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快刀財經 朱末
不是每個世界第一,都令人喜悅。
據世衛組織統計,2020年我國近視人數達到7億,每年近視增長率約為6%,據世界首位。更可怕的是,近視人口低齡高發的特點越來越明顯。
來自國家衛健委的最新數據顯示,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2.7%,其中小學生為35.6%,初中生為71.1%,高中生為80.5%。
眾所周知,近視是眼球的前后徑變長導致的,解決這個問題有兩種方法:一個是讓眼軸變短,另一個是讓凸起的眼角膜變平。
前者需要做到激光手術,將眼角膜削薄,對于成長發育過程中的青少年兒童來說,顯然并不適用;后者則是通過佩戴OK鏡(全名叫“角膜塑形鏡”, 英文名為Orthokeratology),通過外力把角膜的弧度壓平,從而降低屈光率,暫時提高裸眼視力。
OK鏡的另一特別之處在于,近視患者只需晚上睡覺時佩戴,起床摘下后,白天就能清晰視物,“晚上戴、白天摘,輕松擁有好視力”,聽起來十分神奇。
因此,盡管配一副OK鏡的零售價在8000到2萬元不等,要價不菲,但在家長眼里,OK鏡算得上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必要投資,心甘情愿奉上錢包。
正是靠著家長們的焦慮和追捧,讓OK鏡找到了財富密碼,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暴利行業。以國內OK鏡“領頭羊”的歐普康視為例,從2016年以來,每年公司的毛利率都高于70%,且逐年攀升,凈利率則一直高于45%,2020年更是達到50.99%。
這意味著,公司每收入100塊錢,就能賺50塊錢,風頭直逼茅臺。要知道,2020年,貴州茅臺的凈利率也不過就是52.18%。
言歸正傳,就像硬幣的正反面,凡事總有兩面性。鈔能力的“OK鏡”,究竟是物有所值,實至名歸;還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呢?
01動輒上萬的OK鏡到底是不是智商稅
OK鏡其實并不是新鮮事物,而是近些年才大面積流行開來。
早在1997年,OK鏡就從美國引入到了中國市場,這款號稱可以恢復視力的產品,很快掀起了搶購熱潮。
然而,由于沒有相關的審批規定,產品真假難辨、魚龍混雜。2000年前后,黑龍江、湖南、河南、浙江等多地出現了仿冒OK鏡的劣質產品,導致消費者視力受損,被查處的違法OK鏡足足有20萬副。OK鏡“致殘”風波不斷,還登上了當年的央視“3.15十大事件榜單”。
為遏制亂象,2001年6月,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消費警示,國家藥監局將OK鏡納入“三級醫療器械”,生產、經營、驗配等環節均要受到嚴厲監管,OK鏡驟然遇冷,一度瀕臨消失。
但也有人在僵局中看到了機會。歐普康視的創始人陶悅群認定這個空白的新藍海前景無限,沒想到竟是一語中的。
2001年12月,陶悅群取得生產許可證;2005年,推出首款也是唯一一款合規的國產角膜塑形鏡“夢戴維”;2008年獲得產品準產注冊證;2013年整體升級為歐普康視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創業板上市,歐普康視主營的角膜塑形鏡被列入國家衛健委發布的《近視防控指南》;2018年推出高端產品DreamVision系列。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完成一個三類醫療器械產品注冊需要3-5年的時間周期,使得OK鏡行業有著天然的進入壁壘。2014年起,有多個國產OK鏡申請注冊審批未通過,包括上海菲士康、杭州博士頓等,憑借國內唯一的角膜塑形鏡牌照,歐普康視在很長時間內,都占據市場壟斷地位。
僅2020年,歐普康視的銷量就已接近50萬片,擁有24%的市場份額,穩居行業首位,巔峰時市值超過900億元,秒殺很多干芯片的。
要知道,近視不可逆,如不加以干預,度數會上漲至高度近視,后患無窮。而青少年矯正手段主要就幾種:框架眼鏡、角膜接觸鏡(軟性和硬性接觸鏡)、OK鏡(角膜塑形鏡)和低濃度阿托品制劑。
相較之下,OK鏡的優勢可謂得天獨厚,面面俱到地擊中家長們的“痛點”。首先,與傳統框架相比,OK鏡束縛更小,不僅可以暫時性降低近視度數,還能長期有效控制近視加深,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OK鏡的效果也得到了多方驗證。2019年,溫醫大附屬眼視光醫院做了臨床研究,分別選取四個不同品牌的OK鏡,經過兩年隨訪發現,在佩戴的近視兒童中,有效減慢了眼軸增長。
來自香港理工大學、美國俄亥俄大學的相關研究也顯示,佩戴OK鏡后,眼軸每年增長平均值下降約50%左右。
其次,隨著現代新材料的研發,目前市面上OK鏡鏡片的材質有了明顯改進,透氧性和舒適度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幾番權衡下,家長們心中的天平不自覺就傾斜給了OK鏡。但其不知道的真相是,動輒上萬的一副OK鏡,真正的成本不過百元左右。
雖然沒交智商稅,“冤枉錢”卻也沒少花。
02 OK鏡暴利超乎想象暗藏回扣潛規則
在消費醫療領域,向來有“金眼銀牙”的說法,一副小小的OK鏡,能做出茅臺才有的凈利率水平,背后的水深程度,家長們可能連冰山一角都觸及不到。
據歐普康視2020年年報顯示,2020年公司角膜塑形鏡營收為5.22億元,同比增長19.23%,銷售量達到46.8萬片,同比增加14.52%。其中出廠單價為1114元/片,以90.21%的毛利率來計算,平均成本僅為109.06元/片。
而在公開資料中,歐普康視銷量最高的“夢戴維IV全非”產品0度~200度為3400元/片,200度~400度3900元/片,400度~600度4400元/片,DreamVision智能化設計系統6400元/片,也就是說,一副的價格約在6800元~12800元,出廠價格與終端價格相去甚遠。
巨大的價格懸殊,在于歐普康視的經銷模式,需要給后續的經銷與零售環節,留有足夠的利潤空間。而經銷商為了吸引客流,通常會與眼科醫院的醫生合作,給予“回扣”,層層加碼后,OK鏡的價格水漲船高不說,由此引發的貪腐事件更是屢見不鮮。
中國裁判文書網就披露了一起荊州市婦幼保健院眼科主任陳某受賄犯罪案例。從2013年至2017年期間,由于三名經銷商之間內斗,角膜塑形鏡回扣從15%漲到30%,又從30%漲到了50%。
另一份判決書,則進一步披露了經銷商與醫生之間的“私相授受”。并未取得角膜塑形鏡驗配經營許可的李某,在黃石市中心眼科主任的“幫助”下,公然以醫院名義對外開展角膜塑形鏡的驗配及銷售業務,直到東窗事發。
證券時報的記者對此現象也進行了暗訪。長三角某三甲醫院眼科醫生表示,他所在醫院直接配鏡的回扣在10%左右,介紹到醫院外歐普康視專營店的回扣是15%-20%,具體看銷售價格。
有經銷商表示,由于各個產品的參數、配驗方式等細節差異較大,用戶基本不會隨意更換OK鏡品牌,且在使用過程中,還需針對各種癥狀及時進行反饋。用戶只要選定品牌,在未來十余年里都會使用,這也是為何要和醫生進行綁定的重要原因。
北京某醫院的一位醫生則透露,通常介紹一個孩子佩戴“夢戴維”角膜塑形鏡,可獲得1000-1500元的“好處費”。在扣除不菲的提成后還能有如此高的盈利,足見OK鏡的暴利程度。
但這還不是結束。一副OK鏡的壽命只能維持1-2年,因為長時間使用后會出現鏡片變形、表面劃痕較多、過量沉淀物等問題,所以需要定期更換。
除此之外,OK鏡對日常護理要求很高。這就涉及到護理液、沖洗液、潤滑液、吸棒等護理輔助品的開支,這類護理品開瓶后保質期較短,使用頻率卻很高。
例如一瓶105ml的護理液(100元)和一瓶10ml的潤滑液(71元),大概可以用1個月左右,這筆日常保養費用每年至少兩三千元。
按照正常情況,消費醫療中的正常邏輯是:誰使用、誰買單。就像醫保為患者付藥費,原則是能省多少是多少;而父母為孩子治近視,卻是能花多少是多少。
潛移默化之中,“OK鏡”甚至演變成了雞娃競賽的必需品。
03 OK鏡治標不治本近視要從源頭抓起
誠然,OK鏡能提高不戴眼鏡時的視力,但這個效果只是“暫時”的。
角膜塑形鏡的作用,是利用眼瞼的壓力,使得鏡片壓迫角膜表面的角膜上皮細胞和淚液層,讓中央區變平,周邊變陡峭,屈光力下降,相當于給眼鏡打了一個繃帶,從而限制近視度數的增長。
本質上和塑型衣是同樣的原理,穿上后給你一個完美的S曲線,脫下來肥肉慢慢再現,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說白了,OK鏡只是一種控制眼軸增長,暫時使近視度數下降的方法,一旦停戴,角膜就會回到以前的狀態,
并且,OK鏡的適配人群也是有限制的。年齡要在8周歲以上,近視度數要在600度以下,因為角膜弧度過大,白天反彈的速度也就更快。至于防控效果,也是因人而異,并不能保證所有人都可以控制得很好,“OK鏡”的效用,在鋪天蓋地的宣傳中,被過度“神話”了。
和所有醫療企業一樣,OK鏡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醫療風險,不乏使用后眼干、畏光、結膜充血等反應。香港中文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所有18歲及以下被確診為微生物致病的感染性角膜炎病例中,38%都與使用OK鏡有關。
而經銷商為了追逐銷量,經常過度誘導消費者配鏡,風險提示卻不充分。出了問題后,就習慣性把責任歸咎于平時“使用不規范”,自身則輕松撇出事外。
事實上,正是利用家長們急功近利的心態,近些年來,市場上的近視矯正產品層出不窮。有的商家自稱使用了“3D訓練”、“穴位按摩”等先進技術,制造概念吸引家長;還有的青少年護眼機構趁機開出天價,每個套餐療程價格高達萬元,購買者仍然趨之若鶩。
與其“病急亂投醫”,不如從根源上鏟除兒童青少年近視滋長的土壤,努力培養孩子科學用眼的良好習慣,減少過度用眼,同時保證充足的戶外運動時間。
但也有家長表示,這在以分數、學歷、文憑等指標組成的教育評價體系環境下,幾乎不現實。“學習還是要放在首位。”有記者在開學季時,來到眼科醫院進行采訪,大部分家長表示,雖然比以前更重視孩子的視力了,但不會因此放棄讓孩子埋頭書本。
一面是持續高強度的學習競爭壓力,一面是不惜花大價錢佩戴OK鏡延緩近視,這兩者之間,既是矛盾重重,又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微妙的平衡。
很難得出結論,OK鏡的出現,對于家長和孩子來說,到底是幸,還是不幸。
參考資料:
1.貝瑞研究《眼科不止連鎖醫院一個賽道,“魔幻暴利”的OK鏡同樣坡長雪厚》
2.銳公司《“雞娃”逃不開的智商稅,它排第一》
3.研值有道《毛利率接近80%,凈利率逼近茅臺,暴利的OK鏡到底OK不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