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化產業新聞
2022年開年,周杰倫與好友合伙創辦的潮牌發售NFT項目Phanta Bear(幻影熊),這款發行上限數量10000個、單價為6200元的NFT項目僅40分鐘就被搶購一空,火爆程度令人昨舌。除了周董外,越來越多的音樂人玩上了音樂NFT。國外有林肯公園主唱Mike Shinoda、Jay Z、Aphex Twin、Steve Aoki,國內有陶喆、胡彥斌、阿朵等等。
回顧音樂產業發展史,自從1877年音樂錄音誕生以來,音樂產業就與技術緊密相連。從黑膠唱片、磁帶、CD等實體音樂載體到Spotify等流媒體的出現,再到如今的音樂NFT。幾乎每一次重要的技術迭代都會觸動既有利益分配格局。
那么,音樂NFT會如何顛覆音樂行業?會為創作者帶來什么利益?是否會在2022年迎來爆發?
音樂NFT簡介
2021年可以說是不可替代的代幣之年,相比于元宇宙的其他技術,包含區塊鏈、數字經濟等元宇宙底層邏輯的NFT顯得離人們近得多,這讓它在短時間內就達到了普及的程度。除了加密藝術和收藏品外,NFT還被應用在其他領域。音樂行業也狠狠抓住了這個風口。
音樂NFT是以獨特的不可替代代幣的形式記錄在區塊鏈上的音樂曲目,這些代幣完全屬于NFT的所有者。不過,與下載到手機上的mp3不同,音樂NFT也可以出售,并允許音樂創作者在每次二級市場銷售中賺取版稅。
音樂NFT可以以多種形式出現。它可以是由音頻文件或視頻、專輯封面、音樂會門票和簽名商品等代表的歌曲。
音樂NFT的生產與銷售原理與其他NFT相同。音樂人決定他們想向粉絲出售什么,無論是音頻文件、音樂會門票還是商品。然后確定將在哪個區塊鏈上鑄造NFT,或者使用哪個Music NFT平臺。目前可用的一些Music NFT平臺是NFT TONE、Opulous、OpenSea等。在確定了平臺后,音樂人即可通知粉絲NFT的發布。
由于音樂NFT無法復制,音樂人可能會決定一次性出售音頻文件,出價最高者擁有原始文件(但不擁有版權)。或者,可以為同一音頻文件創建有限數量的NFT,比如10,000個,然后將它們放在音樂NFT市場上出售。
每個購買音樂NFT的粉絲都是他們喜歡的音樂人作品的所有者。然后,他們可以將音樂NFT儲存在他們的加密錢包中,如果他么愿意,也可以將NFT以更高價出售,而創建NFT的音樂人也可以從作品的轉售中獲利。
2021年2月,美國流行音樂巨匠3LAU發布了33張NFT版的專輯《Ultraviolet》,并附贈紀念版黑膠等獎品。該NFT從25號開售至28號售罄,總共創造了1168萬美元的拍賣成交額,作為有史以來的第一張音樂NFT專輯,開創了先河。
3LAU發布的NFT專輯,為音樂行業帶來了新的可能,也標志著音樂NFT成為了市場中一項重要的商品常態。
2021年3月,搖滾樂隊King of Leon開創性地以NFT形式發布新專輯《When You See Yourself》,這也是他們三年來的首張新專輯,創造了145萬美元的銷售額。用這種方式回歸可謂是賺足了眼球。
音樂行業進入了對NFT的探索階段,音樂人不斷開發音樂與NFT結合帶來的變現新潛能,并通過各種形式的NFT獲得收入。
同時,國內的音樂人也開始進場。
2021年3月,高嘉豐在NFT交易平臺OpenSea上架了一個7秒的音頻,賣出了近1.6萬人民幣的價格,打響了國內音樂NFT的第一槍。
5月,阿朵通過阿里拍賣發布國內首支NFT數字藝術音樂作品《WATER KNOW》,并將封面和歌曲的署名權公益拍賣,成交價達30萬元。
8月,胡彥斌《和尚》20周年紀念黑膠NFT在QQ音樂平臺正式發行,單價199元,2001張限量版黑膠被迅速搶空。
從小眾歌手到國際巨星,音樂人紛紛擁抱NFT,從圈層消費到大眾消費,音樂NFT成為音樂市場的一種新的商品常態。相比于傳統流媒體平臺,音樂NFT在哪些方面賦予音樂人更多權益?如何改變音樂版權交易?
讓音樂人權益回歸
盡管流媒體平臺為音樂愛好者提供了大量的高品質音樂,只需一部手機就能免費聽到大量原創音樂,這聽上去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情,一方面創作者能夠以更快的方式傳播作品,另一方面音樂愛好者能夠接觸到更多更豐富的音樂。
但實際上,這一過程并沒有表面上那么完美,因為創作者的利潤完全無法得到保障,他們不得不靠巡回演出、商品銷售和品牌代言賺取收益,而實際上能夠通過這種手段獲得收益的,只有極少數頭部音樂制作人與歌手。據2019年與2020年數據,90%都流量被前1%的音樂家壟斷。
去年2月,Linkin Park 聯合創始人Mike Shinoda通過NFT銷售賺取10,000美元,其隨后發布推特稱:“即使我將包含歌曲的完整版本上傳到全球的DSP(數字流媒體平臺),扣除DSP、唱片公司和營銷費用后,我的收入也永遠不會接近10,000美元。”
不過,NFT的出現改變了這一狀況。總的來說,音樂NFT在三個方面發揮作用。
首先是專輯發行。美國流行音樂巨匠3LAU以1168萬美元的價格出售了他的代幣化專輯就是一個例證。該銷售的成功,也為其他音樂人打了樣,所有音樂創作者都可以將自己的音樂專輯以限量副本的形式發行在區塊鏈上,然后售賣給自己的粉絲。此外,更為重要的是,音樂創作者可以從音樂NFT專輯的每次二次銷售中獲得收益提成,這無疑極大地激發了創作者的創作積極性。
其次是作品銷售。與以往銷售方式不同的是,創作者可以將音樂NFT直接銷售給社區,而不是通過流媒體平臺與經紀公司。而且,創作者依然可以通過二次銷售獲得分成。
最后是作品碎片化發行。這是NFT幫助音樂產業銷售形式多樣化的新途徑,其實現方式是以NFT的形式出售即將發行的專輯的一部分版權,例如30%,創作者獲得銷售收入的同時,持有該音樂NFT的粉絲也可以從銷售收益中獲利,銷售渠道可以包括流媒體、電視合作伙伴、改編翻唱等形式。如果30%的NFT價值過高,極端做法是再將該專輯30%的股份分成10000份銷售給粉絲,為更大范圍的粉絲帶來收入。通過這種方式,將會以音樂創作者為中心形成一個良性互動的生態系統,忠實粉絲都將從中獲利,在虛擬空間中拉近粉絲與音樂人的距離。
獲得過格萊美音樂獎的英國女歌手Imogen Heap曾談及對NFT的看法:“無論音樂人想從音樂行業獲得什么,區塊鏈、NFT應用以及由此衍生的技術分支都是答案所在。
改革音樂版權零售時代
如果說單純的以專輯形式販賣,NFT只是換了形式的“唱片銷售“,而當音樂版權也能通過NFT販賣,那便會是一場對音樂行業的顛覆。
音樂的生命在于流通,流通基于版權,版權帶來巨大利潤。當版權能夠以NFT的形式被購買時,那么版權NFT為標的的市場也將會存在。NFT交易給版權帶來了流動性,版權的升值空間被進一步放大。創作者的議價能力不再被傳統唱片公司或者流媒體所限制,音樂人也能與粉絲有更加密切的聯系。
音樂NFT將會使音樂具有更強的金融屬性。一方面,NFT擁有者能夠通過底層的版權獲得收入。另一方面,隨著音樂創作者知名度的提高,所有權和版權能夠實現增值。這意味著音樂成為一種新的金融形式,能夠提供現金流和資產增值。進一步延伸,各種金融產品的玩法能夠被套用,音樂NFT的持有者能夠通過出借獲取利息,或者抵押獲取貸款。
比如Opulous,被稱為“去中心化的QQ音樂“,就是這樣的一個平臺。允許音樂創作者發行音樂NFT,交易NFT,并且通過手中的NFT進行DeFi貸款,這改變了藝術家獲得所需資金的方式。
音樂NFT會在2022年爆發嗎?
在流媒體時代,90%的流量被前1%的音樂家壟斷的現象司空見慣,即使是知名音樂人的專輯在數百萬次點擊之后,在2020年的收入也只有幾百塊錢而已,而藝術家卻需要為昂貴的錄音設備支付高昂的成本。音樂NFT的出現,改變了流媒體時代多數音樂人面臨的艱難狀況。
在NFT的大勢趨下,雖然目前NFT市場仍較小,但音樂市場很大,成長空間值得期待。
截至2021年,中國數字音樂市場規模達到120億美元,但這僅為全球數字音樂市場規模的9%。而在音樂NFT板塊,目前有據可查的藝術家人數不到200位,銷售唱片數量僅為350多張,與傳統音樂市場的規模相比,只是九牛一毛。
因此,音樂NFT將會在大潮流中,獲得巨大的增長。
結語
音樂產業史也是一部科技變化史,藝術家塑造音樂,而科技塑造音樂的未來。
NFT給音樂行業注入了鮮活的力量,允許音樂行業實驗更多的發展可能性,且這種實驗是具有顛覆性的。雖然目前還是星星之火,但燎原之勢的后果將會使音樂行業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參考資料:道略音樂產業、音樂財經、知產前沿、01區塊鏈、區塊鏈情報速遞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