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我想回家過年是真的,不想回家也是真的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我想回家過年是真的,不想回家也是真的

對親人有愛也有嫌棄。

文 | 略大參考

編輯 | 秦安娜

可能很多人,都在心里暗暗立過誓言——明年春節絕不回家。

卻又一次次在親情的召喚下,加入返鄉大軍。想念親人、思念故鄉的情感是真切的,返回家鄉,無法即時融入的尷尬和局促,也是真實的。

春節,成為許多人磨練演技的時刻,他們嘗試學習屏蔽自我意識,進行情緒閹割,只是為了以“合格家人”的形象出現。

當疫情,以不可控的變量出現,賦予春節,就地過年的新習俗。人與故鄉的連接又會變成什么樣?

01   相親,是我回家過年最大的阻礙

對于春節要不要回家,我很糾結。

但事實是,我似乎早已下定了結論:不回家。因此,我盡力給自己尋找足夠有說服力的證據。

“老家河南那邊有疫情,還是不要給家鄉增添麻煩了吧?!?/p>

“回家需要隔離,可能還會連累家人一起隔離;如果疫情加劇,回北京后需要繼續隔離,可能會導致室友隔離;如果一旦有什么風險,同事也會被牽連在內?!?/p>

“火車途經站點太多,一旦經過疫情區,風險直線上升;高鐵相對似乎又更危險一點,還是算了吧”

隔離,隔離,隔離……當被問到過年為什么不回家,似乎再也沒有比這更正當合理的理由了,任誰聽了都得贊一句:有道理,大格局。然而借口之下,是不斷加劇的催婚聲。

回家過節的目的已經被本末倒置,每次回家的期望和欣喜,總是會被#回來見見給你安排的那個男孩子#這個話題打破。

相親從配合到逐漸佛系,積累的失望消磨掉了所有的希望。

我不想回家是真的,想回家也是真的。

網絡上到處可見春晚的消息,它作為家的符號,不斷地在新聞、朋友圈、微博出現,尤其是看到家鄉春晚那些熟悉的面孔:演小品的范軍、打魚曬網的主持人韓叫瘦、豫劇《朝陽溝》等,都逐漸喚起了我關于家鄉和春節團圓的記憶。

往年春節,我和父母會趕在年前的最后一個集市關閉之前,去購買各種年貨。有用來招待親朋好友的各種零嘴:花生、瓜子、糖果、核桃等;有辭舊迎新代表新年新氣象的各種春聯、燈籠;也有用來去串親戚的各種禮品禮物。當然,用來給小輩的紅包和從銀行換取的嶄新的壓歲錢也必不可少。

按照我們當地習俗,臨近年關,每天都有特定的事情要做。

臘月二十三,會烙豆餡火燒來祭祀灶神,把廚房中忙碌了一年的灶神送走,順便念叨著“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臘月二十四要打掃房子,一般我會被分配到戳墻角的蜘蛛網和抹桌子掃地這種事情。

我記得有一天是專門用來炸年貨的,像炸丸子、炸油餅、炸果子等。小時候這些年貨可以用來送鄰居,甚至串親戚。即便相同的東西送來送去,最后可能又轉回到自己家中,但那種親密和快樂,在相互傳遞的過程中是遞增的。

蒸饅頭也是必不可少的,烙火燒和饅頭,各有其用途。饅頭一般會出現在大年初一祭祀先人的桌案上。

大年三十是我們家最忙碌的一天。蒸粉條、包餃子、貼春聯,一家人忙的不亦樂乎。肥瘦相間的豬肉、自己制作的紅薯粉條和大蔥構成了蒸粉條的食材,蓋上籠屜,用柴火蒸制一個小時左右,肉的香味蔥的甜味粉條的粉糯感就出來了。有了蒸肉,春節的年味就出來了。

下午是貼春聯的時間,我和父親會搬著椅子或者梯子,撕掉舊的春聯,貼上新的。有時,我們會糾結于春聯有沒有貼反,是左批還是右批。

父親還可以忙里偷閑去鎮上剪個頭發,我們一直堅守著“正月里不剪頭發”的傳統。

回憶逐漸上頭,想回家的想法躍躍欲試。而徹底打消了我回家念頭的是鎮上的返鄉規定:提前三天報備返鄉日程。我掐指算了一下時間,晚了,算了。

疫情壓縮了時間,去年雙十一回家仿佛就在昨日。

春節的儀式感對我來說正在逐漸淡化。除去這個特殊的時間點,其他任何節假日時間都可以回家的。

唯一有點想念的就是回家途中彎彎曲曲的那條路、門前的那條小河和家中的小院兒。

02  疫情三年,我取消了三次春節團聚計劃

不好的預感是從天津那波疫情傳播開始的,雖然生活在北京,但我每天都很緊張地關注天津疫情進展。在我的判斷里,京津人口流動量大,如果天津中招,北京大概率也很難幸免。

如此關注疫情,是因為我原本打算春節回湖南老家。

我已經10年沒回老家過過春節了,實在太想念家里的年味。雖然已經在北京生活了十幾年,但在我的認知里,除夕就是應該晚上吃大餐、就著春晚的背景音搓麻將、12點一家人團聚舉杯、初一天亮之前起床繼續吃大餐,流程繁瑣又熱鬧,而不是除夕中午吃團圓飯,晚上吃餃子和剩菜,8點規規整整坐在電視機前面專注看春晚。

今年我終于說服了老公,回南方過春節。一是因為孩子今年3歲,身體強壯一些,應該能抵擋南方冬天的魔法攻擊;二是因為我今年夏天帶他回家待過一周,他很喜歡湖南,回北京后,也總念叨。

想到終于要帶娃體驗一把老家完整的春節流程,我提前很久就興奮起來。媽媽也早早備好了年貨,從鄉下買好了土豬肉、土雞、土鴨,把冰箱塞得滿滿的。

然后,北京疫情就開始了,最早中招的是海淀區,然后就是豐臺區,朝陽區和西城區,后來零星也有了——隔著手機屏幕,我清晰看到視頻聊天時,我媽的眉頭越鎖越緊。

我媽已經退休了,但我家不少親戚都是公職人員,對老家防疫政策摸得很清楚。隨著春節臨近,政策也越來越嚴,比如,凡是從有疫情的區縣回家的人員,都要先集中隔離7天,再居家隔離7天。我所在的朝陽區,也在本周光榮登上了那張列表。

“要不,今年就算了,明年再說吧”,在前兩天的視頻聊天里,我媽猶猶豫豫地提出了這個想法。

“好?!蔽掖饝煤芡纯?。這大概也是中年人的修養,對于有預期的壞消息,總是能夠保持足夠的淡定。

我可能也習慣疫情中的不確定。2020年春節,原本我媽打算大年初二來北京,臨出發前一晚,我判斷疫情形勢不對,給她取消了機票——事后看來,這是一個無比正確的選擇。2021年春節,我原本打算回家過年,孩子突然在臨行前發燒,又作罷。

現在看來,疫情持續了三年,我也連續三年臨時取消了春節團圓計劃。

我媽似乎比我適應得還要快。確定我不回家的當天下午,她就雷厲風行地把雞鴨年貨送到了快遞站點,因為疫情原因,想把生鮮快遞到北京,只能發順豐,還需要搞到檢疫證明。

我不知道她是如何在一個下午搞定的,總之,第二天晚上,我就收到了那只沉甸甸的大箱子。我看了下快遞單,光運費就花了160多塊。

我取消了所有的回家準備,包括采買給家人的禮物、燙頭以及收拾自己。春節又變成了一件更簡單的事情:提前幾天做好大掃除,在除夕當天,操持一頓8個菜的午餐,下午包餃子,晚上吃餃子看春晚——這些事情,我在過去幾年的“實戰中”,已經駕輕就熟。

我最后的倔強,是下單了一只可折疊的麻將桌。我想著,今年春節假期,一定要在北京組起麻將局。畢竟,對于湖南人來說,沒有麻將的春節,是不完整的。

03  一年半沒見了,想吃奶奶煎的帶魚

離家6年,今年春節是第一次在外地過年。

我在國企工作,又趕上冬奧會,單位的離京審批嚴格了一些,之前報備就行,現在需要人事主管的簽字。我父母也在國企和事業單位工作,一個在船廠,一個在海關,他們單位的要求更嚴格,如果我回家,他們需要上報,還要跟我一起隔離7天。

為了能一家人在一塊兒過年,我們做了很多設想。爸媽想過要不要多請幾天假,來北京陪我,租個民宿,一塊兒過年。但這個方案很快被否掉,我奶奶腿腳不好,走不了遠路。父母過年之后返回老家的隔離政策也很嚴格。

兜兜轉轉之后,還是我一個人在北京過年。

一開始我尋思,要不躺平吧,7天假期,刷刷劇,玩玩游戲,無聊就加個班,很快就過去了。沒想著去跟親戚、朋友聚會。我性格比較內向,很少主動約別人。更何況又是一個人在北京過年,說實話,有點恥感,感覺開口跟別人說“抱團過年”,就相當于宣告:我單身,還沒什么朋友。

但是,這件事情沒有困擾我太久。我爸跟北京所有認識的親戚,通了電話,拜了年,親戚們都向我發出了一起過年的邀請。后來同學群里,也在組織春節活動,有約打游戲的,吃火鍋的,光是滑雪項目,目前都有兩撥。留京獨自過年的同學,比我想象的多。

春節不能回家這事,我心里有一定預期,元旦假期回了趟家。但那次只見了爸媽,沒看到奶奶。奶奶還在二叔家。2020年十一過后,我就沒見過奶奶了,已經有一年半的時間,我很想她。

父母工作忙,一直到上大學前,生活上照料我的都是奶奶居多。離家之后,見奶奶的次數很少了。她腿不好,不能長時間走路,只來北京看我一次。而且那次,她非要去長城,可能也是她的一個念想吧,即便走不了幾個石階,也想去看看,爬一爬。

我離家上學之后,奶奶經常去二叔家,照顧弟弟。聽我媽提過幾次,我這一輩四個孩子,奶奶看我的時間最長,一直看到我上大學。二嬸有第二個孩子,也就是我弟弟,奶奶也是過去伺候完月子,又回來看我。

關于我獨自在北京過年這事兒,爸爸媽媽做了很多準備。發快遞給送年夜飯,有海參、有排骨、炒雞,凍餃子都是我喜歡吃的。但是,春節最想吃奶奶做的煎帶魚。她選窄條的帶魚,不裹面糊,用電餅鐺煎,特別好吃。

隨著美食一塊兒來的,還有送給親戚們的家鄉特產,父母也幫我備好了。家里人都知道,我除了學習好一些,沒什么特長。生活起居,人情世故都不是很了解。這些事情小的時候靠奶奶照料,大了就是父母提點。

年前,我往家里發了兩個快遞,一個是給奶奶買的筋膜槍,讓她用來按摩腿的。工作之后給奶奶買的禮品都是按摩腿的,有捶腿神器、電極理療儀、熱敷足療機等等。我希望她能多走幾步路,多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而不是養完兒子、女兒,又要照顧孫子孫女。

另一個是稻香村,據我媽說,奶奶現在特別愛吃甜食,每天吃糖,他們說她是“糖精”。我猜是每天總要吃藥,嘴里苦,所以喜歡吃甜的吧。

前幾天視頻的時候,奶奶說筋膜槍特別好用,尤其是按摩左腿筋包的時候。聽她的形容,感覺按摩一次,她就能健步如飛了,比商品描述詳情都夸張。應該是有“愛的濾鏡”的功效加持。

我自己也用過筋膜槍,沒覺得有什么特別的,但還是想給奶奶買。人有時候,就是會追求一些不切實際的“醫學奇跡”,然后為此繳納一些智商稅。愛的供養,就是沒有道理可言啊。

04  因為還債,兩年未回家過年

橫亙在我回家面前的最大障礙,是錢。

我是自由職業,好處是多干多得,有時候收入還不錯,比同齡的上班族要高。但這也意味著手??谕?。我現在每月要還六、七千的信用卡賬單,還有租房和生活開銷,一個月不掙到九千塊,根本撐不住。如果回家,意味著我至少小半個月沒收入,受不了。

我還在還債。替我媽還。我上大學時,她因為投資失敗,以我的名義辦了多張信用卡套現還債。市面上所有耳熟能詳的網貸平臺,我都欠過。畢業時,別人都是高高興興開始新生活,我卻背著小5萬塊的債務。

我當時每個月都得還2000塊。這筆錢,是我再難也要掙到的。

欠過錢的人都知道,債務就像滾雪球,滾到一定程度,欠款會越還越多,有一個月沒還上,就會引發連鎖反應——我剛參加工作那會不知道,工作不努力,花錢也大手大腳,結果發現,不但債務沒少,我自己還得去借錢,用作日常開銷。

現在我已經掌握好收支平衡了。但也沒攢下什么錢。我的想法是:債務沒清空,我就不回家。

從2020年3月開始參加工作,我就沒回過家。其實我也想家。最近身邊的朋友都在追一部電視劇,叫《開端》。看著他們追劇,我更想家了。我以前不看電視劇,但2020年疫情在家的三個月,我每天都躺在床上和我媽追劇,幾乎看遍了所有經典的劇。

現在想想,那三個月還是挺美的。

同樣勾起我思鄉情緒的,還有前些天老板買的豬頭肉,這是我爸最愛吃的菜。我爸是星級酒店的大廚,什么佛跳墻、開水白菜他都會做。但他不喜歡吃這些,就愛吃菜市場賣的豬頭肉。

我還有一個親妹妹。兩年前我離開家時,她剛上小學六年級。我媽給她買了一款能用微信的手表,平時有什么事,她都會用微信和我說。那時候她的微信好友里只有我一個人,現在她上了初中,有了自己的圈子,微信里新加了十幾個同學,跟我聊天的時間也明顯少了。

我當然希望見到他們,但不是以現在這副模樣。

在我老家,年輕人回家過年,都習慣給家人買一大堆禮物,聚會時也都會炫耀自己今年賺了多少錢。其實我這一年,也賺了十幾萬,但卡里的余額,常年不超過1000塊。我知道家人不會嫌棄,但我還是希望自己見到他們的時候,能夠更光鮮一點。

對于未來我還是挺有信心的。我算過,按照現在的進度,再過4個月,我就能把債都還清了。明年春節,我一定要回家去,熱熱鬧鬧過個大年。

當然,今年雖然是一個人過年,我也沒打算湊合。我已經提前訂好了一間中高端酒店和一桌子菜,除夕那天父母一定會和我視頻,我希望他們看到自己的兒子過得還不錯。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我想回家過年是真的,不想回家也是真的

對親人有愛也有嫌棄。

文 | 略大參考

編輯 | 秦安娜

可能很多人,都在心里暗暗立過誓言——明年春節絕不回家。

卻又一次次在親情的召喚下,加入返鄉大軍。想念親人、思念故鄉的情感是真切的,返回家鄉,無法即時融入的尷尬和局促,也是真實的。

春節,成為許多人磨練演技的時刻,他們嘗試學習屏蔽自我意識,進行情緒閹割,只是為了以“合格家人”的形象出現。

當疫情,以不可控的變量出現,賦予春節,就地過年的新習俗。人與故鄉的連接又會變成什么樣?

01   相親,是我回家過年最大的阻礙

對于春節要不要回家,我很糾結。

但事實是,我似乎早已下定了結論:不回家。因此,我盡力給自己尋找足夠有說服力的證據。

“老家河南那邊有疫情,還是不要給家鄉增添麻煩了吧?!?/p>

“回家需要隔離,可能還會連累家人一起隔離;如果疫情加劇,回北京后需要繼續隔離,可能會導致室友隔離;如果一旦有什么風險,同事也會被牽連在內。”

“火車途經站點太多,一旦經過疫情區,風險直線上升;高鐵相對似乎又更危險一點,還是算了吧”

隔離,隔離,隔離……當被問到過年為什么不回家,似乎再也沒有比這更正當合理的理由了,任誰聽了都得贊一句:有道理,大格局。然而借口之下,是不斷加劇的催婚聲。

回家過節的目的已經被本末倒置,每次回家的期望和欣喜,總是會被#回來見見給你安排的那個男孩子#這個話題打破。

相親從配合到逐漸佛系,積累的失望消磨掉了所有的希望。

我不想回家是真的,想回家也是真的。

網絡上到處可見春晚的消息,它作為家的符號,不斷地在新聞、朋友圈、微博出現,尤其是看到家鄉春晚那些熟悉的面孔:演小品的范軍、打魚曬網的主持人韓叫瘦、豫劇《朝陽溝》等,都逐漸喚起了我關于家鄉和春節團圓的記憶。

往年春節,我和父母會趕在年前的最后一個集市關閉之前,去購買各種年貨。有用來招待親朋好友的各種零嘴:花生、瓜子、糖果、核桃等;有辭舊迎新代表新年新氣象的各種春聯、燈籠;也有用來去串親戚的各種禮品禮物。當然,用來給小輩的紅包和從銀行換取的嶄新的壓歲錢也必不可少。

按照我們當地習俗,臨近年關,每天都有特定的事情要做。

臘月二十三,會烙豆餡火燒來祭祀灶神,把廚房中忙碌了一年的灶神送走,順便念叨著“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臘月二十四要打掃房子,一般我會被分配到戳墻角的蜘蛛網和抹桌子掃地這種事情。

我記得有一天是專門用來炸年貨的,像炸丸子、炸油餅、炸果子等。小時候這些年貨可以用來送鄰居,甚至串親戚。即便相同的東西送來送去,最后可能又轉回到自己家中,但那種親密和快樂,在相互傳遞的過程中是遞增的。

蒸饅頭也是必不可少的,烙火燒和饅頭,各有其用途。饅頭一般會出現在大年初一祭祀先人的桌案上。

大年三十是我們家最忙碌的一天。蒸粉條、包餃子、貼春聯,一家人忙的不亦樂乎。肥瘦相間的豬肉、自己制作的紅薯粉條和大蔥構成了蒸粉條的食材,蓋上籠屜,用柴火蒸制一個小時左右,肉的香味蔥的甜味粉條的粉糯感就出來了。有了蒸肉,春節的年味就出來了。

下午是貼春聯的時間,我和父親會搬著椅子或者梯子,撕掉舊的春聯,貼上新的。有時,我們會糾結于春聯有沒有貼反,是左批還是右批。

父親還可以忙里偷閑去鎮上剪個頭發,我們一直堅守著“正月里不剪頭發”的傳統。

回憶逐漸上頭,想回家的想法躍躍欲試。而徹底打消了我回家念頭的是鎮上的返鄉規定:提前三天報備返鄉日程。我掐指算了一下時間,晚了,算了。

疫情壓縮了時間,去年雙十一回家仿佛就在昨日。

春節的儀式感對我來說正在逐漸淡化。除去這個特殊的時間點,其他任何節假日時間都可以回家的。

唯一有點想念的就是回家途中彎彎曲曲的那條路、門前的那條小河和家中的小院兒。

02  疫情三年,我取消了三次春節團聚計劃

不好的預感是從天津那波疫情傳播開始的,雖然生活在北京,但我每天都很緊張地關注天津疫情進展。在我的判斷里,京津人口流動量大,如果天津中招,北京大概率也很難幸免。

如此關注疫情,是因為我原本打算春節回湖南老家。

我已經10年沒回老家過過春節了,實在太想念家里的年味。雖然已經在北京生活了十幾年,但在我的認知里,除夕就是應該晚上吃大餐、就著春晚的背景音搓麻將、12點一家人團聚舉杯、初一天亮之前起床繼續吃大餐,流程繁瑣又熱鬧,而不是除夕中午吃團圓飯,晚上吃餃子和剩菜,8點規規整整坐在電視機前面專注看春晚。

今年我終于說服了老公,回南方過春節。一是因為孩子今年3歲,身體強壯一些,應該能抵擋南方冬天的魔法攻擊;二是因為我今年夏天帶他回家待過一周,他很喜歡湖南,回北京后,也總念叨。

想到終于要帶娃體驗一把老家完整的春節流程,我提前很久就興奮起來。媽媽也早早備好了年貨,從鄉下買好了土豬肉、土雞、土鴨,把冰箱塞得滿滿的。

然后,北京疫情就開始了,最早中招的是海淀區,然后就是豐臺區,朝陽區和西城區,后來零星也有了——隔著手機屏幕,我清晰看到視頻聊天時,我媽的眉頭越鎖越緊。

我媽已經退休了,但我家不少親戚都是公職人員,對老家防疫政策摸得很清楚。隨著春節臨近,政策也越來越嚴,比如,凡是從有疫情的區縣回家的人員,都要先集中隔離7天,再居家隔離7天。我所在的朝陽區,也在本周光榮登上了那張列表。

“要不,今年就算了,明年再說吧”,在前兩天的視頻聊天里,我媽猶猶豫豫地提出了這個想法。

“好。”我答應得很痛快。這大概也是中年人的修養,對于有預期的壞消息,總是能夠保持足夠的淡定。

我可能也習慣疫情中的不確定。2020年春節,原本我媽打算大年初二來北京,臨出發前一晚,我判斷疫情形勢不對,給她取消了機票——事后看來,這是一個無比正確的選擇。2021年春節,我原本打算回家過年,孩子突然在臨行前發燒,又作罷。

現在看來,疫情持續了三年,我也連續三年臨時取消了春節團圓計劃。

我媽似乎比我適應得還要快。確定我不回家的當天下午,她就雷厲風行地把雞鴨年貨送到了快遞站點,因為疫情原因,想把生鮮快遞到北京,只能發順豐,還需要搞到檢疫證明。

我不知道她是如何在一個下午搞定的,總之,第二天晚上,我就收到了那只沉甸甸的大箱子。我看了下快遞單,光運費就花了160多塊。

我取消了所有的回家準備,包括采買給家人的禮物、燙頭以及收拾自己。春節又變成了一件更簡單的事情:提前幾天做好大掃除,在除夕當天,操持一頓8個菜的午餐,下午包餃子,晚上吃餃子看春晚——這些事情,我在過去幾年的“實戰中”,已經駕輕就熟。

我最后的倔強,是下單了一只可折疊的麻將桌。我想著,今年春節假期,一定要在北京組起麻將局。畢竟,對于湖南人來說,沒有麻將的春節,是不完整的。

03  一年半沒見了,想吃奶奶煎的帶魚

離家6年,今年春節是第一次在外地過年。

我在國企工作,又趕上冬奧會,單位的離京審批嚴格了一些,之前報備就行,現在需要人事主管的簽字。我父母也在國企和事業單位工作,一個在船廠,一個在海關,他們單位的要求更嚴格,如果我回家,他們需要上報,還要跟我一起隔離7天。

為了能一家人在一塊兒過年,我們做了很多設想。爸媽想過要不要多請幾天假,來北京陪我,租個民宿,一塊兒過年。但這個方案很快被否掉,我奶奶腿腳不好,走不了遠路。父母過年之后返回老家的隔離政策也很嚴格。

兜兜轉轉之后,還是我一個人在北京過年。

一開始我尋思,要不躺平吧,7天假期,刷刷劇,玩玩游戲,無聊就加個班,很快就過去了。沒想著去跟親戚、朋友聚會。我性格比較內向,很少主動約別人。更何況又是一個人在北京過年,說實話,有點恥感,感覺開口跟別人說“抱團過年”,就相當于宣告:我單身,還沒什么朋友。

但是,這件事情沒有困擾我太久。我爸跟北京所有認識的親戚,通了電話,拜了年,親戚們都向我發出了一起過年的邀請。后來同學群里,也在組織春節活動,有約打游戲的,吃火鍋的,光是滑雪項目,目前都有兩撥。留京獨自過年的同學,比我想象的多。

春節不能回家這事,我心里有一定預期,元旦假期回了趟家。但那次只見了爸媽,沒看到奶奶。奶奶還在二叔家。2020年十一過后,我就沒見過奶奶了,已經有一年半的時間,我很想她。

父母工作忙,一直到上大學前,生活上照料我的都是奶奶居多。離家之后,見奶奶的次數很少了。她腿不好,不能長時間走路,只來北京看我一次。而且那次,她非要去長城,可能也是她的一個念想吧,即便走不了幾個石階,也想去看看,爬一爬。

我離家上學之后,奶奶經常去二叔家,照顧弟弟。聽我媽提過幾次,我這一輩四個孩子,奶奶看我的時間最長,一直看到我上大學。二嬸有第二個孩子,也就是我弟弟,奶奶也是過去伺候完月子,又回來看我。

關于我獨自在北京過年這事兒,爸爸媽媽做了很多準備。發快遞給送年夜飯,有海參、有排骨、炒雞,凍餃子都是我喜歡吃的。但是,春節最想吃奶奶做的煎帶魚。她選窄條的帶魚,不裹面糊,用電餅鐺煎,特別好吃。

隨著美食一塊兒來的,還有送給親戚們的家鄉特產,父母也幫我備好了。家里人都知道,我除了學習好一些,沒什么特長。生活起居,人情世故都不是很了解。這些事情小的時候靠奶奶照料,大了就是父母提點。

年前,我往家里發了兩個快遞,一個是給奶奶買的筋膜槍,讓她用來按摩腿的。工作之后給奶奶買的禮品都是按摩腿的,有捶腿神器、電極理療儀、熱敷足療機等等。我希望她能多走幾步路,多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而不是養完兒子、女兒,又要照顧孫子孫女。

另一個是稻香村,據我媽說,奶奶現在特別愛吃甜食,每天吃糖,他們說她是“糖精”。我猜是每天總要吃藥,嘴里苦,所以喜歡吃甜的吧。

前幾天視頻的時候,奶奶說筋膜槍特別好用,尤其是按摩左腿筋包的時候。聽她的形容,感覺按摩一次,她就能健步如飛了,比商品描述詳情都夸張。應該是有“愛的濾鏡”的功效加持。

我自己也用過筋膜槍,沒覺得有什么特別的,但還是想給奶奶買。人有時候,就是會追求一些不切實際的“醫學奇跡”,然后為此繳納一些智商稅。愛的供養,就是沒有道理可言啊。

04  因為還債,兩年未回家過年

橫亙在我回家面前的最大障礙,是錢。

我是自由職業,好處是多干多得,有時候收入還不錯,比同齡的上班族要高。但這也意味著手??谕?。我現在每月要還六、七千的信用卡賬單,還有租房和生活開銷,一個月不掙到九千塊,根本撐不住。如果回家,意味著我至少小半個月沒收入,受不了。

我還在還債。替我媽還。我上大學時,她因為投資失敗,以我的名義辦了多張信用卡套現還債。市面上所有耳熟能詳的網貸平臺,我都欠過。畢業時,別人都是高高興興開始新生活,我卻背著小5萬塊的債務。

我當時每個月都得還2000塊。這筆錢,是我再難也要掙到的。

欠過錢的人都知道,債務就像滾雪球,滾到一定程度,欠款會越還越多,有一個月沒還上,就會引發連鎖反應——我剛參加工作那會不知道,工作不努力,花錢也大手大腳,結果發現,不但債務沒少,我自己還得去借錢,用作日常開銷。

現在我已經掌握好收支平衡了。但也沒攢下什么錢。我的想法是:債務沒清空,我就不回家。

從2020年3月開始參加工作,我就沒回過家。其實我也想家。最近身邊的朋友都在追一部電視劇,叫《開端》。看著他們追劇,我更想家了。我以前不看電視劇,但2020年疫情在家的三個月,我每天都躺在床上和我媽追劇,幾乎看遍了所有經典的劇。

現在想想,那三個月還是挺美的。

同樣勾起我思鄉情緒的,還有前些天老板買的豬頭肉,這是我爸最愛吃的菜。我爸是星級酒店的大廚,什么佛跳墻、開水白菜他都會做。但他不喜歡吃這些,就愛吃菜市場賣的豬頭肉。

我還有一個親妹妹。兩年前我離開家時,她剛上小學六年級。我媽給她買了一款能用微信的手表,平時有什么事,她都會用微信和我說。那時候她的微信好友里只有我一個人,現在她上了初中,有了自己的圈子,微信里新加了十幾個同學,跟我聊天的時間也明顯少了。

我當然希望見到他們,但不是以現在這副模樣。

在我老家,年輕人回家過年,都習慣給家人買一大堆禮物,聚會時也都會炫耀自己今年賺了多少錢。其實我這一年,也賺了十幾萬,但卡里的余額,常年不超過1000塊。我知道家人不會嫌棄,但我還是希望自己見到他們的時候,能夠更光鮮一點。

對于未來我還是挺有信心的。我算過,按照現在的進度,再過4個月,我就能把債都還清了。明年春節,我一定要回家去,熱熱鬧鬧過個大年。

當然,今年雖然是一個人過年,我也沒打算湊合。我已經提前訂好了一間中高端酒店和一桌子菜,除夕那天父母一定會和我視頻,我希望他們看到自己的兒子過得還不錯。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綦江县| 南安市| 虞城县| 桂林市| 麻城市| 巴马| 西林县| 鲜城| 江都市| 民勤县| 中西区| 广州市| 图木舒克市| 松滋市| 石首市| 南京市| 蛟河市| 临江市| 宿州市| 陆河县| 胶州市| 新化县| 高青县| 高邑县| 图木舒克市| 石棉县| 宣威市| 黄石市| 牡丹江市| 张家口市| 泾源县| 泸定县| 张掖市| 青浦区| 师宗县| 黄浦区| 蛟河市| 开鲁县| 汉沽区| 曲麻莱县| 阿瓦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