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寧德時代最狠對手來了:開盤暴漲,市值一度7500億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寧德時代最狠對手來了:開盤暴漲,市值一度7500億

LG新能源為何如此火爆?

文|投資界PEdaily

開年最大IPO誕生。

今日(1月27日),韓國電池制造商LG新能源正式在韓交所上市,募集680億人民幣,締造了韓國史上規模最大IPO。上市首日,LG新能源暴漲99%,市值一度達7500億人民幣,一舉成為韓國第三大上市公司。截至發稿,市值回落至5800億。

這是寧德時代最強勁的對手。脫胎于歷史悠久的LG集團,LG新能源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寧德時代完全壓制,但在2020年開始打入特斯拉供應鏈全角的拿下了來自上海超級工廠的巨額訂單,勢頭變得兇猛。LG新能源CEO權英壽放言,將在全球市場份額超過寧德時代,成為全球第一。

電池江湖風起云涌,背后是我們正在進入一個電氣時代。而電池堪稱新時代的基礎設施,誰能掌握話語權,誰就有機會成為下一個世界首富。所以我們看到,2021年國內動力電池領域誕生了一筆筆大額融資,涌現了蜂巢能源、中航鋰電、氫晨新能源等超級獨角獸。一時間,有頭有臉的VC/PE都在投動力電池企業。這是一條關乎國運、關乎未來的超級賽道。

從化妝品起家,電池霸主來了,市值一度7500億市值

LG新能源的故事,離不開背后的全球巨無霸——LG集團。

1947年,LG集團的前身——樂喜化學工業會社由具仁會創辦,最初僅生產化妝品。隨后的幾十年內,LG逐漸成長為一家覆蓋化學能源、電子電器、通訊服務的國際巨頭。其中,化學能源業務是LG的重中之重。

上世紀90年代,鋰離子電池正式誕生,并率先被日本索尼集團應用至移動電話等電子設備中。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LG自然不愿錯過,于是決定讓化學事業部展開研究。但由于缺乏電池相關的專業人才,以及尋求與日企的合作受挫,直到1999年LG化學才實現鋰電池量產。

然而,遙遙無期的回報,讓電池業務的去留一度成為了LG內部爭議的焦點。最終,在2001年的一次管理會上,LG第三代掌門人具本茂表態:“我認為繼續電池事業是正確的。抱著必成的信念重新開始。不放棄,向遠看,更專注研發。”

在具本茂的帶領下,LG化學的電池業務走上正軌。進入21世紀后,多家車企開始探索電動汽車,LG化學也開始布局鋰離子動力電池。他們先是在2007年拿下了本土車企現代汽車的訂單;后又成為通用汽車電動汽車項目Volt的電池供應商,至此LG化學在汽車領域的局面徹底打開。

這時,一位至關重要的人物出現,他便是具本茂胞弟具本綾的長子——具光謨,也正是LG現任掌門人。畢業于羅切斯特理工學院,具光謨在2006年進入LG電子擔任高級經理,后于2015年晉升為高管。三年之后,40歲的具光謨當選為LG新一任會長,成為第四代掌門人。

在具光謨就任之前,LG化學的電池業務遭受到寧德時代的強烈沖擊,為此他一上任就開始了更為激進的擴張政策。在他的主導下,LG化學先是于2018年11月聘請了原3M公司首席副董事長辛學喆擔任副董事長,這也是公司史上第一次從外部引進高管;隨后又制定了一項計劃,比如2020年前投入1.2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72.6億元)擴建在中國南京的電池生產線,以應對圓柱型電池全球需求量的增加。

同樣是在具光謨的力主之下,LG化學在2020年12月1日迎來里程碑——LG新能成立,實現了化學電池業務的拆分。

此后,LG新能源開始踏上IPO之路。去年6月,LG新能源就向韓國證券交易所提交了上市申請,并計劃于年底完成上市。但意外來了——兩個月后,由于裝載其電池的通用汽車存在起火風險而被召回,導致LG新能源的上市計劃被迫暫停。

直到去年10月,LG新能源向通用汽車支付了19億美元的巨額賠款后,才重新恢復了IPO進程。受到通用汽車電池風波的影響,LG新能源高層發生了人事震動,由LG集團副會長權英壽接替金鐘現出任CEO,負責重啟后的IPO事宜。最終,LG新能源在今年年初通過了IPO申請。

IPO前夕,LG新能源累計認購額高達114.06萬億韓元,認購人數則為驚人的442.4萬,雙雙創下韓國最高紀錄。今天,LG新能源正式IPO敲鐘,發行價為3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601元),開盤暴漲99%,開盤市值高達約7500億元人民幣,一舉成為僅次于三星電子的韓國第二大上市公司。

宣戰寧德時代:要做全球第一,曾毓群最大的對手

LG新能源為何如此火爆?

早在分拆獨立之初,LG新能源就展現了雄心壯志,表示2021年預計銷售額為13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767億元),并計劃在2024年實現銷售額超過30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770億元),成為全球領先的能源方案提供商。

而招股書披露,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LG新能源同年已實現收入13.4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710.34億元),同比增長63.3%,顯然已超過此前公司定下的年度目標。

但值得注意的是,虧損仍是LG新能源繞不開的話題。招股書顯示,LG新能源2019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分別為-0.43萬億、-0.45萬億和0.86萬億韓元。這也意味著,不到三年的時間,LG新能源已虧掉近50億元人民幣。不過好在,2021年前三季度,LG新能源的毛利率均為正,或將有望實現年度盈利。

從2020年開始,LG新能源成功打入特斯拉供應鏈, 拿下了來自上海超級工廠的Model 3和Model Y的巨額訂單。此外,LG新能源其他重要客戶還包括福特、大眾、奧迪、戴姆勒、雷諾、捷豹、保時捷等國外知名車企。

坐擁眾多歐美客戶,恰恰正是LG新能源的底氣所在。今年1月初,LG新能源CEO權英壽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豪言,“我們手中積壓了大量訂單,預計將在全球市場份額超過寧德時代,成為全球第一。”

他直言,寧德時代對中國客戶的高度依賴是一個弱點,“在爭取歐洲和美國的全球客戶方面,我們處于領先地位。”

權英壽選擇宣戰寧德時代,原因在于后者已經連續登頂多年,是LG新能源最想擊敗的對手。

從市值來看,寧德時代最新市值高達1.4萬億元,是LG新能源的兩倍之多,顯然二者規模還不在一個量級。另據調研機構SNE數據顯示,寧德時代去年1月份-11月份的動力電池市場供應79.8GWh,占有率高達31.8%,位列第一;而LG新能源則為51.5GWh,市占率20.5%,兩者相差約11個百分點。

此外,LG新能源最新產能規劃,是從2021年的150GWh增加到2025年的430GWh;而公開資料顯示,寧德時代2025年前的規劃產能則已接近600GWh。

當然,寧德時代并非不可挑戰。1月12日,LG新能源與澳大利亞鋰礦商Liontown Resources簽署了為期5年的采購訂單。按照雙方簽署的合同,從2024年開始,Liontown將給LG供應10萬干噸/年的鋰輝石精礦,最終合共供應70萬干噸,可足夠為250萬輛電動汽車生產電池。

面對挑釁,萬億“寧王”掀起反擊戰。今年1月7日,寧德時代與國內最大的三元正極材料供應商容百科技簽訂長期供貨協議,根據協議約定,寧德時代預計在2022年向容百科技采購高鎳三元正極材料數量約10萬噸。隨后,寧德時代又發布了換電品牌EVOGO,正式進軍換電領域,并且換電產品將面向全部車企。

實際上,曾毓群同樣清楚寧德時代身邊群狼環伺。早在2017年,他就已意識到競爭的激烈,曾在內部郵件中提醒員工,當大家躺在政策的溫床上睡大覺時,競爭對手正在面臨生死關頭玩命的干,“消極、短視的行為最終帶來的一定是事業的失敗、人生的失敗,而集體短視會影響公司的進步并最終造成公司的失敗。”

如今,寧德時代已經迎來了一位超級對手,全球電池江湖的巔峰對決拉開了帷幕。

VC/PE大舉殺入,這條賽道大爆發,下一個世界首富在這里

LG新能源的上市和寧德時代萬億市值,堪稱全球動力電池產業大爆發的縮影。

2021年以來,國內動力電池領域的融資可謂瘋狂。先來看看新晉超級獨角獸蜂巢能源:今年1月今年1月17日,海亮股份以3.22億元增資蜂巢能源,占比0.7%,以此計算蜂巢能源的估值達到了驚人的460億。

而從去年2月至今,不到一年的時間里,蜂巢能源已經連續獲得了5輪融資。去年2月下旬,蜂巢能源獲得35億元A輪融資,一個月后獲得A+輪,7月,蜂巢能源獲得102.8億元的B輪融資,投后估值為360億元,到了12月,B+輪融資到位。這樣馬不停蹄的節奏,正是動力電池火爆的冰山一角。

蜂巢能源董事長兼CEO楊紅新曾在A輪融資簽約儀式上透露,在A輪融資過程中,很多機構沒有分配到想要的足夠額度。

蜂巢能源執行副總裁王志坤透露了更多融資細節:“事實上,有超過100多家機構主動找到我們,要求投資蜂巢能源。”他介紹,蜂巢能源在5月舉辦了投資說明會,6月底就基本上確定了投資機構的名單。但到了7月,還有很多投資機構上門想要投資的額度,蜂巢能源考慮到團隊要靜下心來,應該做好融資的收尾。

百億融資在這個賽道并不少見。2021年9月,中航鋰電完成了120億股權融資;此外,發明了全球第一款固態鋰陶瓷電池的輝能科技完成3.26億美元新一輪融資;主攻高性能磷酸鐵材料產業化開發的林立新能源也在去年剛剛獲投。

現在,幾乎有頭有臉的VC/PE都在投動力電池。過去一年間,包括紅杉中國、深創投、IDG資本、高瓴創投、君聯資本、春華資本、凱輝基金、光速中國、軟銀中國等在內的數十家VC/PE機構,以及寧德時代、長城汽車、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廣投資本等產業基金都將觸角伸向了動力電池賽道。

與此同時,比亞迪也來勢洶洶,在2020年3月正式推出刀片電池后,接連落地動力電池基地,并計劃在2022年—2023年分拆比亞迪動力電池業務上市。這意味,電池江湖又要迎來一個超級IPO。

為什么動力電池如此火爆?究其原因,一是雙碳背景下,汽車產業轉型的必然需求——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材料;二是儲能行業的崛起,使得動力電池市場的直線上升。

正如市場流傳著一種說法,誰能解決電池儲能瓶頸,誰就有機會成為下一個世界首富。

就連硬科技投資人也在朋友圈感慨:“今天不布局新能源的核心環節(新材料),就相當于二十年前看不上房地產。”

這是一場關乎未來的能源安全保衛戰。不久前,一則極具風向標的消息出爐——我國要把促進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積極有序發展光能源、硅能源、氫能源、可再生能源;要加大力度規劃建設以大型風光電基地為基礎的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

眼下,當碳中和概念持續席卷創投圈,新能源正在一二級市場集體大爆發。本周,光伏巨頭晶科能源正式登陸科創板,上市首日暴漲111%,市值突破千億大關;此外,還有一些二級市場標的,因為切入新能源領域,股價實現了暴漲。回到一級市場,這片廣闊天地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有作為”。

這也是一條關乎國運的賽道。華東一位本土機構的創始人曾感嘆,“能源是比半導體更為重要的軍備競賽,因為半導體是決定我們過得好不好的問題,而能源則決定了我們能不能過得下去。”我們所有人,正站在一個歷史轉折點。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LG

4k
  • 通用汽車接近退出美國密歇根州合資電池廠,LG新能源將斥資20億美元收購股權
  • 韓國今起全面恢復股票賣空機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寧德時代最狠對手來了:開盤暴漲,市值一度7500億

LG新能源為何如此火爆?

文|投資界PEdaily

開年最大IPO誕生。

今日(1月27日),韓國電池制造商LG新能源正式在韓交所上市,募集680億人民幣,締造了韓國史上規模最大IPO。上市首日,LG新能源暴漲99%,市值一度達7500億人民幣,一舉成為韓國第三大上市公司。截至發稿,市值回落至5800億。

這是寧德時代最強勁的對手。脫胎于歷史悠久的LG集團,LG新能源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寧德時代完全壓制,但在2020年開始打入特斯拉供應鏈全角的拿下了來自上海超級工廠的巨額訂單,勢頭變得兇猛。LG新能源CEO權英壽放言,將在全球市場份額超過寧德時代,成為全球第一。

電池江湖風起云涌,背后是我們正在進入一個電氣時代。而電池堪稱新時代的基礎設施,誰能掌握話語權,誰就有機會成為下一個世界首富。所以我們看到,2021年國內動力電池領域誕生了一筆筆大額融資,涌現了蜂巢能源、中航鋰電、氫晨新能源等超級獨角獸。一時間,有頭有臉的VC/PE都在投動力電池企業。這是一條關乎國運、關乎未來的超級賽道。

從化妝品起家,電池霸主來了,市值一度7500億市值

LG新能源的故事,離不開背后的全球巨無霸——LG集團。

1947年,LG集團的前身——樂喜化學工業會社由具仁會創辦,最初僅生產化妝品。隨后的幾十年內,LG逐漸成長為一家覆蓋化學能源、電子電器、通訊服務的國際巨頭。其中,化學能源業務是LG的重中之重。

上世紀90年代,鋰離子電池正式誕生,并率先被日本索尼集團應用至移動電話等電子設備中。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LG自然不愿錯過,于是決定讓化學事業部展開研究。但由于缺乏電池相關的專業人才,以及尋求與日企的合作受挫,直到1999年LG化學才實現鋰電池量產。

然而,遙遙無期的回報,讓電池業務的去留一度成為了LG內部爭議的焦點。最終,在2001年的一次管理會上,LG第三代掌門人具本茂表態:“我認為繼續電池事業是正確的。抱著必成的信念重新開始。不放棄,向遠看,更專注研發。”

在具本茂的帶領下,LG化學的電池業務走上正軌。進入21世紀后,多家車企開始探索電動汽車,LG化學也開始布局鋰離子動力電池。他們先是在2007年拿下了本土車企現代汽車的訂單;后又成為通用汽車電動汽車項目Volt的電池供應商,至此LG化學在汽車領域的局面徹底打開。

這時,一位至關重要的人物出現,他便是具本茂胞弟具本綾的長子——具光謨,也正是LG現任掌門人。畢業于羅切斯特理工學院,具光謨在2006年進入LG電子擔任高級經理,后于2015年晉升為高管。三年之后,40歲的具光謨當選為LG新一任會長,成為第四代掌門人。

在具光謨就任之前,LG化學的電池業務遭受到寧德時代的強烈沖擊,為此他一上任就開始了更為激進的擴張政策。在他的主導下,LG化學先是于2018年11月聘請了原3M公司首席副董事長辛學喆擔任副董事長,這也是公司史上第一次從外部引進高管;隨后又制定了一項計劃,比如2020年前投入1.2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72.6億元)擴建在中國南京的電池生產線,以應對圓柱型電池全球需求量的增加。

同樣是在具光謨的力主之下,LG化學在2020年12月1日迎來里程碑——LG新能成立,實現了化學電池業務的拆分。

此后,LG新能源開始踏上IPO之路。去年6月,LG新能源就向韓國證券交易所提交了上市申請,并計劃于年底完成上市。但意外來了——兩個月后,由于裝載其電池的通用汽車存在起火風險而被召回,導致LG新能源的上市計劃被迫暫停。

直到去年10月,LG新能源向通用汽車支付了19億美元的巨額賠款后,才重新恢復了IPO進程。受到通用汽車電池風波的影響,LG新能源高層發生了人事震動,由LG集團副會長權英壽接替金鐘現出任CEO,負責重啟后的IPO事宜。最終,LG新能源在今年年初通過了IPO申請。

IPO前夕,LG新能源累計認購額高達114.06萬億韓元,認購人數則為驚人的442.4萬,雙雙創下韓國最高紀錄。今天,LG新能源正式IPO敲鐘,發行價為3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601元),開盤暴漲99%,開盤市值高達約7500億元人民幣,一舉成為僅次于三星電子的韓國第二大上市公司。

宣戰寧德時代:要做全球第一,曾毓群最大的對手

LG新能源為何如此火爆?

早在分拆獨立之初,LG新能源就展現了雄心壯志,表示2021年預計銷售額為13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767億元),并計劃在2024年實現銷售額超過30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770億元),成為全球領先的能源方案提供商。

而招股書披露,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LG新能源同年已實現收入13.4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710.34億元),同比增長63.3%,顯然已超過此前公司定下的年度目標。

但值得注意的是,虧損仍是LG新能源繞不開的話題。招股書顯示,LG新能源2019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分別為-0.43萬億、-0.45萬億和0.86萬億韓元。這也意味著,不到三年的時間,LG新能源已虧掉近50億元人民幣。不過好在,2021年前三季度,LG新能源的毛利率均為正,或將有望實現年度盈利。

從2020年開始,LG新能源成功打入特斯拉供應鏈, 拿下了來自上海超級工廠的Model 3和Model Y的巨額訂單。此外,LG新能源其他重要客戶還包括福特、大眾、奧迪、戴姆勒、雷諾、捷豹、保時捷等國外知名車企。

坐擁眾多歐美客戶,恰恰正是LG新能源的底氣所在。今年1月初,LG新能源CEO權英壽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豪言,“我們手中積壓了大量訂單,預計將在全球市場份額超過寧德時代,成為全球第一。”

他直言,寧德時代對中國客戶的高度依賴是一個弱點,“在爭取歐洲和美國的全球客戶方面,我們處于領先地位。”

權英壽選擇宣戰寧德時代,原因在于后者已經連續登頂多年,是LG新能源最想擊敗的對手。

從市值來看,寧德時代最新市值高達1.4萬億元,是LG新能源的兩倍之多,顯然二者規模還不在一個量級。另據調研機構SNE數據顯示,寧德時代去年1月份-11月份的動力電池市場供應79.8GWh,占有率高達31.8%,位列第一;而LG新能源則為51.5GWh,市占率20.5%,兩者相差約11個百分點。

此外,LG新能源最新產能規劃,是從2021年的150GWh增加到2025年的430GWh;而公開資料顯示,寧德時代2025年前的規劃產能則已接近600GWh。

當然,寧德時代并非不可挑戰。1月12日,LG新能源與澳大利亞鋰礦商Liontown Resources簽署了為期5年的采購訂單。按照雙方簽署的合同,從2024年開始,Liontown將給LG供應10萬干噸/年的鋰輝石精礦,最終合共供應70萬干噸,可足夠為250萬輛電動汽車生產電池。

面對挑釁,萬億“寧王”掀起反擊戰。今年1月7日,寧德時代與國內最大的三元正極材料供應商容百科技簽訂長期供貨協議,根據協議約定,寧德時代預計在2022年向容百科技采購高鎳三元正極材料數量約10萬噸。隨后,寧德時代又發布了換電品牌EVOGO,正式進軍換電領域,并且換電產品將面向全部車企。

實際上,曾毓群同樣清楚寧德時代身邊群狼環伺。早在2017年,他就已意識到競爭的激烈,曾在內部郵件中提醒員工,當大家躺在政策的溫床上睡大覺時,競爭對手正在面臨生死關頭玩命的干,“消極、短視的行為最終帶來的一定是事業的失敗、人生的失敗,而集體短視會影響公司的進步并最終造成公司的失敗。”

如今,寧德時代已經迎來了一位超級對手,全球電池江湖的巔峰對決拉開了帷幕。

VC/PE大舉殺入,這條賽道大爆發,下一個世界首富在這里

LG新能源的上市和寧德時代萬億市值,堪稱全球動力電池產業大爆發的縮影。

2021年以來,國內動力電池領域的融資可謂瘋狂。先來看看新晉超級獨角獸蜂巢能源:今年1月今年1月17日,海亮股份以3.22億元增資蜂巢能源,占比0.7%,以此計算蜂巢能源的估值達到了驚人的460億。

而從去年2月至今,不到一年的時間里,蜂巢能源已經連續獲得了5輪融資。去年2月下旬,蜂巢能源獲得35億元A輪融資,一個月后獲得A+輪,7月,蜂巢能源獲得102.8億元的B輪融資,投后估值為360億元,到了12月,B+輪融資到位。這樣馬不停蹄的節奏,正是動力電池火爆的冰山一角。

蜂巢能源董事長兼CEO楊紅新曾在A輪融資簽約儀式上透露,在A輪融資過程中,很多機構沒有分配到想要的足夠額度。

蜂巢能源執行副總裁王志坤透露了更多融資細節:“事實上,有超過100多家機構主動找到我們,要求投資蜂巢能源。”他介紹,蜂巢能源在5月舉辦了投資說明會,6月底就基本上確定了投資機構的名單。但到了7月,還有很多投資機構上門想要投資的額度,蜂巢能源考慮到團隊要靜下心來,應該做好融資的收尾。

百億融資在這個賽道并不少見。2021年9月,中航鋰電完成了120億股權融資;此外,發明了全球第一款固態鋰陶瓷電池的輝能科技完成3.26億美元新一輪融資;主攻高性能磷酸鐵材料產業化開發的林立新能源也在去年剛剛獲投。

現在,幾乎有頭有臉的VC/PE都在投動力電池。過去一年間,包括紅杉中國、深創投、IDG資本、高瓴創投、君聯資本、春華資本、凱輝基金、光速中國、軟銀中國等在內的數十家VC/PE機構,以及寧德時代、長城汽車、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廣投資本等產業基金都將觸角伸向了動力電池賽道。

與此同時,比亞迪也來勢洶洶,在2020年3月正式推出刀片電池后,接連落地動力電池基地,并計劃在2022年—2023年分拆比亞迪動力電池業務上市。這意味,電池江湖又要迎來一個超級IPO。

為什么動力電池如此火爆?究其原因,一是雙碳背景下,汽車產業轉型的必然需求——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材料;二是儲能行業的崛起,使得動力電池市場的直線上升。

正如市場流傳著一種說法,誰能解決電池儲能瓶頸,誰就有機會成為下一個世界首富。

就連硬科技投資人也在朋友圈感慨:“今天不布局新能源的核心環節(新材料),就相當于二十年前看不上房地產。”

這是一場關乎未來的能源安全保衛戰。不久前,一則極具風向標的消息出爐——我國要把促進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積極有序發展光能源、硅能源、氫能源、可再生能源;要加大力度規劃建設以大型風光電基地為基礎的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

眼下,當碳中和概念持續席卷創投圈,新能源正在一二級市場集體大爆發。本周,光伏巨頭晶科能源正式登陸科創板,上市首日暴漲111%,市值突破千億大關;此外,還有一些二級市場標的,因為切入新能源領域,股價實現了暴漲。回到一級市場,這片廣闊天地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有作為”。

這也是一條關乎國運的賽道。華東一位本土機構的創始人曾感嘆,“能源是比半導體更為重要的軍備競賽,因為半導體是決定我們過得好不好的問題,而能源則決定了我們能不能過得下去。”我們所有人,正站在一個歷史轉折點。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武县| 五河县| 武胜县| 晋宁县| 镇安县| 西和县| 上林县| 云龙县| 镇雄县| 彭州市| 岑溪市| 清原| 昆明市| 河源市| 区。| 泸州市| 定结县| 星子县| 神池县| 马鞍山市| 金乡县| 襄城县| 克什克腾旗| 丽江市| 龙游县| 博客| 彭阳县| 卢湾区| 酒泉市| 惠安县| 阜新| 池州市| 曲松县| 朔州市| 崇州市| 宽城| 济宁市| 璧山县| 浑源县| 忻城县| 南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