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樊旭
據21財經報道,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于周四開幕,提交大會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表示,2021年實施新一輪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率先開展全省全域無隱性債務試點、如期實現“清零”目標。
據廣東省財政廳介紹,去年廣東率先開展全域無隱性債務試點工作,形成廣東經驗。廣東按照“先易后難、多措并舉、一債一策、從嚴從實”的方針,科學精準、分區分批清理隱性債務。截止去年底,廣東省隱性債務已基本實現“清零”。
隱性債務“清零”意味著廣東省的債務已均為“顯性”。根據廣東省政府披露的數據,2021年全省地方政府債務余額執行數20414.84億元,控制在債務限額以內。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給地方《關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的意見》,首次統一隱性債務口徑,即地方政府在法定政府債務限額外,以任何形式違法違規或變相舉借的債務。
根據財政部的要求,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存量,要堅持中央不救助原則,做到“誰家的孩子誰抱”。建立市場化、法治化的債務違約處置機制,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存量,依法實現債務人、債權人合理分擔風險,防范“處置風險的風險”。
去年12月,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經國務院批準,上海市、廣東省等經濟體量大、財政實力強的地區,率先開展全域無隱性債務試點工作,實現隱性債務清零,為全國其他地區全面化解隱性債務提供有益探索。
許宏才表示,防范化解隱性債務風險,終極目標是實現全國范圍全面消除隱性債務,并建立長效監管制度框架,清除隱性債務形成的土壤環境,堅決不留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