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化產業評論 圓圓點了點頭
編輯|半島
最近,打開朋友圈總有一排排九宮格的滑雪照片出現在屏幕上。在冬奧會的助力下,無數人涌入滑雪場,違背生理特征和懶癌癥狀,硬是逐冰雪而居,心甘情愿地為滑雪裝備掏空錢包,就連沒見過雪的南方人也忍不住在顱內模擬“內轉轉體1980度”,窮人和富人在滑雪這項活動中同享了人類的快樂。然而,滑雪運動的季節性、消費核心人群的不足以及國內滑雪裝備供需錯位為滑雪場留住突如其來的體驗者提出了考驗,這股滑雪熱情是否能夠延續到下一個冬天還有待觀察。
隨著冬奧會臨近,越來越多野生冬奧會選手出現在各大雪場里喜迎冬奧,而南方孩子也對著視頻在工位上“抽搐”,在顱內體驗滑雪的暢快。
上一次這種“全世界的人都在XX“的感覺還是在精致露營風靡時,而一轉眼大家都爭先恐后地擠在滑雪的大軍里。打開朋友圈,除了錢包不響,每個關節都在咔咔直響的同事在雪場里摔得四仰八叉,本該在南方艷陽里游泳的同學突然出現在東北的雪場上,這熱鬧程度仿佛全國人民在我睡著的時候開會決定“全民備戰冬奧”。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在吉林松花湖滑雪場上時,纜車的門前早已擠滿了穿戴整齊的雪友們,6點半起床拉練的強度,哪里是滑雪,分明是軍訓。
早起不過是滑雪內卷路上的小考驗,要想站在鄙視鏈的頂端需要的是“鈔”能力,但相比精致露營的高門檻,滑雪也有窮人參與的空間。
普通人與富人的滑雪局
瑪麗蘇影視作品中表現男女主家境優渥時,總是會有這樣的對白:
“我太太正在瑞士滑雪呢。”
“等休假就去北海道滑雪吧。”
滑雪仿佛中產階級的代名詞,但實際上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玩法,體驗卡和高端局一樣可以獲得滑雪的快樂,甚至是沒有雪也能在紙上玩得開心。
實惠局
普通人體驗滑雪的方式是,租賃。一般來說雪場套票都會包含雪服、雪鞋以及滑雪板等裝備,另租護目鏡、頭盔等雪具也不會太貴,在淘寶上或雪場里的雪具店里還可以租到樣式更豐富的雪具,一整套雪服的價格在100-200元不等。
△烏魯木齊某滑雪場價格表
初學者小白想購買裝備也有經濟實惠的選擇,滑雪手套、滑雪鏡、滑雪服、滑雪頭盔等核心技術要求不高的保護性裝備可以選擇國內的低端供給端產品,比如探路者、奔流、GSOU SNOQ、雪中飛等品牌完全能夠滿足低端滑雪裝備的需求。
至于場地,則可以選擇家附近的小場子耍一耍,《2021中國滑雪度假消費發展報告》遴選出“最受歡迎的我國十大滑雪度假城市”分別是:吉林、哈爾濱、張家口為第一梯隊;北京、長春、烏魯木齊、沈陽為第二梯隊;阿勒泰以及來自南方的兩大城市——廣州、成都被列為第三梯隊。
從南到北,貧民窟公主/王子想滑雪都有附近的雪場可去,雖然雪場的氣候、規模和服務有所區別,但對游玩體驗要求不高的話,最基礎的城郊滑雪場就可以滿足要求。
如果南方的孩子真的無真雪可滑,那還有一個替代性玩法就是——腦滑。
所謂腦滑,就是指觀摩網上的教學視頻后,在頭腦中模擬滑雪現場,不斷學習新技巧、糾正自己的滑雪動作。每個腦滑“患者”都可能是隱藏的滑雪大神,他們甚至沒怎么見過下雪,卻在公園、客廳中學會了犁式剎車、搓雪小彎和跳臺高速轉體720°。
燒錢的玩法就是,提高要求、增加裝備。
以滑雪服為例,高端的品牌有PHENIX、KJUS、VIST、BOGNER等,其中日本GOLDWIN公司于1958年創立的與其公司名稱同名的品牌,自創立以來便與世界頂級運動隊及選手合作,它至今仍是瑞典國家滑雪隊的官方服飾供應商。它致力與研發高品質的滑雪服,每件滑雪服的價格都達到了上萬元。
近年中國銷量井噴式增長的品牌BURTON中國以及冷山GOSKI一套滑雪服的價格也在2000元以上。奢侈品推出的溢價滑雪裝備更是令人大開眼界,LV的一塊滑雪板就得要4萬塊。除此之外,將雪鞋和雪板鏈接在一起的固定器、保護膝蓋的護膝、吸汗的內衣、滑雪專用的雪襪......每一個細節都影響著滑雪體驗,迫使滑雪愛好者們不斷氪金。
△淘寶上BURTON官方旗艦店的部分商品
比較專業的愛好者還要買設備來記錄滑雪的過程,大疆、Gopro、insta360等運動相機的價格都在1000元到3000元之間。
請滑雪教練來教技術也是一項重要開支,雙板可以自行入門,看起來更酷的單板則需要一個“跪著的”教練來保證安全和打磨技術,CSIA教練證培訓機構楓滑雪業的官方公眾號顯示,單雙板一級教練的私人訂制課程是1880元/天,初學者的零基礎小班教學費用也高達888元/6小時。
△楓滑雪業訂制課程費用表
而支出的大頭在于機票和酒店,南方人愛上了滑雪,這注定是一場燒錢的供養,家附近的小雪場往往無法滿足野心勃勃的北方人,于是逐雪而飛的滑雪人一次次為旅途和住宿掏空錢包。
北京是綜合體驗豐富的滑雪度假城市,吉林、阿爾泰的雪質極佳,哈爾濱有國內雪道山體落差最大的雪場,網紅可可托海滑雪場的風景極美,有廣闊的野雪天堂,而日本的北海道是滑雪愛好者的向往之地,再遠點還有挪威、美國、加拿大等地的滑雪場等待征服。
綜上所述,鄙視鏈最頂端的滑雪玩法大概是:從頭到腳都是高級的滑雪裝備,所有的系列整整齊齊,手里拿著運動相機,天上飛著無人機,360度抓拍美圖,只會雙板還不夠,單雙板任意切換還拿下了教練證書才有傲視雪場的資格。
△滑雪裝備不完全計算
精致露營退潮,滑雪熱能走向下一個冬天嗎?
《中國冰雪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1)》數據顯示,在2020年-2021年冰雪季,我國冰雪休閑旅游收入超過3900億元。預計到“十四五”規劃末期的2025年,我國冰雪旅游人數將超過5億人次,冰雪旅游收入超過1.1萬億元。
△來源:新京報貝殼財經
越來越多的民眾涌去滑雪場,而上一次這樣的集體“上頭”事件還是精致露營的風靡,它們倆外在表現形式不同,其本質卻很相似,都是都市人妄圖逃離鋼筋水泥,感受自然的努力,而精致露營熱的退潮也讓我們看到了滑雪行業發展的局限。
滑雪生意的季節性
滑雪這門生意有一個明顯的bug就是季節性,每年雪季只有四到五個月,其他時間滑雪場都門可羅雀,這導致不少滑雪從業者都是斜杠青年,在淡季時他們往往要開辟潛水、沖浪等項目來增加收入,甚至專家提議在夏天的雪場里種草藥。
滑雪的季節性提出的一個問題就是,當冬奧會帶來的文化宣傳熱潮消失后,健忘的大眾還有滑雪的沖動嗎?滑雪場該如何留住這波隨潮流而來的體驗者?
消費核心人群不足
朋友圈里看似人人都去滑雪了,但真正能繼續參加下一場滑雪的人員明顯不足,據《2020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顯示,2020-2021雪季財年期間,一次性體驗滑雪者占比仍然高達57.64%,滑雪者在國內滑雪場的人均滑雪次數也只有1.91次。
可可托海滑雪場人少雪好景美是所有滑雪者的共識,但仍有不少人在小紅書上聲嘶力竭地規勸網友“快跑!千萬別來!”從深圳到可可拓海,相距4000多公里,要先從深圳飛往烏魯木齊,再從烏魯木齊飛往阿勒泰地區的富蘊縣,到了富蘊縣還要乘坐近100公里的擺渡車,人到雪場時,時間已經過去兩天了,而破舊配套設施更是勸退了很大一部分體驗者。
△來自小紅書用戶的吐槽
滑雪場完善的基礎設施、配套措施、服務質量、公共環境是影響大眾參與滑雪活動的決定性因數。秀出來的照片歲月靜好,實際上是負重前行,這樣的滑雪體驗注定只能是一場打卡拍照的單次體驗券。
國內滑雪裝備供需錯位
一方面,我國滑雪裝備供給端能夠實現的是部分低端滑雪裝備的自主供給,比如滑雪襪、滑雪手套等。像滑雪服、滑雪板等有核心技術要求的產品,其質量參差不齊,山寨、貼牌產品充斥市場,而且它們的售價混亂,嚴重擾亂市場秩序。
另一方面,我國民眾的消費水平不斷提升,對滑雪裝備有了越來越多的要求,吸汗、耐用是基礎,高顏值、有科技感以及一定的品牌知名度才能贏得消費者的心。
這種供給與需求間的錯位帶來的不僅是國內品牌生存空間的狹窄,而且抬高了滑雪體驗的門檻,消費者不得不被迫接受國外品牌的溢價,這導致的結果是冰雪運動小白們突如其來的滑雪熱情從購買裝備開始,也從購買裝備中結束。
總結
在可預見的未來,滑雪這項運動將會在短時間內成為青年間新的社交貨幣,無論是租賃還是購買,在紙上還是雪上,只要有心,所有人都可以是冬奧會的“預備隊員”。然而這股滑雪的風潮是否會和精致露營一樣“漸行漸遠漸無書”,這里需要打一個問號。目前能看到的是,隨著全國滑雪人口的增加,各地滑雪產業也迎來了升級,多個省份響應三部委發布的《冰雪旅游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紛紛出臺冰雪產業利好政策,致力于打造高質量的冰雪體驗,這使我們有理由相信,人們的滑雪激情能和滑雪產業一起向未來。
【參考資料】
1、Vista看天下《朋友圈為它排隊二里地,還爽得不行》
2、深燃《一個雪季花7萬,今冬滑雪有多火?》
3、略大參考《滑雪,年輕人的奢交貨幣》
4、貝殼財經《數讀|冰雪“熱經濟”將成萬億市場這個冬天,你滑雪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