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野馬財經 陸飛
編輯|盧泳志
吉利要收購魅族了?
近日有消息稱,吉利集團旗下手機公司正與手機廠商魅族接觸洽談收購事宜,交易還在進行中,正在做盡職調查。對此,兩家企業并未明確表態,但不少看客已經“拉郎配”了。
實際上,布局手機業務,只是吉利投資的冰山一角。自1997年進入汽車領域后,吉利用20年的時間,坐上了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頭把交椅。但李書福并不滿足于此,從2010年收購沃爾沃、2017年收購寶騰與路特斯,到2018年戰略入股戴姆勒,再到收購美國“太力飛車”,吉利投資領域已經從地面飛向太空。
目前來看,吉利的投資版圖涉及乘用車、商用車、汽車運動與文化、出行、教育、金融、科技、數字科技等8大領域,正由車企向創新型科技企業轉型。而在吉利布局的眾多商業版圖中,藏著李書福巨大的野心。
吉利收購魅族,被看作“天作之合”
這幾天,吉利欲收購魅族的消息一出,隨即撩動起市場敏感的神經。
針對此事,有媒體向雙方求證,吉利控股方面表示:“我們對市場傳聞不予置評,星紀時代高端手機研發業務正在有序推進,我們希望打造開放融合的生態伙伴關系。”
魅族方面則回應稱:“目前還沒有相關消息”。雖然雙方都沒有明確表態,但也沒有直接否認,有業內人士認為,或許雙方正在等待合適的官宣時機。而就匹配度而言,求賢若渴的吉利,與發展并不順利的魅族,也被認為是“天作之合”。
對于吉利來說,手機業務已成為其布局的重點。早在2021年9月,吉利就正式宣布進軍手機領域,成立了星紀時代,李書福親自擔任董事長。吉利集團(寧波)有限公司是星紀時代的第一大股東,持股32.3%,李書福持股6.15%。股權穿透圖顯示,疑似實際控制人李書福最終受益股份57.84%。
(圖片來源:愛企查)
彼時,不少手機企業跨界造車,李書福卻“逆行”造手機,讓很多人感到意外。在外界看來,這背后也不只是造手機這么簡單,李書福布局的手機業務定位高端智能手機,目的是借助吉利和沃爾沃生態圈優勢,實現手機與車機協同。
在李書福看來,手機是快速迭代的隨身移動終端,是電子產品市場驗證及軟件創新的應用載體,既能讓用戶盡快分享創新成果,又能把安全、可靠的一部分成果轉移到汽車中應用,實現車機和手機軟件技術的緊密互動。
從最近的動作來看,吉利方面申請了4個商標,分別是“來者”、“隨身大屏”、“UPON”,以及“UPUPHONE”。同時,吉利手機團隊正招兵買馬,組建研發團隊,亟待獲取專業的人才和技術。
而魅族是國產小眾品牌的代表,誕生初期以“小而美”著稱,憑借精美的設計、極致的性價比迅速占據市場,魅族FlymeOS曾一度走在國產手機前列,被看作是國產定制系統的“黃埔軍校”。
2015年,魅族手機銷量突破2000萬臺,迎來了“高光時刻”。這一年,魅族還獲得了阿里等企業6.5億美元投資,與京東商城也達成戰略合作。
但后來,隨著魅族逐漸膨脹,“銷量王”魅藍系列被砍、聚焦中高端市場失敗,魅族也因一系列戰略失誤掉隊。近兩年,魅族的出貨量在100萬臺左右,距巔峰時代越來越遠。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此番,如果吉利成功收購魅族,不僅可以為魅族帶來研發資金,也能使魅族與汽車市場發生聯動,布局車機協同市場。而吉利也能直接擁有魅族在手機方面的經驗和技術,畢竟魅族的Flyme系統已經存在了許多年,不僅經受過市場的考驗,背后還擁有一支強大的開發和運維團隊,這也正是吉利所需要的。因而,吉利收購魅族,被認為是雙贏。
多次入股海外巨頭,拓展汽車業務版圖
實際上,布局手機業務,只是吉利投資的冰山一角。其中,以乘用車為主的汽車領域,是吉利多年來圍繞主業重點布局的領域。
吉利產業布局和品牌組合 (來源:吉利官網)
目前,吉利在乘用車領域,擁有吉利汽車集團、沃爾沃汽車集團、極氪智能科技、路特斯集團、智馬達汽車、英倫電動汽車等6大板塊,是投資最為豐富與集中的領域,各板塊下還往往包括多個汽車品牌。
銷量數據顯示,2021年,吉利汽車總銷量同比增長1%至132.8萬輛。根據2021年半年報,吉利汽車營業收入450.32億元,同比增長22%;實現歸母凈利潤23.81億元,同比增長4%,總體上保持穩定。
在本土汽車品牌取得成功后,吉利集團又開始了全球布局。標志性事件是,吉利集團2010年以15億美元,全資收購了位于瑞典的豪華汽車制造商沃爾沃,隨后吉利在全球影響力逐步擴大。
而在嘗到收購沃爾沃的甜頭后,吉利又多次入股國外汽車巨頭。
2013 年,吉利控股集團收購了英倫電動汽車(LEVC);2017年,又收購了馬來西亞DRB集團旗下的寶騰汽車49.9%的股份,以及豪華跑車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2018年,以約90億美元價格,收購了奔馳母公司戴姆勒9.69%股份,成為戴姆勒的最大股東。
2020年7月,吉利控股集團和梅賽德斯-奔馳股份公司聯合組建的“智馬達汽車有限公司(Smart)”注冊成立,發力全球領先的高端電動智能汽車市場。
近年來,在乘用車版圖日益完善后,吉利集團又把目光瞄準了商用車,在2016年成立了杭州研發中心,后又通過多次并購,迅速切入商用車領域。
目前,吉利已建立起包括遠程汽車、漢馬科技、歐鈴汽車、綠色慧聯、萬物友好等商用車品牌,形成四川南充、江西上饒、山東淄博、山西晉中、安徽馬鞍山等地的制造基地布局。
此外,近年來,新能源電動車成為各大車企搶灘的熱門領域。為此,吉利汽車、吉利控股集團共同投資了極氪公司,其中吉利汽車持股51% ,吉利控股集團持股49%,李書福親自出任極氪公司董事長,安聰慧出任極氪CEO。
極氪汽車(圖片來源:吉利官網)
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吉利還頻頻與科技巨頭聯手,與百度組建智能電動汽車公司,成為百度電動汽車公司的戰略合作伙伴;與騰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騰訊方面將助力吉利完成“用戶全生命周期”數字化升級。
2021年年底,吉利又與富士康聯手,設立了以精密器具的研發制造為主的“富吉康”,為全球汽車及出行企業提供代工生產及定制顧問服務。
在出行板塊,吉利擁有曹操出行、禮帽出行、耀出行、幸福千萬家四個子品牌。
在汽車運動與文化方面,吉利控股集團在2004年成立了銘泰集團,專注高等賽道、體育運動、文化旅游、新商業等領域產業投資和運營管理,旗下包括銘泰體育、銘泰賽道、銘泰文旅等事業部。
不難發現,圍繞著乘用車、商用車、新能源電動車、出行、汽車運動與文化,吉利通過收購、入股、自建、合資等方式不斷加碼,已經構建出一個龐大的汽車出行王國。
打通教育金融與科技,構建智慧立體出行
吉利的創業史,其實也是一部教育史。早在1997年,吉利進入汽車行業時,李書福就在浙江籌辦了“浙江經濟管理專修學院”,后來依托這所學校又創辦了浙江豪情汽車工業學校、浙江吉利技師學院、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等。
2019年,吉利集團再次加碼教育,成立浙江吉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元,實際控制人為李書福,總股權比例為91.08%。
而至于為什么做教育,李書福曾多次表示,“吉利辦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走進校園之后更好地走向社會”。
目前來看,吉利已創辦了北京吉利學院、三亞學院、浙江汽車工程學院等10所院校。此外,吉利還在汽車智能研發領域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知名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產學研合作。
發力教育的同時,吉利集團在金融板塊也動作不斷。不僅利用眾尖投資集團,加快布局其金融生態圈,而且與銀行、保險、金融科技建立了合作。其中,吉致汽車金融、智慧融資租賃、盛寶銀行集團、盛寶金融科技成為吉利金融板塊的核心。
2021年1月,由吉利控股全資控股的眾尖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達到5.01億元人民幣,李書福持股91.07%,法定代表人為李東輝,這被外界視為吉利控股加碼資本運作和金融服務的重要信號。
(圖片來源:愛企查)
“未來與國際接軌后,根據歐美發展的規律來看,汽車價值鏈上很多時候賣車不賺錢,而是靠服務、靠金融、靠保險實現盈利。”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安聰慧在媒體采訪中表示。
在此觀點下,吉致汽車金融應運而生。吉致汽車金融是吉利汽車與法國巴黎銀行個人金融合資成立的非銀行金融機構,主要為吉利集團的三大汽車品牌吉利、沃爾沃和領克的經銷商和客戶提供批售、零售融資、相關服務需求提供的汽車金融解決方案。
后來,為了優化集團應收帳款,盤活資產、提高整個吉利汽車上下游供應鏈的運轉效率,吉利集團旗下全資子2021年9月對外投資了北京智慧普華商業保理有限公司,定位于以汽車行業為主的領先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商。
在保險方面,2021年年初,吉利集團以33.33%的持股比例入股合眾財產保險公司,成為合眾財險的第二大股東。在此之前,吉利還以100%控股了易保保險代理有限公司。
在金融科技方面,吉利控股集團自2018年完成收購丹麥盛寶銀行51.5%股份后,在2020年11月,雙方合資成立的盛寶金融科技有限公司開啟在華業務,向中國金融機構出售金融科技解決方案。
在銀行方面,吉利集團還與浦發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等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吉利系還合計持有臺州銀行14.9%的股權,為臺州銀行第一大股東。
此外,吉利控股旗下還有多只股權投資基金,如100%持有的浙江厚同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浙江厚同持有上海厚同瑞吉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60%股權,持有成都厚同龍雛智能產業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59.4%股權。吉利控股還70%持股寧波易捷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
(圖片來源:愛企查)
2021年3月,韓國SK控股集團(SK holdings)與吉利控股集團分別向一個新的投資基金注資3000萬美元,用于投資自動駕駛、電氣化領域有前景的公司。新基金的規模達3億美元,還吸引了歐洲銀行、亞洲地區基金等全球投資者。
2022年1月19日,吉利又進入私募基金領域,成立吉利(天津)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億元,董事長為李東輝,由吉利控股間接全資持股。公司經營范圍含以私募基金從事股權投資、投資管理、資產管理等活動。
(圖片來源:愛企查)
除此之外,吉利集團近年來對科技領域也情有獨鐘,成立了吉利科技集團聚焦科技創新,深耕材料科技、新能源科技、航空航天和摩旅文化四大核心領域。
其中,“吉利百礦集團”的業務涵蓋煤炭、電力、電解鋁、氧化鋁、碳素、生態錳、機械制造等多行業;“聚能互聯科技”關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在智慧能源領域的行業應用;“易易互聯科技”布局換電生態運營;“錢江摩托”研發高性能摩托核心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科技已將視線從地面轉向空中。早在2017年,吉利汽車已經收購了美國的飛行汽車公司Terrafugia,并將公司命名為“太力飛行汽車公司”。
2020年,太力飛行汽車公司又與傲勢科技公司組合成“沃飛長空”,旗下包含太力飛車、傲勢無人機等品牌。2019年9月,吉利控股集團參與領投了德國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的C輪首輪融資,并決定與Volocopter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
吉利還進軍商用衛星項目,布局智慧立體出行生態。2018年,吉利戰略投資航天科技公司“時空道宇”,布局天地一體化出行生態,成為中國首家自主研發低軌衛星的汽車企業。
2021年年初,吉利科技集團旗下的商業衛星公司“臺州星空智聯”順利取得生產牌照,并在2021年9月完成了首批量產產品的下線,標志著吉利商業衛星正式步入批量化生產階段。
正如李書福所說,未來跨界打造用戶生態鏈,依法構建企業護城河已成大趨勢。隨著汽車、出行、手機、飛行汽車、商用衛星等項目的推進,吉利構建了智慧立體出行生態,正由車企向創新型科技企業轉型,而最終效果如何還要拭目以待。
如果吉利生產手機,您會購買使用嗎?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