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浩
近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67場新聞發布會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家組成員龐星火表示,從病例接收到的國際郵件上所采集的多件環境標本經核酸檢測均呈陽性,并檢測出奧密克戎變異株特異性突變位點。所收集的環境標本包含外表面2件、內表面2件以及文件內紙張標本8件。
除北京之外,珠海于1月17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經專家研判本次疫情不排除由暴露于污染入境物品導致,同日深圳市衛健委二級巡視員林漢城也介紹稱,不排除本起疫情由暴露于境外輸入的新冠病毒污染物品引起感染的可能性。
在央視新聞《新聞1+1》1月18日的相關報道中,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趙衛曾指出,2020年10月17日在青島暴發的新冠疫情中,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就明確從冷鏈運輸的鱈魚外包裝袋上,分離培養出新型冠狀病毒,而且有比較明確的活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的證據。這也是在國際上首次證實通過冷鏈運輸的物品“物傳人”的明確證據。
針對可能存在的“物傳人”情況,國家郵政局安全監督管理司于1月17日曾發出通知,要求各企業做好國際郵件快件處理場所消毒、通風等工作、規范使用消毒劑、明確和落實進口國際郵件快件消毒后靜置期等。
通知提及,要綜合評估進口郵件快件來源地疫情風險等級、上游經營主體資質、寄遞物品屬性等因素,減少從境外疫情高風險國家和地區郵購、快遞物品。
對于國內電商平臺而言,由“全球購”發展而來的跨境電商業務一直是重點戰略方向之一。
根據此前京東國際發布的跨境進口消費數據,從銷售金額來看,2021年前三季度,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意大利、丹麥和加拿大的進口品牌商品的同比增速位居前列。去年11月的進博會上,京東曾宣布,近兩年京東進口商品采購額已超3100億元。
而據阿里巴巴2022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截止到2021年9月30日為止12月內,當期活躍消費者達到2.85億,單季凈增2000萬,跨境及全球的零售及批發業務整體收入同比增長34%至150.92 億元(23.42億美元)。
與國家郵政局安全監督管理司所發布的通知相對應,天貓國際、京東國際等跨境電商平臺也在跨境運輸與倉儲管理等方面部署了防疫消殺工作。
天貓國際告訴界面新聞,跨境包裹入境后將實施嚴格的防疫消殺流程,從包裹抵港出艙至清關完成轉配送,設置雙重消殺。一方面,包裹抵達境內,消殺人員會對貨物外雨布及容器外表進行消殺,靜置足夠時間后才可轉至分揀環節。接下來,做清關消殺,清關前移除貨物外雨布,對包裹逐一進行“六面消殺”。
清關完成后,進入相對獨立的“清潔”庫或區域存放,避免交叉污染。與此同時,倉庫環節中倉內人員會進行每日健康監測,全程佩戴口罩、手套才能上崗,倉內定期消毒。
京東國際方面則表示,已設立專門的疫情防控小組,在包括進口貨物以內的商品入庫及出庫的所有環節,以及庫房及園區各區域、相關場地、設備、包裹運輸車輛等場景,均執行嚴格全面的消殺工作。