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志
2022年1月20日,一段關于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縣長董鴻講述返鄉“政策”的視頻引發熱議。視頻顯示,董鴻在相關會議上說,“你只要返回,先隔離再拘留?!彪S后,董鴻回應媒體采訪時稱,上述視頻經過剪輯,不真實,剪輯掉了“不聽勸阻,惡意返鄉”等內容。
鄲城縣長的此番言論隨即在網絡上爭議。在眾多網友看來,憑空炮制出“惡意返鄉”的概念,通過“先隔離再拘留”的硬核手段對春節返鄉人員進行威懾,正是基層防疫層層加碼的一個縮影。
就在這兩天,還有河南籍大學生在網上反應,其從西安低風險地區返鄉,依然需要被一刀切式隔離,以至于陷入了高校讓回、家鄉不接的尷尬處境。其實,放眼其他地區,類似不考慮返鄉人員所在區域風險等級一律實行自費隔離的做法,更是不勝枚舉,春節返鄉儼然成了一件艱難的事。
目前,我國疫情防控的形勢依然嚴峻。像河南、天津等一些地方,仍然還在新增確診病例。加上春節又是人員流動的高峰期,基層醫療資源緊張,基于對出現確診病例的擔憂,在防控上采取更嚴格的戒備,完全可以理解。但加強戒備的前提,還是要尊重法律,尊重民眾的出行權利。
地方為何層層加碼,甚至給返鄉人員扣上“惡意”的帽子?說白了還是懶政,通過矯枉過正的舉措,來阻斷春節人口流動,實現封閉式的管理,以化解風險。而這種層層加碼,是建立在犧牲民眾權利的基礎上的。
春節返鄉,闔家團圓,在除夕之夜吃上一頓團年飯,這是中國多年的傳統,也是春節最大的儀式感來源。那些外出打拼的游子,在老家可能有自己許久未見的父母、孩子,奔波一年后因思鄉心切而返鄉,本來就是人之常情,何來善意惡意之說?
我們不否認基層的防疫難處,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疫情發生以來,民眾也作出了巨大犧牲,很多人原地過年已經兩年了。那么,在春節這樣的團聚場合,基層的防疫政策,理應有更多的溫度和共情,而不是搞一些土政策、土辦法,讓外出務工人員有家不能回、有鄉不能歸。
國家層面此前已經三令五申,堅決防止簡單化、一刀切、層層加碼的防疫行為,各地要精準平衡疫情防控和春節團圓的關系。
在此前提下,從省到市到縣鄉再到社區村鎮,繼續將防疫政策層層升級,等于是公然違背中央政令。有的地方提出對所謂“惡意返鄉”者一概隔離再拘留,更是有違法治精神。所以,對于一些基層的土政策,有必要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及時進行善待民眾的“善意”糾偏,讓政策更靈活。
其實,一些地方之所以敢于層層加碼,甚至采用違法的方式,來阻撓、威懾民眾返鄉,無非是因為目前的考核機制下,防疫不力可能要被問責,但防疫過頭,還缺少嚴格的問責和懲罰。所以,要避免基層把疫情防控當做自由裁量、濫用權力的借口,對層層加碼,也該層層問責。
需要再次提醒的是,防疫舉措是否張弛有度,是否充分照顧到了民情、民意,同樣是基層治理水平的體現。切實有效的疫情防控,要的不是手段足夠硬核,而是措施足夠精準。“一刀切”地為返鄉者關上大門,把生于斯、長于斯的游子當瘟神一樣排斥,絕不是文明社會應有的做法。
(作者為著名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