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牛鈺
近期針對房地產行業的政策頻繁,不僅多地發布了鼓勵性購房政策、保障性住房建設目標,住建部也再次重申“房住不炒”,明確2022年的重點發力方向。
1月20日,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在北京以視頻形式召開。會議對2021年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進行總結,分析形勢和問題,同時研究部署2022年工作,并提出八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針對2022年工作,會議提出“增信心、防風險、穩增長、促改革、強隊伍”。與去年相比,首次強調 “增信心、防風險、穩增長”。
“增信心”即為認識到我國發展的多方面優勢和條件沒有變,穩定決心和信心。“防風險”主要防范化解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并且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穩增長”方面,住建部提出,要充分釋放居民住房需求、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需求潛力,同步推動擴內需、轉方式、調結構,促進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另外,會議還提出要穩妥實施房地產長效機制、建立部省市調控責任機制、加強政策協調聯動。
“這是在‘因城施策’基礎上的升級,也是‘實行差別化調控’的進一步細化,避免出現城市單方面在實現短期目標的驅動下,過度收緊或過度放松房地產調控政策。”貝殼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許小樂表示,這有助于在城市間進行政策協同,助力房地產市場穩定,使得前期實踐有效的穩定政策繼續平穩推行。
具體來看,對于2022年重點工作,住建部表示,首先是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再次明確“房住不炒”、“房地產非刺激手段”、“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實施房地產長效機制”等政策思路,并明確要堅決有力處置個別頭部房地產企業房地產項目逾期交付風險。
許小樂認為,合理的資金監管是必要的,但過度收緊會讓房企在艱難時刻遭遇更大的流動性壓力,保持房企資金的適度流動性是引領行業走出低谷的重要措施。在“保交付”方面,需要政府、企業、金融機構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促進風險平穩化解。
另外,會議明確要推進住房側結構性改革,堅持租購并舉,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優化住房供應結構。要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提出全年建設目標240萬套(間);完善城鎮住房保障體系,指導各地合理確定本地區住房保障制度安排;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健全住房公積金繳存、使用、管理和運行機制。
“這意味著,熱點城市在2022年要初步建立適合本市的住房保障體系,即公租房、保租房、共有產權住房的體系和建設籌集任務,分配對象,資金來源,建設主體,管理和分配模式等。也預示著,十四五住房工作的重點就是保租房為主的住房保障,解決新市民、年輕人的住房問題。”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
除此之外,會議在城市更新、鄉村建設、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推動改革創新和法治建設等方面提出工作要求,還對歲末年初疫情防控、城市保供、農民工工資發放、安全生產等工作作出了部署。
值得注意的是,在城市更新工作中,住建部將指導各地制定和實施城市更新規劃,有計劃有步驟推進各項任務,并將在設區市全面開展城市體檢評估。
落實“雙碳”目標中,住建部也將出臺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指導各地制定細化方案。研究建立城鄉建設碳排放統計監測體系,并構建綠色低碳城市、縣城、社區、鄉村考評指標體系,研究建立考核評價制度和方法。
“基于新的社會經濟發展目標,如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后續對于住房方面的發展會提出很多新要求。實際上包括裝配式建筑的相關要求,也會納入到相關住房的建設考核體系中,這也是房企地產開發中所需要關注的。”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