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毒眸
每年這段時間,都有很多文章探討消失的“年味”,多樣化的線上娛樂的確正逐漸取代程式化的走親訪友,電子游戲已成為不少人打發假日時光的首選。
據伽馬數據的數份報告,“宅經濟”效應最明顯的2020年春節期間,游戲市場規模達到47.7億元,同比增長32.9%,僅在手機平臺,人均游戲時長就有159分鐘。2021年第一季度市場同樣活躍,在廠商們積極舉辦的相關活動帶動下,移動游戲實際銷售收入較前一季環比增長8.64%。
今年春節假期,你想好玩什么游戲了嗎?
我們收集了編輯部作者們的“春節游戲計劃”,按照并不嚴謹的標準分成了4個對照組,涵蓋的游戲五花八門。
這是一份安利合集,也是一篇和春節、游戲有關的記憶匯總。
國民娛樂組
最近在沉迷斗地主,是的,斗地主,微信小程序玩的那種,也曾下載過APP,但發現自己一天玩了五個小時,殘存的假知識分子的那個勁兒上來了,我卸載了軟件——然后就開始用小程序玩(確實在裝X)。
春節不出意外的話,估計還會玩這個,what a waste!哪個二十來歲的女的會不分場合地沉迷于斗地主這種看起來完全沒有魅力、讓人絲毫沒有性欲的游戲呢?我!
但斗地主真的很好玩,后來我試圖總結了一下,我是怎么愛上斗地主的:首先對于一個腦子和手無法同時進行復雜操作的游戲白癡,斗地主比其他游戲門檻要低很多,它非常好上手;其次,它雖然也是競技,但玩得很菜也沒關系,頂多“農民”隊友會給你扔個番茄,這個游戲不太會給別人添堵,而如果你是“地主”,你只要贏,只要對自己負責就好;最后,玩斗地主的時候,我想贏的念頭非常直觀強烈,作為一個在生活里絕大數時刻都不會產生“我要贏”的感覺的咸魚,斗地主激發了我不太認識自己的一面,我想要贏歡樂豆!打敗對手!這是多么難得,多么值得鼓勵的一種體育精神啊!
大學的時候我也極度沉迷過斗地主,當時的男朋友過生日,我自己的歡樂豆輸完了只能用別人的,一飯桌七八個人的手機都給我斗地主了(被寵愛的感覺好好)。他們喝他們的,我斗我的,在酒桌上的與世無爭和牌局里的決戰到天亮之間,我找到了我的港灣(不是)。
后來,和喜歡的男孩呆在一起,他在換臺,我在手機上斗地主,我抬頭看電視,他還是在換臺,只不過摁遙控器的速度非常快,直到,我看到有一個臺竟然正在播為我量身打造的斗地主全國錦標賽!而他!竟然沒有告訴我!“我剛一直在想辦法避免讓你看到這個臺。”他說。
曾經也會有人在我長時間不回消息的時候發來一句:“你在干嘛呀?輸豆豆嗎?”好笑!我是會贏的!我并不只是在輸豆豆!上個月在會議室開選題會,拿過坐在旁邊的發哥(@張友發)的手機,我給他贏了十萬豆豆(因為他是新人,系統分配的牌賊好,當然也有一些我的技術原因啦),我充分意識到,我是有斗地主天賦的。
斗地主更新了我的輸贏觀念,有輸有贏,輸贏的總數是一定的,這會兒贏那會兒就得輸,而且輸贏并非純粹能靠主觀能動性解決的,因為系統會根據你的習慣來分配牌,即使技術再好,也常常束手無策——這不就是人生嘛!
綜上,我,年近三十,依然熱愛斗地主。斗地主經久不衰,我也是!(喝多了在說胡話)
今年春節在家主要玩英雄聯盟手游。很簡單,因為英雄聯盟是主播的信仰,而且沒有把Switch帶回家,現在的蘋果電腦連帝國時代都玩不了。不過家里的網速是戒網癮神器,游戲體驗極差,而且工作太多了,基本上沒時間玩。
以往主要玩英雄聯盟端游,Windows筆記本打端游比較合適,而且之前會去網吧,但是現在我那臺筆記本已經被拆解了,外地的朋友又都沒回來,一個人去網吧沒啥意思。
春節玩游戲主要的樂趣,還是和老同學線下開黑。小縣城的娛樂方式比較有限,不是KTV就是吃飯上網,而且幾個好朋友也都玩游戲,線下五黑比較帶感,但是由于老家娛樂方式少,所以去網咖找五黑的位置很難,現在大家都工作了,湊五黑也很難了。
讀大學的時候還沒開始玩英雄聯盟,主要是在家用筆記本玩2K,能從早玩到晚。玩王朝模式,選自己的主隊,然后交易補強,一直打到奪冠,不過技術太菜了,基本上打不過電腦,所以只能開修改器,組超級球隊,然后把一些隊員的數值調得賊高。
春節玩游戲基本上是大學之后形成的習慣,大學前假期只打籃球,大學后就學會玩游戲了,主要是“電子鴉片”(純玩梗)吸得比較爽,而且小縣城很機車,找個球場很難,反而用電腦上網比較容易。
計劃趕不上變化,今年春節的原定計劃是吃下資深游戲愛好者廖老師的安利,玩一下《What Remains of Edith Finch》,結果走得太著急,Switch忘記帶回家了。所以今年可能還是重拾《王者榮耀》,找幾個朋友帶我上上分,或者加入普通老師的掉分車隊……
每年春節的回憶,好像都伴隨著游戲。在我小的時候,我哥我姐已經是大孩子了,除夕會偷偷跑出去玩,但當時我還沒有能在除夕密會的朋友,所以我都是自己在爺爺家玩游戲,最早是玩《暴力摩托車》,后來玩《跑跑卡丁車》和《QQ音速》,再后來玩《仙劍奇俠傳3》。
高中畢業以后,終于被允許上麻將桌了,所以高中以后的每一個春節,都是在麻將桌上度過的,我太愛打麻將了,我們家家人也是。每年除夕我們都會打麻將打到早上8點,然后煮個餃子吃了,再睡覺,我奶奶在打麻將這方面,精神格外矍鑠,每次凌晨四五點的時候,大家都困得坐不住了,只有她,興致昂揚,“來!再打仨小時!”
全家比我小的只有我妹妹,我們家的傳統是未滿十八歲不能上麻將桌,所以她每年春節都有點無聊。前幾年有一次,我在酣戰的間隙去臥室慰問了一下她,發現她在玩《和平精英》,槍法比我還好。我爺爺是爭奪牌桌位置的失敗者,他搶不過我奶,所以我們在客廳打麻將的時候,他就在臥室的電腦上,用QQ游戲打麻將,我爸一般會靠在沙發上斗地主(如果他沒有喝多的話)。
疫情來了之后,就失去了和家人一起打麻將的資格,因為沒法回家了。2020年和我媽在北京,每天沉迷動森,修一條河、畫一條裙子都能消磨一整天,后來復工以后,時間變得太少,已經好久沒去島上看我的朋友們了。去年是我獨自在北京過的第一個年,和幾個朋友一起吃了火鍋,看了會兒春晚,然后打了一宿《王者榮耀》,他們大放厥詞說要一晚上帶我上王者,結果在他家一直住到大年初四才上王者。
沉浸不了組
我保留著長假就應該旅游的古早習慣。比如2018年去了公元前1世紀的埃及,2019年春節去的是公元前5世紀的希臘……今年,公元9世紀的英格蘭在向我招手。我已經靠解說號刷完了《維京傳奇》,閉眼就是長船戰斧瓦爾哈拉……
按理說,發售一年后是最佳游玩時機,DLC都出完了,祖傳bug也修得差不多了。沒想到這代還有第二賽季,當年的大哥在擺脫維旺迪后,徹底被騰訊帶壞了屬于是。
作為一名合格的《刺客信條》玩家,假如向人安利,應該避開育碧自己都經常忘記的“科幻+歷史”陰謀論內核,避開什么“自由vs秩序”,只用強調“觀光模擬器”就行了吧,對了目前《大革命》還是唯一能看到完好巴黎圣母院的地方……順便,自己得認真清掉每代作品地圖上每一個“問號”,再在游戲內拍攝至少200張照片。
埃及游客照
全英格蘭生物只需要一個滑鏟
作為本人兩三年一度的大型旅游項目,高度沉浸需要集中注意力和大段的時間,所以春節期間如果有工作安排我聽不見手機響。
在我還是一個大學生的時候,常和人說:我最沒夢想的夢想,就是有個布置得還不錯的客廳,下班后把窗簾一拉打《刺客信條》。它的游玩模式其實很適合“下班放松”。當時還只沉迷于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薩,路上看到一些教堂高塔之類的建筑,會中二地琢磨攀爬路線然后被朋友鄙視,還有在加勒比海指揮飛天下地寒鴉號,宿舍到11點斷電,但單獨走線的空調插座離我床位最近,我欠曾經的室友們大筆電費。
事實證明果然每一個夢想都不那么容易實現,不同的路會帶來不同的得失。我總在各類論壇上看到老玩家感嘆以前有閑但沒錢,后來就算有條件也根本“玩不動”任何大型游戲,畢竟現實里有越來越多的因素要操心,沒辦法再一坐一整天,從虛擬的時間和空間里得到純粹的快樂。
但依然得老生常談一下,“電影讓人類生命延長三倍”,那每款游玩時長百倍于電影的游戲,可以讓每個個體多收獲多少種人生經歷呢。《刺客信條》轉向服務型游戲后也許沒那么純粹了,我們還曾擁有過《巫師》《荒野大鏢客》《死亡擱淺》,今年還能期待《戰神5》《星空》等等。偶爾主動“高度沉浸”的體驗本身依然很珍貴,很多時候我也客觀需要這種體驗來作為現實調(逃)劑(避),比如前年疫情期間我竟然通關了Steam里買過的每一款游戲。
總之,May the Father of Understanding Guide Us!
我從小屬于比較手殘的選手,依賴操作的游戲都不在我的考慮范圍內,所以我比較偏愛經營策略類的游戲。
記得去年和前年的春節假期都響應號召就地過年了,尤其是2020年過完年之后還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居家辦公。那段時間重新找回了大學生放寒假的感覺,沒有作業,無憂無慮,可以有大段的時間沉浸式玩游戲。
而《文明6》正好在那個合適的時間點出現,讓人在“永遠的下一回合”中感受到什么叫晝夜難分。
但今年我成了主要寫電影稿件的作者,得盯春節檔,假期這是沒法“沉浸式”玩游戲了,所以還是給廣大“徹底放假”的朋友們推薦。
對于跟我一樣只有碎片化時間可以玩游戲的人,推薦《石油大亨》。這個端游也推出很多年了,但最近新出了手游。手機操作雖然沒有電腦精細,但在使用場景上終歸更加方便了。一局的時間也比較短,玩一局可以隨時放下,如果有時間一直連玩好幾局也是可以的。
春節,小時候唯一零花錢充裕的日子。
小學拿著壓歲錢去游戲廳,然后幣就被搶走了。初中拿著壓歲錢去網吧,結果大家都有壓歲錢,網吧爆滿。
現在游戲多了,也玩不動了。
避免進入中年的方式就是克制懷舊,首先排除去網吧和老同學打兩盤紅警。或者下載《魔獸世界》懷舊服。有一年春節在模擬器上通關了《三國戰紀》,非常空虛。
如果你今年順利返鄉的話,switch上的合家歡游戲是不錯的選擇,可以教你媽玩《健身環》,逼你爸跳《Kill this love》。
不排斥手游的話,也可以玩玩《原神》,最近在過海燈節,編輯部沒人陪我玩,屑。
另外休閑手游也是不錯的選擇,比如開羅系列,音游《MUSE DASH》,哦對了,雷霆的一款“3d彈球”游戲也可以試試,叫《世界彈射物語》。
雨露均沾組
我的游戲故事絕對比編輯部大部分人都精彩!
春節期間帶回家的東西不多,除了必備的電腦用來碼字,以及為數不多的換洗衣物之外,我就帶了PS和NS。回家路上先玩了《哈迪斯》:一款隨時隨地可以打開玩一把的roguelike游戲,暢爽的打擊感以及每把都不同的技能、裝備的搭配,讓這個游戲充滿了無限可能,游戲過程中我對希臘諸神的了解又加深了一點。
此外,還跟朋友一起打了《雙人成行》,即將通關,TGA年度最佳游戲,不用多說了,唯一的缺點就是需要兩個人玩,還有,EA的網絡爛到爆炸,開了加速器也經常掉線。
PS上我還在玩的一款游戲是《地平線:零之曙光》,機械和恐龍的設定非常新奇,但是玩起來意思并不大,仍然是面目可憎的套路化開放世界游戲,更適合沒怎么接觸過電子游戲的新玩家。
然后便是宮崎老賊的《只狼》,死了十幾次后我終于打贏了第一個組長,并被弦一郎切斷了一只手,開始漫長的受苦之路。
去年春節的時候我在玩《生化奇兵1》,一款承載著末日預言的FPS游戲,剛玩的時候把我嚇得不輕,不過后來就可以拿著槍面無表情地突突突了。
今年因為NS上值得玩的游戲都玩了一遍,所以又入手了PS,作為雙主機玩家,我必須要“公正”地說一句,任天堂才是世界的主宰!
實名喊話上面的00后:塞爾達可以是天,但P5必須是天下第一!
去年這個時候我在打《糖豆人》,并且因為家里時好時壞的網速暴跳如雷(沒有)。我已經總結出規律了,就是一旦我打到第四關必掉線,斷絕一切吃雞可能。
今年如果有空,我就打開朋友送我好幾年但至今還落灰的《彈丸論破2》,教主對不起,我以前抽卡經常拿你出來拜拜,絕對不是故意冷落你(x)。《彈丸論破》系列已經出了好久好久了,不過二代一直沒有動畫化,就不能做個動畫嗎!誰不想看教主的死亡CG呢!續作二代游戲的前傳和續篇都出動畫了啊,雖然2016年絕望篇和未來篇那兩部動畫說實話我并不滿意……小高是屑,但《彈丸2》是神作。
女性向的話,被人推薦了《圣歌德嘉的晚鐘》,雖然它免費,但是我遲遲沒打開,steam的游戲不就是買了/放到愿望單里就等于玩過?我自己在打《時空中的繪旅人》,隨便玩玩,太看重美術風格不好,會逐漸變成網易韭菜的形狀呢(。)
手游的話,今天編輯部群在討論過年組5排掉分王者車隊,作為不打王者、全編輯部僅剩的《哈利波特:魔法覺醒》玩家,打什么決斗不如來魁地奇·佛系玩家·我應該會奮戰在新春活動的路上。活動剛開的時候我打了騶吾輸出第一,把卡組分享到小紅書上收獲了快400個贊。
我對《哈利·波特》系列的熱愛應該要追溯到小學四年級,第一次進電影院看到十一點多就是《混血王子》的首映場,曾經有在晉江連載HP瑪麗蘇同人的黑歷史。所以《魔法覺醒》出的時候其實我非常開心,依靠多年知識積累在社團的魔法史答題環節連拿了三天第一嘿嘿嘿……后面基本邊罵邊玩,這可能就是口嫌體正直(x)
我寫第一版這段的時候剛把凱文打人柳的獎勵拿完,還不知道新活動的險惡——地精考試特級!一定不是給我準備的!是給霍格沃茨知名畢業生Tom Riddle準備的!
最后就是新年定番之每到福袋就氪金的《FGO》,2.5章的進度我至今停在開頭,爭取春節假期打完。福袋給個有用的NEW吧,求求了!
一生所愛組
這是款我有時間就會想到的游戲,之前有陣子我還刻意訓練過自己的狼人殺技藝,因為它特別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大概是在我入行做記者第三、四年的時候,我開始有意識地借助《狼人殺》開發大腦。當時陪我一起打的是報社的一位好朋友,我當時最重要的工作好友。當時我倆共同的問題是邏輯能力都沒那么強,于是就每天在一起開黑、分享經驗,還一起追綜藝《PandaKill》,一段時間后發現真的有提升、連稿子都寫得越來越好。
那時候我打狼人殺真的很厲害,記得米未出過一個狼人殺app,產品發布前先組織了一場線上比賽,選手從媒體老師、網紅還有辯手里篩選。我作為媒體代表去參加線上發布,最后表現得很好,現場還被馬老師夸打得好。就算我在一幫大神組的局里,我也是carry的,拿狼就跳拿預言家就贏拿平民就帶隊贏,甚至想去參加過狼人殺比賽。
后來,某一年春節前,我那位好朋友突然就聯系不上了。
聽報社領導說,她出事了,在家里洗澡時,天然氣還是煤氣泄漏,被送進醫院搶救。朋友圈里她的事不斷刷屏,那也是我第一次用水滴籌......接下來的每天,我都在為她祈禱,等啊等啊等了好長時間,后來得知她沒能搶救回來。她走了,我也再不打《狼人殺》了。
時間已經過了很久,我也慢慢放下了。不過,我真的很喜歡打狼人殺哈哈,今年春節應該會讓自己多打幾局,再重新找找當年的感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