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電子銀行網 王超
2021年,有關元宇宙的話題一直在上演“速度與激情”,熱浪席卷各行各業,當然也包括金融業。按傳統思維推理,像銀行這種穩健型的選手,一般不直接沖擊熱點,但現實是,數字化步伐越邁越快的銀行業已是迫不及待。
理解元宇宙,要先從VR談起。
20世紀90年代初,錢學森開始了解到VR(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技術)時,就立刻想到要將之應用于人機結合和人腦開發層面,并給其命名為“靈境”。他認為,靈境技術的產生和發展將擴展人腦的感知和人機結合的體驗,使人與計算機進入到深度結合的時代。即,人類可以通過“靈境”深度沉浸在虛擬世界中。
作為一種技術的深度結合,“靈境”必會在虛擬世界中產生新的交互場景,包括金融業務。可以說,“靈境”與元宇宙在概念上有太多相通之處。
元宇宙(Metaverse),一般是指利用科技手段(虛擬沉浸)進行鏈接與創造的與現實世界映射交互的虛擬世界,是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元宇宙本質上是對現實世界的虛擬化、數字化過程,需要對內容生產、經濟系統、用戶體驗以及實體世界內容等進行大量改造。
元宇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場景,虛擬的場景生態里,客戶通過新型交互方式來反映自己的真實需求。基于此判斷,銀行有理由向元宇宙進發。
目前,歐美國家已經有部分銀行通過VR技術開設了分支機構。
去年6月,韓國國民銀行曾在元宇宙平臺Gather上創建了一個“虛擬城鎮(virtual town)”,其中包括一家金融商務中心、一家遠程辦公中心和一個游戲場。在虛擬城鎮中,客戶可以憑數字身份通過視頻通話等手段與客服進行交談,咨詢銀行旗下的各項業務,企業則可通過平臺完成招聘、線上辦公,還可以共同參與線上娛樂活動。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也宣布,要在集團旗下4300個金融服務中心向員工開展VR培訓,員工通過學習使用VR耳機來施展職業技能,包括深化與客戶的溝通,與客戶協商解決問題,為客戶答疑解惑等。
在歐洲,法國巴黎銀行推出了一款VR應用程序,該程序允許該行零售客戶在虛擬環境下訪問賬戶、查詢交易記錄。虛擬身份、社交網絡、沉浸式體驗以及多樣化的內容等被認為是“元宇宙”的關鍵要素。
這些關鍵要素可以將銀行的相關場景進行沉浸式虛擬化,并構建出一個虛擬生態。銀行在從線上化、移動化邁向智能化的過程中可以獲得豐富的虛擬生態場景,并孕育巨量的金融需求。
發現需求,滿足需求,商機就在眼前。元宇宙新場景或許會成為新戰場,銀行及早占據有利位置,可以為今后的業務發展贏得先機,國內部分嗅覺靈敏的金融業已經有所行動。
去年11月12日,招聯消費金融官方微信號“招聯金融”發文稱,已提交注冊“招聯金融元宇宙”商標,正式進軍元宇宙,后續還將推出新品牌“買它消費金融”――Metacfc。就此,他們也有了明確的布局方向:計劃通過普惠服務自動化、消費體驗全真化、智能管家定制化等3個方面進行布局。
6天后,即11月18日,百信銀行發行了“4 in love”四周年紀念數字藏品,同步推出了“AI虛擬品牌官”的二次元形象。據稱,該藏品基于區塊鏈技術發行,具有唯一性和不可篡改性,是銀行業首個NFT(非同質化代幣)數字藏品。
百信銀行表示,“此次發行數字藏品是我們迎接元宇宙的一次嘗試,作為下一代互聯網,未來銀行與客戶的交互方式、產品服務方式乃至銀行形態都可能發生重大變化。AI數字人、沉浸式體驗和基于區塊鏈的數字資產是我們最關注的三個方向,最近將會逐步公布成果。”
今年1月,江蘇銀行和浙商銀行也成為元宇宙的闖入者。
1月6日,江蘇銀行表示,該行基于對互聯網金融發展和數字化金融底層邏輯的研判,結合自身優勢,開始積極布局金融元宇宙,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金融服務體驗。
1月11日,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元宇宙產業委員會官網公布首批成員接納名單。浙商銀行作為首批成員加入其中。該委員會提出,元宇宙作為前沿數字科技的集成體,應用到全社會的各類運行場景,實現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這種提法正好契合了銀行數字化轉型的金融生態建設目標。
以往在科技領域,銀行雖然也是最積極的嘗試者之一,但像今天這樣高調闖入一個概念尚不明確的領域,不多見,這是為何?
除了虛擬化趨勢的預判以外,搶占金融場景可能是最為明顯的一個訴求。
此前,互聯網巨頭依托豐富的線上場景,將物流、信息流及資金流快速聚合,“挾場景以令天下”,迅速發展壯大,構建了一套成熟的互聯網商業模式。
元宇宙孕育出來的虛擬技術與金融場景的深度融合或許會給銀行帶來新生態和新商業模式,在日趨激烈的場景之爭中贏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