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I藍媒匯 黑羊
小米旗下做游戲手機的黑鯊科技,要被騰訊收了,據說價格近30億。
黑鯊最后的作品,搭載曉龍8系的黑鯊5還將在今年如期上市。然后它將換一種方式,生存在騰訊搭建元宇宙中。
騰訊看中的,并非黑鯊曾是游戲手機界的“一哥”的地位,而是其針對游戲硬件的研發能力——它可以成為元宇宙的入口、其中的工具,甚至是目前還無法想象到的某種模塊。
可是黑鯊的第一業務,黑鯊手機呢——那不重要。因為整個游戲手機行業在元宇宙面前都顯得不太重要。
2020年,與游戲相關的手機品類所占份額不超過 3%。
這說明在手機的細分市場里,繼女性手機、音樂手機、拍照手機后,專門針對游戲的手機也離市場漸行漸遠——現在,哪個旗艦機沒有女性配色?哪個攝像頭不找專業合作?哪個揚聲器不加杜比音效,又有哪個不能高幀數玩游戲呢?
而那些專門生產游戲手機的廠商也紛紛尋找下一站風口,游戲手機不吃香,業務上總要有備胎。
元宇宙的需求,為本質上是硬件制造商的游戲手機廠提供了新的藍海。
無論元宇宙概念忽悠與否,它畢竟是時下游戲手機廠能抵達的,最好的應許之地。
為何是黑鯊
在小米,黑鯊游戲手機面臨的現實多少有些魔幻。
黑鯊入局智能手機市場的2018年,國內手機領域群雄割據的時代已經結束,小米、OPPO、vivo 等巨頭站穩了自己的位置。手機業的競爭,開始向細分市場發展。
而小米入股黑鯊手機,看中的是其針對游戲市場的細分。
當時小米認繳3393萬獲得黑鯊46.6%的股份。2019年3月,黑鯊發布第二代手機的時候,雷軍還曾親自發微博為其站臺。
那個時候,忙著細分市場的手機大佬們也都盯著游戲領域。比如vivo 的 iQOO、中興旗下的紅魔、華碩的 ROG,甚至游戲周邊硬件大廠雷蛇也都參與進來。
黑鯊在當時主打“專業游戲手機廠,做專業游戲手機”,加上雷軍等小米系的大佬站臺,很快網羅了一批游戲擁躉。
2018 年,黑鯊當年產品銷量達到了幾十萬臺,實現了盈虧平衡。
雖然歸為小米系,但黑鯊畢竟不是親兒子。加之在 2019 年,黑鯊推出的產品沒能使用當時流行的120HZ刷新屏幕,導致玩家批評其對技術和行業趨勢判斷錯誤,在行情急轉直下時,黑鯊遇到了騰訊。
2020 年 1 月,黑鯊科技與騰訊游戲宣布合作——在 3 月份的發布會上,新品被命名為 "騰訊黑鯊游戲手機 3” 和 “騰訊黑鯊游戲手機3 Pro",當時,騰訊高級副總裁馬曉軼還通過視頻專門為其站臺。
很難說這場合作是否為現在“騰訊買黑鯊”埋下伏筆。但當時,小米內部對“游戲手機”態度在不斷生變。比如Redmi 品牌獨立之后,在盧偉冰的操持之下,去年 4 月推出過主打“游戲增強”的 K40。
從專門為手機游戲打造的游戲手機,變成手機帶有“游戲增強”功能——幾個字之間的騰挪轉換宣告了一個事實:專業游戲手機的時代要慢慢結束了。
游戲手機的尷尬
游戲手機從出現開始,就被貼上“偽命題”的標簽。
其一是因為游戲手機本質上還是手機,并不是一個游戲平臺,與PSP、Switch甚至3DS這些便攜游戲機相比,雖然其硬件水平不相上下,但沒有一家游戲公司為一款手機推出獨占作品。
“非平臺”成為游戲手機的桎梏,因為沒有軟件上的獨占,游戲手機只能在硬件上競爭。
但高度同質化的手機硬件之間幾乎沒有競爭。
目前市場上生存的游戲手機品牌——黑鯊,紅魔、華碩、雷蛇,所發布的旗艦手機,CPU清一色上午曉龍888+,內存普遍12G,這些配置放到其他旗艦手機上,也都是基礎中的基礎。
而為了照顧游戲性能,手機廠家開始折騰主流配置以外的東西。
比如在散熱上,風冷不炫酷就上液冷,這讓游戲手機的背面無比夸張。而以目前形勢來看,以后標配165HZ高刷屏也已成趨勢,部分機型為了顯示游戲手機的強大,甚至在手機周圍加裝RGB彩條。
這些設計,讓游戲手機和普通手機的發展背道而馳——在主流手機廠力求將新款手機做的輕薄便攜時,游戲手機卻在重量和體型上反其道而行。一款紅魔推出的游戲手機,因為背蓋要加裝大容量電池和復雜的散熱系統,其最厚處達到了驚人的10.32mm.
如此臃腫的身材,只為了讓手游玩家打游戲的時候“不卡”——或者說游戲手機陷入了某種怪圈,就好像越笨重的手機,在性能上就越強大。
事實不是這樣。
主流手機也在工業設計上大費周章的改進,兼顧輕薄與游戲性能,比如iphone13在畫質全開模式下,可以溫度穩定的以120幀爽玩《王者榮耀》;而不久前發售的小米12 pro,在游戲性能上同樣不相上下。
軟硬件都高度雷同的情況下。游戲手機打什么呢?
看看黑鯊科技 230 項發明專利申請信息,其中包括" 一種芯片信號的密封結構 "、" 一種用于增強智能終端的 AI 性能的方法及系統 "。除了已經發布的 9 款手機以外,黑鯊旗下還有入耳式游戲耳機、分體式電競手游肩鍵等產品。
這些周邊的研發,或許才是游戲手機廠的價值和看點。
下一站元宇宙
不斷迭代的游戲手機由于重合于主流手機,在銷量上也不占優勢。
數據顯示,2020年,與游戲相關的手機品類所占份額不超過 3%。盧偉冰也曾透露:"2020 年游戲手機品牌總出貨量在 170 萬上下 。”
“170萬”這個數字有多么不堪一擊—— 2021 年 6 月的京東手機銷量榜,僅 iphone 12 一款機型就超越了 180萬的銷量。
這說明游戲手機本身就是一個小眾市場。那么問題來了,專業游戲手機廠商怎么活?
黑鯊被騰訊看上,跟著去搞了元宇宙,它的行動足夠早。
從去年 11 月至今,黑鯊科技就申請注冊了多個與元宇宙相關的商標,包括了“元黑鯊”、“黑鯊元宇宙 ”、“Black Shark META”、“多元宇宙”和“黑鯊多元宇宙”。
中興旗下的紅魔雖然沒抱上騰訊的大腿,但自己也搞起了元宇宙——紅魔宇宙。
一篇文章中這樣描述這個“宇宙”:VR 設備將會成為紅魔元宇宙最重要的硬件入口,紅魔元宇宙會圍繞紅魔的虛擬 IP 和用戶自建虛擬形象進行交互,用戶可以通過動態捕捉、面部識別實時渲染等形式創建自身元宇宙形象。
雷蛇作為專業的游戲硬件制造商,比Meta(原名Facebook)要更早接觸到元宇宙周邊硬件——2015年,其就推出開放原始碼虛擬實境系統,可供各種虛擬實境技術編程及開放原始碼。
而2015年,人類世界里還沒有誕生“元宇宙”這個詞。
游戲手機廠商紛紛試探新業務,一方面說明原來的行業吃不了或吃不飽了,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追逐下一個風口——創造或融入一個元宇宙項目。
除此之外,去掉游戲只剩手機硬件,他們又能拼得過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