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侃見財經
近日,隨著長春高新遭遇集采利空導致股價閃崩,醫藥股又迎來了新一輪的下跌,而同樣作為醫藥界明星、被譽為A股“藥王”的恒瑞醫藥也未能幸免。
根據數據統計,在最近10個交易日里,恒瑞醫藥股價持續下挫,短短10天時間股價便已經下跌了14.67%;而截至1月25日收盤,恒瑞醫藥股價報收42.82元,較去年最高點97.22元已經腰斬,市值更是大幅縮水了3482億。
作為A股“藥王”,自2000年上市以來,恒瑞醫藥的股價便一路上漲,在20年時間里漲幅超過150倍,且鮮少出現大幅度的回調;然而,隨著近年醫藥集采的出現,再加上公司業務遭遇瓶頸,恒瑞醫藥正逐漸走下神壇。
如今,雖然孫飄揚再度出山,但能否帶領恒瑞醫藥走出困境,這一切都是未知數。
從8萬到6222億,“藥王”背后的傳奇故事
說起恒瑞醫藥,很多人想到的會是如今醫藥行業中的那個“龐然大物”。
確實,如今的恒瑞醫藥已經成為A股當之無愧的“藥王”,但其實在一開始的時候,恒瑞醫藥不過是一家瀕臨破產的小藥廠,賬上最慘時更是只有可憐的8萬元,而讓這家小藥廠發生巨大改變的,則是如今恒瑞醫藥的創始人——孫飄揚。
孫飄揚,1958年出生于江蘇淮安,1978年考入了中國藥科大學,在大學畢業之后,孫飄揚選擇來到了距離自己家鄉淮安不遠的連云港制藥廠擔任技術員,成為了藥廠中的一名基層員工。
當時,連云港制藥廠主要是做著生產紅藥水、紫藥水,以及給大制藥廠做灌裝等毫無技術含量的生意,產品的利潤率極低,整個工廠300多號人的日子都是苦巴巴的。
而作為高技術人才的孫飄揚在廠里也發揮不了什么作用,心灰意冷的他后來申請調去了連云港制藥廠上屬的醫藥工業公司,擔任科研處副科長。來到醫藥工業公司后,孫飄揚的科研能力終于發揮了作用,也慢慢得到了領導的賞識和認可。
不過,連云港制藥廠和孫飄揚的故事并未就此結束。1990年,連云港制藥廠陷入危機,賬面利潤僅有可憐的8萬元,一度來到了破產的邊緣,就在這個時候,孫飄揚被臨危受命再度安排到了連云港制藥廠,成為了當時連云港制藥廠的廠長。
在重新回到連云港制藥廠后,孫飄揚便開始了一連串大刀闊斧的改革:全面向創新藥方向轉型。當時,抗癌針劑VP16在市場上大火,于是孫飄揚從美國醫藥公司手中購買了該藥的專利,并把抗癌針劑VP16注射液改成膠囊出售,沒想到就是這個操作將瀕臨破產的藥廠拉了回來,當年盈利就接近100萬。
1992年,在盤活了連云港制藥廠后沒多久,孫飄揚又斥資120萬收購中國醫科院藥研所開發的抗癌新藥——異環磷酰胺的專利權,這一次收購其實風險不小,但幸運的是孫飄揚又成功了——1995年新藥上市后便大受歡迎,連云港制藥廠甚至因此成為國內研發抗癌藥的龍頭企業。
而后,隨著1993年《公司法》的發布,孫飄揚開始對藥廠進行改革;1997年,孫飄揚將連云港制藥廠更名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董事長一職;改制后,2000年恒瑞醫藥以國企身份上市。
在上市之后,經過20年股價持續地上漲,到2021年,恒瑞醫藥股價創出了97.22元的歷史新高,市值也來到了6222億,當年瀕臨破產的小藥廠,如今已然變成了醫藥界鼎鼎大名的“藥王”。
集采來襲
從2000年上市以來,在業績的推動下,恒瑞醫藥股價持續走高。
根據數據統計,在2000年上市時,恒瑞醫藥當年實現營收僅為4.85億,實現凈利潤僅為6553.75萬;而到2020年,恒瑞醫藥的營收就已經攀升到了277.3億,凈利潤則攀升到了63.28億,營收在20年時間翻了57倍,凈利潤則翻了96.5倍。
而在業績的驅動下,恒瑞醫藥股價也是持續上漲,以后復權的價格來看,到2021年1月8日,恒瑞醫藥股價最高上漲到了4611.84元,較2000年10月18日上市時26.88元的開盤價翻了171倍。
不過,到了2021年1月之后,恒瑞醫藥股價卻開始持續走低。截至2022年1月25日收盤,恒瑞醫藥股價報收42.82元,較去年最高點97.22元已經腰斬,市值更是大幅縮水了3482億。
那么,到底是什么導致了“藥王”走下神壇呢?這背后,其實和醫藥集采有關。
所謂的醫藥集采,是指多個醫療機構通過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組織,以招投標的形式購進所需藥品的采購方式,一般藥品在集采之后,價格會出現大幅度的下降,進而導致相關藥企營收和凈利潤大幅下降。
在去年的第五輪集采中,恒瑞醫藥共有8款產品參與集采競標,其中6款產品中標,而這次參與集采的六款產品價格均大幅降價,如奧沙利鉑注射液,原藥廠賽諾菲此前2100元/支的掛網價,但是恒瑞醫藥報價僅為91.8元/支,降幅接近90%。
而在集采的影響下,去年三季度恒瑞醫藥的業績也立馬出現了“變臉”。根據三季報數據顯示,去年三季度,恒瑞醫藥實現營收69.01億,同比下降14.84%,這是近幾年來恒瑞醫藥首次出現單季度營收下降的情況;實現凈利潤15.4億,同比下滑3.57%,連續兩個季度凈利潤出現下滑。
孫飄揚能否力挽狂瀾?
除了集采帶來的業績觸頂和股價大跌之外,恒瑞醫藥還面臨著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公司內部青紅不接。
早在2020年1月6日,掌管了恒瑞醫藥20多年的孫飄揚宣布卸任恒瑞醫藥董事長一職,開始退居幕后;而接任董事長一職的,則是孫飄揚的徒弟、在恒瑞履職了17年的總經理周云曙。
不過,在徒弟接任之后,恒瑞醫藥逐漸陷入泥潭之中,到了去年的7月,恒瑞醫藥便再度發布公告:周云曙因身體原因申請辭去董事長、總經理以及董事會專門委員會相應職務,暫由孫飄揚代為履行董事長職責,直至董事會選出新一任董事長時止。
對于恒瑞醫藥來說,孫飄揚的復出可以說是一支“強心劑”,但背后卻也透露出公司在人才制度上的種種問題。
近年來,許多大型企業的創始人開始退居幕后:諸如馬云、黃崢、張一鳴等等,而作為以創新藥為主要發展方向的恒瑞醫藥來說,一個年輕的領導人自然更加重要;但是如今63歲的孫飄揚卻再度出山,這對一直強調創新的恒瑞醫藥來說,多少顯得有點突兀。
此外,目前的恒瑞醫藥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小型藥廠,孫飄揚想要帶領恒瑞走出困境,難度是比較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