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鏡像娛樂
臨近春節,春節檔也變得愈發熱鬧起來。
近日,隨著《長津湖之水門橋》定檔大年初一,春節檔的整體格局再度迎來新的變化。燈塔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奇跡·笨小孩》《水門橋》《四海》三部影片的想看人數分別位列檔期前三位,與檔期其他影片拉開較大差距。
圖源:燈塔專業版
而從最近一周的新增想看人數來看,《水門橋》的增長勢頭強勁,單日新增甚至一度超過10萬人。按照這一趨勢,《水門橋》的想看人數大概率會反超《奇跡》,成為春節檔最受關注的影片。
不過距離春節還有近半個月的時間,隨著更多物料發布、點映口碑釋出,多種因素都可能影響春節檔影片票房的最終走向。但伴隨著影市整體的虹吸效應增強,可以預見的是,今年春節檔仍然不會給太多影片機會。
票房承載力增強,但可容納影片的數量減少
近幾年,幾乎每年春節檔都會被稱為“史上最強”。原因在于,春節檔的整體票房承載力不斷增強,從2014年的14.52億一路飆升至2021年的78.43億。
在這個過程中,國內最具競爭力的電影,幾乎都會選擇春節檔來實現票房空間的最大化,這也使得春節檔變得越來越擁擠。但是從檔期發展趨勢來看,票房承載力增強,并不意味著有更多影片可以在這個檔期拿到最大化的票房,且伴隨著愈發明顯的虹吸效應,檔期內各影片間的票房斷層越拉越大,相對而言,更多中腰部影片的生存空間反而在不斷收窄。
根據燈塔專業版的數據,2016年-2021年,春節檔票房TOP3的影片占據80%的票房已成常態。
若更具體一點,自2015年起,檔期內票房位列前兩位的影片合計占比在50%-60%,在這一前提下,票房第三和第四的影片幾乎仍能占到10%左右的票房。然而,在2021年,《唐人街探案3》和《你好,李煥英》兩部影片便拿走了80%的票房,檔期其余影片各自的票房占比均被壓縮到10%以下,且伴隨著頭部影片長尾效應拉長,檔期內票房空間不大的影片后期反撲的可能性也不大。
從這個角度來說,一旦春節檔出現一到兩部超級頭部的電影,檔期內其他影片的票房爆發潛力甚至可能會被抑制,這也是一些影片選擇撤檔的關鍵所在。
截至目前,開心麻花的《超能一家人》和動畫電影《櫻桃小丸子:奇幻筆記》《我是霸王龍》《侏羅紀大樂園》已經退出今年春節檔。其中,作為今年春節檔的熱門影片之一,《超能一家人》撤檔讓不少人感到意外,該片由沈騰、艾倫主演,在撤檔前淘票票想看人數就已超過40萬,一度與《奇跡》不相上下。
而隨著《超能一家人》撤出,《水門橋》入場,后者在《長津湖》的影響下市場關注度不斷拉高,春節檔原本的競爭格局也隨之被改寫。由此,若隨著預售規模及點映口碑的影響,檔期內出現超級頭部影片的趨勢進一步明朗,在春節檔正式開啟之前,可能還會有影片為了保證自身的商業表現,選擇暫時離場。
大導VS新生代,差異題材覆蓋多種場景
從主創人員來看,今年春節檔影片的整體看點頗多。一方面,出于影片題材的相似性,《水門橋》背后的陳凱歌、《狙擊手》背后的張藝謀,這樣級別的大導之間將形成對壘之勢。
另一方面,青年導演也將直面大導,瓜分同一個市場。此前,文牧野因執導《我不是藥神》在業內名聲大噪,該片票房達到近31億。今年春節檔,文牧野執導的《奇跡》也是檔期熱門影片之一。
除了導演影響力,該片由易烊千璽主演也加速了影片聲量擴張。反映到用戶畫像上,《奇跡》的女性用戶占比高達80%,遠高于同檔期其他影片。而從春節檔電影的整體消費場景來看,假期社交需求的凸顯,也更有利于該片的傳播。若影片上映后拿到不俗的口碑表現,預計也將走出不錯的票房曲線。
圖源:燈塔專業版
同樣,處在青年導演陣營的還有韓寒,他執導的《四海》是其第四部電影,此次也是他第三次征戰春節檔。他的小說曾承載著一代人的集體記憶,基于此,韓寒的電影也自帶一定的受眾基礎,之前的《后會有期》《乘風破浪》《飛馳人生》三部影片,票房整體呈現出不斷增長的態勢,其中《飛馳人生》的票房更是達到17億以上。
不過,相較于以往改編自己小說的創作模式,此次的《四海》則是韓寒的原創劇本。但在該片中,《飛馳人生》里沈騰+尹正的組合被延續下來,加之劉昊然、劉浩存兩個新生代演員主演,也給影片帶來不錯的映前表現。
多元化的創作群體也豐富了今年春節檔的題材元素,內容整體覆蓋到愛情、喜劇、創業、戰爭、體育、家庭、劇情等多個方面,這樣的題材分布滿足了更多場景的消費需求,避免影片的受眾群體過度重合。
除此之外,動畫電影在親子消費上的滿足,也使得這類影片逐漸形成檔期的固定市場。目前,有3部動畫電影扎堆春節檔,另有3部聲量較小的同類影片已提前退出。
其中,《熊出沒》系列一直都是近幾年春節檔表現最好的動畫電影,但今年將遭遇同為大IP的《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筐出未來》,后者雖時隔7年重回春節檔,但在2021年年初,同系列的《運動英雄傳之筐出勝利》曾一度出圈。基于此,《筐出未來》甚至顯現出突破親子消費群的態勢,其燈塔想看人數目前已突破18萬,位列檔期第四位。
且在用戶畫像上,該片24歲以下的非親子消費群,占比已經超過50%,而《熊出沒·重返地球》的核心消費群則集中在30歲以上的親子消費群。從這個角度來說,今年的動畫IP有望走出不同的發展路線。
圖源:燈塔專業版
大廠“廣撒網”,阿里影業或成最大贏家
目前來看,頭部電影背后影企扎堆的現象并沒有減弱,但整體上還是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
從當下的行業趨勢來說,與主創直接關聯的公司正在拿回影片創作的主動權,不僅參與影片出品,甚至直接成為影片主控方。最典型的就是《奇跡》,背后的壞猴子為監制寧浩的公司,夢將軍影業則是導演文牧野的公司。《四海》也是一樣,主控方亭東影業即為韓寒的公司。
而在這一發展方向上,行業開始出現一個新的趨勢,傳統影視公司和后來的互聯網影企,這些大廠在自身內容布局上,正逐步開啟“廣撒網”的模式。
比如,在《奇跡》《水門橋》《四海》背后,阿里影業均是出品方之一,而這是目前想看人數TOP3的影片。且在想看人數位列第四位的《喜羊羊》的出品方列表中,也出現了淘票票、優酷等同屬阿里系的公司。甚至,此前宣布撤檔的《超能一家人》背后,阿里影業也參與了投資。這樣的“廣布局”,也讓阿里影業在多個“種子選手”提前鎖定了更大的贏面。
不只是阿里影業,今年春節檔,中影手握《奇跡》《水門橋》《熊出沒》三部影片,博納除了主控《水門橋》之外,博納潤澤也是《四海》的出品方之一,而萬達則站在《奇跡》與《熊出沒》的身后。
行業的整體發展,使得越來越多大廠不得不以多點布局的形式,代替以往與主創深度綁定的“押注”模式。這一趨勢之下,創作者將獲得更大的主動空間,大廠則借多影片分攤風險,以獲取更穩定、更可持續的商業收益。畢竟,就當下的市場環境來說,疫情給行業發展帶來太多不確定性,身處其中的每一個企業都需要以多種方式提升自身的抗風險能力。
眼下,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了,各個影片也到了最后的宣發階段,作為一年內爆發力最強、票房承載力最大的檔期,希望即將到來的春節檔,能給2022年的電影市場開一個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