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 陳瓊燁
1月29日凌晨,精銳教育(ONE.NYSE)發布公告稱,CEO兼董事長張熙因個人身體原因辭去職務,即刻生效,并非因與公司經營、政策或做法有任何分歧。
自2022年1月24日起,李曉明被任命為精銳教育CEO兼董事長,以填補因張熙辭職而產生的空缺。李曉明自2019年12月起任河南省盛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CEO。2016年12月至2019年5月,任深圳阿拉丁科技有限公司CTO。其畢業于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獲得軟件工程學士學位,主修信息技術和教育。根據雇傭協議,其年薪定為18萬美元。
張熙曾一度是精銳教育“形象代言大使”,從2016年起,精銳教育品牌LOGO變為其“學霸張”的漫畫形象,擁有“北大學霸”、“哈佛精英”人設的張熙,和精銳教育所強調的“哈佛北大精英創立”的特質高度吻合。公開資料顯示,張熙是1991年福建省高考狀元,畢業于北京大學法學專業,后進入哈佛商學院攻讀MBA,曾任英孚教育任中國區總經理。
2008年,張熙在上海創立精銳教育,在徐匯開出第一家店。盡管比新東方晚了14年,但從創立初期起,張熙就將精銳定位為“高端教育連鎖”,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他將業務重心放在“一對一”授課上,主張“因材施教”,以此規避各地教學大綱不同帶來的擴張風險,實現產品產業化經營。
成立2年后,精銳教育的腳步逐步延伸至廣州、北京。2015年之后,精銳教育擴張加速。2017年末,學習中心增至225家,此后保持每年30-50家的速度。
2018年3月28日是張熙的高光時刻,當天,精銳教育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募集約1.79億美元資金,首日收盤市值為17.6億美元。
也正是在這一年,張熙開啟激進擴張模式。8月,買下天津華英教育100%股權,借此鞏固班課業務,開拓北方市場;10月,又以7億元的價格參與收購培訓機構“巨人教育”,用以拓展中高端班組課市場、以便快速輻射全國。2020年2月,精銳教育以3.11億元收購溢米輔導,同年6月,以1.45億元收購上海優盛。
大步擴張也讓精銳教育負債累累。單以巨人教育為例,張熙為“巨人三五戰略”實現所預計的投入就高達20億元,其中一半資金計劃用于校區擴張和區域性并購。收購巨人教育也為精銳帶來大筆負債,僅在2019財年,其長短期負債共計16.68億元,較同期增加超12億元。
截至2018年8月31日、2019年8月31日和2020年8月31日的三個財年,精銳教育所得營收分別為28.63億元、39.94億元和34.39億元,凈利潤分別為-7.21億元、2.45億元、-7.3億元。
最新財報顯示,2021財年上半年,精銳教育凈虧損3.32億元,同比減少213.21%。資產負債率高達97.94%。
2021年8月31日,受疫情和“雙減”政策打擊,巨人教育因經營困難,資金鏈斷裂,正式宣告破產。同月,精銳教育因連續30個交易日內普通股最低交易價低于每股1美元,就已收到紐交所發出的退市警示函。
去年10月,一張疑似張熙朋友圈的截圖在網上流傳,根據該截圖內容,張熙發文稱,因為投資擴張太過激進,疏于投資和財務管理,特別是巨人教育收購的失敗導致了今天的結局,且著重將收購巨人教育稱為“滑鐵盧事件”。隨后,這一消息被精銳辟謠。
去年10月12日,精銳教育在美股市場暫停交易。同日,其關停國內的教育項目和學習中心,發布內部信宣布停業,并成立專項接待小組處理家長、員工欠款問題。
今年1月5日,沉寂已久的精銳教育向社會公布其最新業務動向。公告稱,自暫停業務以來,該公司一直與上海市教委就終止業務及實施新業務模式進行積極討論,未來將帶約5000名員工轉型。
根據公告,精銳教育此后將開展三大非學科業務,包括為境外學生提供在線教育和輔導服務,教授中文和數學等科目;為中國境內學生提供海外教育準備和規劃服務,還將探索與職業教育和培訓以及家庭家庭教育相關的商業機會;將智能學生證商業化,從而實時跟蹤學生出勤情況等;計劃建立一個包含VR、人工智能、區塊鏈和其他技術的智能培訓系統。
精銳教育透露,截至2022年1月,其擁有約4100萬美元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未經審計的資產約1.099億美元。
截至美東時間1月28日收盤,精銳教育股價報收3.75美元/股,下跌1.32%,總市值2423.09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