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每日財報 呂明俠
上市十年,珠海和佳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300273.SZ,以下簡稱“和佳醫療”)迎來“易主”時刻。
2022年1月14日,和佳醫療披露,因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公司7位董事、獨立董事提出辭職。新控股股東——北京星之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星之福”)重新提名了7位董事、獨立董事候選人。

(來源:公司公告)
2021年12月31日,和佳醫療公告稱,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郝鎮熙、蔡孟珂與北京星之福簽訂《控制權轉讓協議》及《表決權委托書》。上述股份轉讓完成及表決權委托生效后,公司控股股東將變更為北京星之福,實際控制人變更為肖夏夢。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是轉讓上市公司控制權,但本次股權轉讓不僅沒有大幅溢價,反而有明顯折價。截至1月18日收盤,公司收盤價為5.73元/股。對于二級市場的疲憊表現,除了此事之外,亦或與和佳醫療依舊未除的“頑疾”有關。
實控人大幅減持
根據公告詳細內容,北京星之福受讓郝鎮熙、蔡孟珂持有的占公司總股本16%的股票以及由此所衍生的所有股東權益,并以協議簽署之日起的公司前30個交易日的股票均價和5元/股兩個價格中的孰低值作為交易股票的轉讓價格。
另外,自《表決權委托書》出具之日至標的股票交割日(自本協議生效之日,至標的股票全部完成轉讓交割之日前,即交易過渡期內),郝鎮熙、蔡孟珂將其持有的公司約1.68億股股票,占總股本的21.25%的全部表決權、提名和提案權、參會權、會議召集權、征集投票權以及除收益權之外的其他權利不可撤銷、排他及唯一地委托給北京星之福行使。
至此,《每日財報》發現兩處有意思的現象:
其一,若按上述轉讓價格粗略計算,那么郝鎮熙、蔡孟珂將合計套現至少6億元。
其二,企查查顯示,北京星之福的成立日期為2021年12月30日,即成立次日就與郝鎮熙、蔡孟珂簽訂相關協議。此公司的誕生頗有“為你而生”的意味,但對此,和佳醫療并沒有作出相關公示。

(截圖來源:企查查)
除此之外,在2022年1月6日,和佳醫療發布公告,其稱將以自有資金3000萬元投資設立北京和佳同創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有意思的是,和佳同創與北京星之福的注冊地址在同一幢樓的不同樓層,法定代表人均為張全軍。

(截圖來源:企查查)
辭職背后的深意
和佳醫療于2011年10月26日登陸A股市場,上市之初公司的主營業務比較單一,主要從事醫療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到了2019年,公司的主營業務涵蓋醫療設備及學科建設、醫用工程、醫療信息化、醫療服務、醫療金融、醫院整體建設六大板塊。
和佳醫療業務從單一到多元,主要依賴幾次現金收購和2015年的定增。不過,和佳醫療的多元化并沒有改善公司盈利狀況,凈利潤反而越來越少。
經過幾年連續增長,其凈利潤2014年為2.23億元。2015年開始,經營開始走下坡路,當年凈利潤為0.79億元,2019年下滑至0.10億元。2020年有所回升,達到0.42億元。而2021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只有407萬元,同比下降94.94%。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則為虧損860.19萬元。
另一個,和佳醫療近些年的盈利是在靠融資租賃業務維系。資料顯示,珠海恒源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下稱“恒源租賃”)主要開展融資租賃業務,和佳醫療持有恒源租賃89.33%的股權。
2017-2019年,恒源租賃分別實現凈利潤0.89億元、0.98億元和0.45億元,按照89.33%的持股比例計算,分別占上市公司歸母凈利潤的85%、86%及97%,占比都在八成以上。
可想而知,一旦恒源租賃的盈利下滑,和佳醫療受影響一定較大。以2019年為例,恒源租賃凈利潤腰斬,上市公司的歸母凈利潤也由2018年的0.98億元下降至0.41億元,降幅接近60%。而至于2021年,狀況也不樂觀,恒源租賃前三季度公司主營業務幾乎不盈利。
“頑疾”未除
另一個尷尬的現實是,長期以來和佳醫療都存在應收賬款上的“頑疾”,至今也沒有徹底解決。其中最大問題在于應收款回收且仍不能擺脫惡化境地。
有機構統計,和佳醫療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十年間猛增了八倍,遠高于行業同期水平,而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近年來也一直徘徊在億元以下。最近三年由于公司有意控制新增項目規模,減少融資租賃采購以及加快在建醫院項目交付,才使得公司應收賬款的規模有所減少,從過去的超過十億元,維持在7億元左右,但依然高于同行業水平。
現金流方面,2018-2021年三季度,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59232.60萬元、1168.89萬元、11803.70萬元及-7385萬元。此外,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公司資產負債比率已上升至55.76%,其中僅利息費用支出就高達7905萬元,約為公司全年實現凈利潤407萬元的20倍。
總體而言,和佳醫療多年來凈利潤持續下降,盈利又依賴融資租賃業務,另一邊應收賬款還居高不下。接下來,新入主的實際控制人能否力挽狂瀾,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