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徐寧
1月20日,中證上海環交所碳中和指數發布會在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舉辦。
發布會上,由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下稱上海環交所)、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交所)和中證指數有限公司(下稱中證指數公司)共同研究編制開發的“中證上海環交所碳中和指數”正式發布。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程鵬在發布會上表示,該指數是碳市場和資本市場有機結合的代表性成果。碳市場通過長期以來與控排企業的接觸,形成了成熟的碳評價體系,并將之運用在指數編制工作中,確保了指數從樣本篩選到權重分配,都體現出碳中和這一主題。
程鵬稱,該指數將作為綠色股票指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有利于引導社會資金向低碳轉型的企業加大投入,支持綠色經濟發展。為市場參與者研究投資綠色低碳上市公司提供了有效工具。
程鵬還指出,未來上海通過碳市場和碳資本市場的聯動,將建成有國際影響力的碳交易中心、碳定價中心、碳經濟中心和碳創新中心。
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黨委書記、董事長周小全在會上表示,中證上海環交所碳中和指數通過對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水平以及碳綜合管理舉措的綜合評價,形成了針對A股上市企業的碳中和評價體系。
周小全稱,該指數能夠對上市公司面向雙碳目標的生產經營活動起到指引和激勵作用,有助于持續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
上交所副總經理劉逖也表示,該指數的推出不僅進一步豐富了綠色股票指數體系,為投資者進行綠色投資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和投資標的,還進一步提升了資本市場服務經濟綠色轉型升級的能力。
劉逖表示,上交所ETF市場已有多只新能源相關主題產品,其中2021年有八只ESG主題ETF陸續上市。目前產品總體運行平穩,交投活躍。下一階段,上交所將會更加注重有關產品的布局。
ETF指的是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SG是一種關注企業環境、社會、治理績效而非財務績效的投資理念和企業評價標準。
據中證指數公司探究開發部部副總監周夏風介紹,中證上海環交所碳中和指數定位于反映A股市場中對國家碳中和目標實現貢獻較大的上市公司的整體表現。
因此該指數主要是從傳統高碳行業中減排潛力較大,以及新能源低碳兩大領域來進行構建。
其中,高碳減排領域主要包括了火電、鋼鐵、有色、化工、建材、建筑等子領域;深度低碳包括了清潔能源、儲能、新能源出行等子領域。
去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市場正式上線。首批納入的電力企業超過2000家,覆蓋碳排放量將近45億噸,是全球最大的碳市場。
截至2021年首個履約期末,全國碳市場的碳排放配額(CEA)累計成交量為1.79億噸,累計成交額達76.61億元。
周小全在上述發布會上表示,盡管當前全國碳市場尚未對金融機構開放,但縱觀國際較為成熟和活躍的碳市場,金融機構無不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周小全稱,未來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及下屬單位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將進一步加深與廣大金融機構的合作,創新碳金融產品,助力碳金融市場的發展。
按照規劃,在“十四五”期間,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和民航等八大高耗能行業將逐步被納入全國碳市場進行履約。
界面新聞記者從標普全球普氏處獲悉,今年最有可能被納入全國碳市場的是建材和有色金屬兩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