等領域全面滲入。2021年12月30日,美的集團旗下機電事業群正式更名為“美的工業技術”,并從傳統的家電核心部件向工業自動化、新能源、半導體、智慧交通及汽車部件領域拓展。

海信則收購了汽車空調供應商日本三電集團,依托其顯著的技術優勢,以車路協同及車身感知的核心零部件,切入了新能源汽車領域。海爾造車更多的是通過賦能汽車制造的相關企業,連接車和家兩個不同的生活場景,從而實現萬物互聯,在車聯網與智慧家庭互聯、營銷渠道與智能駕駛在智能物流等場景上的應用等方面與車企緊密合作。國內家電巨頭們紛紛選擇了貼合自己發展路線的方式,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

但是,家電巨頭們已經失去了新能源造車的先發優勢。縱觀如今的新能源造車市場,造車新勢力蔚來、小鵬、理想、哪吒等已經在服務體系、技術研發、市場份額等多方面博得頭籌,月銷量相繼破萬,踏入萬輛俱樂部;傳統車企也在積極思變,東風推出“嵐圖”、北汽推出“極狐”、吉利推出“極氪”……還有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華為、小米等手機廠商參與其中。盡管家電巨頭們擁有雄厚的資金,恐怕也很難短時間內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中突出重圍。

回到董明珠的新能源目標上,董明珠提到,“收購銀隆新能源,我看的不是現在”,選擇項目是為了蔚來發展需要去做。“周期我希望越快越好,明年、今年?如果做好了上市也可以,我們希望格力電器幾個大板塊都能用上市的方式,但有一條原則,不是為了圈錢”。

可以看出,董明珠對于銀隆,也就是格力鈦的前景十分看好。但是,董明珠當時看好的鈦酸鋰電池技術是創始人從外國廠商處買來的,這家企業是否具備持續研發的能力?新能源造車壁壘高,幾乎涉及了語言、數據、算法、自動駕駛、信息處理、人工智能等多個高技術壁壘的領域,格力是否具備相關基因?

即使是行業標桿的特斯拉,也用了17年時間才打通產業鏈及技術環節。對于缺乏新能源汽車技術積累的格力以及其他家電巨頭來說,恐怕是一個不小的難題。

董明珠的新能源計劃,恐怕也不會如她期望的那樣,很快見到成效。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董明珠

  • 董明珠健康家首都店開業六天累計銷售額達660萬元,直播帶貨超160萬元
  • 千億家電巨頭高管集體“出道”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董明珠進軍新能源:只上市,不圈錢

格力鈦能講好格力的新能源故事嗎?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文|融中財經 吳瓊

編輯|吾人

董明珠新的豪言狀語:新能源板塊代表格力電器的未來。

“如果做好了,我們接下來都希望格力電器幾個大板塊都上市,但有一條原則講清楚,不是為了圈錢。”

董明珠表示,“鈦酸鋰電池最大的特點是安全,無論高溫低溫,它不會起火,不會爆炸。我們選擇這個項目不是為了能賺錢而去做,是因為未來發展需要而去做。”也正是這個原因,令董明珠豪擲18億收購這家實則問題重重的公司。

在堅持收購銀隆新能源之后,這家已經改名為格力鈦的企業蘊藏著董明珠在儲能領域的野心。

但是,董明珠的造車夢能順利實現嗎?雖然目前格力鈦得到了格力的資金以及相關技術支持,已經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占據一席之地。但是,格力鈦主要切入的是新能源客車領域,本就不是新能源汽車競爭的主流賽道。對比其他新能源客車品牌,格力鈦的表現也是中規中矩,恐怕董明珠的新能源夢沒那么容易實現。

01從格力鈦說起

其實,董明珠對于新能源板塊的發言并非一時興起,而是要從格力的一筆收購說起。

關于新能源汽車,格力早就有入局的想法。但在造車方面,格力并沒有什么經驗和相關的技術。正當格力在新能源計劃推進遇到困難時,“銀隆新能源”獲得董明珠的關注。

銀隆創始人魏銀倉并非技術出身,而是靠經營加油站和汽修廠起家。2010年,他收購了美國奧鈦和珠海廣通,從而擁有了鈦酸鋰電池技術專利。

2016年,董明珠就看上了銀隆,想要百分百收購。但是這一議案卻被股東否決了。

按照董明珠的性格,盡管被股東否決,但是銀隆是一定要收購的。于是她自掏腰包,還拉來京東和萬達,共同增資30億入股銀隆,拿下22.388%的股權。2017年,董明珠再次增資,個人持股比例達到17.46%,成為銀隆的第二大股東。

但是,銀隆并沒有如董明珠預料一般發展。銀隆先是在2018年1月被終止上市,之后有被爆出騙補,深陷各種法律糾紛。董明珠和魏銀倉也反目成仇。董明珠起訴魏銀倉及其合作伙伴孫國華等人涉嫌騙取國家財政資金、侵占公司利益等;魏銀倉也向有關部門舉報董明珠侵犯大股東權益。

不過,這些動蕩并不影響董明珠看好銀隆。她仍然堅持認為“銀隆新能源很可能成為珠海第二個千億企業”,并且鋰電池行業異常火爆。2021年8月31日,格力通過參與司法拍賣公開競拍方式,競得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30.47%的股權。同時,董明珠將其個人持有的銀隆新能源17.46股權對應的表決權委托公司行使。交易完成后,格力電器合計控制銀隆新能源47.93%的表決權,銀隆新能源成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格力在公告中表示,將充分借助銀隆的納米級鈦酸鋰技術,并在現有鋰電池產能的基礎上,推動銀隆儲能產品在公司儲能相關的電器產品、新能源等板塊的應用,全面加速現有多元化業務發展。

同年11月,銀隆新能源發布公告稱,自2021年11月9日起,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格力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繼續經營,各類經營活動正常開展。

就在這次收購前兩個月,董明珠還在公開場合表示,“格力電器正在研發“光伏+儲能+空調”的新技術,致力于讓空調成為一個小型發電站。如今,新技術已能夠應用于客戶的定制化服務。格力在家電與光伏的結合創新上再進一步”。當時這一發言并沒有引起關注,如今看來,銀隆擅長的便是“儲能”。這家已經改名為格力鈦的企業就暴露董明珠在儲能領域的野心。

2021年11月,格力又以30億元控股盾安環境38.78%的股權,進一步完善電池、儲能產業鏈,開拓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

02從客車入手,曲線做新能源

董明珠時不時的豪言壯語,實則暴露出格力面臨的處境。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家用空調線上零售量為2468萬臺,同比減少6.7%;線下零售量2221萬臺,同比減少10.8%;全渠道零售量4689萬臺,同比減少8.7%。這對于超7成業務都是空調的格力來說,并不友好。

在業內,格力與美的一直是被相互比較的對象。但這些年來,美的逐漸占據上風。據雙方2021年第三季度報告,格力營業收入為470.8億元,同比下降16.5%;實現凈利潤61.8%億元,同比下降15.66%。反觀美的,其第三季度營收為875.32億元,同比增長12.66%;歸母凈利潤為84.46億元,同比增長4.40%。一個業績“雙降”,一個“雙增”。格力如何掩飾尷尬?

同時,美的已經攻上了其主要業務——空調。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線上線下空調市場中,美的位居第一,格力第二。線上渠道,美的空調市場占有率為30.34%,而格力為26.31%;線下渠道,美的空調銷量以38.19%的市場占有率位列第一,同比上升1.92%;而格力以30.21%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同比下降1.13%。

因此,多元化轉型、尋找第二增長曲線成為格力發展的關鍵。很顯然,董明珠將目光投向“新能源”。

選擇格力鈦,董明珠賭對了嗎?

董明珠曾多次公開表示對銀隆新能源的看好,“鈦酸鋰電池最大的特點是安全,無論高溫低溫,它不會起火,不會爆炸。我們選擇這個項目不是為了能賺錢而去做,是因為未來發展需要而去做。”

目前,格力鈦已經成功入圍世界新能源汽車500強,并且銷量在我國的新能源客車領域排名第三,僅次于比亞迪和宇通客車。2021年1到7月,銀隆新能源客車累計銷量行業第四,市場份額為7.22%。

但實際上,在7.2%的市場份額背后,僅僅賣出了1399輛。

從市場環境來看,格力鈦新能源所在的新能源客車市場并不占據新能源市場的主流。2021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達到333萬輛,同比增長181%,市場滲透率大幅提升至14.8%。但是,新能源客車市場發展卻不盡人意,全年累計銷售大中型新能源客車(含7米及以上)44953輛,同比下滑20.8%。

其中,2021年全年,格力鈦新能源同比增幅達到25.69%,累計銷售1854輛。但是,從市場排名來看,格力鈦新能源排名第七,其4.12%的市場份額優勢并不明顯。而排名第一的宇通是中國客車界霸主,是唯一一家累計銷量過萬的車企,達到11420輛;市場份額超過四分之一,為25.40%,比第二三名的總和還要多。另外,比亞迪、中通客車、中車電動也分別占據市場份額9.98%、9.91%和9.05%。遙遙領先于格力鈦新能源。而當初董明珠豪擲18億收購銀隆新能源,作為格力布局新能源和儲能領域的重要一環,效果并不太明顯。

另外,銀隆之前也曾推出過轎車,售價43萬,同樣是銷量慘淡。

董小姐借助新能源講出的新故事,效果能好嗎?造手機、投半導體的案例在前,不由得讓人對此打個大大的問號。

03家電巨頭都在進軍新能源造車

為了緩解危機,董明珠似乎總是在“蹭熱度”。造手機、投半導體、進軍新能源,似乎風口在哪兒,格力就打向哪兒。

目前,幾乎國內的家電巨頭都在布局新能源。

首先是格力最大的對手——美的。美的主要是以汽車供應鏈為切入口。從很早開始,美的就開始布局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的相關領域。不僅通過旗下威靈汽車投產了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三大產品線,發布了五大零部件,還收購了合康新能,試圖在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制造、燃料電池系統等領域全面滲入。2021年12月30日,美的集團旗下機電事業群正式更名為“美的工業技術”,并從傳統的家電核心部件向工業自動化、新能源、半導體、智慧交通及汽車部件領域拓展。

海信則收購了汽車空調供應商日本三電集團,依托其顯著的技術優勢,以車路協同及車身感知的核心零部件,切入了新能源汽車領域。海爾造車更多的是通過賦能汽車制造的相關企業,連接車和家兩個不同的生活場景,從而實現萬物互聯,在車聯網與智慧家庭互聯、營銷渠道與智能駕駛在智能物流等場景上的應用等方面與車企緊密合作。國內家電巨頭們紛紛選擇了貼合自己發展路線的方式,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

但是,家電巨頭們已經失去了新能源造車的先發優勢。縱觀如今的新能源造車市場,造車新勢力蔚來、小鵬、理想、哪吒等已經在服務體系、技術研發、市場份額等多方面博得頭籌,月銷量相繼破萬,踏入萬輛俱樂部;傳統車企也在積極思變,東風推出“嵐圖”、北汽推出“極狐”、吉利推出“極氪”……還有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華為、小米等手機廠商參與其中。盡管家電巨頭們擁有雄厚的資金,恐怕也很難短時間內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中突出重圍。

回到董明珠的新能源目標上,董明珠提到,“收購銀隆新能源,我看的不是現在”,選擇項目是為了蔚來發展需要去做。“周期我希望越快越好,明年、今年?如果做好了上市也可以,我們希望格力電器幾個大板塊都能用上市的方式,但有一條原則,不是為了圈錢”。

可以看出,董明珠對于銀隆,也就是格力鈦的前景十分看好。但是,董明珠當時看好的鈦酸鋰電池技術是創始人從外國廠商處買來的,這家企業是否具備持續研發的能力?新能源造車壁壘高,幾乎涉及了語言、數據、算法、自動駕駛、信息處理、人工智能等多個高技術壁壘的領域,格力是否具備相關基因?

即使是行業標桿的特斯拉,也用了17年時間才打通產業鏈及技術環節。對于缺乏新能源汽車技術積累的格力以及其他家電巨頭來說,恐怕是一個不小的難題。

董明珠的新能源計劃,恐怕也不會如她期望的那樣,很快見到成效。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师宗县| 关岭| 明溪县| 滕州市| 太仆寺旗| 河西区| 赤水市| 迁西县| 土默特右旗| 乌苏市| 静宁县| 洛南县| 辽中县| 泽州县| 禹州市| 台中市| 精河县| 灵武市| 兴文县| 平乐县| 永州市| 晋江市| 太仆寺旗| 横山县| 紫金县| 海宁市| 巴林右旗| 开封县| 稷山县| 施甸县| 彰武县| 潮安县| 大洼县| 通城县| 滦平县| 翼城县| 保德县| 福贡县| 汉中市| 梧州市| 荣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