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沈溦
1月21日晚間,中金環境(300145.SZ)發布2021年年度業績預告,預計實現營業收入50億元–55億元,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6.5億元–8.5億元,較上年同期虧損減少。
公告顯示,中金環境預計本期計提的減值總額約在9.2億元-10億元左右。剔除減值因素,綜合全年經營情況,預計公司歸母凈利潤在2.06億元左右,其中核心主業水泵制造業發展穩健,預計實現收入在40.5億元左右,利潤總額4.5億元左右。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這已是中金環境連續第二年計提巨額資產減值損失。2020年年報中,中金環境計提商譽減值金額共計18.8億元,直接導致當年虧損高達19.6億元。
資料顯示,中金環境主要從事水泵制造、水處理系統設計、安裝、調試及技術服務、危廢物安全處置及資源化利用、環保咨詢、勘察設計、環保項目運營等業務,營銷網絡遍布全國,具備集環保行業一體化、一站式服務的完整產業鏈。公司業務主要分為三大類:通用設備制造類業務、廢棄資源綜合利用類業務及其他類業務。
不過,目前中金環境的業務當中,不少是靠收購擴張所積累。
從2015年底至2017年,中金環境連續收購中咨華宇等9家公司,整體交易對價高達17.09億元。2017年12月,中金環境再進行大手筆操作,以18.5億元對價收購浙江金泰萊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金泰萊)100%股權。彼時,金泰萊股東權益賬面價值2.03億元,收購評估增值率高達814.76%。連續的大筆并購,也使得公司商譽猛增,截止到2018年末公司商譽高達29.32億元。
盡管快速的擴張并購,催肥了中金環境的規模,2018年公司營收超過了40億元,但并購帶來的隱患已經顯現,當年,公司實控人易主無錫國資委,同時由于中咨華宇等公司經營業績低于預測開始商譽計提減值。
2019年,因為中咨華宇虧損5700多萬元,中金環境對中咨華宇再次計提商譽減值3.48億元。2020年,巨額收購的中咨華宇等公司和金泰萊業績集體暴雷,凈利潤大幅下滑,當年,金泰萊計提商譽減值9.97億元,中咨華宇等合計提商譽減值8.83億元。
中金環境2021年三季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6.63億元,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8億元,盈利能力有所回暖,截止到當年三季度末,公司商譽僅剩7.04億元。
不過,前期業績的改善似乎并沒有改變公司對前期資產“包袱”出清的決心。
1月21日公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結合行業發展判斷及企業經營情況,對收購金泰萊、洛陽水利勘測設計有限責任公司等公司所形成的商譽進行了初步評估和測算,預計2021年計提商譽減值金額共計4.7億元-5.2億元之間(最終計提的減值金額將由評估機構及審計機構進行評估和審計后確定)。
報告期內,公司結合各類資產技改及運行情況,對包括無錫市污泥處理項目特許經營權形成的相關資產、宜興市藍藻打撈、藻水分離及藻泥(污泥)干化項目資產及江蘇南方中金污泥處理有限公司持有的污泥處理項目等相關資產,進行了初步減值測試,預計計提無形資產及固定資產減值損失4.5億元-5億元之間(最終計提的減值金額將由評估機構及審計機構進行評估和審計后確定)。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中金環境一度又開啟了資產并購模式,擬以發行股份方式購買無錫市城市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的無錫市工業廢物安全處置有限公司100%股權、無錫市固廢環保處置有限公司100%股權,兩家公司100%股權分別作價4.08億元、1.54億元。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由于財務資料有效期到期,按照相關規定,深交所對其中止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